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基于不同地域5 818名青少年的6次问卷调查分析
2016-03-17洪亚红董金权
洪亚红,董金权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社会化媒体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对策建议
——基于不同地域5 818名青少年的6次问卷调查分析
洪亚红,董金权∗
(安徽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
通过6次问卷调查对17个地市区的城乡青少年分别使用社交类、内容分享类、即时通讯类、电子商务类、专门结交陌生人类这五类社会化媒体以及大学生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其对青少年的影响,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社会化媒体;青少年;对策
近年来青少年对各大社会化媒体平台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源于使用这些社会化媒体而产生的青少年越轨行为,包括不正当交往以及各类违法犯罪现象呈上升趋势.分别针对青少年使用社会交往类媒体、内容分享类媒体、电子商务类媒体、即时通讯类媒体、与陌生人交往类媒体以及大学生社会化媒体的使用情况组织了6次问卷调查,共涉及有效样本5 818份,调查对象的范围覆盖了我国东部、南部、西部、北部地区,包括北京、上海、杭州、湖州、南京、苏州、合肥、芜湖、阜阳、黄山、南昌、大连、湘潭、桂林、兰州、成都、重庆等17个地市区的城乡青少年,以及985高校、211高校、普通高等院校和专科院校共28所大中专院校的在校大学生.需要指出的是此次调查研究中,社会交往类媒体以人人网为例,内容分享类媒体以视频分享类为例,电子商务类媒体以美团为例,即时通讯类媒体以微信为例.
1 社会化媒体为青少年带来的影响
1.1 积极影响
社会化媒体并非洪水猛兽,有其有利的一面.研究发现一些社会化媒体在诸多方面均对青少年存在着积极的影响.
首先,拓展了青少年获取信息以及开展交往的范围、手段和方式,有利于其积累社会资本,并促进青少年用户间的情感交流和实际互助.例如在对青少年使用即时通讯类社会化媒体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超六成(68.18%)的青少年觉得使用微信获取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超过八成(87.83%)的青少年认为通过微信学到了许多知识;超过四成(42.96%)的青少年觉得微信里的话题讨论激起了自己的思考.而在对青少年使用社会交往类媒体中的人人网的调查中发现,40.0%的女性和39.36%的男性通过这类媒体结识了至少3个以上要好的朋友;75.38%的女性和63.83%的男性肯定人人网为自身提供了一个交流情感的平台; 63.08%的女性和46.81%的男性觉得访问人人网可以放松心情;40.0%的女性和32.98%的男性觉得与面对面聊天相比,这类媒体对于自身意愿的表达更加清晰充分;41.49%和29.23%的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得到过这类媒体结识的新朋友给予的线下实际帮助.在对青少年使用微信的调查中则发现,超过七成的(73.16%)的青少年肯定通过微信交到了不少朋友;超过六成(63.16%)的青少年认为其是了解朋友的重要途径.
其次,社会化媒体与公益的联姻有利于培育青少年的公民意识、责任意识和社会意识.在对青少年使用社交类社会化媒体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存在青少年使用人人网发起和参与公益行动的行为,但其比例非常低,这可能是因为该类媒体存在一些动员和组织公益行动方面的缺陷.而对微信的调查研究中则显示,青少年通过微信发起或参与公益行动的比例有了很大提高,在青少年微信使用者中,超过两成(20.07%)通过微信发起过公益行动,同时还有超过两成的青少年参与过其他人在微信平台发起的公益行动,两者合计则共有超四成(43.92%)的青少年在微信里发起过或参与过公益活动.这对于培育青少年的志愿精神、公益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鼓励与引导.
1.2 消极影响
然而,研究也发现了一些社会化媒体对青少年诸多方面的消极影响.
身体方面.在对青少年使用人人网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使用频率与身体肥胖程度的卡方检验P值为0.000,证明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高频率使用者更容易肥胖.将使用频率最高的青少年深度使用者和使用频率最低的青少年低频用户的身体肥胖程度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深度使用者更可能是肥胖者,四成的深度使用者偏胖.
学习方面.研究表明使用微信对青少年的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经常使用微信的青少年学习成绩处于班级前1/3的人数比例只有9.48%,而处于班级后1/3的比例达到29.47%;偶尔使用微信的青少年学习成绩处于班级前1/3的比例提高到了26.14%,而处于班级后1/3的比例降到了8.49%;若从不使用微信,则学习成绩处于班级1/3的可能性更是提高到了50.09%.
行为方面.研究发现因社会化媒体的屏蔽性、低门槛性、低风险性、便捷性和扩散性等特点,大多数社会化媒体的使用均易诱致青少年越轨行为的滋生与蔓延.在对青少年使用社会交往类社会化媒体的调查中发现,40.43%的男性和29.23%的女性青少年用户在人人网里使用过侮辱性等不文明语言;18.09%的男性和18.46%的女性青少年用户在人人网里浏览过暴力或色情内容.在对青少年使用内容分享类社会化媒体的调查中发现,有超三成的青少年(34.15%)使用者因为使用视频分享类媒体观看或传播视频而“经常”逃课;有超两成(21.28%)的青少年使用者“经常”浏览暴力内容视频,“经常”浏览含色情内容视频的青少年使用者近三成(26.17%);有时浏览暴力内容的占22.07%,有时浏览色情内容的占16.08%.
在对青少年使用社交媒体与陌生人交往的调查研究中发现,超过八成或将近八成的男性和女性青少年用户都使用过“QQ附近的人”“微信摇一摇”“电子邮箱漂流瓶”“微信附近的人”等专门用来与陌生人进行交往的网络媒体.在这些媒体的青少年用户中,超过两成的青少年与陌生人见面后至少有过一次上当受骗的经历;有7.4%的男性和6.8%的女性至少有一次成功地实施了非法行为;有5.9%的男性和4.7%的女性通过社交媒体与陌生人见面后至少与一个见面对象发生过一夜情(仅1次性关系);甚至有11.6%的男性和6.4%的女性与陌生人见面后与至少一个见面对象保持长期性伙伴关系(与同一人3次以上的性关系);有9.1%的女性和8.5%的男性通过社会化媒体与陌生人交往后,至少与一个见面对象发展成为第三者或婚外恋等非正常婚恋关系.
2 青少年合理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对策建议
调查研究呈现了青少年使用一些典型社会化媒体的频率、动机的大致概貌,发现了不同人口背景的青少年对各类社会化媒体的不同使用动机、频率和使用偏好,同时也揭示了不同种类的社会化媒体对青少年既有积极的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既有某些方面共同的影响,形成共震作用,又有许多方面不同的影响,形成了分散效应.针对这些研究发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2.1 政府应充分利用社会化媒体引导青少年开展公益行动
首先,充分搭建社会化媒体的公益平台.社会化媒体种类繁多,实际上,几乎所有的社会化媒体都可以成为青少年发起和参与公益行动的平台,但调查发现,青少年通过一些社会化媒体如人人网等网络社交媒体发起和参与公益行动的比例还很低,发起和参与度不高,这主要是受到此类媒体平台的功能限制.因此首先应从技术上开发更多的公益方面的功能,使更多的社会化媒体像微博、微信一样能够更方便、快捷、高效地发起和参与公益行动.
其次,加强网络交易安全建设是当务之急.青少年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公益行动,大多要经常借助于网络金融工具.但就当前形势来看,青少年在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公益行动方面,面临着网络交易的风险,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安全漏洞泄露捐赠者的隐私,甚至实施诈骗.保障网络交易安全是青少年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公益行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再次,建立第三方监管机制,推进善款(物)使用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公开透明、真实可信是影响公众热情和参与度的重要因素,亦是公益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1].新浪微公益明确规定,必须对超过1亿元的善款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披露,民众可在相关页面查询每一笔款项的使用情况[2].然而,绝大部分通过社会化媒体发起和参与的公益项目最终的捐助额都难以超过1亿元.新浪微公益还特别设立了证实方,然而84.5%的项目发起方和证实方完全一致,出现了“谁发起谁证实”的奇特现象[1].因此,对于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的公益项目须引进第三方监管机制,推进善款(物)使用信息的公开化和透明化,做到每笔善款(物)的使用信息都能公开,以提高青少年参与热情和参与度.
2.2 青少年要加强自我教育与管理.
社会化媒体作为人性化创新型工具有利于青少年获取知识、拓展人际交往.青少年一方面可以在学习、考试、升学、生活、交往、求职、工作等方面面临实际问题和困难时关注相应的公众号,寻求组织之家的帮助,同时也可以利用所在学校、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创新信息和知识发布的渠道来与其展开互动和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组建各类兴趣群,通过社会化媒体搭建各类兴趣社区,建立趣缘友谊,开展交流探讨与互助活动,并且还可以借助此工具构建其与家长、教师之间新型的“陪伴式”互动关系.
但是,由于社会化媒体中的诱惑太多,青少年的自控力差,容易坠入虚拟的世界当中,形成“软瘾”.为了杜绝这一现象的出现,青少年自身应正确认识到社会化媒体工具性的本质属性,在使用的过程中,加强自身的调节和自控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社会化媒体.放下感性的媒介依赖,理性地将社会化媒体为我所用.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在对个人的教育中,自我教育则是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之一[3].青少年要提高自我教育与管理能力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青少年应正确地认识到社会化媒体只是用来提高学习效果、获取有用知识、拓展交往、休闲娱乐的工具和手段,而非目的.清晰地认识到其双面性,明确合理使用其所带来的益处,以及过度使用和不正确使用会给自身带来的危害.
第二,青少年在使用社会化媒体时应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使用前对使用的时间、方式等要有合理的计划并严格执行;使用中对各种不良信息和内容自觉抵制和远离;使用后能及时转移注意力,回归现实生活.
第三,青少年应该以道德感约束自身的行为.亚当·斯密指出:被人们恰当称为节制的那种美德,其本质就在于控制身体的那些欲望.将它们限制在健康与财富的考量所指示的范围内,是审慎之德的本分.但是,把它们限制在优雅、合宜、细致与谦逊的考虑所要求的范围之内,则是节制之德的职责[4],即青少年要懂得运用道德来约束对于社会化媒体中各类不良内容的诱惑.
第四,青少年不应将社会化媒体作为逃避现实的工具.在调查中发现,社会化媒体的使用频率与孤独感之间存在正向关系,使用一些社会化媒体并不能使青少年排解真实的孤独,反而可能加重其孤独感,长期使用还会使其产生媒介依赖.因此,青少年应积极面对现实,更多地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人际交往及情感交流,并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丰富业余生活.
2.3 学校应开展针对性教育
首先,大力开展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开展相应的媒介素养教育有利于丰富青少年的媒介知识,增强其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其健全人格.其一,应当成立社会化媒体专门教育机构,通过社会力量引导青少年广泛参与传播正能量的各项媒体活动,且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切身体验来获取对社会化媒体的真实感悟,培养他们发散思维及善于思考的能力,从而逐渐提高其媒介素养.其二,各大高校也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且将其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在实现目标上,高校要注重知识、能力和人格的教育共同发展,使学生一方面掌握了媒介知识,另一方面掌握其处理能力,从而提升媒介道德素养;在实践内容上,学校可以针对性地开设专题讲解,分步骤地对认知媒介、辨析信息、批判思维、善用媒介、参与媒介等内容进行实践教学[5];在实施形式上,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将这方面的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或以专业课、选修课获取学分的形式纳入学生必须接受和参与的教育内容中;在操作方法上,老师在传授媒介理论的同时,也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并在课后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以强化实践教学.
其次,开展针对性的心理教育.蒙田曾说:生活是一种不均衡、不规则、形式多样的运动.一味迁就自己,被自己的喜好牢牢束缚,到了不能偏离、不能扭转的地步,这不是做自我的朋友,更不是做自我的主人,而是做自我的奴隶[6].为了避免青少年对社会化媒体的过度依赖,应积极地寻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其一,学校心理咨询部门应开通专门针对青少年健康使用社会化媒体的心理咨询渠道;其二,要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网站,以教育为主,互动为辅,校方可以通过网络互动快速掌握青少年的心理动态,同时方便网下对此类青少年及时采取心理辅导.此外,应多开展课外活动,丰富和充实青少年的业余生活,降低青少年的依赖感和孤独感.
再次,针对重点群体进行重点教育.调查发现,不同人口统计学背景的青少年使用社会化媒体有不同的动机和偏好,所以在动机引导和媒体使用倾向方面,要结合青少年的不同性别、户口、是否独生、来源地等人口背景开展针对性教育.特别是非农业户口和独生子女群体的青少年更倾向于自由讨论类媒体,因而是教育和监控的重点群体.由于非农业户口青少年的生活环境使其所接触到的信息资源更加丰富多样,性格相较于农业户口要更加的开放,更希望通过自由讨论类媒体展现自我;独生子女由于长期所处家庭环境的原因,因而更积极地展现自身内心世界,渴望得到外界的关注.因此,针对此类青少年,要实施重点教育和监控.
2.4 建立学校、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协同控制机制
首先,学校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控制.一方面,要根据媒体时代不断变化发展的新特点制定符合本校网络发展要求的校园网络规章制度,严格约束青少年的媒介使用行为.学校实行晚上12点以后断网的策略,保证青少年正常的休息时间,杜绝熬夜访问社会化媒体现象的出现;另一方面,学校应当实行不定期突袭检查宿舍,关注青少年访问媒体的情况,发现使用行为不当者及时予以引导教育.
其次,家庭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控制.家长一方面要采用科学合理、统一的规则来约束自身和孩子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行为,建立起父母与孩子间平等的关系,通过自己的实际行为来引导教育孩子正确地使用媒介,只有这样才能在争取孩子更多尊重和信任的前提下,对其媒介使用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对孩子的媒介使用行为进行合理的监督和管理,尊重和理解孩子合理的使用社会化媒体的请求,有效控制孩子的使用时间,对于青少年长时间使用媒介的行为要进行及时地劝说或制止,教育和鼓励青少年多访问有益于其学习进步和智力开发的益智型内容,少访问或不访问充满色情、暴力的聊天软件或社区.
再次,社区加强对青少年使用社会化媒体的控制.社区应当督促周边网吧、图书馆等场所安装网络安全过滤软件,保证青少年使用媒介的健康性、安全性,杜绝色情、淫秽、暴力、邪教等不良信息的出现.
2.5 加强技术控制和立法保障
相关科研部门、高等院校、软件企业应致力于研发保护青少年安全使用社会化媒体的高效过滤功能软件,以技术制约技术.如通过软件技术自动过滤网络不良信息,智能屏蔽非法网站,有“应急按钮”可在线及时报警,可自主设定时间管理,可查询历史访问记录设置,可推荐健康网站等等.政府也应通过委托、招标、政府购买等形式鼓励此类技术的开发.
立法机关要加快推进社会化媒体监管的立法立规工作,细化社会化媒体包括政府部门、社会化媒体的技术提供商、社会化媒体的内容服务商等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缺位和漏洞是当前社会化媒体监管混乱的重要原因,尤其是社会化媒体的技术提供商必须破除技术中立思想,对内容负起相应的法律责任.
[1] 北京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京市青少年慈善需求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4.
[2] 贝晓超.社交媒体线上救灾新模式——新浪微博成为寻人、捐助最便利通道[J].新闻战线,2013(5):24-26.
[3] 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1.
[4] 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5] 蒋杭玲.自媒体视域下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基于浙江工业大学大学生微博使用现状调查[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3.
[6] 蒙田.论三种交往[M].南京:江苏译林出版社,1996.
Suggestions on Adolescent Rational Use of Social Media——Based on the Six Questionnaires of Different Regions Teens
HONG Ya-hong,DONG Jin-quan∗
(College of Humanities,Anhui Polytechnic University,Wuhu 241000,China)
The survey of seventeen regions'urban and rural teenagers and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six questionnaires investigated the situations of using social media,content sharing social media,the chat social media,the E-commerce social media,the social media of making strange friends and the college students using social media.It presented the basic profile,including frequency,motivation.The impact on young people was analysed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was proposed.
social media;teens;countermeasure
G471.7
A
1672-2477(2016)06-0034-05
2016-09-12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资助项目(AHSKY2015D64)
洪亚红(1990-),女,安徽马鞍山人,硕士研究生.
董金权(1976-),男,安徽怀宁人,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