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七)

2016-03-17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7期
关键词:文种范蠡太子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七)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亚玲、王炳社、王忙有、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 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 曹永贞、曹书生、曹强、 程正江等。

楚平王

楚平王(?—前516),春秋时楚国国王。亦称陈公、荆平王。姓芈,名熊居,原名弃疾。楚共王之子,灵王之弟。为楚国第27位君主,在位13年(前528—前516)。楚灵王八年(前533),他奉灵王之命率兵灭陈(今河南淮阳),以陈为县。楚灵王十年(前531),楚灵王在申(今河南南阳北)召蔡灵侯,杀之。他又奉命灭蔡(今河南上蔡西南),被封为陈蔡公。楚灵王二十年(前521)春,因灵王留恋乾溪(今安徽亳县东南),长期不归。使者乃以他的名义,将其兄公子比由晋国召回。遂废灵王,杀太子禄,立公子比为楚王。他被任命为司马。公子比初登王位,不知灵王已死,整日惧怕灵王归来。他回到郢都,派船人从江上高呼:“灵王至矣!”国人更加惊恐。他又派随臣宴成然对公子比及令尹子皙说:“王至矣!国人将杀君!君早自图。无取辱焉。众怒如水火,不可救也。”楚王公子比与令尹子皙皆自杀。弃疾遂即王位,是为平王。

楚平王元年(前528),弃疾初即位,恐国人及诸侯叛己,便广施恩惠,归还陈蔡之地,并立其后为嗣;同时还归还了所侵夺的郑国土地;派人问候长老,抚惠孤寡,整修政教,安定秩序,息兵五年。二年(前527),派太子少傅费无忌赴秦,为15岁的太子建娶妻。因秦女貌美,他自娶为妃,生子熊珍(即楚昭王)。为太子建另娶新妇。六年(前522),派太子建驻守城父(楚北境边邑,今河南襄城西)保卫边疆。其后,听信费无忌谗言,将太子太傅伍奢及其长子伍尚诛杀。太子建逃往宋国。十年(前518),太子建之母在居巢(今安徽巢县)引导吴国伐楚。吴国派公子光来伐,击败陈、蔡之军,俘获太子建之母归去。楚国震恐,加固郢都(今湖北江陵北)的城墙。吴边邑卑梁与楚边邑钟离斗殴,卑梁大夫发邑兵攻钟离。他闻之怒,发国兵灭掉卑梁。吴王闻讯大怒,出兵灭钟离、居巢。十三年(前515)卒,谥曰“平”。后吴王阖闾率军打败楚军,伍子胥曾掘楚平王之墓,鞭打其尸以报杀父之仇。(《楚世家》1708、1712、1715)

崔杼

崔杼(?—前547),春秋时齐国大臣。齐惠公十年(前599),惠公卒,顷公立,因崔杼有宠于惠公,被齐上卿高氏、国氏所逐,奔卫。齐灵公二十八年(前554)初,齐灵公以光为太子,后又废而立牙,使高厚辅之。灵公卒,崔杼立故太子光,是为庄公。庄公即位,杀太子牙;崔杼杀高厚。齐庄公六年(前548)初,棠邑(今山东棠邑县)大夫之妻好,棠公死,崔杼娶之。庄公与崔杼之妻私通,崔杼之家丁拿着兵器追之,庄公跆墙,崔杼射中公股,公反坠,遂弑之。当时,晏婴立崔杼门外,门开而入,枕公尸而哭,三踊而出。人谓崔杼杀晏婴,崔杼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崔杼立庄公异母弟杵臼,是为景公。崔杼自为右相,庆封为左相。崔杼与庆封恐乱起,乃与国人盟曰:“不与崔、庆者死!”晏婴不肯盟,庆封欲杀之,崔杼曰:“忠臣也,舍之。”齐太史书:“崔杼弑其君。”崔杼杀之。太史二弟、三弟书之如故,崔杼又杀之。四弟又书。南史氏亦执简以往,闻已书,乃还。崔杼见此,不敢再杀。齐景公元年(前547)初,崔杼有子成与强,其母死,娶东郭女,生明。东郭使其前夫子无咎与偃相崔杼。成有罪,无咎与偃急治之,并立明为太子。成请终老于崔邑(崔杼奉邑,今山东章丘西北),崔杼许之,无咎与偃不许。成、强怒,杀无咎与偃于崔家,家人皆奔亡。崔杼怒,将此事告诉庆封。庆封使人杀成与强。尽灭崔氏之族。崔杼自杀。(《十二诸侯年表》616、643,《齐太公世家》1497-1502)

大夫种

大夫种,春秋越大夫。姓文名种,字少禽,又作子禽。楚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人。“勇而善谋”(《国语·吴语·吴越荒成不盟》)。曾任宛(楚邑名,今河南南阳)令,结识宛人范蠡,后二人同辅越王勾践。

勾践被吴困于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上,喟然长叹,文种开导说,商汤周文曾遭囚禁,齐桓晋文也曾流亡异乡,但终于都称王称霸。可见,因祸未必不能得福。勾践乃派文种入吴求和,吴将伍员不许。勾践欲拼死一战,文种又献计说,吴国太宰(辅政大臣)伯嚭贪婪,可诱之以利。遂暗中以美女宝器贿赂伯嚭。伯嚭引文种见夫差。文种说,希望大王赦免勾践的罪过,勾践甘愿做大王的奴仆。不然,勾践将杀妻焚庙,率五千勇士决战,吴军也要付出相当代价。伯嚭亦劝吴王赦越,夫差乃不听伍员所言,许和罢兵。

勾践得返越国,欲委国政于范蠡。范蠡说:“兵甲之事,种不如蠡;镇抚(镇定安抚)国家,亲附百姓,蠡不如种。”勾践便命范蠡入吴为人质,留文种在越执政。文种“为越王垦草创邑,辟地殖谷”(《战国策·秦三·蔡泽见逐于赵》),国力日盛,又屡出败吴妙计,皆有奇效。

夫差赦越王后,多次移师北上,伐齐讨晋,遂与伍员矛盾日深。文种趁其骄横狂妄,建议勾践向吴借贷粮食,以试探夫差对越态度。夫差果然不听伍员劝阻,执意借粮给越。伍员见夫差不纳良言,预言吴将沦为废墟。后来,夫差听信伯嚭谗言,终将伍员逼死。

经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文种与范蠡通力辅佐勾践,终于灭吴雪耻。继又驰骋江淮,大会诸侯,称霸中原。当大功告成时,范蠡却离越隐去。他从齐国写信给文种说:“蜚(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嘴尖似鸟),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信,自称有病不再上朝。有人诬其谋反,勾践便赐给文种一把剑,说:“子教寡人伐吴七术(据《越绝》记载,文种献伐吴九术:“一曰尊天事鬼;二曰重财币以遗其君;三曰贵籴粟稿以空其邦;四曰遗之好美以荧其志;五曰遗之巧匠,使起宫室高台,以尽其财,以疲其力;六曰贵其谀臣,使之易伐;七曰强其谏臣,使之自杀;八曰邦家富而备器利;九曰坚甲利兵以承其弊。”),寡人用其三而败吴,其四在子,子为我从(跟随)先王(死去的国王)试之(试用计策)。”文种遂自杀身亡。(《越王勾践世家》1740)

悼太子师

悼太子师(?—前535),春秋时陈哀公太子,名师(《左传》言名偃师),亦作悼太子。哀公有宠妾生子名留,哀公最宠爱留,把他托付给自己的弟弟招照顾。哀公三十四年(前535)三月,哀公病,招杀太子师,立留为太子。哀公怒,想杀掉招,招发兵包围哀公,哀公自缢而死。楚灵王闻得陈国内乱,派公子弃疾举兵征伐陈国,陈国君留逃往郑国,楚即占陈为己有。后楚平王(弃疾)即位,想睦邻以得诸侯之心,乃恢复陈国立悼太子师之子吴为陈国国君,是为陈惠公。(《陈杞世家》1580)

董狐

董狐,春秋时晋国史官,亦称史狐。狐为周人辛有后裔,世袭太史之职。晋灵公十四年(前607),灵公因正卿赵盾屡次进谏,而埋伏甲士想杀掉他,赵盾逃脱后出奔。还未出境,其族弟赵穿在桃园杀掉灵公,迎接赵盾回去继续主持国政。董狐于是在史书上写道:“赵盾弑其君。”并在朝廷上让大家传阅。赵盾说杀灵公的是赵穿,他自己没有罪。董狐说:“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出奔但没有越过国境),返不诛国乱(回来后也不讨伐作乱的人),非子而谁(弑君的不是你是谁呢)?”后来,孔子听说这件事,称赞董狐是“书法不隐(据法直书而不隐瞒)”的“古之良史”(古代的优秀史官)。(《晋世家》1675)

端沐赐

端沐赐(前520—?),孔子门人。姓端沐(沐,一作木),名赐,字子贡,一作字子赣。春秋末卫国(今河南沁县)人。比孔子小31岁。求学于孔子,随孔子周游列国,好学多问,利口巧辩,善于辞令,在孔子弟子中以言语见长。曾于卫、鲁做官,又游说于齐、吴等国。后弃官经商,于曹、鲁之间,家累万金。孔子死后,其弟子服丧3年,相决而去。唯子贡筑庐于冢侧,凡六年然后才离开。后卒于齐。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言语:宰我,子贡。”(《仲尼弟子列传》2185、2195,《吴太伯世家》1471,《周鲁公世家》1545,《货殖列传》3257)

范蠡

范蠡,春秋末期越国大夫。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字少伯,亦称朱公、陶朱公、鸱夷子皮。范蠡帮助越王勾践由弱而强,灭吴雪耻。后功成身退,经商成巨富,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富传奇色彩的人物。越王勾践三年(前494),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准备为其父阖庐报仇,便打算先发制人,攻击吴国。范蠡劝阻说:“臣闻兵(兵器)者凶器也,战者逆德(背德)也,争者事之末也(争先动武是最卑下之事)……上帝禁之(会遭到上天的反对),行者不利。”勾践不听,遂兴师伐吴。结果被吴国在夫椒山(在今江苏吴县西南太湖中)打得大败,率五千残兵退守会稽山(在浙江中部绍兴、嵊县、诸暨东阳间),并被吴军包围。勾践后悔未听范蠡的话,以至一败涂地,于是向范蠡请教对策。范蠡认为,必须效法天道,崇尚谦卑,因地制宜,才能保住功业,平定倾覆。因此,他建议勾践派使者卑辞厚礼向吴求和。如果还不行,就亲自去吴做人质侍奉吴王。勾践采纳了他的建议,派大夫文种以勾践本人做吴臣,妻做其侍妾为条件向吴求和。吴大夫伍子胥反对,但太宰嚭(pǐ)因为接受了吴国贿赂,劝吴王赦免越王。子胥言文种、范蠡贤能,如让越王回国,必定作乱。吴王不听子胥劝谏,遂赦免越王,撤兵回国。勾践回到越国后卧薪尝胆,发愤图治。他想让范蠡管理政务,范蠡言,用兵打仗,文种不如他;但安定国家,亲附百姓,他不如文种。建议勾践把政务委托文种,自己则和大夫拓籍到吴国做人质。两年后,范蠡才回到越国。十年后,越国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民心归附,实力强大。吴王却因一时胜利沾沾自喜,逼迫不断进谏的伍子胥自杀。此时勾践想兴兵攻吴,范蠡则认为时机尚未成熟。勾践十五年(前482),吴王夫差与诸侯会盟于黄池,吴精锐部队亦全部随之赴会,国内空虚,勾践再次征求范蠡意见,范蠡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勾践于是兴兵伐吴,大败吴军,杀死了吴国太子。吴王派人求和,勾践估计自己国力尚不足灭吴,遂答应与吴国讲和。四年以后(前478),越再次攻吴,胜之于笠泽,困夫差于姑苏山。夫差请求勾践像以前自己赦免他一样赦免自己。勾践想要答应,范蠡反对,他说以前是天以越赐吴,吴国不要,现在天以吴赐越,越如果违抗天命,就要受到惩罚。况且越国谋划伐吴22年,不能弃之于一旦。于是越遂灭吴,吴王夫差自杀。诸侯都来庆贺,周元王命勾践为侯伯,越遂称霸,范蠡被称为上将军。回国后,范蠡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且勾践为人,只可以与之共患难,难于与之共处安,于是写信辞别勾践说:“主忧(忧恐)臣劳(劳累),主辱(受辱)臣死(死节)。昔者君王辱于会稽,所以不死(指报仇雪耻)。今既已雪耻,臣请从会稽之诛(请因使君主在会稽受辱判处我死罪)。”越王不许,说要与他平分越国。范蠡说:“君行令(您作为君主可以执行自己的命令),臣行意(我作为臣子仍要依从自己的意志)。”于是收拾自己的细软珠宝,和随从乘船从海上离去,始终再未返回。勾践为表彰范蠡,就把会稽山作为他的封邑。范蠡到齐国后,曾写信给文种说:“蜚(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嘴),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劝文种趁早离开,文种遂称病不朝。有人说文种将要作乱,越王就赐剑逼迫文种自杀。范蠡后到齐国,变姓埋名,自称鸱夷子皮,在海边耕种,父子竭尽心力,经营家产。不长时间,财产就积累到数十万。齐人听说他贤能,就让他做国相。范蠡叹息说在家则积累千金,做官则位至丞相,这是一介布衣之士所能达到的最高点了,长享尊名不祥。于是归还相印,将其财产全部分给好友和乡邻,携带贵重财宝,秘密离开,到了陶地(《索隐》引服虔云为“今定陶”,在今山东西南部,《韩子》云:“鸱夷子皮事田成子,成子去齐之燕,子皮乃从之。”)。范蠡认为这里是天下中心,交通道路畅通,经营生意可以发财致富,于是自称陶朱公,一方面和儿子耕种畜牧,一方面瞅准机会做买卖,以获取十分之一的利润。过了不久,家产又积累上亿。天下谈论致富的人,无不称赞陶朱公。范蠡住在陶地时,生一少子,少子长大后,范蠡中子因杀人被囚于楚。范蠡认为杀人抵命,本属常理,但又认为家有千金的人不应被杀于闹市。于是让其少子携千金去营救。其长子以自杀要挟,坚持要自己去。范蠡不得已,只好让他去。结果其长子因惜财而不信人,最后只能带着弟弟的尸体回家。范蠡一生三次迁徙而驰名天下,最后老死于陶地。《汉书·艺文志》曾著录《范蠡》二篇,已佚。其言论散见于《国语·越语下》和《史记·货殖列传》。关于治国之道,范蠡认为,天时、节气随阴阳二气矛盾而变化,国势的盛衰也在不断转化。对付敌人要随形势变化制定政策,强胜时应力戒骄傲,衰弱时则要争取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转弱为强。范蠡的经济思想,则与其师计然相近。认为物价之所以有贵贱的变化,是由于供求关系的有余和不足,主张谷贱时由官府收购,谷贵时平价售出。司马迁对范蠡评价很高:“夫月满则亏,物滥则衰,天地自然之常(规律)也。知进不知退,久乘居富贵,积祸为灾(给人带来灾难)。故范蠡之去(离开)越,辞不受官位,名传后世,万岁(年)不志(不会被人们遗忘),岂可及(比得上)哉!”“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越王勾践世家》1751)

高偃

高偃,姓姜,高氏,春秋齐景公时大夫。因燕惠王出奔齐,景公十二年(前536),高偃受命出使晋国,请求与晋共同讨;伐燕国,使燕惠王回国主持国政。《春秋左传·昭公六年》载:“齐侯如(入)晋。”与《史记》所记不同。(《燕召公世家》1553)

公孙杵臼(chǔ jiù)

公孙杵臼 (?—前597),春秋时晋国执政赵朔的门客。晋景公三年(前597),晋国司寇屠岸贾(ɡǔ)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等,诛灭了赵氏家族。朔之妻是晋成公的姐姐,怀有遗腹子,便跑到景公的宫中躲藏。公孙杵臼问程婴:“胡不死?”程婴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抚养)之;即女也,吾徐死耳。”过了不久,赵朔之妻分娩,生男赵武。屠岸贾听到消息,就到宫中去搜查。赵朔妻“置儿绔(裤裆)中”,才幸免于难。后程婴对公孙杵臼说,屠岸贾这次未搜查到,以后还要再搜查,怎么办?公孙杵臼问程婴:“立(抚养)孤(孤儿)与死孰难?”程婴说:“死易,立孤难耳。”于是,公孙杵臼说:“赵氏先君遇(待遇)子(指程婴)厚,子强(尽力)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于是两人商量,弄来一个他人婴儿背着,裹着华丽的襁褓,藏在深山中。程婴假装重义出卖了公孙杵臼和孤儿,公孙杵臼则假意骂程婴背信弃义,并抱着婴儿喊道:“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将军们不答应,杵臼和婴儿都被杀死。后程婴终于抚育赵武成人,并继承了赵氏的基业。太史公说:“韩厥之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让赵氏孤儿赵武作了赵氏继承人),以成(成全)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一说赵氏孤儿事不足信。(《赵世家》1783、1784、1785,《韩世家》1878)

公西舆如

公西舆如,春秋时鲁国儒士。孔子弟子。姬姓,公西氏,名舆如,字子上。鲁公族,季孙氏族人。(《仲尼弟子列传》2226)

公冶长

公冶长,孔子弟子。春秋时齐国人。一说鲁国人。曾向孔子求学,为孔子的女婿。姓公冶,名长,一说名苌,字子长,或云字子芝。孔子曾说:“长可妻也,虽在累绁(xiè,此指监狱)之中,非其罪也。”遂将他的女儿嫁给了公冶长。(《仲尼弟子列传》2208)

【责任编辑马俊】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Z04)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文种范蠡太子
范蠡卖牛
当太子你可以住几间房?
范蠡还钱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春天的太子湾
范蠡故里疏议——从三十里屯遗址的发现看范蠡籍里
太子一胖毁所有
一日轻装范蠡舟
鸟尽弓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