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心理压力成因分析及缓解策略研究

2016-03-18赵建东

高教学刊 2016年2期
关键词:企业实践研究生心理健康



研究生心理压力成因分析及缓解策略研究

一、概述

近些年,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导致的研究生行为偏差现象,以及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已经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和重视。2010年,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加强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要积极开展研究生心理健康普查、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危机干预等工作”[1]。为此,高等院校多方并举,建立健全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将培养学术优良、身心健康的高质量研究生人才作为核心要务。

探究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的主要原因,王金祥认为一是研究生对未来发展迷茫和对社会经济发展不适应而产生的心理压力,二是传统的松散式研究生教育管理,缺乏系统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2]。文书锋认为年龄、性别、学科专业、知识层次、学习生活环境、有无工作经历等是影响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3]。周晓波指出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习和科研环境等因素,造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如就业压力居高不下导致对前途缺乏信心,读研动机不纯出现专业学习缺少动力,学习生活环境封闭造成人际交往出现障碍等[4]。陈艳君发现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特征,包括学习效率低、与导师关系不好、不被群体接纳、专业技能不扎实、应聘表现不良、与家人沟通少、担心经济状况等[5]。马喜亭通过皮尔逊积差研究,发现研究生的适应压力、人际压力、婚恋压力、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以及经济压力得分较高[6]。许克毅指出研究生在学习与研究活动中,与导师的关系相当重要,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科研活动的成果,学习质量的高低,以及生活是否愉快[7]。刘超研究发现导师苛责式督导会加深研究生的情绪疲惫,进而降低研究生的人际促进行为[8]。

分析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不佳的发生时期,研究者们认为不同年级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差异。许敏调查新入学的研究生,发现新生的抑郁、强迫、焦虑等因子评分高[9]。李富业研究表明二年级研究生在强迫症状、焦虑、偏执、敌对、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方面最高[10]。文献[2]指出在答辩期间是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又一高发期,学生面临毕业答辩、找工作等现实问题,面对多重压力极易发生心理问题。可见,研究生在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着明显差异。

综述文献和调研现状,从成因角度看,研究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学业、科研、论文、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从时间维度分析,压力主要分布在入学、二年级、毕业答辩、找工作等阶段。为此,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指导研究生的实际经验和心得,将首先剖析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然后给出缓解心理压力的具体措施和做法,以帮助研究生解决好环境适应、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困惑,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和自信心。

二、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一)学业压力

对于工程类学生,由本科升入研究生后,首先,教学模式由原来的“习题式”教学转变为“解题式”教学,考核方式由“作业本加考试”变为了提交解决实际工程案例问题的报告,更强调学生自我延伸拓展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次,课程内容较本科难度和深度有明显变化,如数学课不仅需要学懂而且还要会变成程序,去解决实际的计算问题。专业课更有方向性了,包括有些课程的概念需要更下功夫去消化。第三,很多知识和工具完全靠自学,单靠课本知识已经不够了,需要自己去查文献,利用软件工具编程等。第四,学习的环境变了,由原先的班级环境变为实验室环境,由同一起跑线的同学变为领先自己好多步的师兄师姐。一些学生对上研究生没有明确

目标和规划,那么很容易在这些明显的变化下,产生心理压力。

(二)科研压力

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后,导师会与其确定论文研究方向和参与的科研项目。这个阶段压力主要有,一是对自己角色的转换不适应,一下子由听课学生转换为科研人员,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缺乏足够的自信,做事情往往无从下手;二是导师指定的研究方向和项目,不是自己感兴趣的,从心里不是十分情愿,带有抵触情绪去完成;三是确实部分学生能力有欠缺,做科研找不到方法,思维不清晰,导致科研工作不能开展。这些情形在刚接触科研项目初期表现的比较明显,学生会有明显的压力反应。等熟悉实验室环境,科研工作进展到一定程度时,突然遇到一时难以解决的难题,或者所提交的研究成果不能满足项目或导师的要求时,心理也会有明显的焦虑。

(三)论文和毕业答辩压力

学位论文压力表现在两个阶段,一是论文撰写阶段,表现为对论文整体和深度没有清晰把握,担心不能达到学位论文要求;第二阶段是论文盲审阶段,担心论文不能通过评审,存在焦虑心理。确实有部分学生由于平时积累和钻研不够,论文的质量不高,需要重新修改后再评审,这部分学生在论文盲审阶段压力明显。

由于现在硕士研究生多采取末位公开答辩和延期毕业机制,学生在毕业答辩环节的压力主要是担心自己是否能清楚回答评审老师的提问,获得较低分数,影响毕业。对于那些平时不认真的学生,确实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

(四)就业压力

研究生读研的目的就是想提升自己的学术能力,改善自己的就业层次,希望能找到理想的工作单位,获取较好的价值体现。每到就业之际,学生马不停蹄地参加各类招聘会,投递简历、参加笔试和面试、等待接受单位录用通知,内心是需要承受很大的煎熬。再就是部分同学存在“这山望着那山高”的心理,总觉得别的同学找到的单位比自己好的,有点不甘于现状。其实面临最大就业困难的还是平时积累不够、简历单薄的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单位,其心理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五)人际关系压力

人际关系的压力也就是情感压力。研究生的主要人际关系一是与学校导师、实验室师兄师弟、同学等之间的人际关系,二是与父母、朋友、亲戚等成员构成的人际关系。

在导学教育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其状况的良莠直接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研究生生涯的成效高低。由于导师和研究生的所处位置关系,导师对研究生不仅有学术上的指导,而且导师的工作态度、个人行为习惯等都会给研究生心理产生明显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就是与父母亲人的关系。由于在外求学,远离父母,缺少了面对面的交流感受。在遇到自己不能轻松处理的问题时,习惯了父母和长辈们的宠爱,往往会借着焦虑或不安的心理,在父母面前“任性”和“发脾气”。尤其是自己的情感问题,不能与父母的观点一致时,更容易与最疼爱自己的父母发生抵触,这些无疑对他们的情感生活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的是,随着社交媒体网络的发达,交流看似变得更加容易,但这种过多依赖“网络聊天”的方式挤占了与身边人“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一定程度会造成不能直观感受对方的情感,反而使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更加冷漠。再就是有一种现象,部分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是求助于现实生活,而是通过虚拟网络上的陌生人寻求帮助,当得不到自己需要的答案时,心理会出现波动,导致行为偏差。

三、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的方法和措施

(一)科学导学、整体规划

由上文可见,研究生心理健康成长是一个持续的系统的过程,因此,要想达到教书育人的培养目标,必须认真做好整体规划,把握每一个环节,给研究生以全面的指导和帮助,缓解研究生在科研和学业方面的压力,提高学习和科研的能动性。

(1)双选环节。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大概情况,包括专业背景、个人特点等,掌握学生“为什么要读研”、“读研后想在哪些方面有所长进”的读研目的。其次,应该详细地向学生介绍课题组的科研方向、读研过程中实验室的特点及要求、毕业师兄姐的就业去向等。第三,建议学生能到实验室跟在读研究生,就自身关心的问题去咨询交流。第四,等到学生做好决定准备选择进入实验室时,再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包括进入实验室需要补充的知识和提升的能力。这样就在第一环节,让学生对导师、对研究方向、对实验室的特点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对自己需要在哪方面加强学习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

(2)入学阶段。这个阶段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学生对“读研”是有大期望的,也非常有自己的想法。同时,他面临的很多新的东西需要适应,实验室的环境、研究生生活等。在他们脑海里有一连串的问题:如何写论文、如何做项目、将来能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都是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的。

因此,首先,在研究生刚进入实验室初期,需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商量其可能的科研方向,认真讨论制定他的培养课程计划。让学生明白需要学习哪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有没有用处。其次,在入学2个月内,建议找时间跟学生深入交流,真正了解他的兴趣所在、个人的一些成长背景,以及自身对未来发展的希望,正式为他们规划研究生阶段的生涯,商量落实学生具体的论文方向和科研项目。开始指导其怎样查阅文献、找方法、学工具,有机会带领他们参加项目报告会,让他们对科研、对企业有了直接的接触和认识。

(3)适应阶段。经过几个月的适应期,研究生对自己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已经逐渐适应角色的转换。此时,需要细化学生的整体进度计划,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需要补充哪些专业知识和掌握哪些技能,这些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能提升自己哪方面的能力,能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哪些要求。逐步通过一些小目标的实现,来证明自己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成长。通过这些小成就的获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不仅消除了学业上的压力,对科研和就业的困惑也不再那么强烈。

(4)成长阶段。第一是研一下学期结束课程学习后,准备进入开题环节。此时,学生已融入实验室生活,对科研开始产生了兴趣,在开题准备期间,建议在选题、研究内容框架、研究方法选择等方面跟学生多交流讨论,让学生真正清楚具体要做什么,怎么做,需要得到什么结果,让其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好科研工作和论文工作。第二是提升学生的书写表达和总结能力。鼓励并与他们一起撰写高水平学术论文,一起编写项

目报告和汇报文件,从规范、格式、逻辑、深度、难度等细节方面锻炼学生。第三是鼓励学生在项目中创新,尝试新方法的应用,解决项目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的能力在逐步提高。第四是争取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企业,跟企业人员交流,了解企业对项目需求,对人才和能力的需求。通过这些措施,学生不仅在科研方面有了很大的自信心,并对社会企业有了初步的了解。

(5)论文、毕业答辩阶段。学位论文和毕业答辩是学生最为关心的,因为这是他们第一次系统的撰写有一定深度的著作,第一次要完整的把自己呈现在答辩老师面前。首先,在之前已经夯实的基础上,与学生详细分析和总结已经完成的研究内容,根据开题报告和学位论文要求,安排论文的撰写计划,讨论大论文的逻辑框架、章节内容、理论方法、结果分析等,并对学生提交的论文反复修改,叮嘱学生对论文上的每一个字都要负责,培养他们严谨地学术态度。其次,在答辩准备阶段,反复演练和提问,让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去展示自己。

(二)企业实践、就业推荐

导师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兴趣等,指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使得学生所学专业知识在项目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掌握。参与科研项目,学生有机会与企业接触,了解企业对项目的需求,清楚企业对专业技能的要求。鼓励学生利用企业常用的工程工具进行项目研发、参与项目方案讨论会、直接面向企业进行项目汇报,让他们真正有机会接触社会、接触企业,提升实践能力和自信心。

找到好的工作是学生即将走向社会的最为关键的一关。一是根据学生的意愿,提前联络行业内企业单位,为学生落实实习机会,先期感受在企业的工作氛围,为找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在学生找工作过程中,帮助分析用人单位的优势和不足,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工作。三是积极向行业内自己熟识的用人单位推荐优秀学生。

(三)坦诚沟通、融洽关系

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专业知识学习、参与科研项目。撰写学位论文期间,其自觉学习态度与学习能力是导师非常看重的。同时,导师自身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与科研精神同样是学生最为关心的。一个具有良好科研素养和人文修养的导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者,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人生导师,使学生受到好的教育,为他们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贯穿学生的整个培养过程,首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坦诚相待、勤于沟通,努力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先做好学生生活中的朋友和导师。其次,帮助学生规划研究生生涯和目标,并跟学生一起践行目标和提升能力。第三,做到有始有终,系统性地从梦想、目标、到实现,关切学生的每一细节。

四、结束语

研究生心理问题来源于现实环境,需要深入到研究生的学习、生活各方面,清楚掌握学生的真实述求和心理特点。构建融洽的导学关系、和谐的培养环境,开展系统性的指导和规划,坦诚沟通,帮助学生增强心理调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成长,激发创新思维,推动学生全面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R].2010.

[2]王金祥,卢绍君.高校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现代教育管理,2012(7):111-114.

[3]周晓波,李蕊,刘振安.研究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应对策略[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2):84+142.

[4]文书锋,俞国良.研究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8(5):61-63.

[5]陈艳君.硕士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D].兰州大学,2013.

[6]马喜亭,李卫华.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与生活压力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4):91-96.

[7]许克毅,叶城,唐玲.导师与研究生关系透视[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9):59-62.

[8]刘超,付金梅.导师苛责式督导对研究生人际促进行为影响机制的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14-18.

[9]许敏,韩柏,唐荣华.山西省硕士新生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相关性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40(2):132-133.

[10]李富业,马艳,刘继文.医学研究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2):284-287.

赵建东
(北京交通大学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摘要:针对研究生因心理健康问题而出现的行为偏差现状,从学业、科研、论文、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详细剖析了研究生心理健康不良状况的成因。然后,多措并举系统性地通过整体规划、科学导学、企业实践、就业推荐、融洽沟通等措施缓解研究生心理压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研究生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研究生;心理健康;关系融洽;企业实践

Abstract: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behavior biases of postgraduates caused by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oor conditions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in various aspects such as their academic achievem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thesis, employment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Then various measures such as overall planning, scientific learning guidance, enterprise practice, employment recom-mendation and harmonious communications are introduced to relieve the postgraduat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create a good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and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words:postgraduat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health;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enterprise practice

作者简介:赵建东(1975-),男,汉族,山西忻州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交通安全与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02-0200-03

猜你喜欢

企业实践研究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提升中职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实效性策略研究
试论高职院校教师企业实践
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思考
培育改善文化和成本文化在企业的实践与思考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