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路径探索

2016-03-19郑林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朋辈矫正社区

郑林

(安徽省长丰县司法局,安徽 长丰 231131)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路径探索

郑林

(安徽省长丰县司法局,安徽长丰231131)

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有着不同于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地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对未成人社区矫正对象进行隐私保护,更为重要的是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针对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既要严格要求又要温暖关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还需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教育引导,给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以情感上的温暖和物质上的支持,宽容和接纳他们,给他们以生活的信心和对未来的希望。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

人类刑罚的历史,呈现出逐渐轻缓化的趋势,这既是从降低对罪犯监管的程度出发,也是为罪犯改造回归社会所做的努力。试想“把一个人从正常社会中抓走,放入一个不正常的社会中去,而在他获释后,又希望他回归正常社会生活中,这是完全不可能的,是不符合逻辑的”。正因为如此,把罪犯放在“一个有共同价值观念,关系密切,相互之间富有人情味的社会生活共同体之中就成为矫治罪犯的一个方式——社区矫治。”社区矫正是对犯罪人员在社会中进行教育、感化与管理的一种方法,对于一些犯罪情节轻微,社会恶性不深的违法犯罪分子,在社会中的矫正有利于他们顺利地回归社会。而对于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就要既对其进行矫正,又对其进行感化教育,并且重在教育。因为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有针对性地做好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

一、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

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主要呈现出这样一些特点:其一,违法犯罪的低龄化倾向。14-16岁的违法犯罪人数呈上升趋势。其二,团伙化作案趋势。由于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他们往往需要集体抱团来增强作案的信心,结成团伙以壮大他们的胆量。其三,违法犯罪的成员往往文化程度、受教育水平都比较低。其四,作案成员的外地化倾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在户籍地之外“犯事”的比较多,在大城市,这种情况就更为明显了。其五,侵财、暴力违法犯罪占比重较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常常和侵财有关,而采用的手段又都是非常凶狠的暴力手段。其六,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中性犯罪也成上升趋势。由于未成年很容易受到色情宣传影响,多数未成年人因冲动而违法犯罪。

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矫正要求

即便未成年人在违法犯罪中犯下罪行,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未成年人毕竟由于年龄较小,恶习不深,且有教育回转的可能,特别是针对他们中的犯罪行为较轻、被判处社区矫正的违法犯罪分子,恰当的社区矫正有利于他们顺利回归社会,重新做人。

第一,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隐私保密的原则。一方面,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未来的路还很长,一旦坏了“名声”,不利于他们以后的成长与发展,也不利于他们顺利回归社会,更有甚者还可能激起他们对社会的仇恨。正如贝克尔·莫莱特的标签理论所指出的,任何人都有初级越轨的可能,但被贴上标签的初级越轨者有更大的可能走上越轨生涯。另一方面,对未成年人隐私的保密也符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精神要求,对于未成年人而言,外界对他的不良影响越少,对他顺利回归社会越好。为此,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在社区矫正人员集体学习、集体劳动以及社区矫正人员志愿服务等活动中,要单列未成年人的活动,否则会给未成年人心理上带来较大的压力与伤害,在一定程度上会加深未成年违法犯罪分子向不良的方面恶化。

第二,要让未成年的社区矫正人员懂得敬畏。未成年的社区矫正人员在他们违法犯罪的时候是非常凶狠的,不懂得害怕,心中没有秩序是这些人胆敢为非作歹的重要原因。矫正中,对于他们要严格管理。没有良好的管理,就不可能让其害怕,就不能强化社区矫正的效果。社区矫正机构不能仅仅停留在教育感化、挽救说服的阶段了,社区矫正机构需要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对社区矫正人员形成威慑,培养起他们的敬畏之心。

第三,要让未成年的社区矫正人员产生来自内心的服从感。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要对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承担责任,未成年的社区矫正人员要有良知地看到他们自身所犯的罪责,这是事情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是我们要给未成年的社区矫正人员以温暖和关爱,让其感受到别人对他的关爱,以软化他们心中的执拗。服从是来自于人内心的。只有社区矫正人员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并心悦诚服地改正,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才能取得真正的成功。

第四,对社区矫正人员需要进行危险性评估。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也同样适用于社区矫正人员的危险性测评。社区矫正人员的各自违法犯罪的具体情形是不同的,各自的内心恶劣程度也是不同的,要把握社区矫正人员的状况,从而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社区矫正,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危险性评估。这项工作把精细的评价带进社区矫正工作之中,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各自情形进行测量,进而有针对性地做好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工作。

三、社会力量在对未成年人社区矫正中的作用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本来已经是很糟糕的事情了,如果得不到家庭和社会对该未成年人的接纳和支持,就有可能会加重未成年违法犯罪人员在向坏的道路上继续滑行。因此,需要发挥社会力量来拯救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第一,家庭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关爱所发挥的作用最重要。家庭是一个人的情感归属地,特别是未成年人,他们对家有着非常强的归属感,毕竟他们还很小,如果家长放弃了他们,对他们的打击是非常大的。家庭对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作用主要有这几个方面:其一,家庭情感的支持。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了,家庭要帮助其正确认识这些。其二,家庭的教育与指导。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通常家庭状况不是很好,所以,家长在发现这些孩子走了邪路后,不能一味的责怪,更不能放弃,而是要反思自己,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努力帮助孩子矫正人生的态度。其三,家庭是未成年人经济与物质的支撑。未成年人没有稳定的经济物质保障往往会使他们走上邪路,家庭在正确对待未成年人时要满足他们正当的物质生活要求。其四,家庭要引导孩子正确的社会交往。被判了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依然应该是正常的人,不能因为被判了社区矫正就躲进小屋,隔绝与外界的接触,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健康地进行社会交往。

第二,邻里的支持。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因其被判社区矫正往往在他的邻里之间抬不起头来。感觉自己成了坏人,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其实正确健康的邻里关系不仅是对别人的支持,也是对自己的支持,邻里之间的和睦是双方和谐生活的基础。邻里间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正确认识和接纳对于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早日回归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朋辈人的社会支持。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需要获得他们的朋辈人对他们的理解和接纳。朋辈人有着相同、相近的生活经验,他们之间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朋辈人的支持是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的又一重要力量。朋辈人的支持对社区矫正人员来说,会起到极大的安慰和引导作用。同时,朋辈人的支持也对朋辈人是一种教育。朋辈之间都得到了各自的发展。

第四,社会志愿者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支持。社会志愿者可以在很多方面对社区矫正人员进行矫正。其一,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主要针对危害国家安全类犯罪的犯罪分子进行,比如间谍罪、泄露国家秘密罪等,这些犯罪严重威胁国家、民族的安全。犯这类罪的犯罪分子严重缺乏爱国主义精神,矫正这类犯罪分子,必须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其二,进行家庭美德等传统道德教育。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家庭和睦相处等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对犯遗弃罪、破坏婚姻家庭罪、家庭暴力罪等的犯罪分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其三,进行热爱劳动、靠劳动致富的劳动价值观教育。侵犯他人或国家财产类的犯罪分子,大都是好逸恶劳之徒,不愿意通过自己诚实劳动获得报酬,而是通过侵占他人或国家财产来满足自己的贪欲,如诈骗罪、盗窃罪、抢劫犯、敲诈勒索犯、侵占犯、贪污受贿犯、挪用公司财产犯等,要对他们进行热爱劳动、劳动致富光荣等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

第五,法制观念教育。许多犯罪的发生是因为犯罪分子缺乏法制观念、法律意识淡薄。而正是由于法制观念的缺位,才导致他们最终走上了不归路。所以,对矫正对象的教育内容中,法制观念教育必不可少。另外,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人由于不懂法、不知道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而选择了犯罪的错误手段来实施非法的自力救济或实施报复行为才导致触犯刑法。法制观念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以刑法学知识为基础,教育矫正对象正确认识哪些行为是犯罪,哪些行为不是犯罪。另一方面,以宪法、民商法律、经济法、行政法等实体法和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程序法为基础,进行普法教育,使矫正对象明白自己享有哪些权利,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致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利或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利而采取打击报复的犯罪行为。

第六,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有:(1)心理科学的一般常识。心理健康对罪犯社区矫正、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促使罪犯接受心理教育的认识的基础。(2)犯罪心理的一般常识和改造犯罪心理的途径和方法。(3)犯罪典型对抗监管心理的特征、危害一般消极心理的特征与防治对策。主要包括妒忌心理、猜忌心理、自卑心理、虚荣心理、报复心理、叛逆心理等。(4)对不健康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的介绍。主要介绍内省自讼、精神超越、性情陶冶、自我激励、换位思考、心理节欲等方法。

第七,其他社会组织对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这些社会特殊组织诸如非政府组织、非盈利组织等,社会组织通过政策支持、文化支持、经济支持和大众传媒的支持,来引导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实现他们与社会的互动,开展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正如社会互动论者所指出的社会生产被看成是社会成员间不间断进行协商的过程,其中发生了无数个人与个人之间短暂而惊险的相互碰撞。

四、完善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手段

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有其自身特有的规律,要做好未成年人的社区矫正工作,必须满足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社会集中、高科技的运用、经济的保障和权力的保障。

第一,参与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可以是公务员、教师、警察和卫生部门等。社区矫正是以社区矫正机构为发起机构,由社会众多力量共同来完成的一项重大工程,没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和影响力都很强的工作人员来进行,很难收到社区矫正应有的效果。足够强大的社区矫正的参与力量是未成年社区矫正人员矫正的保障条件之一。

第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的技术保障。要对社区矫正人员实现有效监控,就需要在高科技上做文章。诸如,使用电子摄像监控、电子监控手表、电子监控手机、电子监控小手指环等。这些都能保障实现对社区矫正人员的人身监控,但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心理还没有实现有效监控。其实,心理也有可以监控的地方,心理测试是对社区矫正人员内心深处实现有效监控的有效手段。

第三,权力保障。社区矫正工作是以教育感化、挽救和说服为主要内容。社区矫正机构不能缺乏权力,不能缺少保障自身强力开展工作的权力。

第四,经济保证。社区矫正工作需要经济上的保障,才有利于社区矫正工作者有时间和动力来研究和强化社区矫正工作。

总而言之,未成年人被判社区矫正,一方面我们要把握对其进行社区矫正的要求,分析社会力量进行社区矫正所发挥的作用,进而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完善。社区矫正的顺利开展还需要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技术、权力和经济的保障。

Path Exploration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Juveniles

Zheng Lin
(The Justice Bureau of Changfeng County of Anhui Province,Changfeng Anhui 231131)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juvenile is different from that for adults,which should first protect the juveniles’privacy.Furthermore,the staff of community correction should give guidance to juveniles according to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which should be strict as well as warm.In addition,the community correction workers also need to launch social forces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correction for juveniles,give them emotional and material support,tolerate them,accept them,and give them the confidence and hope for the future life.

juveniles;community correction;education

DF87

A

1671-5101(2016)03-0095-03

2016-04-05

郑林(1977-),女,安徽寿县人,安徽省长丰县司法局司法助理员,讲师,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法学会会员,安徽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安徽公共关系学会理事,合肥市公共关系学会常务理事。

(责任编辑:唐世业)

猜你喜欢

朋辈矫正社区
社区大作战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
矫正牙齿,现在开始也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