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能力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
2016-06-26周文宝
祖 明,周文宝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技术创新能力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
祖 明,周文宝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以2012~2014年数据为样本,选取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各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了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度。结果显示:技术活动经费投入强度是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最重要因素,而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出口比重、发明专利数和专利申请量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不明显。
技术创新能力;汽车产业竞争力;灰色关联分析
技术创新能力是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汽车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均超过2 450万辆,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已成为汽车产业大国,但与欧美等汽车强国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其中,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发展的瓶颈,存在着研发经费缺乏,产品技术含量低,盈利能力差,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专利和高质量的技术创新人才等问题。因此,技术创新能力成为汽车产业竞争力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扩大竞争优势的有力保障。
一、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产业竞争力的相关研究在美国率先开始。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最早对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竞争优势理论。技术创新能力作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众多研究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可以带来积极的影响,促进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基辛(D.Keesing)、格鲁伯(W.Gruber)、弗农(R.Vernon)等最早研究了技术创新对竞争力的作用。研究表明美国工业的R&D活动与出口贸易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以R&D强度来代表技术进步,伴随着R&D强度的逐步提高,其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增强。Brecht从研发费用对澳大利亚产业竞争力的作用角度出发,实证分析了产业出口和研发费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澳大利亚的研发密集产业部门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对进出口都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1]Greenhalgh、George Mavrotas、Rob Wilson从研发人员和研发费用相结合的角度,对英国制造业中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与竞争力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技术创新能力对成熟产业的业绩存在着明显的促进作用。[2]Fagerberg以国内R&D投入和专利拥有数为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力之间有着较强的正相关关系。[3]
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我国学者的研究相对较晚,目前研究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领域。在制造业领域方面,程广斌、陈景沛采用2003~2012年我国西部地区11个省份的数据,分析了技术创新能力与区域工业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投入是我国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而技术创新产出和政府支持对西部地区工业竞争力的影响作用尚不显著。[4]董晓晓以我国制造业为例,研究了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之间的关联性,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认为其对我国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有着关键性的影响作用。从横向行业角度出发,技术创新能力与制造业产业竞争力有着正相关关系。产业竞争力越强的行业其技术创新能力也就越强。[5]在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方面,张文敬以我国高科技产业的17个行业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views分析认为技术创新能力因行业的不同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也就不同,并且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6]封伟毅等以1995~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将技术创新划分为技术开发阶段、技术转化阶段和创新环境三个方面。研究表明技术开发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正向影响最大,创新环境在技术创新能力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过程中起着间接调节的作用。[7]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研究属于交叉领域,通过对已有国内外文献的梳理可知,现有文献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大多数是在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等展开的,而立足于汽车产业对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之间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我国汽车产业要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走上汽车强国之路,技术创新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和动力。因此,本文以汽车产业为立足点,采用2012~2014年数据为样本,建立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分析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联程度,从而找出影响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为汽车产业政策及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些参考依据。
二、实证分析
(一) 研究方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灰色系统理论中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关系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反之就越小。[8]我国汽车统计数据有限,并且数据灰度较大,存在着数据波动,无典型的分布规律,选取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可以有效的弥补数理统计方法或者回归分析方法带来的缺陷,且这种方法计算简便。
(二)指标选取
我国学者对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虽然较晚,但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若干成果。笔者在已有相关评价指标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9-11],从数据的科学性、可靠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原则下,构建了技术创新能力和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两个方面选取普遍被学者们认可的8个指标进行分析 (见表1);汽车产业竞争力主要从规模竞争力、效益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三个方面来分析(见表2)。
表1 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创新能力。最能够代表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是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因此,本文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从技术创新投入能力和产出能力两个方面进行测量。技术创新投入能力主要包括人力投入和资金投入两个方面。该指标包括4个二级指标: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科技人员投入强度与技术活动经费投入强度。其中,技术活动经费是由引进技术经费、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消化吸收经费和技术改造经费四项构成。技术创新产出能力主要是通过技术创新成果产出来具体体现的,并且包括产品产出和科研产出两个主要部分。因此,该指标主要包括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出口比重、发明专利数和专利申请量。
汽车产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是指某国或某地区的特定产业凭借自身强大的实力,在公平且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够满足市场需要并且能持续赢利的能力。本文结合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实际,从规模、效益和成长三个方面构建了汽车产业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规模竞争力包括行业集中度、主营业务收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和全年从业人员数。效益竞争力可以通过全员劳动生产率、总资产贡献率、产品销售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来反映。成长竞争力主要考虑销售利润率、产值增长率、增加值增长率和销售收入增长率。
表2 汽车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三)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涉及的全部数据来源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2013~2015)、《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3~2015)和《中国统计年鉴》(2013~2015)。部分数据的获取由于《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与之前年份的统计口径发生了变化,因此,为了数据的统一性,从2012~2014年这三年的数据对汽车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进行研究。
(四) 灰色关联分析步骤
1.确定分析数列
2.计算序列初值像
由于产业竞争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中各个指标数据的量纲各不相同,故不能直接进行比较,以免产生误差而不能得到正确结论。因此,要将不同的量纲化为无量纲进行统一,同时也要保证所有数列有公共交点。为了解决上述两个问题,在求关联系数之前,需要对所有数列做初值化处理,也就是用每一个数列的第一个数xi(1)除以其它数xi(k),不仅可使数列无量纲也可以得到公共交点xi(1)即第1点。
3.计算关联系数
ε0,i(k)是x0与xi在第k点的关联系数,计算公式为:
4.计算关联度
因为关联系数是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在各个时刻的关联程度值,故它的数不止一个,所以需要将各个时刻的关联系数相加后求出平均值,作为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关联程度的数量来表示,关联度ri公式如下:
5.关联度排序
为了得到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紧密程度以及影响大小,可以通过关联度的大小排序获得,并对影响参考数列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做出预测判断。如果r1 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软件(GTMS7.0.1),执行上述步骤,选取2012~2014年统计数据,对技术创新能力各指标与汽车产业竞争力指标进行灰色关联分析,并对总和进行排序(见表3)。 表3 列关联度总和排序 (一)结论 从表3中可以看出,与汽车产业竞争力关联度最高的是技术活动经费投入强度指标,这表明长期以来我国汽车产业走的是一条“引进—消化吸收一再创新”的技术创新之路,对国外的技术依赖度较高。R&D人员投入强度、R&D经费投入强度、新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与科技人员投入强度与汽车产业竞争力关联度较高,这些指标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这说明我国汽车产业对技术创新投入比较重视,都有较大的人力和资金投入。新产品销售收入中出口比重、发明专利数和专利申请量与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关联度排名靠后,分别排在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八位。这表明,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对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影响较为薄弱。目前全球经济发展较为疲软,影响了我国汽车产业在全球的出口量。同时,技术创新产出能力未能很好地将技术创新投入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从而限制了汽车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二)建议 1.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 要想获得最先进的技术,一方面可以依靠国外的技术引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自主创新。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进口国外先进设备和引进资源,但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却无法获得。为了增强竞争力,首先,汽车企业在引进先进技术的过程中,还应增加引进吸收再创新的资金投入,提高引进吸收再创新的比重,提升企业的二次创新能力。与此同时也应该适当的调整引进方式和结构,重视汽车产品的开发技术、测试技术以及设计技术的引进,重视对汽车产品核心技术、关键零部件技术、工艺流程和先进管理经验等软件技术的引进。其次,要打造自主品牌产品。打造一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汽车品牌产品,从最初的产品设计到最终的整车下线,在整个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不仅能够让大量的科研人员得到迅速成长,也能够使企业的自主研发能力获得极大的提升。因此,通过学习欧美等先进汽车国家在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通过研发自主品牌产品以此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道路。 2.加大对技术创新的人力和财力投入 人才和经费投入作为技术创新系统的基础条件,对技术创新创新活动顺利开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创新人员和经费投入分别作为技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保障,若投入不足,会直接导致技术创新产出成果的减少,技术创新能力将无法得到提升。人力资本是企业最珍贵的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表现为人才的竞争。因此,应加大对汽车产业的技术创新人力和财力的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汽车产业竞争力的形成。首先,汽车企业要实行人才强企战略,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氛围,加大对高技能型等高端人才的引进,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的人才激励机制。同时,应建立内部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研发型的创新人才梯队建设,进一步壮大创新型人才队伍,以此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实力。其次,企业应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融资网络,加大对研发资金的投入,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3.加强产学研合作,积极推进创新成果转化 汽车产业的专利申请数和拥有发明专利数对产业竞争力的作用均不显著,这表明目前汽车产业的创新成果转化未能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专利数量和质量的提高是科技进步和产业增长的基础,创新成果没能及时地进入市场,严重阻碍了技术创新能力对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产学研相结合能够加速创新成果的商业化应用,因此,要大力促进企业与大学或科研院所等合作,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研发项目,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利用两者的研发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从而增强企业的研发力量,使创新成果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使企业保持技术领先的优势。同时,应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加强专利申请和产权保护的意识,积极营造出良好的知识产权产业化的市场环境,促进科技成果的资本化、市场化,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在汽车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1]Brecht.Australia’s Industrial R&D and Foreign trade[J].AppliedEconomics,1992(24):545-556. [2]Greenhalgh,Mavrotas,Wilson.Intellectual Property,Technological Advantage and Trade Performance of UK Manufactory industries[J].AppliedEconomics,1996(28):509-519. [3]Fagerberg, J.WhyGrowthRatesDiffer[M]// En G. Dosi, C. Freeman, R. Nelson, etal.Technical Change and Economic Theory. London: Pinter Publishers,1988: 432-457. [4]程广斌,陈景沛.中国西部地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与工业竞争力的关联分析[J].改革与战略,2015(7):120-124. [5]董晓晓.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我国制造业为例[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 [6]张文敬.技术创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15. [7]封伟毅,李建华,赵树宽.技术创新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影响——基于中国1995—2010年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软科学,2012(9):154-164. [8]刘思峰,谢乃明.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六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45. [9]王章豹,李垒.我国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与产业竞争力的灰色关联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28(7):38-42. [10]龚艳萍,屈宁华.技术创新能力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8,27(4):13-18. [11]孙冰,林婷婷.我国高技术产业竞争力与技术创新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1):23-29. (责任编辑 汪继友)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Between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and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ZU Ming, ZHOU Wen-bao (School of Business, AHUT, Maanshan 243002,Anhui, China) It is indicated in the calculation, in accordance to the different index as well as the data as sample from 2012 to 2014 by use of grey correlation with analytical method, of the grey correlation related to th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nd competitiveness in automobile industry that the intensity of technical activity investmen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that makes influence to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but the export proportion in new product sales revenue and the invention patent number and amount are less obvious in the influence factor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automobile industry competitiveness; grey correlation analysis 2016-05-15 祖 明(1963-),男,安徽当涂人,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 周文宝(1990-),男,湖北大冶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F42 A 1671-9247(2016)06-0012-04三、结论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