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工作介入

2016-03-18张美魏星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大学生学校

张美 魏星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004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与社会工作介入

张美*1魏星2

1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广西 桂林 541004;2 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科技处,广西 桂林 541004

近年来,伴随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持续上升,大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中间环节,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大学生是宝贵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生存与发展的重大课题。学校社会工作以其专业的工作理念和方法,探索高校就业指导领域的发展空间,一定意义上可以弥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对解决大学生就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学校社会工作;高校就业指导;就业能力

高校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大学生最关心、最忧心的问题。伴随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招生规模的扩大,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据统计,2013年全国毕业生人数699万,2014年727万,2015年更是达到749万。而2013-2014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仅在70%左右,30%的毕业生资源不能得到有效配置,造成极大的浪费。面对如此庞大的失业群体,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输送人才的中间环节,肩负着重大的社会责任。而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

1.1 就业服务体系及管理

作为考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就业指导工作在高校管理工作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当前,大多数高校设置了学校和学院两级就业指导模式。学校层面,建立了校党委牵头,就业指导中心为主导、心理咨询中心为辅助,下级学院共同跟进的工作机制。学院层面,各院(系)成立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副书记、辅导员等为主要负责人的就业指导工作小组,负责学生日常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及事务性管理。

1.2 就业指导工作内容

大多数高校规定就业指导中心主要职能包括:落实国家政策,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开展就业指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安排招聘会等内容。如果就业指导课程教授过程中实习和实战经验不足,只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将会导致学生对于就业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缺少实际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技能训练,在后期就业过程中容易处于劣势地位。

1.3 师资力量

就业指导课程是传授就业指导内容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贯穿于大学生活整个阶段。因此,高校的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提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关键”①。目前很多高校虽然设有就业指导中心,但专业的就业指导教师缺乏。主管就业指导工作课程的教师多为各院系副书记及辅导员老师,他们平时负责学生日常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及事务性管理工作,虽然具备一定的资历和就业指导经验,但专业性不足,对学生的就业指导能力也十分有限。

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问题

2.1 学校的主体地位突出

中国高校的管理模式深受传统计划经济影响,其学生工作也是偏重以事为主、以补救为辅的管理模式。在日常管理上强调自上而下、层级明确,且过于约束、缺乏弹性和韧性。在面对学生问题时,过分强调学校的主体地位,就业指导工作更是偏向于目标导向的政治社会化活动,功利性完成上级各项硬性指标即可,办学层次越低的高校这种情况越为明显。

2.2 就业指导体系运行不顺畅

就业指导工作形式较为单一且指导体系运行不顺畅。校院两级的就业指导结构看似以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为核心,院系就业指导为辅助的两级结构,实质是貌合神离。很多就业指导中心的工作仅仅是制定就业指标并监督完成,而院系迫于压力,只能消极应对,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就业服务大多停留在传授求职技巧、联系用人单位,政策性讲解、完成就业率指标等低层次内容,却疏于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有效指导,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更是无从谈起,工作形式化、表面化现象严重,很难实现就业指导体系的合理运行。

2.3 忽视学生的心理诉求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青少年向成年过渡的特殊时期,离开了父母的庇护,很容易产生独立观念与依赖习惯之间的矛盾心理。麦克思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评价:当代大学生知识化高于社会化;成才急切度高于抗挫能力;自我认可度高于人际协调力;情绪波动度高于自抑程度。而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忽视了毕业生就业过程中面临家庭、社会以及自我压力的种种心理困境,由于技能的缺乏、心理困境长期得不到有效疏通等原因,学生的就业能力仍然十分薄弱。

不可否认的是,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确实能够为毕业生提供一部分工作岗位和社会资源,但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和锻炼。由于有限的人力物力限制,传统的政府体制指导下的高校就业指导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期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多方位、发展性的就业需求。因此,高校需要一套制度化、全程化、人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

3 相关概念界定

3.1 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也叫就业力,是指劳动者获得和保持工作的能力,即“可雇佣性”,广义的就业力也涵盖持续完成工作的能力。

3.2 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就业指导,是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组织招聘、为就业供需双方搭建桥梁;广义的就业指导,不仅要为劳动者提供就业信息,还要注重培养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在我国,就业指导工作还包括政策引导和思想教育工作。

3.3 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也被称为教育社会工作,属社会工作的分支之一。学校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依据专业知识与方法,以学校为工作场域,以学生为服务对象,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4 社会工作介入的意义

4.1 推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管理工作的改革

传统的高校管理通过借鉴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高校管理工作当中的缺陷和不足,推动高校就业指导制度及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将学校社会工作的理念和经验渗透到高校管理工作当中,以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就业等实际问题,减轻高校管理风险,优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实现高校教育目标,从而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4.2 为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开拓新空间

由于制度的局限性,传统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体制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自我修复,这也为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学校社会工作可以以高校就业指导为突破口,建立长效的服务机制,为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4.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的主体是大学生,而在同等条件下,学生的就业能力成为关键因素。现阶段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就业心理特征主要表现为:高知识量而低社会化;多情绪化而低调节力;过于自我而疏忽人际;急于成功而怯于失败,具体来说包括急躁偏执、自卑怯懦、紧张焦虑、自负自大、依赖被动、盲目从众等不良心理。学校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系统、规范的服务性工作,始终把学生作为发展性个体,注重挖掘学生内生力及个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5 学校社会工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介入

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多元化,使得当代大学生群体面临着巨大的思想冲击。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情感危机、学业危机、就业危机等灾难,继而会面临心理失调、行为失范等多种问题,这也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显而易见,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普适性的思想灌输无法从根本上改善现状,更满足不了大学生全方位、多元化的心理诉求。因此,高校社会工作理应成为大学生辅导工作的重要一环,亦是符合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成长的积极而有益的探索。

长期以来,学校社会工作并没有走进大众视野,思想政治教育以其特有的时代背景和管理优势,在高校当中仍旧占据主要位置。高校辅导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扮演着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但力量相对薄弱,无法推进社会工作的实质性发展。在学校建立社会工作制度仍旧处于理念阶段。

5.1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需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

传统的就业指导工作理念,要么是偏向于“家长式”管理,即过分强调和维护学校的规章制度,强迫学生接受其传授的就业理念和信息;要么是“保姆式”服务,即由学校主动承揽就业工作,为学生提供一条龙服务。而借鉴学校社会工作的第一步,就是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相较于被动地灌输就业政策、就业理念,学校社会工作更加强调“助人自助”和“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即在坚持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大学生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开发学生的价值和潜能。同时,创新工作方法,根据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不同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5.2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

高校就业指导过程可以包括:自我认识指导、求职培训课程、小组训练、讲座及社会实践等一系列内容。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第二步,就是从实践着手,结合实际情况,改进工作方法,增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工作研究四种。其中,前三种较为常见。

5.2.1 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是以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为基础,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帮助大学生处理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相较于心理咨询,社会工作更强调环境的改善及社群福祉。心理咨询注重“人”本身,而社会工作则注重“人在情境中”,因此,个案工作强调与同个人问题有关的社会环境一道工作,更微观、更直观、更加关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具体问题,以便为个人创造更多契机。就业指导工作引入个案工作方法,帮助大学生自我剖析、准确定位,发觉自身潜能,更有利于执行自我职业生活规划、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就业能力。

5.2.2 小组工作

小组工作即通过小组活动过程及小组工作者的协助,使小组成员建立和谐关系,获得适应环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观念、行为的改变和社会功能的恢复。相对于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更具有发展性,其活动内容更为广泛,小组成员改变及维持的结果更为持久,效果更为明显。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引入小组工作,可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帮助面临共同问题的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促进小组成员相互分享、相互指导、相互扶持,建立朋辈支持网络,还可以邀请老师、家长或其他工作者加入,更有利于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5.2.3 社区工作

社会生态理论认为,个人行为不仅受到生活事件的直接影响,而且更容易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很难抽离特定的社区文化影响。因此,改善学校周围不利环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方面。大学生,尤其是刚刚步入大学的新生,很容易受到学校周围不良环境和不良习气的影响,导致其无法在学校正常地学习和生活。而社区工作致力于改善学校周边环境,学校社会工作者可以利用高校以及社区资源,为大学生学习和就业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从而更有利于学校和学生的长远发展。

社区工作指立足社区实际,加强高校同社区之间的联系,推动与高校发展有关的政策制定、行动开展。此处的社区指的是广义的概念,既指学校所在社区,也包括整个社会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与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偏差,用人单位对大学生在知识储备、心理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要紧跟时代步伐,挖掘社区资源,增进社区范围内企事业单位与高校之间的紧密联系,拓宽高校的社会资源,为大学生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和提高就业能力的机会。

6 总结与思考

6.1 关于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思考

欧洲国家做过相关统计,宏观失业率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总失业率上升1个百分点,幸福指数降低3个百分点。因此,有效地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高校及学生本身,还关系到大众福祉。

只有构建好促进大学生能力发展的综合体——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德育工作者、社工等各司其职,协调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形成一套学校、企业、政府、社会多角色参与的就业指导体系,开展全程化、全员化、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才能更好地帮助大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弥补传统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

学校社会工作可以针对性地在大学生能力优化、就业意识引导、心理疏导、自我意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方面展开工作,更贴近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为其顺利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社会工作融入高校管理工作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也必将给传统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带来新的活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的高校管理体制虽然与现有制度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但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且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模式作为高校主导管理方式历史悠久,学校社会工作想要介入高校就业指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才能为学校社会工作的发展创造机会。

6.2 关于学校社会工作和心理咨询的关系

在中国内地,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被教师、辅导员、心理咨询师分离和分散,导致社会工作依旧处于“低认知”状态,其本身很难发挥角色优势。有学者认为,高校社会工作应该借助心理咨询等心理健康平台来发展自身事业,二者相结合,才是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途径。

笔者认为,学校社会工作同心理咨询虽然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共同点,但二者在专业理念、目标和定位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将二者相结合,只会让大众更加混淆,更加不利于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建设。一方面,社会工作可以同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形成建设性的合作伙伴,相互吸收和借鉴工作方法,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以共同促进高校学生服务工作的开展。

就业不仅是个人的职业选择,更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要获得更好的发展,真正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保持自身学科的完整性和独立性。随着高校就业问题的日益严峻和社会工作在我国的应用推广,社会工作必然能够有效地融入到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并为其提供有力保障。

注 释

①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

[1] 肖曦.大学生就业心理困境的高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 [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2] 麦克思研究院.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3] 徐震,林万亿.当代社会工作[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0.

[4] 范明林.社会工作方法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5.

[5] 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 谷慧玲,孟子焱.学校社会工作介入高校学生工作问题研究综述[J].才智,2001(1):307-308.

(责任编辑 骆桂峰)

张美,女,河北保定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学校社会工作。

G641

A

2095-4859(2016)03-0380-04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大学生学校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学校推介
高校辅导员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作用探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