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在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2016-03-18安徽省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董慧莲
安徽省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 董慧莲
内部控制在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安徽省合肥市吴山固体废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 董慧莲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使得我国企业间的竞争越发激烈,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日益关注的问题。为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人们开始从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中寻求突破,二者成为促进企业科学化和规范化经营运作的必要手段。本文首先介绍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内涵和作用,接着阐述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着重分析了内部控制在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供了思路。
内部控制 公司治理 作用
1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内涵和作用
1.1 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指的是由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实施的、以实现企业目标为目的、根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控制的过程,它能够提升企业经营的效率,保障企业经营的合法性,确保财务报告等相关信息的真实性,最终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一个完整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主要有五个部分组成,分别是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内部控制的理论基础之一是委托代理理论,由于很多现代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是分开的,这样就会出现信息不对称,而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制约的机制,能够保障委托人的利益,对企业的经营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因此,它能够减少委托人和经营者之间的利益纷争,对双方的行为起到约束的作用,成为优化委托代理关系的重要方式。
内部控制能够涉及公司经营中的任何环节,由点到线,层层推进,统驭经营的全过程。不仅如此,在严格的监督考核下,可以真实地再现工作状态,对管理活动进行制约。公司的规模越庞大、经营越复杂,就越需要内部控制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保障,建立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且很好地运用它,有助于企业减少错误行为,达到预期目标、健康持久的发展。
1.2 公司治理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公司治理成为一种能够保障企业正确决策的运营机制,是企业进行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种企业的所有者对经营管理进行有效监控的制度安排。现代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人们对公司治理越发地关注,它很好地解决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产生的委托代理问题,明确了公司各个层级人员的权力和责任的分配,比如董事会、管理层、股东以及与之利益相关的人员。而且,它还清晰地界定了公司运营所要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公司治理是由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两部分组成,内部公司治理又被叫做内部监控机制,它是一般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员等四个方面构成的公司管理和控制结构,它是公司的所有者对经营者的行为实施管理、监督和控制的一系列制度安排。
外部公司治理又被叫做外部监控机制,是通过产品市场、资本市场、兼并市场等外部市场的竞争来实现的,它是对企业一系列的管理行为进行约束的控制制度,它能够评价企业的行为、展现企业的经营状况,通过相关机制来激励和约束经营者。公司治理是动态的,它没有形成全球统一的单一治理模式,而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最终构建出属于自己的公司治理模式。
2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2.1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联系
有效的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它在公司治理中扮演着内部管理监控的角色;完善的公司治理又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保障,为内部控制的开展提供了制度环境,二者之间的联系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二者具有同源性,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论基础是委托代理理论,由于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便出现了委托代理关系,为了解决委托代理中信息不对称以及契约不完备的问题,就需要有一种有效的治理机构,进行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和监督,使得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而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都是为了解决代理问题而实施的制度,它们的性质是一样的,只不过是应用于不同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
其次,二者在内容上有重叠的区域,在进行公司治理时,对于经营者的监督是由股东、监事会进行,不属于企业的业务系统,但是,决策和执行等过程都会由企业具体的部门、岗位来开展,需要内部控制进行规范和管理。
最后,二者的主体具有趋同性,内部控制从制定到执行的整个过程都强调了人的意志,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以及企业员工都会影响内部控制,特别是董事会,在整个过程中处于核心,而董事会和经营者又是公司治理的主体,股东和企业的利益相关人员来监督约束经营人员,最终实现经营目标。
2.2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区别
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都是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方式,二者有密切的联系,但也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两者的目标有很大的不同,内部控制的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公司资产的安全性以及资产运营的效率,它要纠正下属员工的各项工作行为,确保经营发展符合预期的估计,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公司治理的目标是在出资人、经营者和利益相关人员之间制定合理公平的运营机制,明确各自的任务,建立高效的监控制衡机制,实现各方权、责、利的对等和统一。
其次,二者内容上有不同,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以及其他的一些要素,而公司治理则是由内部治理和外部治理以及一些法律规定组成,内部控制解决的是内部管理层以及具体经营活动的问题,而公司治理则更加立足于企业的整体。
3 内部控制在完善我国企业公司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3.1 内部控制在完善我国企业外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对企业的外部资本市场产生影响,优良的资本市场可以更好地呈现企业的价值,投资者利用其进行有效的决策,体现了公司治理效率的高低,内部控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表现在它保障了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而且,健全有效的内控系统是能够衡量财务报告的可靠程度,现在,企业的股权越发的分散,投资决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报告,股票的价格也能很好地反映企业的价值以及经营的状况,进而可以形成有效的外部治理。
其次,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理市场产生作用。在委托代理问题中,怎样使得经营者能够为所有者的利益最大化而辛勤工作,这就需要对经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一方面,可以通过绩效的考评、股票的激励等手段,内部控制对股价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期权的价格,最终对经理人进行激励和约束;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直接约束经理人的行为来完成,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规定进行工作的经理人员,可以有效地控制公司的风险,提升经营管理的效率。
最后,内部控制对公司的产品市场产生影响,公司经营的好坏决定了公司治理是否成功,而产品的销售状况反映了公司经营的好坏,产品本身的质量、价格、服务等又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数量,公司产品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要在价格、质量、成本上下功夫,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很好地控制采购成本,减少费用支出,避免资本的浪费,最终使得产品成本降低,获得价格优势。而且,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监督员工生产过程,使其严格地遵守操作规范,保障了产品的质量,最终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实现了公司治理的目标。
3.2 内部控制在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治理机制中的作用
首先,内部控制对股东以及股东大会产生影响,股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希望能够了解真实的财务状况,有效地评价经营的成果,监督经营者的职责履行、获得自身最大利益。他们想要通过财务信息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制定能够有效激励经营者的政策。而内部控制能够规范公司的会计行为,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投资者就能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董事会、经营者的有效治理。
其次,内部控制对董事会产生了影响,董事会是受股东大会的委托,对公司行使控制权和决策权,保障公司的发展遵从股东的意志,他们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进行任免、监督等,向股东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维护股东的相关利益,业绩考核体系、财务报告制度、内部审计等一起组成了董事会对企业的监控体系,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董事会保证决策的正确性,是董事会监督经营者的有效工具,保障控制权得到很好的行使。内部控制还保证了企业财务和经营数据的可靠性,使董事会对经营者的考核有理有据,因此,内部控制对公司董事会的治理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再次,内部控制对监事会产生影响,监事会监督董事会和经营者的行为是否符合股东大会的要求和国家的法律规定,并且监事会有自己特有的监督途径、监督内容和监督方式。然而,监事会的监督必须要以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经营信息、规章制度作为依据,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障上述资料的可靠性,有利于监事会顺利地开展工作。
最后,内部控制对相关利益者产生影响,债权人、政府、供应商这些利益相关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参与了公司的治理,在进行公司治理的过程中,他们需要了解经营以及财务的相关信息,因此,他们要依赖于良好的内部控制来核实检验经营的成果,及时对消极的结果采取补救措施,这些必然要依赖于真实准确的会计信息。例如,对于债权人而言,若是公司违反相关的协议或者经营出现问题时,债权人就可以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比如采取改组董事会、换掉领导人或者停业清理等措施,而这些需要健全的内部控制作保障。
3.3 内部控制对公司治理文化形成的影响
企业文化特别是公司治理文化对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是一种无形的财产,影响着企业的整个思维方式和经营模式,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形成的良好的公司治理文化,能够使企业的整个组织体系在互相制衡的状态下高效运转,能够对企业的各个经营环节进行长期有效的监督,可以促进多个领域的相互融合,不会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变动影响公司的运转,进而通过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使公司得到长远发展。
[1] 李连华.公司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的链接与互动研究[J].会计研究,2005(2).
[2] 时军.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1).
[3] 程晓陵,王怀明.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J].审计研究,2008(4).
F276.6
A
2096-0298(2016)09(c)-0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