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解析

2016-03-18邬红芳

关键词:雕饰窗棂徽派

叶 杨,邬红芳

(1.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2.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解析

叶 杨1,邬红芳2

(1.安徽工程大学 艺术学院;2. 安徽工程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徽州建筑窗棂选材考究、雕工细腻、构造精巧。窗棂中雕刻大量历史典故、宗教题材等内容,通过象征性的手法,满足功能性、美观性的审美需求,体现自然、淡泊的审美理想,实现象征性、教化性的审美价值。

徽州;建筑窗棂;审美意蕴

窗棂一般特指中国古建筑门窗中的格心部位,在营造法原中又称心仔。窗棂处在建筑外立面的视觉中心点,故常为工匠雕饰之重要部位。徽派窗棂雕刻起源于宋朝,在明清达到鼎盛时期。时至今日,徽州地区仍有大量古建筑保存完好,其中形态各异、精美绝伦的建筑窗棂雕饰历经岁月沧桑,依然闪烁着艺术的光芒。

徽州窗棂艺术是一种高度成熟的艺术类别,是徽州地域人文环境、繁荣的徽商文化的审美思想所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徽州地区窗棂艺术以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原材料,在文化上很大程度受程朱理学和儒家思想的影响,讲究“仁”、“孝”、“尊”、“卑”,追求一种淡泊、朴素、自然的艺术韵味。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现代机器制造流程所取代,徽派建筑中的窗棂雕刻工艺亦已濒临失传,然而,对其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意蕴的挖掘与探讨,必将有助于将传统窗棂纹饰的“形”与“神”有机地融入现代装饰设计的意境之中,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设计语境,进而带来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欣赏。

一、徽州建筑窗棂的历史溯源及工艺特征

(一)历史溯源

中国建筑中的窗是随着建筑的发展逐渐衍变的,春秋战国时期便已经存在多种样式的窗棂,西周的铜器上便刻有十字纹或方格纹的窗棂图案。《楚辞》中记载有对窗棂的描述:“网户朱缀,刻方连些。”虽然窗棂在中国古代早就出现,但是由于徽州地区发迹于南宋时期,故徽州建筑窗棂艺术直到宋晚期才初见萌芽。到了明清时期,“商贾之称雄者,江南首推徽州”,清朝康熙年间《徽州府志》中记载“天下之民安命于农,徽民安命于商。”[1]称雄商界的徽州商人为荣宗光祖,相继回乡兴建祖宅、修缮祠堂、建造寺庙,大量手艺精湛的徽州雕刻工匠引入苏杭地区建筑艺术风格,形成了独具徽州地域特色的建筑窗棂艺术,使得建筑窗棂艺术繁荣发展,并逐渐达到窗棂艺术的巅峰。

(二)工艺特征

徽州建筑窗棂工艺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选材考究。徽州地区山林众多,拥有丰富的木材资源,然而,能成为窗棂雕饰之木材原料的则需纹路清晰、质地优良、耐腐易雕,故以白果木、杉木、松木、楠木为佳。其中,杉木质地较软,更易加工雕刻;楠木耐腐蚀抗虫蛀,利于长期使用。徽州建筑窗棂雕饰一般不使用油漆,只在表面简单涂抹一层桐油,以便窗棂原料木材的优美纹路能清晰呈现。

2.雕工细腻。徽州窗棂工艺大多采用木雕工艺中的雕镂手法,顺应材料的特性,不是简单的将雕刻木板进行拼接,而是整体雕刻。雕镂手法应用于窗棂中会使得窗棂更加通透,增加其光影效果。窗棂雕饰题材多种多样,从山水景致到人物故事,从几何纹样、博古杂宝到人文思想。其中冰裂纹饰更是被广泛应用在徽州建筑窗棂中,保存最为精美的要数西递古民居建筑“大夫第”中的冰梅纹落地窗扇。明朝后期,随着徽商经济的繁荣发展,徽商之间攀比宅院的现象也愈发严重,所以这一时期的窗棂雕饰开始向着更加细腻繁复的艺术表现形态发展。窗棂艺术雕刻工艺变得更加精巧,开始采用多层雕镂工艺。到了清代,徽州建筑窗棂艺术达到鼎盛时期,雕刻工匠在窗棂涂金雕镂,极尽奢华,装饰感极强,充分展现了徽商对于建筑雕饰艺术的追求。但是到了清朝末期,窗棂雕饰过于繁复而有些忽略了窗棂本身所需要的功能要求。

3.构造精巧。在惊叹于徽州建筑窗棂巧夺天工的绝美纹饰艺术之余,其精湛的窗棂构造工艺亦不容小觑。自宋代李诫所著的《营造法式》一书出现后,工匠进行木作工艺的时候便有了一个明确的准则规范。书中将门窗的构造归类为小木作构造工艺,而对于窗棂的构造则简单进行了描述。清代《营造法原》中也有对于窗棂构造工艺的详细阐述。发展到清朝后期窗棂的构造方式演变成多种类型, 徽州地区传统窗扇因式样的不同而构造工艺也不尽相同,主要有攒插、插接、插角、镶嵌、镂雕这五种构造工艺。这五种构造工艺通过细节的精准把握、对雕刻工艺的完美追求形成了多种多样构图形式和窗扇类型。徽州地区建筑窗棂的精巧构造充分体现了徽州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卓越的手工技艺。

二、徽州建筑窗棂的审美意蕴

徽派建筑窗棂雕饰大多应用于古民居建筑,在宗祠、寺庙等建筑中亦有呈现。徽派窗棂雕饰内容丰富、题材多样、雕工精致,虽然经过岁月的冲刷洗涤但仍能依稀看出当时的风貌。其中凝聚了人类智慧的结晶,千百年来的道德准则和审美文化追求,是徽州人民优秀文化的承载体。通过巧妙的构思同时满足窗棂功能和美观上的要求,并以一种淡泊、自然的表现方式进行窗棂艺术的创作。窗棂中雕刻大量历史典故、宗教题材等内容,通过象征性的手法隐含了封建社会道德伦理观念和审美观念。

(一)功能性、美观性的审美需求

徽州窗棂雕刻极具美感,这种美不仅体现在外表纹饰上,还反映为内在功能。古时并没有玻璃,所以窗扇常用纸绢裱糊在棂条上达到采光目的,这些纸绢材料过于轻薄需要通过棂条的交叉点进行支撑,继而形成了密集棂格纹饰。例如宋代有一种棂条断面呈三角形的窗棂样式称作破子棂窗,这种窗扇由于断面为三角形,更利于太阳光线的进入,平口方向向内,更加方便裱糊纸绢,这便是将功能与外部造型完美结合的最经典窗棂类型。窗棂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大多采用的是雕花门窗。而门窗中的雕花窗棂有的运用了榫卯、插角等构造方式组合而成,有的则是由整块木板整体雕镂而成。其窗棂雕花工艺精巧、纹饰秀丽,又同时兼具通风采光观景的功能需求。窗棂的半通透特性使室内外环境通过这个媒介相互渗透、相互映衬,让人们于室内便可欣赏到室外的美景。而窗棂与门板或墙体的虚实对比也丰富了建筑外立面层次,增强外观的整体效果。

(二)自然、淡泊的审美理想

孔子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意即 “智者之乐,如流水一般,历经世间万物,淡泊、自然;仁者之乐,如山峰一般,耸立云端,沉稳、安宁。”这充分表达了徽州地区淡泊、自然的审美理念。在窗棂图案“陶渊明归隐图”中以逼真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的人物表情、悠然自得的神情,表现出纵情山水、回归自然的道家思想。[2]春秋时期,老子崇尚自然、追求质朴,提出“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道家观点。庄子延续老子的审美思想并将审美观念的重点放在“质朴”上,认为质朴才是美。徽派建筑窗棂中对于木材的处理大多采用不施髹漆,让木料本身的纹理和本色显露出来,这一做法便是受到老庄道家思想的影响。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建筑装饰普遍呈现一种装饰过于繁复的状态。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徽派建筑窗棂雕饰仍能保持较为平淡自然的装饰风格有其内在的原因。其一是徽州地区尊崇文人雅士,“爱莲说”中所提到的莲花的天然美是文人所追求的理想;其二,徽州地区为朱子理学的起源地。朱熹主张“大抵圣人之言,本身平易,而平易之中其旨无穷。”认为淡泊、自然即是美。朱子理学观念对徽州人民影响颇深,因此,朱子美学理想得以在徽派建筑窗棂艺术作品中展现,并在一代又一代的窗棂艺术中传承延续下去。

(三)象征性、教化性的审美价值

徽州建筑中很多窗棂纹饰题材具有象征含义、教化世人的审美价值。徽州地区徽商兴盛,经济富足后的徽商群体“贾而好儒”,渴望通过读书入仕,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经历几代人的发展,慢慢形成了“官、贾、儒”为一体的完整构架体系,从而形成了徽州地区具有地域特色的窗棂纹饰和审美情趣,例如“四君子”窗棂纹样象征着文人高尚的品格情操,是文人雅士清风气节的体现。古徽州地区人认为读书入仕是光宗耀祖的事情,正是出于这种文化理念和致仕前程等因素的思考,使得徽州建筑雕饰中出现了很多劝学典故,[3]例如西递大夫第中的冰梅图和卢村志诚堂中的“买臣负薪”。

徽州建筑窗棂不仅表现出匠人精妙的雕饰工艺,还体现了古代封建社会伦理道德观念,并将这种建筑窗棂装饰艺术与教化题材巧妙结合,在潜移默化中引导人们的思想。徽州雕有人物故事的窗棂纹饰中有许多倡导“忠、孝、节、义”思想品质的内容,例如桃园三结义、岳母刺字。具有教化意义的窗棂纹饰试图将儒家传统伦理思想、道德教化观念、立身处世及修齐治平的人生哲学有机融合,给人潜移默化的影响。[3]徽派建筑窗棂这一象征性和教化性的审美价值极具东方色彩,让人回味无穷。

三、结语

综上所述,徽州建筑窗棂艺术是基于徽州地理环境特征,在徽商经济、朱子理学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的,表达了古徽州地区自然人文环境风貌及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是古代民间工匠艺人寄托丰富想象力的艺术创作载体。种种因素造就了徽派建筑窗棂独特的审美意蕴,使之不仅具有极富文化底蕴的美学鉴赏价值,而且对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亦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启迪意义。

[1]赵吉士.康熙三十八年徽州府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5:64.

[2]马素英,张振华.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表现形式与艺术特色探究[J].大舞台,2015(2):247-248.

[3]程波涛. 明清徽州建筑雕饰的意象构成模式与文化解析[J].学术界,2011(5):159-165,287.

(责任编辑 文双全)

An Analysis of the Aesthetic Implication of Windows in Huizhou Building

YE Yang1, WU Hong-fang2

(1.School of Art,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2.School of Textile and Clothing, 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 Wuhu 241000, Anhui, China)

Windows in Huizhou building are characterized by sophisticated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ine carving and compact structure. A large number of historical allusions and religious themes are carved in window lattice. Through the symbolic approach, window lattice can meet the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needs, reflecting aesthetic ideal to nature and indifference to wealth and showing symbolic and enlightening aesthetic value.

Huizhou; window lattice; aesthetic implication

2016-06-30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安徽服饰文化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基于民族化语境下徽派服饰元素的传承与创新发展研究(2016SKJD01)

叶 杨(1990-),女,安徽安庆人,安徽工程大学艺术学院研究生。 邬红芳(1965-),女,安徽芜湖人,安徽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学院教授。

TU-203

A

1671-9247(2016)06-0055-02

猜你喜欢

雕饰窗棂徽派
江南窗棂文化在拼布服饰品中的运用
吉代荣作品
徽派传统建筑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羊城快速通道
最特别的旅行小贴士:寻找故宫里的窗棂
山水画般的徽派建筑
浅谈徽派“马头墙”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与演变
走出作文“雕饰”,回归生活本真
飞来一只小蝴蝶
雕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