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2016-03-18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企业税务内控管理营改增

刘 璐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750000)



“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挑战和对策研究

刘璐

(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750000)

摘要:近年来,不断推进的营改增减税效果明显,但问题也凸显:部分行业税负不降反升、相似业务企业税负变化截然相反等,引发各界对相关企业、行业发展前景的担忧。试点情况表明,企业在营改增政策实施后,税种、税负均发生了改变,企业要想更好的适应市场变化,增强税务内控水平,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调整,就必须要结合增值税以票管税的基本性质及特征,有效地控制税务风险。所以企业要摆脱过于依赖政府补贴的现状,采取有效地措施强化关键点管控力度,高效实现企业的转型。

关键词:营改增;企业税务;内控管理;对策

从2016年5月1日起,国内开始正式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针对金融、房地产生活服务及建筑四大行业近1 000万户由营业税纳税人变身为增值税纳税人,我国增值税实现货物和服务行业的全覆盖。

1全面实行营改增的必要性

营改增指的是取消对企业营业税的缴纳,取代为增值税。2012年初我国开始正式实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并将一些现代服务业、交通运输行业作为试行点。随着营改增政策的广泛推行,电信行业、邮政服务行业及铁路运输业也开始实施营业税改增值税条例,结合各行业的特点,对征收的税率、营改增税率进行了合理的设置。就当前市场及会计业发展状况来看,深化推行“营改增”政策成为当前的亟待解决的一项工作,借助“营改增”政策能够使财税制度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通过实施营业税该增值税政策,一方面可以改革传统的税收体制,另一方面对经济运行效率的提升也有极大的帮助。国内税收制度改革工作在“营改增”逐步深化的过程中,能够实现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增值税抵扣方面的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连贯性较强的增值税抵扣链。借助“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能够对产业分工更加细化,使产业向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国内服务业营销范围、研发工作范围显著扩大,加快了产业规模经济的优化进程,对升级产业结构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1]。由此可见全面实行“营改增”政策十分必要性,作为统筹性的税收体制改革,其不仅能够对地区间利益竞争关系、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竞争关系、地税和国税权益关系、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关系、企业和国家税收关系进行统一化的调节和权衡。

2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挑战

作为企业内控管理工作的关键构成,税务内部管理效率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税务内部管理工作要求基于“有效降低税务风险、实现税务价值最大化”的原则,按照标准规定和内部流程,开展一系列的管控活动。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承担一定的税务风险,要想将税务风险掌控在合理的范围内,必须要强化税务内部管理力度。内部管理不够细化、不断改变的税收政策是导致营改增企业承受较重税务风险的关键因素,导致企业无法合理判断税收负担。

2.1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挑战分析

(1)风险性增大。政策风险、财政风险是对营改增企业税务内控管理提出的巨大挑战,企业在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政策后,税收征管严格性会明显提升。基于增值税征管角度进行分析,可以通过分类的方式对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分别进行管理,应运用从简征收的手段管理小规模纳税人,避免应用增值税专用发票;同时可以借助以票抵税的方式来征管一般纳税人,允许应用专用发票,但需要由专业人员对发票进行统一性的管理,执行发票的认证及抵扣等工作。如果违反上述规定,会使企业的税务风险增大。财税体制中明确对营改增政策进行了规定,且不断对具体政策进行更改和调整,这就对营改增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先征后退、先征后返是营改增政策的特点,这种税收优惠措施在税收额返还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所以会增大纳税人的资金风险。

(2)内、外环境的改变。企业在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主观税务的机构及税种均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改革和完善税务内部管控工作。在以票管税的增值税征收模式下,不仅要求对企业各级机构同财务机构的关系进行调整,协调处理财务机构的内部结构,加强办税机构同主观税务部门的联系,还要求纳税人进行身份认证,落实领购、管理及利用发票等一系列工作。

(3)沟通意愿日益强烈。营改增政策下,企业内部机构间、税企间的联系、沟通意愿变得非常强烈。企业受“营改增”政策的影响极大,迫切地需要企业全面贯彻实施各项制度,增强内部机构的横向联系,并将升级内部信息系统纳入到企业战略规划目标中。除此之外,征收部门在推行营改增政策后,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对纳税人财务核算状况、经营状况、税负水平进行整体性的把握,为税收制度的推行奠定基础,提高税务管理效率。而对于营改增企业来说,其希望能够与税务机关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业务和政策辅导的方式消除矛盾问题,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税务风险。营改增运行试点内,交通运输业税负水平明显提升,所以企业更希望税务机关能够结合政策制度给予帮助,确保企业在业务、理解方面不会出现偏差。

(4)控制要求提高。“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挑战还体现在控制要求提高上,具体表现为内部管理要求更高、内部核算要求提高。首先,在营改增试点内的物流行业人员看来,阻碍企业对进项税抵扣进行完善的主要因素就是管理方式不够细化。因此在解决过程中,企业必须要对税务内部管理流程进行统筹性的梳理,实现内部管理的进一步地升级[3];其次,营业税单一性较强,而将其改革为增值税后,一般纳税人在政策规定下要将销项、进项税额的双向关系作为计税依据,企业会计核算步骤更加繁琐,需要对多个特殊账页进行登记,会计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企业计算当期应缴纳的增值税时,需要审查不含税销售额、销项税额,并对发票进行抵扣,要求核算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

(5)督查力度提升。执行营改增政策后,流转税中增值税的重要性明显提升,在这种形势下,服务行业因为业务种类繁多和服务无形化的特征,使税务内控管理的退免税、税收优惠等工作面临极大的挑战。营业税改增值税工作的开展,使营业税、增值税二者的联系增强,能够有效地衔接起来,规范了增值税发票的管理、利用及核算状况。因此税务部门监督、检查的重点也将放在增值税发票上。结合运行试点的实践状况能够发现,税收中一般纳税人做出的贡献比例极大,高达90%,因此也是督察的关键对象和主体。征收企业增值税时,交易的形成过程中都包括销项、进项,对方如果不能对增值税发票进行开具,则另一方就需要承受较重的税负。所以企业为了控制税务风险,应在业务和核算流程内全面贯彻增值税征管制度,强化对岗位、工作人员及控制点的管理。

2.2营改增对企业税务利润的实践分析

以天缘房地产公司为例,营改增后为一般纳税人。假定其当期房地产销售价款15 000万元,对应的开发成本为5 000万元、土地出让金5 000万元。公司新开工项目按一般计税方法计算增值税,开发成本中可以取得500万元的进项税额,转让不动产销项税额990.99万元,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合计10%,不考虑其他因素。如果是在营改增前,天缘公司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5 000万元,营业税金及附加为825万元(营业税750万元加上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75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为10 000万元,营业利润4 175万元(15 000-825-10 000)。假定没有纳税调整项目,应交企业所得税1 043.75万元(4 175×25%),税后利润3 131.25万元。

营改增后,天缘公司相关计算:

应税销售额=(15 000-5 000)÷1.11=9 009.01(万元)

应缴增值税(销项税额)=9 009.01×11%=990.99(万元)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990.99×10%=99.10(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10 000-500=9 500(万元)

营业利润=9 009.01+5 000-9 500-99.10=4 409.91(万元)

应交企业所得税=4 409.91×25%=1 102.4775(万元)

税后利润=4 409.91-1 102.4775=3 307.4325(万元)

由于增值税实行价外计税,使主营业务收入减少990.99万元(15 000-9 009.01-5 000);主营业务成本减少500万元(10 000-9 500);税费附加减少725.9万元(825-99.10),营业利润合计增加234.91万元(500+725.9-990.99),多交企业所得税58.7275万元(1 102.4775-1 043.75),税后利润增加176.1825万元(3 307.4325-3 131.25)。

企业开发成本中取得的进项税额将影响营业利润和应纳税所得税额。若开发成本中进项税额增加,则应缴增值税和开发成本均减少,企业营业利润和应纳税的税额均增加;反之,应缴增值税会增加,营业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均减少。

3“营改增”下强化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对策研究

面对“营改增”税收体制改革所带来的挑战,企业应强化对税务内部管理工作的重视,结合企业实际运行状况,从不同的角度入手,提高税务内控管理水平,探索出最佳的税务优化方案,从而对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的改进和完善。“营改增”下强化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具体对策如下:

3.1明确财务管理重点,构建完善的税务内控管理系统

营业税同增值税在核算方面具有较大的不同,实施营改增政策后,企业要结合实际核算规定和业务开展状况,建立专项的税务会计部门,统一对发票进行领购、管理及利用,执行缴纳、处理和计算增值税额等工作。对于一般纳税人而言,其当期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的差值为缴纳税额的主要依据,采购、销售分别同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有关。所以企业税务内控管理的核心即为购进和销售两大内容,强化对购进方式、供应商选择、结算方式及销售定价策略的管理。营改增企业也需要制定财税一体化信息系统,构建完善的税务内控管理系统,协调管控业务、税务及财务,对报税系统进行升级和改进。同时企业可以针对增值税发票制定专项的发票管理制度,基于时间、路线两个角度,对发票的获取、开具和传递进行管控,明确各个管理部门的具体职责。

3.2基于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内控管理机制

作为营改增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核心,税务内控管理工作效率与企业发展紧密相关。企业进行税务内控管理工作时,首要任务就是根据实际运营状况和发展规划方案,对纳税人身份进行申请[4]。在营改增政策下,小规模、一般纳税人的认定指标有所差异,对应的税收优惠、权利也会有所不同,因此纳税人身份认定工作对企业发展影响极大,必须要提高注意。推行“营改增”政策能够发挥增值税链条机制的作用,在以票抵税的征管模式下,对一些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不被淘汰必须要做出转型和升级。营改增企业应在认定纳税人身份的基础上,合理的评估企业税负的变化状况,围绕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内控管理机制,结合税后利润改变状况对企业运营方案进行调整,将企业税务风险降低到最小。

3.3依据增值税抵税规定,对购进流程进行规范

企业采购计划也会因为“营改增”政策的实施而发生变化,采购成本和可抵扣进项税额同获取专用发票有很大的关系。对劳务、应税服务及货物进行采购的过程中,纳税人能够获取的准予抵扣发票主要包括:运输发票、农产品收购凭证和关税完税凭证及增值税专用发票,其中部分发票必须由规定部门和机构所开具。营改增企业内的采购、税务会计工作人员联合起来,共同列出企业接受服务、采购货物的明细,对增值税可抵扣范围进行详细的查案和审核。此外,企业内部的供应部门与财务部门要推行事、票、人一一对应的责任管理制度,在执行采购工作的过程中高效完成获取、传递和认证可抵扣发票等工作。营改增企业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应根据货物对购货合同进行对比分析,严格审查供应商,尽量保证供应商能够提供可抵扣发票

3.4结合增值税征管特点,对销售流程进行优化调控

企业销售机构要积极参与到制定销售策略、执行销售工作等过程中,在税务工作人员与销售工作人员的协同作用下,依据增值税征管特点,对企业业务流程、销售定价方式及销售合同进行审核。同时还要分析营改增政策是否涵盖了企业所销售的服务、劳务,对混合销售、一般销售、兼营行为和视同销售等现象进行正确的鉴别,判断不同销售方式所对应的税种和税率,在此基础上对销售流程进行优化调控[5]。具体对策如下:1)对企业定价策略进行审查,分析非增值税纳税人、小规模及一般纳税人三者在定价上的差异,评估定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对利润预期和税负水平进行研究,判断是否涵盖在税务部门调整范围内。若定价方案缺乏合理性,就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2)企业要联系长期合作的客户,对其纳税人身份进行判断,查看开具专用发票的必要性。

3.5提高企业内、外部的联系,强化沟通控制效果

面临营改增税制改革的大趋势,企业应加强企业内、外部的联系,强化沟通控制效果。在营改增运行试点范围和规模的扩大,企业需要处理的税务问题会越来越多,为了高效地处理这些问题,必须要提高税务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积极同主管税务机构进行联系,获取更多的税务资讯,同时向企业其它机构有效的传递税务信息,为企业政策调控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营改增企业还要强化外部沟通,了解更多有关企业涉税的事项,并学习有效的税务内控管理方法,灵活运用税收优惠,达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3.6强化企业税务内部督查力度

营改增企业在税制改革的过程中,要想更好的迎接对税务内控管理的挑战,还要强化企业税务内部督查力度,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效率。营业税该增值税政策深化推行的过程中,征税机关督查强度也在不断增加,企业在这种形势下也要制定一套针对性较强的自查制度,并将督查关键点设置为财务机构、销售机构和供应机构。企业要结合应增值税政策条例,按照规定分别监察供应商、购销合同、议价定价和发票管理等工作,将监察结果评估采购、销售、财务等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营改增企业必须要将供、销及财/税机构联合起来,推进协同联动发展,运用合理来改善税务内控管理效率。

4结语

综上所述,在“营改增”政策制度不断推行和深化的过程中,对企业的影响范围和力度正在不断扩大,相关纳税人在业务链条的作用下会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通过推行“营改增”政策,国内税收制度会更加规范化和系统化,能够弥补原有税收制度的弊端,有效地减轻纳税人的税负水平。营改增企业要想抓住这一有利的发展契机,必须要面对较大的挑战,从根本上提高税务内控管理水平和力度,享受政府机构给予的税制优惠,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营改增企业应详细地分析和了解“营改增”政策、基于整体性的角度,对税务内控管理系统进行完善,构建科学的税务内控管理机制,规范购进流程,并加强提升内外沟通,提升内部督查控制力度,最终达到规范企业会计行为的目标,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杜良忠.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4(09):50-51.

[2]刘晗.“营改增”试点政策运行对企业影响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4,34(23):12-14.

[3]黄忠意.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13(07):67-69.

[4]李映红.营改增对企业成本控制的影响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4(02):29-30.

[5]尹旭.浅谈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以及加强策略[J].经济研究导刊,2013,27(11):41-43.

Research on the Challeng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usiness TaxReplaced with VAT” to Enterprise Tax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LIU Lu

(Ningxia Finance Economics Professional Technology Institute, Yinchuan 750000,China)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ax reducing effect is obvious by “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 but the problem is also highlighted: part of the industry tax burden rises, similar business enterprise tax burden change is opposite etc., that cause concerns about the future of the relevant enterprises and industry's development. Pilot case showed,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 tax category and tax burden had changed. In order to better adapt to market changes, enhance the level of tax internal control, optimize and adjust business processes, enterprises must be combined with the basic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icket tax of the value-added tax, and effectively controlled tax risk. So enterprises should get rid of the status of government subsidies,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ontrol of key points, efficiently realize the transformation of enterprise.

Key words:business tax replaced with VAT; enterprise tax; internal control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收稿日期:2016-03-15

作者简介:刘璐(1976—11),女,硕士,讲师。

中图分类号:F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950(2016)02-0015-05

猜你喜欢

企业税务内控管理营改增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浅谈电力施工企业内控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建立健全会计内控制度的重点解析
谈构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创新模式的思路
税务会计师在企业税务风险管控体系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