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略论“四个全面”的双重特色

2016-03-18

关键词:治国理政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鲁 贵 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略论“四个全面”的双重特色

鲁 贵 宝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摘要: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行一系列的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四个全面”是逻辑严密的、多层次构成的系统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新飞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四个全面”具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双重特色,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统一。

关键词:四个全面;治国理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

实现中国梦需要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来引领。2014年12月,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第一次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概括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具有统领和牵引的作用;其它三个方面是重要举措,均为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和重要保障。概括地说,“四个全面”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共同提升了党的执政能力,巩固了党的执政地位,实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促进了各方面的改革深化,加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四个全面”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问题,展示了新一届党中央高度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方略的创新。“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又一次新的理论飞跃,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高度统一。

一、“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成果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对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回答了改革开放以来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而“四个全面”在新时期新阶段回答了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重要战略布局的问题。“四个全面”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形成的创新成果,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的强大思想武器。

(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凸显中国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重大创新

1.关于小康社会理论的发展创新

“小康社会”这一概念是邓小平在1979年12月6日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第一次提出来的,在党的十二大上正式引用了这一概念,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此后,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对小康社会的认识逐步深化:由“温饱型小康”到“低水平、不平衡、局部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对“全面小康社会”的认识继续深化的过程。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等多方面在内的具体目标,并使所要建成的全面小康社会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社会发展阶段,它的提出丰富了小康社会理论,无疑促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凸显中国梦是对发展战略理论的创新

邓小平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就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划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后,江泽民、胡锦涛又对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作了进一步具体规划,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目标。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一重大问题受到全国各界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对发展战略理论进行了大胆创新,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融入中国梦大格局中,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理论的创新。

(二)全面深化改革,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竭内生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创新,形成了新阶段改革的新思想、新观点与新论断。主要有:

1.社会主义改革理论的创新。“改革方法论”,即用辩证的、协同的、战略的、系统的及整体的思维方式推进改革;“改革目的论”,即改革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改革对象论”,即全面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及国防和军队等各方面改革;“改革道路论”,即立足我国现实国情与结合历史成功经验,探索我国改革创新之路;“改革过程论”,即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等一系列新理论,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怎样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理论问题。

2.提出了改革的新思想和新论断。其一,提出了“又一个现代化”改革的新思想,这是习近平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农业、工业、国防及科学技术为内容的“四个现代化”战略部署。而在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以习近平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改革的总目标:“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又一个现代化”,这是继“四个现代化”之后的新思想。其二,提出了改革中必须要处理好一系列重大关系的新思想。如,改革必须要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要处理好“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关系;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的关系;要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要处理好“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等一系列新思想。其三,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转变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新论断,这是当代中国发展具体实际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贡献。进一步理顺了政府和市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关系,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提升政府效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

(三)全面从严治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

全面从严治党,这一提法本身是对党建思想的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建思想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

1.党建意义新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在阐释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意义时强调指出:要继续加大全面推进依法治党力度,切实转变党的领导作风、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严肃党的纪律,要求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管好其亲属及身边的工作人员,绝不能以权压人。始终掌牢反腐利剑,紧控制度笼子,在中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大国里,无论涉及谁,对腐败分子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个就要查处一个,决不手软。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不蜕变的核心和关键[1]。

2.党建思想新突破。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系列重要论述中,这些论述无不包含着党建思想创新,即思想建设:强调理想信念作用,对党和人民有高度负责精神;组织建设:强调组织纪律性,绝不允许搞团团伙伙,拉帮结派,搞山头主义,宗派主义,要求党政干部带头廉政自律;作风建设:强调少说空话套话,少做表面文章,坚持真抓实干,突出工作实效;反腐倡廉建设:“打铁还需自身硬”,要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制度建设:“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2]。总之,习近平关于党建理论创新可简明概括为:党的建设“钉子论”、思想建设“灰尘论”、作风建设“镜子论”、反腐倡廉建设“铁腕论”、制度建设“笼子论”等。可见,关于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丰富发展无疑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四)全面依法治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重大创新

1.丰富了法治理论的新思想。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实施依法治国这一战略思想。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它涵盖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等重要内容,囊括了法律、实施、监管及保障等体系。习近平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中的“全面”,深刻揭示了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健全的实施机构、严格的监督体系、守法的各届民众等。

2.提出了法治理论的新论断。全面依法治国所提出的新论断体现在科学地回答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即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密不可分,二者是完全一致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3]。可见,习近平从多方面全面阐述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发展所作出的新论断。

二、“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总结

“四个全面”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其本身来源于实践、发展于实践,是新形势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最新总结,又将指导新的实践。要充分发挥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就必须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去。正是由于“四个全面”始终坚持了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并不断推动实践创新,始终做到目标明确、布局科学、主题突出、依次展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方面面无不充分体现着实践创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

越是接近目标,情况也会越复杂,任务也会越艰巨。“四个全面”的提出不失时机地起到了目标对当下实践创新的引领作用,为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指明了方向,使实践基础切实可行,让实践有的放矢,使实践主体精准发力,不断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进。如全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等,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不断抵近小康社会目标,使中国梦更具动力与魅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创新有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四个全面”的提出,为新时期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提供了强劲动力。如为推进实践创新,中央设立了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信息化领导小组及中央网络安全等机构,改革原来经济体制,改变“单兵突进”的局面,在促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条件下,努力改善人民生活,进一步缩小贫富差距,下大力气打赢脱贫攻坚战,尽快摘掉贫困帽子,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形成全国上下联动、各地区各部门协调配合,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主人翁姿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进程。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并督促强化落实;更加注重“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相统一;更加注重治标和治本相结合,等等。

(三)全面从严治党,实质就是党建的实践创新问题

“四个全面”的提出,为新征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创新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习近平提出,打铁还需自身硬,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有腐必反、有贪必肃;极力倡导勤俭节约风尚;注重工作实效并强化落实监督程序,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从严治党的特点和规律。为此,十八大以来,中央及时出台八项规定,狠抓党政干部的作风建设,大力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注重反腐倡廉工作实效,强化落实各种措施。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党中央将巡视作为从严治党的重要实践创新。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重要实践举措,一定要用好这把利剑,并不断推进巡视制度、机制及形式创新,把巡视的机动性与灵活性结合起来,让巡视工作全覆盖,形成强大震慑力,增强巡视实效性。

(四)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如何配置、规范和行使公共权力,并使其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越是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利益关系会越复杂,依法治理难度会随之加大。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推进依法治国方面进行了一系列重大实践创新:其一,在推进依法治国总体思路上:突出“五大法治体系”功能,即法律、实施、监督、保障及党内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约束体系。其二,在推进依法治国重要着力点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其三,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上:整体推进,即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其四,在推进依法治国步骤上:率先改革司法体制。其五,在推进依法治国重点突破上:强化法律实施与监督作用。其六,在推进依法治国价值追求上:力促社会公平正义。其七,在推进依法治国根本目的上:切实维护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等。

三、“四个全面”的双重特色: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统一

(一)统一的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随实践创新而不断发展的开放理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开放的,其本身来自于实践,又更好地指导实践,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这从根本上确保了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四个全面”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它是对党治国理政的实践创新,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用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而来自于实践创新的经验总结,即“四个全面”也必将在指导未来的实践创新中开辟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在于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同时又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二)统一的基础:“四个全面”是应实践迫切需要而形成严密的系统理论

“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4]。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彼此相关、互相牵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迫切需要实践创新来积极应对。其一,从国内来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却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民主法制逐步完善却遭遇“贪腐频发陷阱”,文化建设持续推进却显现“精神缺失陷阱”,社会财富总体增加却陷入“贫富分化陷阱”及生态环保意识逐步树立却面临“环境退化陷阱”等。其二,从国际来看,进入新世纪以来,暴恐事件频发,经济增长缓慢,美国重返亚太,海上争夺加剧,地区冲突频发,周边局势紧张,安全问题突出,多种思想激荡及全球生态脆弱等。邓小平指出“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5]。这些新问题、新挑战无不影响中国梦的实现,因循守旧,故步自封,很难奏效,必须大胆地进行实践创新来积极应对。“四个全面”,正是为了应对当下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而形成的逻辑严密的系统理论,回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需要,有效解决了当前我国面临的突出矛盾和挑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盼。

总之,“四个全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成果,是在实践基础上继承与创新的产物,深刻体现了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统一,具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双重特色。

参考文献:

[1]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五年新年贺词[N].人民日报,2015-01-01.

[2] 王友平,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1).

[3] 准确把握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N].人民日报,2015-02-0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

[5] 秦晓鹰.发展起来后的难题不比原先少[N].中国青年报,2013-05-08.

责任编校:汪沛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4730(2016)01-0091-04

DOI: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1.021

作者简介:鲁贵宝,男,安徽南陵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博士。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高校思政研究”专项课题([201520])。

*收稿日期:2015-11-29

网络出版时间:2016-03-09 13:49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60309.1349.021.html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四个全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新媒体发展的关系探析
“四个全面”清晰展现战略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