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2016-06-26常志朋汪五一朱克朋

关键词:商务专业课程要素

常志朋,汪五一,朱克朋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群建设研究

常志朋,汪五一,朱克朋

(安徽工业大学 商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02)

国际商务专业是我校的一个新兴专业,其课程体系建设还不够完善。我们引入解释结构模型,构建金融类和商务类两个相互影响又相互关联的课程群。从两个课程群的构建结果看,基本满足课程群的基本特征,可以应用在我校的国际商务专业教学实践中。

国际商务;课程群;解释结构

国际商务专业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专业。近些年,国内很多高校都在对国际商务专业进行积极的探索性建设和完善。我校国际商务专业创建于2012年,目前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商务专业已经逐步走向正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间相同知识点重复,开课顺序考虑课程间的前后逻辑关系和内容上相互影响关系不够。因此,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迫切需要对相关课程进行群体性整合和划分,以带动国际商务专业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

本文首先对课程群的概念和构建原则进行界定,然后详细介绍解释结构模型的基本原理,最后利用该模型探索构建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群,并给出构建的方法和步骤。

一、课程群的概念

1990年,北京理工大学王嘉才教学团队首次提出课程群的概念,[1]经过20多年的发展,课程群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和丰富。目前,关于课程群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对教学计划中具有相互影响、互动、有序、相互间可构成独立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的相关课程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构建的整合性课程的有机集成”。[1]另一种将课程群定义为“以一门以上的单门课程为基础,由三门以上的性质相关或相近的单门课程组成的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晰、课程间相互连接、相互配合、相互照应的连环式的课程群体”。[2]我们认为,课程群应是由三门以上教学内容相互影响、层次清晰、逐级递进、相互连通、相互促进的连环式课程群体,并且在构建课程群时,要遵循系统性、相关性、开放性以及科学性等原则。[3]

二、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ISM)[4]是美国J.N.Warfield教授于1973年提出的一种分析因素间复杂关系的系统化建模方法,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最终构建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ISM属于概念模型,它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型。目前,ISM模型广泛应用在博士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分析[5]、教学团队成功的因素分析[6]、供应链弹性系统研究[7]、城市地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8]和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9]等领域。ISM模型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1 组建实施ISM的小组。小组成员的人数一般以10人左右为宜,同时还要保证持有各种不同观点的人员进入小组。

步骤2 选择构成系统的要素。小组成员需要经过若干次反复讨论,最终求得一个比较合理的系统要素明细表X={x1,x2,…,xm}。

步骤3 根据要素明细表X建立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邻接矩阵是表示系统要素间基本二元关系或直接联系情况的方阵。所谓的二元关系是根据系统的性质和研究目的需要讨论的、存在于系统中的两个要素(xi,xj)之间的关系Rij,简记为R。通常二元关系一般有以下三种:

(1)xi与xj间有某种二元关系R,即xiRxj;

若设A=(αij)n×n为邻接矩阵,则:

若要素xi与xj间存在着某种传递性二元关系,则称xi是可以达到xj的,或者说xj是xi可以达到的。因此根据布尔代数运算规则(0+0=0,0+1=1,1+0=1,1+1=1,0×0=0,0×1=0,1×0=0,1×1=1)对(A+I)进行n次幂运算可以得到可到矩阵

M=(A+I)n+1=(A+I)n≠(A+I)n-1≠…≠(A+I)1

(1)

式(1)中M为可达矩阵,I为单位矩阵,n为自然数。

步骤4 对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和级间划分。

所谓的区域划分就是将系统要素集合X分割成关于给定二元关系的相互独立的区域过程。首先,可以根据可达矩阵得到各个要素的可达集R(xi)和先行集A(xi),计算共同集C(xi),即

R(xi)∩A(xi)=C(xi)

(2)

上式中可达集R(xi)是由可达矩阵中第xi行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集合组成,先行集A(xi)是由可达矩阵中第xi列中所有矩阵元素为1的列所对应的要素集合组成。

所谓级间划分就是将系统中的所有要素,以可达矩阵为准则,划分成不同级(层)次。可以根据下式:

R(xi)=R(xi)∩A(xi)

(3)

确定出结构的最高一级要素。找到最高级要素后,既可将其从可达矩阵中划去相应的行和列,以此类推,可以找出各级所包含的最高级要素集合。

步骤5 建立解释结构模型。

三、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解释结构模型构建

目前,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主要有15门课程(如图1),要在此基础上构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联系紧密的课程群,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层次结构,而层次结构建立的前提是要确定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为全面、准确地确定各课程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课题组专门成立了由任课教师、大四学生、校外专家等9人组成研究小组,经过多次讨论分析后,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模型。

图1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

图2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结构模型

然后,根据图2建立邻接矩阵(表1),由于邻接矩阵只能表达课程之间的直接关系,课程之间的间接关系无法获取,因此需要通过式(1)建立可达矩阵获取课程之间的间接关系。经过4次运算,得到如表2所示的可达矩阵。

表1 邻接矩阵

表2 可达矩阵

接下来,可以进一步计算各门课程之间的可达集、先行集以及它们之间的共同集,具体见表3。

根据表3可以对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层级划分,依据式(3)可以将X中的15门课程分为7个层次,得到如图3所示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解释结构模型。

四、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群构建

从图3可以看到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之间有着复杂的影响关系,越是在底层的课程,在课程体系中基础性作用越强,如微观经济学(x1)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宏观经济学(x2)、金融学(x3)、国际商务概论(x4)、国际金融(x6)、国际财务管理(x7)、国际结算(x10)、国际投资(x11)和国际物流(x12)课程(见图4),故可以建立一个以“微观经济学”为核心的金融类课程群,但是该课程群还需要国际贸易实务(x5)作为补充,因为国际贸易实务直接影响国际结算(x10)课程。从图4也可以理顺出各门课程的开课顺序,处于底层的课程应该最先开设,其他课程根据影响关系决定开课顺序。

L1={x4,x7,x12,x13,x14},L2={x9,x10,x15},L3={x5,x8,x11},L4={x6},L5={x3},L6={x2},L7={x1}。

表3 国际商务课程体系的可达集、先行集及共同集

图3 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解释结构模型

从图3还可以看到,国际市场营销(x8)并不受金融类课程群的影响,但是该课程直接或间接影响国际商务英语(x9)、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x15)、国际商务谈判(x14)、国际商务概论(x4)和国际商务函电(x13)。因此,可以另外建立一个以国际市场营销为核心的商务类课程群,见图5。同样,该课程群需要国际贸易实务(x5)作为补充,因为该课程直接影响国际商务函电(x13)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x15)两门课程。

如果考虑商务类课程群中各门课程的开课时间,可以根据层次顺序,先开设国际市场营销,然后开设国际商务英语和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最后开设国际商务概论、国际商务函电和国际商务谈判。

图4 金融类课程群

图5 商务类课程群

五、结论

解释结构模型可以定性表示系统构成要素以及它们之间存在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关联情况。本文利用该模型从系统的角度对我校国际商务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再认识和再分析。通过两两分析课程之间的直接影响关系构建邻接矩阵,根据传递性二元关系,通过4次幂运算推演出我校国际商务课程体系解释结构模型由7个层次构成。根据该层次结构和课程间的影响关系,构建了金融类和商务类两个课程群。从构建的结果看,两个课程群基本满足课程群的基本特征,可以在实际中应用。

[1]王嘉才,杨式毅,霍雅玲,等. 课群及其质量检查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9(S1): 71-75.

[2]吴开亮. 关于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探讨[J]. 江苏高教, 1999(6): 69-71.

[3]陆为群. 高师院校课程群建设的原则和策略[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11): 110-112.

[4]汪应洛.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应用[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5]孔令夷.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关键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12(4): 51-55.

[6]石巧珍,陈波. 影响地方高校教学团队成功的因素分析[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4(5): 58-62.

[7]刘家国,姜兴贺,赵金楼.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供应链弹性系统研究[J]. 系统管理学报,2015(4): 617-623.

[8]宋亮亮,李启明,陆莹,等. 城市地铁系统脆弱性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6(5): 64-69.

[9]魏道江,李慧民,康承业.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的知识共享影响因素分析[J]. 情报科学,2015(7): 92-97.

(责任编辑 汪继友)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urseGroup Based on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CHANG Zhi-peng, WANG Wu-yi, ZHU Ke-peng

(Business School, AHUT, Ma’anshan 243002, Anhui, China)

As an emerging major in AHUT, the curriculum system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s not perfect. We introduce the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ing to construct two interactive and interrelated curriculum groups of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lass. From the resul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 can basically meet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oups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our school.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urriculum group; interpretative structure

2016-05-21

安徽工业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项目(2015jy40);安徽省高等教育省级振兴计划项目“国际商务新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

常志朋(1978-),男,吉林榆树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 汪五一(1966-),男,安徽怀宁人,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教授。

C423;F740

A

1671-9247(2016)06-0075-03

猜你喜欢

商务专业课程要素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完美的商务时光——诗乐全新商务风格MOMENTUM系列
基于“互联网+”的应用经济学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
国外商务英语演讲研究进展考察及启示(2004—2014)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也谈做人的要素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康复专业课程多媒体教学新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