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类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初探
——以全国建筑类七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为例

2016-03-19汪勇政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高教学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模式

汪勇政(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工学类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初探
——以全国建筑类七院校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为例

汪勇政
(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安徽合肥230022)

摘要:本科生毕业设计是城乡规划专业非常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本科生毕业设计联合教学可以增进教学交流,极大开拓学生专业视野,锻炼学生创新思维,建立学生项目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以及人际交流的能力。文章通过“七校联合毕设”四年来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的实践经验,探讨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特点与改进建议。

关键词:城乡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模式

引言

当前一些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教学面临着与之重要地位及作用不相符的问题,导致毕业设计教学徒留形式,走过场等问题愈发突出。国内一些高校针对存在问题也在积极改革应对,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以清华大学、同济大学领衔的城市规划专业六校联合毕业设计以及北京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领衔的建筑类七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等是当前毕业设计联合教学的典型实践。不过随着联合教学模式的不断推进,问题也不断显露出来,制约着联合教学模式进一步发展,针对联合教学模式的总结与思考显得尤为重要。

一、传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国内工学类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一直以专业老师单一指导型(校内指导教师)和设计企业导师指导型(校外指导教师)两种模式为主。第一种模式典型特点是一名具备毕业设计指导资格的专业老师指导多名学生,老师依据自身课题情况等多种因素确定能够指导的学生数量。第二种模式典型特点是学生直接在实习设计企业完成毕业设计,由校内指导教师负责把关,就是校内指导教师挂名的企业指导教师负责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是联合教学模式出现之前的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学科的发展,传统模式的弊端日益显现。

(一)多因素影响下的毕业设计地位严重弱化

近年来一些学校因为专业师资力量、学生考研以及就业率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主动改变和调整了毕业设计的相关政策,对毕业设计过程及成果缺乏有效监控,出现了“一夫多挑型”、“放任散养型”等形式的毕业设计,少数学校的毕业设计甚至流于形式,毕业设计的作用和地位严重弱化,教学质量下滑严重。

(二)单一专业指导模式无法应对城乡规划编制复杂性

城乡问题复杂性要求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与时俱进,工学类城乡规划专业对城市社会问题、城市经济发展以及城乡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指导教师显然很难胜任日益复杂的城乡规划设计课题指导,迫切需要引入多学科、多专业指导教师,形成以城乡规划专业教师为主导,建筑学、景观学、城市经济学、社会学以及城市生态学等多专业老师为支撑的综合指导团队。

(三)闭门教学无法学习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质量与过程难以掌控

一些地方性院校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通常有校内指导教师独立指导,缺乏与较高水平院校或同类型院校以及规划设计院(企业)等沟通交流,导致学校的毕业设计教学理念、方法陈旧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学校通常通过中期检查、毕业答辩形式监管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由于节点检查间隔时间长,存在学生为应付检查突击加班,而平时缺乏监管的问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较难掌控。

二、联合教学模式分析

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主要分为校内多专业联合教学、多校联合以及校企联合三种模式。北京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领衔的全国建筑类七院校城市规划专业联合毕业设计(以下简称七校联合毕设)是国内影响力较大,知名度较高的联合教学典型代表,下面就以作者参与过的“七校联合毕设”为例分析联合教学模式的特点与问题。

(一)联合教学组织模式特点分析

1.联合教学成员构成

“七校联合毕设”是由北京建筑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以及苏州科技学院三所已通过国家城乡规划专业评估的院校发起,随后又增加了山东建筑大学、安徽建筑大学、福州建筑工程学院以及浙江工业大学等新院校,同时加上主办院校当地设计院(企业),成为当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联合教学模式的典型代表。“七校联合毕设”学校构成数量多,覆盖地域面广,基本反映了国内地方性高校城乡规划专业教学水平与特点。同时邀请地方设计企业参与其中,使得联合教学更接地气。

2.指导教师与学生确定

“七校联合毕设”指导教师主要由各学校自行确定,一般为3-4名教师组成。从近几届教师队伍看,各学校选择指导教师的原则基本是以经验丰富的教授+年轻教师为主。学生由各校自行选择,由6-8名学生组成。分组原则上是2人一组共同完成课题,所以每所院校毕设基本上分为3-4组。

3.毕业设计联合教学程序

联合教学程序主要分为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汇报以及最终答辩四个核心阶段构成。

(1)设计选题会一般是每年的12月在主办院校所在城市召开。出席会议的是各学校资深教授与设计指导教师,主办院校提供多个设计课题供选择。在开题会上,由邀请的设计企业介绍城市与选题场地的概况与特征。设计选题会议是为各学校达成课题选择共识的重要平台,会议就选题的规模、特点以及难易程度展开激烈讨论,并最终明确毕业设计课题。

(2)设计开题会是每年的3月在主办院校所在城市召开,“七校联合毕设”课题场地调研由最初的各学校毕设小组独立调研模式发展为现在学校间指导教师与学生混合分组调研模式,改进后的模式极大促进了各校间老师与学生的交流,更加凸显了联合教学的主题。场地调研后分组制作调研成果,并在最后汇报交流成果内容,并由各学校混编的指导教师点评调研成果。

(3)中期汇报会一般在每年的4月在主办学校所在城市召开,中期汇报成果由各学校毕设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小组两名成员分别汇报,最后由各学校混编的答辩组老师点评。

(4)终期答辩会一般在每年6月在下年度主办学校所在城市举办,答辩的分组与中期答辩分组一致。

(二)联合毕业设计教学模式问题分析

由于国内联合教学模式出现的较晚,特别是一些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近几年初步尝试联合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探索的道路上也出现一些问题。通过“七校联合模式”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设计选题地方特色明显,选题的针对性与时效性有待加强

由于课题基本是院校自己选择,一些题目并不是城市规划建设的热点、重点,设计课题完全成了未来规划师的主观臆想,脱离了现实的“假题假做”成了不可回避的事实。

2.联合教学仍以城乡规划单一专业为主,多专业联合教学缺乏

“七校联合毕设”指导教师专业背景构成仍以单一城乡规划专业为主,缺乏建筑学、风景园林、城市社会学以及经济学等多专业教师参与,单一的专业背景知识难以应付复杂的城市问题。

3.校企联合形式大于内容,企业参与程度不高

“七校联合毕设”的组织者会请设计院、设计公司、规划局等企业和管理单位参加,不过由于地方参与者的日常事务较多,大部分地方参与者只是提供了资金和场地的支持,缺乏针对课题的专人技术指导,其有效作用很难发挥。

4.毕业设计成果缺乏比选竞争机制,参与者或无动力或无压力

“七校联合毕设”最终的答辩环节由于缺乏比选的环节,老师指导和学生完成成果的压力相对较小,最终会影响指导教师和学生在联合毕业设计中投入精力的大小。

5.联合教学示范作用有待提升

“七校联合毕设”参加的院校通常将毕业班毕业设计分为联合毕设和校内毕设两种,联合毕设一般都会选择较为优秀的学生参加,因此联合毕设设计成果质量一般都要高于校内毕业设计,联合毕设应当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但校内两支队伍间缺乏交流,联合毕业设计应发挥的课程教学示范作用大大减弱。

三、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改进思考

(一)选好联合毕业设计题目

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来自政府(规划局)、设计院,或者承办院校自主出题。对于应用类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一定要保证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对题目的兴趣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联合毕业设计选题应更加关注城市建设热点地区现实问题的解决,最好能结合城市政府或设计院准备规划或设计的重点区域,使毕业设计成果能为城市管理者或设计企业提供好的思路。

(二)构建合理的联合指导团队

在现有的多校教师混编联合指导的形式上,充实建筑学、景观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等多专业指导教师力量,从而应对城乡规划专业课题愈加综合性,复杂性的需要。更应注意引入设计院(企业)参加设计指导及汇报点评,使得毕业设计成果不仅有创新规划理念,更具有务实的规划与实施策略与途径。

(三)引入毕业设计成果评选竞争机制

评委是院校指导教师混搭组合,而且老师基本上也是从开题一直跟进到答辩,难免有“审美疲劳”现象,从而导致答辩中争论少,批评意见少的现象,指导教师和学生的压力相对较小,团队荣誉感获得不足。建议在终期答辩中增加优秀设计成果评选环节,并给予优秀毕业设计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四)强化毕业设计联合教学模式的示范作用

“七校联合毕业设计”已开展了六届,在参加的院校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与实际效用,但对强化联合毕设对一般毕设的示范带动作用有待加强。建议每年召开2-3次联合教学经验交流会,为校内毕业设计质量提升提供交流平台。将好的教学理念及专业发展理念引入进来,从而促进学校毕业设计质量的整体提升。

参考文献

[1]沈佳君,黄宏伟.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联合毕业设计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1):119-122.

Abstract:The undergmduates' graduation design is a very important part for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 Co-teach in the undergmduates' graduation design could expand teaching exchange,develop students' horizons,build up their innovative ability,and cultivate their ability to work,study and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We analyzed the model,procedure,experience and proposed suggestions of co-teach in the undergmduates' graduation design based on our four-year practice of the program in 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of seve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Keywords:urban and rural planning major;joint graduation design;model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11-0024-02

作者简介:汪勇政(1979,12-),男,汉族,安徽省安庆市,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理论与方法。

猜你喜欢

模式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我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模式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从《后窗》看希区柯克作品的人性怀疑论
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管理模式转变分析
基于产业需求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高端饭店业产学研模式研究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