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6-03-18周竹曾松伟方益明周厚奎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高教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农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周竹 曾松伟 方益明 周厚奎(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周竹曾松伟方益明周厚奎
(浙江农林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农业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各种智能工具,为农业生产、流通、消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技术等环节提供有效信息支持,实现农业产、供、销等的科学化和智能化的过程[1],它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近十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信息化建设:2005年中央首次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纳入当年的1号文件并在2006年、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要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2008年中央将“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纳入当年的1号文件并在2009年、2010年的中央1号文件中提出要发展农村信息化、推进农村信息化;2012年中央将“全面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写入1号文件;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加快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国家农村信息化试点建设”发展农业信息服务等;2014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要建设以农业物联网和精准装备为重点的农业全程信息化,加快推进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信息进村入户;2015年中央1号文件则要求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完善种植面积和产量统计调查,加快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宽带普及,推进信息进村入户。从历年的中央1号文件可以看出:加强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从而提高我国农业和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紧迫任务[2]。我国的农业信息化建设亟需大量掌握了农业信息技术的人才,而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主要为农业管理、农业教育、农业科研、农业推广、涉农企业等部门中与农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岗位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是目前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力量之一。《农业信息管理和利用》是浙江农林大学(以下简称我校)农业硕士(原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此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方式等直接影响着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而影响我校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的培养质量。为培养农业信息化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研究生优质课程建设项目,本教学团队对该门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并提出了一些后续的改革措施。

一、已实施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确定合适的课程教学内容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不同于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后者侧重于对学术理论的探究、知识生产潜能的挖掘,而前者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岗位适应性的提升[3]。由于我校农业信息化硕士专业学位的发展时间不长,确定该门课程合适的教学内容是当务之急。本教学团队依据现有的农业信息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结合我校的办学特色、优势和已有的资源条件,确定了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该课程所涉及的技术,包括农业信息技术概述、农业数据库系统及管理信息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农业模型、农业遥感监测、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精确农业技术等。由于课时有限,这部分内容仅简单的讲述原理及应用;第二部分为农业信息采集技术,包括机器视觉、近红外光谱、高光谱成像等传感器技术和虚拟仪器技术;第三部分为典型的案例教学,该部分内容旨在锻炼和考查学生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农、林业等相关产业的能力。教材选用李军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技术》,参考书包括曹卫星教授主编的《农业信息

学》、邹小波教授等编著的《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与数据分析方法》。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教学内容以及我校农业信息化硕士学生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将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有机组合。对于所涉及到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展,采用多媒体教学,它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信息量大,形象直观,图文声并茂,不仅能使学生快速的了解课程中涉及到的技术的原理和应用进展,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学习兴趣,使教师免除上课板书的劳累[4]。考虑到学生生源类型多,个体差异性大,对于所涉及公式的推导,则采用传统板书讲授。这些教学手段的结合,易于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结构,使得一些抽象难懂的知识变得直观形象,从而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富启发性和真实性,提高了教学效果。

(三)引入讨论式教学

针对学生视野不开阔、知识结构不新等问题,引入讨论式教学。布置学生阅读与农、林业信息技术或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高水平文献、查阅最新的信息技术在农、林业应用的进展,或是结合已有的知识设计一些简易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一定时间查阅论文、收集资料、设计系统和制作PPT后,由每位研究生轮流在课堂进行汇报并开展讨论,其他同学和老师则进行点评。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可以锻炼他们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拓宽其视野并且提高运用专业知识紧密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科研项目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将现代农、林业中信息技术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跟踪现代农、林业信息技术研究与应用的最新进展及研究成果,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例如,根据肉类新鲜度的变化特点,讲解采用电阻抗技术、电子鼻技术、光谱技术等进行肉类货架期预测的原理;以茶叶品质的无损检测为例,讲授分别采用普通机器视觉技术、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以及多技术融合进行农产品品质检测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以植物叶片为对象,讲解光谱技术、高光谱成像技术在植物水分、氮素等胁迫下的研究应用进展。通过这些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在农、林业中的应用,拓展其思维。

(五)制订合理的课程考核方式

实践能力是专业学位研究生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3]。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本教学团队注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避免学生产生“高分低能”的现象。与此相对应,我们调整了课程最终成绩的评定方法,课程成绩包括平时成绩、课程PPT展示成绩和期末笔试成绩三个部分。与课程改革之前相比,考核方式的变化有:期末笔试成绩的权重从改革之前的80%降低到50%。考试内容则增加了分析题型、应用题型等,以考查学生在短时间内依据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平时成绩的组成及权重设定为考勤成绩10%+作业10%,改变了以往仅以考勤作为平时成绩评价的方式。增设了课程PPT展示环节,并将其权重设定为30%。此外,我们还设立奖励分,将学生积极提问并回答问题纳入总评成绩。考核方式的转变加大了对学生理论知识考核的深度,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考核的力度,有利于引导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学习,改变了以往“考前突击、考后就忘”的现象。

二、进一步改革的建议

(一)增设实验,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能力是农业硕士学位研究生所必须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仅仅依靠为数不多的课堂教学很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需充分发挥团队的教学与科研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学科的科研资源,以学校及学院自身的仪器平台为基础,进行“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课程的实践教学。例如,我院拥有浙江省林业智能监测与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智慧农、林业研究中心和信息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可为学生专业技能的提升奠定基础。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可合理利用课堂内外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和使用相关实验设备、软件,并增设课程实验学时,以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更完善的教学服务。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强调其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其教学活动一般以有关职业实践为基础。而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或研究生课程的青年教师多数从事理论研究,缺乏与企业的沟通合作,不具备相关专业的实践经验,不能有效提升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的实践能力。因此,需提升相关教师的实践工程素养,一些有用的措施如下:第一,建设一支专任与兼职相结合的教师团队。聘请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富有实践经验的农科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该门课程的兼职教师,让他们结合行业的动态以及实际工作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将最新的行业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增强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实践经验;第二,建议相关授课教师积极投身农林类相关企业学习交流,多与企业相关技术人员进行沟通与合作,及时了解信息技术的管理及具体应用,从而丰富教师的实践教学经历,进而在课程教学中有针对性的提升研究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桂珍,邓文雯.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等农业院校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J].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9(1):71-74.

[2]余建桥,梁颖.现代农业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3):162-165. [3]杨光,曹张军,杨雪霞,等.面向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生物分离工程”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纺织服装教育,2014,29(6):528-529.

[4]周竹,曾松伟,方益明,等.农林院校“传感器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4,16(3):85-87+96.

摘要:《农业信息管理与利用》是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信息化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主干课程之一。论文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评价等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确定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引入讨论式教学,激发学习兴趣,跟踪科技前沿,完善考核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后续的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农业信息管理与应用;农业信息化;教学改革;专业硕士

*基金项目院浙江农林大学2014年研究生优秀课程建设项目

Abstract: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is a main cours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s in agricultural informatization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In this paper, a series of reform for the course is carried out, including the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curriculum evaluation and so on, and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subsequent teaching reform.

Keywords: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utilization;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teaching reform; profes-sional master

作者简介:周竹(1984-),男,湖北汉川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农产品无损检测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053-02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农业信息化教学改革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互联网+农业”信息化发展路径探讨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