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教育辅导员的“四育”心法*
2016-03-18刘海涵
刘海涵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特殊教育辅导员的“四育”心法*
刘海涵
(长春大学 特殊教育学院,长春 130022)
特殊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家的重视,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反映了我国社会文明发展水平,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身有残缺的青年学生的潜能,教育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拥有良好品质、提高适应社会能力,最终融入社会,为社会服务的重要途径。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残疾学生的辅导员来说任重而道远。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是残疾人的高等学府,建院28年来,共培养残疾大学毕业生3067人,目前在校残疾学生803人,经历13年辅导员生涯,针对学生的特殊性,我在工作中凝练了适合于听障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四育人”工作法,现与大家分享。
一、亲情哺育,爱心构筑和学生心心相通的基石
亲情是人类社会中人和人最基本的感情,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固有的传统美德。每一个残疾人的背后都很多让人心酸的故事,因为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接受外界信息有限,耳聋导致的与主流社会的沟通障碍,导致一部分聋人大学生的亲情缺失。亲情教育在聋人学生中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亲情教育,培养学生感恩也是聋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切入点。融入聋人群体,与学生心心相通,用爱心与学生相伴,才可以让学生“亲其人,信其道”。
善思敏学以情润心。每一人都是一个不同的个体,听障群体更是和健听人有着显著差别的群体,融入他们的世界就必须掌握他们的特点,研究聋人的生活规律、教育背景、家庭环境和这些因素带给学生们的影响。掌握与学生交流的技能是基本功,做一名听障学生辅导员,手语是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熟练掌握手语消除交流鸿沟,走进学生内心,才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
帮困解难润物无声。因病致残,因残致困,贫困是残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辅导员、学生党员和双困学生结成对子,在学习和生活中给予关怀和照顾。在国家资助的基础上争取更多的社会捐助,真情互助使困境中的学生延续学业并有所成长,真诚的帮扶才能让学生建立坚强、自信、勇敢、乐观的人生信条,抛开杂念认真地投入到学习中。
二、启蒙教育,耐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很多残疾学生能够考上残疾人的高等学府是要付出常人多倍的努力才会取得成功,大部分学生思想上的启蒙、进步、成熟都要在大学阶段完成。残疾大学生的思想启蒙教育是大学四年中思想政治教育成功的关键,在新形势下,推进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时俱进对于辅导员来说也是新的挑战。
思想工作入脑入心。聋人大学生,兼有残疾人和大学生双重身份的一个特殊群体,残疾人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现实背景是双重的烦恼、焦虑、苦闷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交往方面的适应性。听障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独特性,科学性,针对性。残疾大学生辅导员为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主体,要较好地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的相关学科,教育和引导学生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听障大学生,我们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学生懂得珍惜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目标,懂得实现自身价值,努力参与社会主义建设,让教育入脑入心。
心理健康春风化雨。社会发展,时代的进步,90后的听障学生的心理状态也复杂多样,聋人大学生成长环境、家庭背景、身体状况是影响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事实表明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健听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着明显的差异,加强聋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才能完成学业,才能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才能更好的融入社会。辅导员要在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疏导心理上的困惑,搭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中,成为学生们良师益友,为学生们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三、素质培育,真心打造参与、平等、互助的平台
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社会实践是为更好的让学生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丰富文化生活打基础。根据学生自身特点不同,发挥优势,展现自我,激励式教育让学生扬长避短,带动整体进步。
搭建文体实践平台。无声世界里的聋人学生虽然听不见声音,但是肢体语言丰富,擅长舞蹈和小品。搭建文艺实践平台能让学生发挥自身特长,更好的参与社会活动当中,学院成立“光音之翼”残疾人艺术团聘请专业教师指导,组织学生刻苦排练,在吉林省教育厅和学校团委的大力支持下,多次代表吉林省参加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并多次获奖。学生们通过文体平台的锻炼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增加了自信,有多名品学兼优学生通过文体平台的锻炼,获得了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省市十佳大学生荣誉称号。
依托志愿服务平台。诸多残疾学生的成长是在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的关心和帮助下成长起来的,鼓励学生无私奉献、立志成才,关爱他人、报效祖国也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搭建志愿服务平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是所有志愿者们的梦想。2006年,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成立了“心手相牵”手语培训营,为这些无声世界里的天使们搭建了一个可以奉献社会、服务社会的桥梁。2016年,“心手相牵”手语培训营获得长春市最美十佳志愿服务集体。
四、成才抚育,细心指导学生就业创业
多年来残疾人的就业与健全人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异,数量庞大的听障群体在就业方面更是存在诸多问题。听障学生因交流障碍、用人单位对聋人的认知差异、家长对就业形式的认识等等因素导致其就业困难。培养残疾学生在参与科技创新与实践创新中提升专业技能,利用各类专业技能竞赛提升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创业、就业。2015年,帮助学生成立了全国首个全部由聋人组成的绘画工作室,在“互联网+”创业计划大赛中锻炼了聋人学生们科技创新的能力。
为促进听障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我们将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将学科设置和就业需求相结合。搭建特色招聘会平台,搭建全纳式教育平台、创业就业平台。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家长了解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指导就业单位规范管理听障毕业生。
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一定有着格外的芳香。残缺的生命也能奏出完美的青春乐章,残障大学生辅导员用坚守、坚持、坚定的职业操守,在思想育人、组织育人、文化育人、科技育人、实践育人中,为残疾大学生实现梦想扬帆起航。
(栏目编辑:华秀梅)
DOI:10.13585/j.cnki.gxfdyxk.2016.02.025
作者简介:刘海涵(1971-),女,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2011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37(2016)02-009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