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2016-03-18邰非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邰非(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
邰非
(河海大学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大学物理课程属于理工科专业的基础课,基于高校转型改革的要求,大学物理教学应该仅仅围绕以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为核心,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以此满足社会对物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本文以大学物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并且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角度论述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体系的构建措施,从而满足大学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创新;实用型;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Abstract:College physics courses belong to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basic course. Based on the requirement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transformation, the university physics teaching should focus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 improving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 in order to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physical professional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in the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ivating innovative talen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measures of college physics course teaching system, so as to meet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talents of different majors.
Keywords:innovation; the practical; college physics; the teaching content
大学物理是理工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在大学教学阶段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门自然学科的基础课程,其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物质结构探索能力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在现行的高等教育体制下,大学物理教学的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尤其是在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方面表现出很多不足。教学内容是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主要依据,因此培养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关键就是构建适应大学人才培养规划的教学课程体系。
一、大学物理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基于大学物理在理工科专业所占据的重要地位,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关键在于进行大学物理课程改革,虽然我国大部分的高校在教学上进行了系列的改革,但是其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使得大学培养的学生在实践应用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综合分析大学物理教学的现状,当然大学物理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一)大学物理课时减少,教学目标定位不清晰
虽然教育部对大学物理教学的课时进行了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大学实践教学中,基于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大学在大学物理教学课时安排上存在“缩水”的现象,造成大学物理课时“缩水”的根本原因是大学对大学物理课程的定位不准确造成的,基于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大学物理的理论性比较强,因此在短期内很难看到实用价值,比如本科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将注意力放在以后的工作与学习中,也就是自己的学习必须要满足就业或者考研的需要,而大学物理课程在短期内很难满足大学生的个人需求,因此学生对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大学物理的公共课地位,使得其更不能引起学生的注重。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虽然大学在积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但是综合分析,目前大学采取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讲授法为主,此种教学模式在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具有优势,但是其却容易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造成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出来:一是讲授法就是教师主导整个课堂,学生被动的听,教师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这样容易造成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现象;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比较单一。学生属于有思想的个人,如果在课堂上始终贯彻一种氛围,那么学生必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这样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质量;三是物理课程中存在很多概念性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很难将其领会,尤其是将其灵活应用,因此大学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
二、物理实践教学缺少
物理课程属于自然学科课程,因此其需要广泛地开展实践,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但是基于大学物理的公共基础课程地位,使得其在教学中忽视了实践教学:一是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之间的衔接问题没有处理好。综合分析当前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不难看出大学物理教材内容与高中物理教材内容之间的衔接没有很好地进行连接,这样对于刚进入大学的学生而言,其在学习大学物理时必然会感到吃力,也不利于学生物理知识的综合学习;二是大学物理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不够。实践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大学在物理实验室、器材等方面的匮乏导致物理实践课的安排比较少,另外大学开始的物理实验也与生活实践相脱节,这些问题问题都是英雄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因素;三是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偏差,也会影响物理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为了招生,其不得不降低录取分数,这样一些基础知识差的学习就会进入到大学,而基础知识差必然会影响到其今后的学习。
三、教学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
本着突出基础、保持内容的先进性和前沿性的原则,使物理教育的内容既具有扎实的基础性,又体现明显的时代性。作者首先对我校理工科各专业对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需求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以非物理类理工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基础,重点放在基础性强、适用性广、对高新技术的发展起重要作用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上,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设置课程的侧重点,注重理工科各专业物理学知识共同要求的构建和特殊要求的兼顾,按不同专业分类修订大学物理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着力提升教学内容的应用性、实践性和科技性,不仅要反映物理学在工程中的应用,而且要体现当前的科技发展,力求把经典内容教出新鲜感。
四、基于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措施
基于大学物理的基础课程因素,大学在进行教学内容设置上,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学习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此满足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结合作者工作经验,认为基于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课程系统建设,必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改革大学物理教材内容,增加实用性知识
大学物理涉及的专业比较多,因此作为基础课程,大学物理在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上要强调实用性与针对性:根据学生的学科基础和培养目标的不同,强调物理内涵、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的同时,教学内容的深度有所不同。例如力学部分“抛体运动的研究”,普通理工科专业的学生只需要掌握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运动的叠加方法,会计算抛点和落点在同一高度情况的射程、射高与出射速度和抛射角的关系。计算机类、数学类专业学生除此之外,还要了解沿初速度方向和竖直方向分运动的叠加方法,研究有一定高度落差的斜抛运动的最大射程条件,以及抛点和落点固定条件下,以多大的角度抛出,需要的抛射速度最小等问题。又如“求电荷呈球对称分布时所激发的电场强度”,电信类、化学类和医学类等专业学生只需要会计算电荷均匀分布在球体内、均匀分布在球面上两种情况的电场分布;而数学类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会计算电荷体密度按ρ=ρ(r)在球体内分布的电场强度分布,为他们的数学建模打下基础。
(二)创建大学物理实验精品课程
精品课程建设是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措施,因此大学要丰富与创新大学物理精品课程:一是要在基础物理实验的层次上,采集中级模式进行教学。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就是在强调学生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有教师集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然后由学生自主的完善实验操作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二是在综合设计物理实验层面上,采取自主开放的模式教学。在进行现代物理实验时,要将物理的工程应用性得以体现出来,因此需要教师设定一定的物理实验项目,然后有学生自主地选择实验内容,由学生自主的进行实验操作的设计,并且教师给学生不设定实验时间等,完全由学生自主的进行,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三是积极引入高端的实践教学手段,实现精品课程实验的创新。物理实验离不开高端技术的支持,因此大学应该积极投入资金用于构建高端的实践技术设备,以此提高学生实践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另外创建精品物理实验课程还需要教师队伍的支持,因此大学要积极形成一支以课指委为带头人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的实验教学队伍。
(三)将课外科技创新实践引入到实践教学中
课外科技创新实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资格证考试、社会实践比赛等形式,大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由于大学物理涉及的专业比较广,因此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培养创新性实用型人才就必须要将课外科技创新引入到实践教学中:一是结合物理实验教学的内容设立实验仪器的研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设备仪器自身存在的问题而导致物理实验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比如模拟法测绘静电场等就会因为设备因素而导致存在误差,因此大学可以根据设备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设备的研究,以此寻求改进物理实验仪器的方法,进行提高物理实验的实用性;二是将综合实验与课外科技创新实践相结合。大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设定一定的课外实践创新活动,由学生自主进行设计与操作,允许学生利用大学实验器材等进行自主的实验等,因此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三是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比赛活动,形成以赛带学的学习效果。通过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物理比赛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加强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一是要做好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之间的衔接。具体到大学物理教学系统中,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基础就是要学生掌握牢靠的物理基础知识,如果没有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那么学生是不能具有实践能力的,因此教师要将高中物理知识与大学物理知识之间进行衔接,在进行大学物理教学时要有目的的将高中的知识融入到大学教学中,以此形成立体式的知识结构体系;二是大学要注重物理学习的氛围,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环境。大学要加强对大学物理教学的支持,除了在硬件上进行广泛的投入之外,还需要在软件上进行投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大学要聘请社会中的成功人才到大学内进行讲解,告知学生大学物理的重要性;三是大学要积极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教师可以将课程资源与专业资源进行整合,以此提高物理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结合我国目前大学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广大物理教学工作者应更多进行教学内容与相关专业相结合的改革探索,针对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恰当选择,灵活变通,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邹艳.基于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构建[J].物理与工程,2013(12).
[2]罗春荣,周王民,郑建邦,等.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物理教学平台[J].中国大学教学,2009(3).
[3]张富文.应用物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9).
[4]张亚萍,马红章,王殿生,等.建设物理实验系列课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6).
[5]房喻,陈亚芍,胡道道,等.建设高水平教学团队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12(1).
[6]刘振深.地方工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内容改革初探[J].科技信息,2011(5).
作者简介:邰非(1971,9-),男,安徽当涂县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应用物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6-01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