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2016-03-19袁昕
袁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央团校)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9)
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联系
袁昕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央团校) 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08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目标,这不仅是党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期盼。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共享发展理念,这是新常态下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创新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共享发展辩证统一,融会贯通,准确理解 “全面”与 “共享”的逻辑关系对于正确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推进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进一步指导实践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共享发展;内在联系
共享发展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发展理念的重大理论创新,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了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辩证统一,集中体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共享发展理念的内在要求。从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共享发展理念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一、共享理念与全面小康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
共享发展理念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逻辑的有机统一。小康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康”一词最早出现在 《诗经》中的 “民亦劳止, 汔可小康”;《礼记·礼运》更加全面地阐述了朴素的小康思想;《论语·季氏》指出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孔子认为 “不均”是治国之大患; 《荀子·富国》指出 “忠信均辨,说乎赏庆矣”;以及董仲舒在 《春秋繁露·度制篇》中强调了 “调均”贫富的治国思想。可见,从古到今,这种 “小康” “均平”思想就是历朝历代重要的政治理想。
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直都是中国共产党重要的执政理念和执政目标。为了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毛泽东提出要探索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 “第二次结合”来初步探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指出 “我们还是一个农业国。在农业国的基础上,是谈不上什么强的,也谈不上什么富的。但是,现在我们实行这么一种制度,这么一种计划,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强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强些。而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1]这句话就强调了 “强”不是个体的强,而是 “共同的强”、集体的强、全面的强; “富”不是个体的富,而是 “共同的富”、集体的富、全面的富。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发展战略,其中第二步就是在20世纪末使我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并指出 “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2]364江泽民指出: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特征,绝不能动摇。”[3]胡锦涛认为: “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4]可以说,共同富裕和全面小康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发展目标,随着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和完善,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建成小康是继基本温饱、总体小康、全面小康发展而来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中提出的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也正是共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最广大人民”就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理念。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可见, 科学发展观中的 “以人为本” “全面”“统筹兼顾”等思想与共享的价值理念也是深度契合的。
共享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现实发展的迫切要求。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利益格局固化,贫富差距越来越严重,我国基尼系数也一直处在全球平均水平0.44之上,贫富差距加大导致的社会矛盾增多、脱贫任务艰巨、人民利益诉求多元化、跨越 “中等收入陷阱”等重大现实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5]。十八大报告指出,要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6]14, 并第一次将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6]11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面。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现实要求。全面小康不仅是一个社会发展水平的概念,更强调的是一个人民生活水平的概念,它重点解决的是发展起来之后的问题,补齐发展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实现更公平更有质量的发展。
二、共享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引领
伟大的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理论的指导。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整体把握到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和顶层框架,必须深刻理解到共享发展是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全面总结,必须清醒认识到共享发展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思想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方式的重大转换,要充分发挥共享发展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各个方面科学的理论指导作用。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则,解决是的发展依靠谁、发展为了谁的问题。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创造者,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也就是说,一切社会发展都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一切社会变革也都依赖于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人民群众的创造财富和成果回报的结合点和统一点就是共享,任何片面的创造或共享都是不符合唯物史观,没有共享的创造会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种创造是不可持续的,没有创造的共享是会影响到社会生产生活资料的基础,这种是共享是缺乏动力的,二者不能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所以说,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与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是统一的,只有共享的发展,才是社会的良性互动,才能实现更大的发展。共享发展深刻揭示了发展的价值取向,集中反映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自然规律的新发现,对科学发展的经济规律的新要求,对包容性发展的社会规律的新认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理念。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内在逻辑和长期目标。马克思、恩格斯指出: “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并且在这场运动中的共产党人 “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这表明人民立场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是否能够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检验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试金石。物质利益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也是促进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利益固化就会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抑制经济发展的动力。也就是说,如果一旦忽视人民的利益需求,社会的发展也是缺乏持久力和生命力的。那么,注重关注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就要求一切改革成果必须全面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把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结合起来,解决因发展而带来的利益失衡和利益矛盾的问题。
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社会中的阶级之间、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将彻底消除,真正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共享发展理念根据新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规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共同富裕思想的内涵,体现了要逐渐地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对于先富与共富的关系,邓小平曾指出 “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374让一些具有发展优势的地区先发展起来,发达地区支持贫困地区发展,不断缩短社会的两极分化,最终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手段,实现共同富裕是先富的最终目的。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是对先富与共富关系问题的继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共享发展的目标就是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同努力,消除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全面,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社会个体,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说,从先富到共富的过程,从不全面到全面的过程,也就是共享的过程。这是共享发展理念的价值引领,也是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使然。
共享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引领。共享发展既是发展目标,也是发展手段,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有机统一。这一发展理念的确立也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明确的要求和更明确的方向,从顶层设计的战略高度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范围、内容、途径、进程进行理论指导。共享发展理念主要包含了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相互贯通,相互融合。当前,共享发展的重点是发展不平衡、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但不同于传统的、简单的平均主义。全面共享与渐进共享是对解决发展的部分与整体、发展速度的快与慢的重大逻辑关系的深刻把握。渐进共享强调的是发展过程,全面共享强调的是发展目标,没有渐进共享的全面共享是不合规律的,没有全面共享的渐进共享是不可持续的。全民共享与共建共享是关于正确处理好发展中效率与公平重大关系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追求效率与注重公平的辩证统一。换言之,共建共享是发展手段,全民共享是发展目标,没有全民共享的共建共享是缺乏动力的,没有共建共享的全民共享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全面把握共享发展内涵必须正确理解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联系与区别。共享发展是把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更加注重个体公平的同时能够更有利于社会整体发展。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要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 “蛋糕”做大,为全面改善民生奠定物质基础;同时,共享发展有利于扩大中等收入人群,为经济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秩序。其次要做到公平分配,把 “蛋糕”分好,也就是要重视发展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以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共享发展的实现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共享发展理念是战略指引,必须科学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共享发展理念及其设计安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指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践行共享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和实现路径。
共享就是按照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要求,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实现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8]。当前,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最主要的短板是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和不平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发展差距的问题,特别是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十八大报告确立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其中一条就是 “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是 “全面”,也就是说,要让社会上绝大多数人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从总体上、总量上实现小康,而且要特别注重贫困地区的小康建设,逐步缩小贫困地区同发达地区的差距,带动贫困地区的共同发展。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农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和底线。习近平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9],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10]。所以说,全面建成小康的关键就是中国农村的小康,重点解决的是如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从而进一步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全面建成小康和共享发展就是要补短板、兜底线。习近平指出: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11]精准扶贫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底线思维、系统思维、精准思维、民本思维的集中体现和实践应用。精准扶贫是共享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精准扶贫就是要注重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确保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精准扶贫既是关于共享发展的有效的制度安排,也是推动共享发展的重要的着力点,要充分认识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性与艰巨性。
四、共享发展理念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辩证统一、相辅相成
共享发展是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高度契合的发展理念,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在理论逻辑与实践发展的辩证统一。其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问题,体现的是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要求,这也是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本衡量标准就是以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是否得到普遍提高。所以,共享发展理念的确立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更科学的顶层设计,共享发展的相关具体要求也将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更明确的目标和更明确的方向。其二,共享发展理念同样地包含着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的理论内涵和外延,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实现共享发展。因此,共享发展理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价值引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路径,二者相辅相成。
[1]毛泽东文集:第6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496.
[2]邓小平文选: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江泽民文选: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66.
[4]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712.
[5]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14.
[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
[8]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3.
[9]习近平河北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强调:把群众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把党和政府温暖送到千家万户[N].人民日报,2012-12-31(1).
[10]习近平在福建调研时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动力和保障[N].人民日报,2014-11-3(1).
[11]习近平.在首个“扶贫日”之际作出重要批示强调:全党全社会继续共同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N].人民日报,2014-10-18(1).
[责任编辑:左眉]
D61
A
1671-6183(2016)12-0052-04
2016-11-23
袁昕 (1992-),男,河南信阳人,中国青年政治学院 (中央团校)中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青少年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