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增强江苏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研究

2016-03-17宋田桂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3期
关键词:江苏人力资源人才

宋田桂

增强江苏省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研究

宋田桂

“十三五”时期,江苏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极探索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切实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走人力资源优先发展之路,大力增强江苏人力资源竞争优势,以此开拓发展新源泉,塑造发展新优势,形成发展新的爆发力,对“迈上新台阶,建设新江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注重人力资源规划和开发,全面提高人力资源质量

江苏人力资源发展要紧紧围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深入实施科教与人才强省战略,以优化人力资源环境为基础,以人力资源素质提升为重点,以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着力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和人力资源效能,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的人力资源保障。

1.突出人力资源发展顶层设计

江苏面临扎实推进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启动国家级南京江北新区开发建设的重要任务,必须把人力资源放在优先发展位置谋划和推进,发挥其在经济转型、产业升级中的生力军作用,确保人力资源优先开发、结构优先调整、投入优先保证、政策优先创新、队伍优先培育。江苏人力资源发展要始终坚持服务发展、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以提升能力素质为主线、以使用为根本,切实抓好人力资源开发培养、引进利用、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加快人力资源优势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人才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度。

2.确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重点

从江苏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突出需求导向,结合建设新江苏的奋斗目标,全面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需求之间的内在规律,准确判断人力资源总量和结构的变化趋势,科学确立人力资源发展战略,制定合理发展规划,明确发展重点领域和开发方向。

江苏人力资源发展要向科技创新和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重点领域倾斜,如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和软件、物联网和云计算、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和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以及机械汽车、电子信息、建筑、农业、教育和医卫等重点行业,提高人力资源发展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耦合度。

3.统筹人力资源均衡有序发展

统筹推进各类人力资源发展。既要重视外部高层次人力资源引进,要重视本土人力资源的培养。既要重视高学历的高层次人力资源,也要重视实践经验丰富的实用型人力资源。还要根据各类人力资源的不同特点和成长规律以及不同的评价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管理办法,确立不同的开发计划和培养模式,通过实施多元化和多样性人力资源项目带动,全面提升江苏人力资源整体竞争力。

二、强化人才集聚,释放人才活力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其核心是人才资源。人力资源强大的关键标志是人才资源的强大。面对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的新形势,必须把人才资源作为强省之基、竞争之本、转型之要、发展之源。积极营造“现有人才用得好,留得住;优秀人才引得进,干得好;各类人才活力迸发,锐意创业”的良好局面,为江苏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1.加快高端人才集聚

坚持高端引领,强化载体、项目、金融、服务“四位一体”联动配套,依托国家、省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重点科研基地、重点学术交流合作项目,通过资源整合、功能提升和体制机制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留学生创业园,加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流动站、创新实践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技能大师工作室等等人才载体建设,以优质平台汇集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不断增强人才集聚优势。

2.放大“人才工程”效应

构建江苏增长新动力,引领经济新常态,关键在于能否集聚和培养一批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支撑发展的创业创新人才队伍。江苏要始终瞄准最高标杆、采取最有力举措,不断抢占人才发展制高点,构筑起人才竞争的持久优势。紧紧盯住“高精尖缺”人才,通过深入实施“双创计划”等重大工程,采取多种方式,大力引进领军型研发人才、海外优秀研发人才、企业骨干研发人才和科技创业高层次人才,使高科技人才用得上、留得住、有所成。同时,着眼于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现代农业建设等培养和造就大量高技能人才、新型农民、能工巧匠,加快促进人才、智力等创新要素向基层和企业集聚。

3.充分释放人才活力

要统一清理废除妨碍人才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实施开放引才、平等选才、竞争用才的人才引进培养与使用政策,强化政策的综合配套、分类支持、精准激励和普惠保障,形成定位清晰、公平透明、稳定预期的长效机制,充分释放人才的创造力。切实维护人才主体地位,营造宽松环境,培育好竞争共生的创新创业生态,珍惜人才、集聚人才,呵护人才、用好人才,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才引领作用,创新驱动,引领产业升级、引领江苏经济社会发展。

三、健全市场运行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1.完善人力资源市场机制,提高配置效率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和发展统一规范、灵活开放的人力资源市场,降低交易成本,提高配置效率。健全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价格、竞争机制,使有形与无形市场、近程与远程市场相结合,形成统一开放、多元有序、信息共享的人才资源市场体系。进一步办好基础性人力资源市场、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健全专业性人力资源市场,发展农村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交流融通的政策措施,引导人力资源合理有序流动。

2.加强人力资源服务体系,提高服务水平

完善专业化、信息化、产业化、国际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形成人力资源服务的组织网络化、功能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和竞争市场化运作系统。一是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功能。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系统、人力资源市场配置系统、人力资源培训服务系统、人力资源能力评价系统、人力资源咨询服务系统、高层次人才服务系统建设,把握发展趋势,立足需求导向,提高人力资源服务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二是推进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提升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为创业者提供项目开发、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服务,为单位和个人提供精细化、精准化的专业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努力提高人力资源服务质量。三是探索人力资源服务方式。加快“互联网+”与人力资源服务融合,从形式单一、内容单一的通用型服务向跟进式服务、多样化针对性服务转变,实现就业创业服务人性化、前移化、效果最优化。四是开展人力资源服务标准化建设,加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级、人才和职业中介服务产品、服务行为、服务程序等标准的制定、实施与推广进程,研究制定素质测评、高级人才寻访、人力资源服务外包、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网络招聘等人力资源服务产品地方标准。

四、优化发展环境,集聚一流人力资源

努力营造最好环境,以一流政策、一流服务,集聚一流人力资源,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使江苏成为“创新、创意、创业”的热土。

1.优化人文法治环境

大力弘扬新时期江苏精神,积极培育敢为人先、敢争一流、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充分调动各类人力资源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和工作积极性,形成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长效机制。倡导“四个尊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和海纳百川的胸怀接纳各类优秀人才,引导全社会共同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提供良好环境和宽广平台。

2.优化公共服务环境

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服务效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人力资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向常住人口全覆盖,完善和创新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均衡协调解决人力资源就业、子女教育、住房、社保等问题。

3.优化宜居生活环境

全面推进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和奖励政策,优化江苏的生活设施环境和国际化的生活环境。全面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提高企业集体工资协商覆盖率,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推进江苏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发展和谐劳动关系。

4.营造优越政策环境

江苏要厚植制度优势,更加重视人力资源政策创新和落实,为各类人力资源创造一个能充分施展才华的天地。一是实施高层次人才激励政策。制定相应的高层次人才住房补贴等生活性激励政策,并应在区域竞争中具有相应的优势。二是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扶持政策。通过政府在生活补贴、职业指导等方面提供支持,加快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技能型、复合型技能人才队伍。三是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激励政策。研究制定紧缺型技能人才引进、产业园区集聚技能人才、职业院校培养技能人才等办法和措施,促进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产教结合,加快形成技能人才聚集高地。

五、加强人力资源区域合作,形成开放共赢局面

1.协调开发合作,促进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

江苏要更大力度推动苏南提升、苏中崛起、苏北振兴,进一步提高整体发展水平,必须统筹好人力资源开发整体和局部的有机结合,实现整体联动、共同发展。围绕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根据苏北稳住人力资源规模、苏中提升人力资源质量、苏南增强人力资源效率的原则,加强人力资源发展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推动省内人力资源流动和智力共享,错位发展、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促进城乡人力资源一体化发展,实施城乡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项目,加快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城乡优势互补、梯度发展。同时,在全省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的基础上,积极寻求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的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途径,构建公平竞争的人力资源建设的法制环境和人力资源生态环境。

2.拓宽合作渠道,加快集聚国际人力资源

江苏要以实施海外高端人才和领军人才引进计划为抓手,充分利用政府、国际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渠道和民间渠道,广泛开展与海外行业协会、专业团体、华人社团等各类组织与机构的人才交流与合作;探索多种发掘与选拔途径,引导和鼓励通过购买国际知名猎头公司、咨询公司的相关服务,在世界范围内搜寻各类优秀人才,加快集聚国际化人力资源。

[1]王少波,黄桂然.山东、江苏两省人力资本水平评估及启示[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

[2]王成利.人力资源强省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1(12).

[3]李从欣,张再生.中国区域人力资源竞争力评价[J].经济与管理,2011(8).

[4]2014年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3.011

猜你喜欢

江苏人力资源人才
人才云
数读江苏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宝鸡:松绑人力资源
试论人力资源会计
寻找人力资源开发新路
人力资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