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实习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016-03-19郑曦徐超王斯琪李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01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生培养

郑曦 徐超 王斯琪 李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01)



浅议实习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郑曦徐超王斯琪李莎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云南昆明650101)

摘要: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以同情心和爱心为基石,运用专业知识和行动,主动积极的做好分内外一切有利于医疗卫生服务的精神品质。社会责任感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针对当下医学生的特点和存在的现象,对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社会背景,探讨了增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有效途径,为医学生责任感强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责任感;医学生;培养

*基金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党建思想课题立项,基金编号:KYSY04

社会责任感是指特定社会中,个体对自身所应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始终表现出自觉主动完成的精神品质。能对肯定性结果产生美好体验,自愿承担否定性后果。医学生社会责任感是指以同情心和爱心为基石,运用专业知识和行动,主动积极的做好分内外一切有利于医疗卫生服务的精神品质。[1]责任感的培养是贯穿于医学教育全程的,是医学人文科学中的重要部分,在当下医疗体制改革,医患矛盾突出,学医成本激增的形势下,如何培养和加强医学生的责任感,引导学生乐于奉献,服务社会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实习医学生责任感的概况

当前的在校医学生以90后为主,结合日常的学生管理,笔者发现90后具备独特的时代特色,敢想敢做,敢于尝试新事物,追求独立个性,喜欢另辟蹊径,自我意识较强,考虑问题喜欢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有一部分90后比较追求个人价值、个人利益,并以此作为奋斗的动力,注重成为现代社会竞争的能人、强人。[2]90后医学生的特点是聪明,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敢于尝试,在后期进入医院实习阶段后,是他们医学道路上的首次实践,在实习前期、中期、末期会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大多数医学生在初次进入临床实习时,对医院满怀憧憬,满怀热情投入到真实的医患环境中,好学上进,对科室排班积极兴奋,笔者在所在学院做过调查,年龄结构为1991-1994年之间出生,在526个医学实习生中,95%的医学生在实习初期充满热情,具备良好的实习态度,他们特别想尝试把专业知识付诸实践的感觉,会主动积极的服从科室的安排,向代教老师请教问题,表现出很强的社会责任感。5%的医学生经过访谈,主要是不喜欢医学专业,只是为了顺利完成毕业,以后打算转行。实习中期的医学生逐步适应了实习的生活,对医院的工作环境不再有新鲜感,负面情绪滋生,对实习的热情有所下降,58%的学生认为每个科室所学不同,会坚持完成实习,认可自己的责任感。35%的学生认为实习都在做基础事物,常态化的工作已熟悉,有一定倦怠,责任感有所下降,7%的学生会出现松散,违反纪律,不服从排班的情况,责任感缺失。实习后期,22%的学生因为考研、就业开始分心,对实习采取一种坚持的态度,认为自己责任感有所下降,其中48%的学生认为责任感逐步提升,因为形成了习惯,认为是自己份内的事。30%的学生认为自己责任感变化不大。除了实习,在日常参与课外实践活动时也表现出当下的部分医学生,存在着责任感淡化甚至缺失的倾向,主要表现在健康意识淡薄、自身责任感迷茫,他人责任感冷漠、社会责任感缺乏等方面。[3]生活习惯不良造成身心疾病,并且不会诉求寻求帮助,受挫能力,自律性不佳,惟我独尊过分考虑自身得失,对生命敬仰意识不够,对国家社会的关注担当不够。

二、存在问题

(一)医学培养模式的欠缺

当前的医学人文教育各个院校有着自己的做法,没有形成统一模式,总体存在点散突击的情况,不成体系,医学人文课程还处在开放式管教,没有纳入和专业培养一样平行并列的主线来教授和考核,致使医学生客观上对责任感等重要素养缺乏重视。医学人文教育又缺乏严格而系统考核机制,导致学校重视但效果不佳,教师和学生缺乏重视,很多人文课程以选修课方式教育,一个学期突击几次,效果不理想,学生失去兴趣,影响力大减。

(二)不良社会因素影响

随着医患矛盾升级,医务工作者被殴打辱骂的事件频频爆出,致使医学生对医学的神圣性产生质疑,对自身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产生动摇,致使学医信心不足,因此容易转化为负能量,产生消极怠工情绪,于是产生了一系列缺乏责任感的行为表现,不服务、不奉献。

(三)医学生个体因素

90后医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锻炼较少,奉献意识淡薄,社会化程度低,社会角色定位模糊,对自身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缺乏认知。[4]不会换位思考,思想高度不够,容易钻牛角,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有冲突时,意志不够坚定,会出现犹豫和倾斜。他们往往在意识到自己责任的同时,不能把它升华为一种自觉的内心信念,升华为义务感,也就无法形成强烈的责任感。[5]

(四)师资队伍的影响

目前的医学人文教育更多是靠辅导员教育管理,可是辅导员往往非临床学科背景,管教不能达到全员覆盖,全面深入,贯穿始末的作用,因此收效不佳。临床医生在给学生带教时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教授,疏于对医学人文的教育和引导,况且有的带教医生自身人文素养也不高,往往人文教育效果成为了医学教育的短板。

三、改善途径

责任感的发生是从他律的被动到自律的主动,是从初级到高级的一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或者点到即止,是需要熬制的,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对社会负责的意识。医学的严谨性对医学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一时疏忽是对生命的不负责任,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所以必须深刻挖掘提升医学生责任感的有效措施,真正提高医学人才的培养质量。

(一)加大重视力度,调整医学培养模式

医学生的培养应该贯穿医学人文教育,并且融入实践阶段,按照医学生培养特点,分阶段、分重点进行培养和引导。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就应该引入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思考并在学科中探索,人文课程不应该流于形式,是与专业平行重要的课程,高校教务体系应该将两者很好整合,合理分配,让学生接触医学时就能感受到学科的温度。在校考核学生不能唯成绩论,只凭成绩进行评奖评优和推免研究生。积极拓展课堂外活动,引入志愿者服务和实践的第二课堂,在实践中培养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在与基层医疗机构、与病患接触中体会疾病疾苦,激发医学生强烈的爱心,内化为对医学事业的敬业态度,社会实践可以让医学生转换角度感悟人间疾苦,有更多时间和病患沟通,学会换位思考,树立医学生的价值观。

(二)多渠道引导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

在医患矛盾剧烈的当下,作为医学生的培养者要多点引导,贯穿一致,带教老师的身体力行,辅导员的言行举止,尊重责任感形成的客观规律,调动医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取向,形成道德判断,清楚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和影响,并愿意为结果负责。对负面的医学新闻,要给以医学生正确的引导,客观评价和分析矛盾事件,传授正确的处理方法,给医学生足够思考,积极引导医学生多参与服务性活动,并在其中不断感受付出的欣慰,不断理解、接受、内化,感受交互性,逐渐形成内驱力,医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尊重,受到重视,收获成就感的基础上才能学会承担自己该有的责任,并把病患与自己紧密结合,形成强大的自控力,去选择做符合自己专业领域和专业道德的事情。

(三)朋辈教育引导学生付出和分享

医学是“传帮带”的学科,有效利用好医学生的朋辈教育模式,可以为医学生搭建良好的医学人脉,拓展交流渠道,形成带教老师——本科生、研究生——本科生、本科生——本科生的朋辈互助模式,由于他们年龄相近,面对共同的困惑和问题时,会集思广益并形成合力,在化解问题时能找到适应时代背景的方式方法,容易被普遍认同。通过共同研讨、榜样力量的影响,使跨专业、跨年级的学生互相观摩,加强学习,交流心得,形成团队意识,懂得分享和分担,通过成员主动分享自身经验、互相监督,学会付出,并在其中收获成长和快乐。

(四)健全制度,赏罚机制形成约束

学校和医院在培养医学生时应该明确责任目标,医学生在医院实习其实已经是融入真正医疗环境,不能在思想上认为只是实习,放松对他们的要求,而应该灌输他们自主融入医疗环境的自觉性,健全实习期间的责任,辅以相应的赏罚机制,使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得到充分肯定和强化。[6]笔者发现很多实习生擅自缺实习,成本只是向带教老师做出检讨或者上交一份情况说明,对实习生约束力度不够,如果明晰脱岗实习的代价和相应岗位的责任目标,实习生在思想意识上会提高警惕,从而权衡两者之间的利弊,为了降低自己付出代价的成本,按照人的趋利性,实习生往往会选择照章执行,这样的强化经过量变的累积,最终形成职业习惯,便内化为医生的职业素养,责任感便能不断提升。

(五)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和发展

教师的率先垂范,临床带教的言行举止对学生影响是点滴渗透的,所以打造一支良好的带教队伍尤为关键,加强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的交流沟通,经验分享。对思政、专业教师进行系统模块化的培训和考核,引入激励机制,先要打造一支自身道德意识高、业务能力强、懂得学科交融、深谙教学方式,教学形式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方法新颖突破的教育队伍,并能树立青年榜样,带头做志愿公益,做服务,积极拓展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模块和实战训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温萍.新时期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6-7.

[2]金伟琼.从伦理学角度加强90后+85.

[3]孔令杉,王彩霞.医学生生命责任感的培育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4):529-532.

[4]王夏强.医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探析[J].交通医学,2014,28 (6):751-753+755.

[5]赵守政.当前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现状、问题与对策[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8:8.

[6]温萍.新时期医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及对策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0:22.

思政探索

Abstract:Medical stud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a mental quality which is us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action to undertake relevant things which are good for medical and health services,with compassion and love for the foundation.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essential for the medical students.We analyze the reasons,discuss the effective ways to strengthen and provide references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present medical students and phenomenon.

Keywords:responsibility;medical students;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224-02

作者简介:郑曦(1987-),女,汉族,云南,助教,硕士,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研究方向:思想教育和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责任感医学生培养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媒体品牌推广中的社会责任感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