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2016-03-17刘晓鹏
刘晓鹏
论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刘晓鹏
在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中,列宁为了加强党内的行动和思想的统一,为使革命活动灵活有效地进行,不断地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俄国革命。列宁总结了革命经验,找到了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这个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在当代仍有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加快了我国政治建设的进程,为无产阶级政党提供了指导。
列宁;民主集中制;意义
民主集中制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组织原则,目前学术界公认列宁是这一思想的创立人。对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进行研究能够给我国的政治民主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障。目前国内对列宁民主集中制的研究主要从是概念、形成和发展等方面进行。国外对列宁这一思想的研究不够系统,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价。本文主要从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渊源、形成、发展和当代意义进行论述,对列宁注重集中制进行了重点说明,这是本文的一个特点。
一、列宁民主集中思想的来源
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但任何伟大天才的思想成果都不是与生俱来的,列宁也不例外,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的。
列宁结合俄国的具体革命情况,借鉴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集中制思想。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不是系统的,只是在《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中零星体现出了民主集中制思想。“实行民主选举,规定同盟各级组织领导,必须经民主选举产生,且有一定的任期,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不称职的领导。”[1]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有关民主的经典思想,这给了列宁极大的思想源泉。关于集中的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有过说明,恩格斯在《论权威》一书中就提到过必须要行动一致,必须有统一严格的纪律。马克思、恩格斯曾经和无政府主义者进行过激烈的斗争。例如对于巴枯宁,他们说:“如果有人向我说,权威和集中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两种应当加以诅咒的东西,那末我就认为,说这种话的人,要么不知道什么叫革命,要么只不过是口头革命派。”[2]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主集中制思想不系统但是十分丰富,以上只是提到了比较典型的几点思想,列宁正是通过借鉴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再加上结合了俄国的国情,最终找到了一条适合无产阶级的最根本的组织原则。
二、列宁民主集中制的形成和发展
1.列宁首先提出集中制
俄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国家中最弱小的,但是发展很快。俄国开始了向帝国主义过渡,工业迅速发展,工人阶级的队伍不断壮大,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提供了阶级基础。俄国迫切需要一个新型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革命,推翻旧政权,建立一个新的社会制度。就这样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始出现了。
俄国在1883年出现了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开始在俄国城市中传播,城市中的工人阶级吸收了先进的思想。列宁就是这个团体中的一员,这个团体规模不大,缺乏统一的组织和领导,纪律不够明确,因此,运动往往都是失败的。1894年列宁提到必须建立一个有组织有纪律的政党,统一领导,以便取得胜利。1898年俄国工人阶级取得了一个大的胜利,那就是俄国社会民主党成立了。但是,在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没有就地方党组织的组织原则说明白,因此,这个党的中央和地方不能保持高度一致,地方党组织比较分散,出现了地方小团体主义,不能有效地开展活动。列宁面临着国内敌人力量强大和战争频繁的状况,不得不抓紧时间思考用什么原则把党组织起来能更有效地进行革命。
1899年列宁第一次提到“集中制”的概念。在《我们的当前任务》一书中,列宁说必须把地方党组织的活动和中央统一起来,把地方党组织的思想和中央统一起来,否则社会民主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领导无产阶级革命的政党。社会民主党成立后一直不够稳定,总是有人和列宁进行斗争,其中马尔托夫等人不愿意统一党的意志,不想集中,提倡组织一个比较松散的政党。1904年,列宁同他们决裂,在《进一步,退两步》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把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原则。
以上是集中制最先形成发展的一系列背景和原因。列宁在集中制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探索,最终形成了民主集中制思想。
2.由集中制向民主的集中制发展
1905年俄国布尔什维克党第一次大表大会召开。“在关于《党的改组》一节中指出:代表会议确认民主集中制原则是不容争论的。”[3]这是列宁第一次使用民主集中制这一概念。列宁提出民主的集中制是有原因的。
(1)外部原因。1905年俄国发生了一系列起义。农民、工人等社会上不同成分的人都对当时政府的统治不满,俄国与日本发生战争,结果是俄国遭到失败,国内不满情绪一天比一天高涨。全国人民不满沙皇的统治,沙皇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颁布一系列法律,如扩大选举权,保护人民的私有财产等等,改变了当时的政治环境,给予普通大众更多的权利,民主化气息浓厚。自由、民主的精神在俄国开始生根发芽。社会民主党人也开始进一步调整自己的斗争策略,开始在党内进行民主选举党员干部,在以前的黑暗统治下,社会民主党是不敢这么做的。
(2)理论借鉴。1904年列宁写的《进一步,退两步》中把集中制当做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组织原则。这在当时有不少人是反对的,其中给列宁影响最大的就是罗莎·卢森堡。卢森堡虽然承认现在的民主集中制相对于以前分散的、旧的组织形式是一种进步,但是列宁倡导的民主集中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的制度,过分强调了中央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地方党组织的灵活性。卢森堡认为社会民主党应该是一个自发形成的过程,组织性和高觉悟是比较重要的。卢森堡说列宁的高度集中是一种和布朗基主义十分相像的东西,要想取得胜利应该注重党的自发性和主动性。列宁回应卢森堡说这不是自己的观点,自己不会去执行不顾一切的集中制的。同时列宁借鉴了卢森堡的合理的观点,这些合理的观点就是要给基层党组织一些空间,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也就是列宁以后提出的民主。
(3)矛盾是发展的动力。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社会民主党成立后内部有矛盾和分歧。社会民主党内部开始分裂成为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两个派别。这两个派别在思想上的分歧很大,两个派别分别在组织上、思想上出现各自的战线。这个时候俄国的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急需一个团结统一的巨大力量来领导革命。再加上当时的俄国沙皇开始了政治民主化的思潮,列宁借这个机会开始为社会民主党的统一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准备工作。列宁这时候提出的思想也是出于孟什维克,这个时候孟什维克内部为了统一领导也开始强调集中制的重要性。1906年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的统一大会召开了,两个派别的统一促进了民主的集中制发展,从此开始注重选举的重要性。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党在俄国革命的过程中,结合本国的实际创立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虽然民主的集中制发展过程中各个领导者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列宁时期的这种原则是朝着越来越民主的方向发展的。
三、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意义
1.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天才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的,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思想意义。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结合俄国的具体革命情况,形成了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组织原则和政党。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的过程中如果忽略了列宁对这一思想的贡献,那么我国的政治建设也不会一帆风顺。
通过研究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形成的国内国际背景,我们可以看出,列宁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当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重重包围下,在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修正和诋毁的时候,列宁坚决地支持和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正确思想。其中阶级分析方法、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列宁可谓运用得恰到好处。因此说列宁的集中制思想是真真切切的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
列宁的这一思想不但运用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一些基本方法,而且还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做出了一系列发展。列宁分析了帝国主义的发展特征,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有可能在少数国家甚至是一个国家首先取得胜利。这样的理论指导成就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开辟了历史新纪元。列宁强调民主,他认为在共产主义没有到来之前,还需要无产阶级专政。列宁运用马克思主义结合俄国的革命情况进行民主建设,形成了科学的民主集中制的思想体系。
2.列宁的民主集中制思想加快了我国的政治建设
中国目前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社会阶层变化很大,经济利益主体多元化,因此,列宁民主集中制中有关阶级分析的方法对于我国现在的社会阶层的划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指导。而且在我国存在很多有关民主的错误理论,比如民主与专政对立论、中国无民主论等等。中国不需要专政是一种错误的说法,借鉴列宁的思想,提到资本主义还存在于世界上,随时有可能对社会主义进行进攻,国内一些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对于现在社会主义中国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剥削阶级作为阶级而赖以生存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基础已经消息,他们没有在全社会形成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不会再构成剥削他人的稳定的集团,也就不会形成一个新的阶级。”[4]因此不能继续用阶级斗争的方式处理这一矛盾。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列宁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对于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有借鉴作用,它们实质上是相同的。列宁当时就提出让人民多多参与国家事务,学习管理知识,列宁的民主思想对于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重要的作用。
列宁运用民主集中制思想非常灵活,在初期由于集中导致了苏维埃党内干部的官僚主义和贪污腐败作风,一度比较严重。于是列宁开始强调民主的重要性,列宁开始改革整个领导机制。改组工农检察院,密切联系群众,听取阶层群众的意见,吸收底层优秀人才到中央委员会任职等等。列宁还通过法律强调民主集中制,保证民主的实施,列宁的这种做法对于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1]王盼盼.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5:9.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378.
[3]赵云献.列宁建党学说概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60.
[4]梅荣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31.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