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培养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2016-03-17吴元洁李玉梅刘晓丽李姿慧蒋怀周
吴元洁,王 键,李 净,李玉梅,刘晓丽,李姿慧,蒋怀周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8)
·教学研究·
基于问题教学培养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吴元洁,王键,李净,李玉梅,刘晓丽,李姿慧,蒋怀周
(安徽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学院,安徽 合肥230038)
[摘要]高阶思维是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思维能力,包括解决问题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决策力、创造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具有重要意义。根据中医药学科认知特点,在中医基础理论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中西医临床课程和中医人文课程等模块的教学过程中,设计旨在拓宽学生基础知识和临床科研能力的问题,提高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善问的能力,是发展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问题教学;高阶思维能力;教学模式;中医药院校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个体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成为适应知识时代发展的关键要素,培养富于独立性和创新性内涵的高阶思维能力成为现代教育关注的重心。问题教学重视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有效、开放的问题情景中主动探究,可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新的契机。现就基于问题教学培养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举措进行探讨,为中医院校医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1高阶思维能力概述
高阶思维能力是以高阶思维为核心,解决劣构问题或复杂任务的心理特征,具体包括问题求解能力、决策制定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是与低阶思维相对的概念,高阶思维是指发生在较高认知水平层次上的心智活动或较高层次的认知能力[1],通常表现为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学习)、远迁移能力等,如认知目标分类中的分析、综合、评价、创造即是高阶思维。低阶思维则是指较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主要是用于学习事实性知识或完成简单任务的能力,通常表现为机械记忆、浅层理解和近迁移应用等,如认知目标分类中的记忆、理解、应用即是低阶思维。
高阶思维和学习过程密不可分,高阶思维的发展需要在高阶学习中培养。实践证明,运用协作学习、讨论、项目研究、案例学习、问题求解学习、模拟性决策等活动开展探究、发现和研究型学习有利于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1]。
2中医药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1高阶思维能力是中医药院校医学生专业学习的必要条件医学学习有其自身规律。有学者以认知领域为切入点,将医学学习过程分为知识积累、思维发展、综合应用和社会服务四个阶段[2]。知识积累阶段主要在医学学习初期,往往通过记忆获取间接知识;随着医学知识的深化,进入思维发展阶段,此时,综合、归类、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活动呈优势状态;当遇到深层次、较复杂的医学问题,学习进入综合应用阶段,该阶段除有直觉、逻辑、辩证思维的参与,还有批判性、创造性等高阶思维能力的综合作用;社会服务阶段是思维活动与医疗实践结合的过程,要求具备实践思维能力。由此可见,高阶思维能力是医学生深入学习及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要素。
中医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医理抽象思辩。中医药知识领域包含大量只能意会、难于言传的缄默知识,很难用语言、文字、图表明晰化。这些缄默知识储存在潜意识中,在特定的背景下激活和整合,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产生了顿悟[3]。只有通过对中医哲学文化深入理解、对中医学术思想融会贯通以及在临证中反复验证,缄默知识才能激活运用,这需要有直觉、逻辑、辩证思维的参与以及批判性、创造性、实践性思维的综合作用。因此,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是适应中医药学科知识特征和提高专业学习能力的必然要求。
2.2高阶思维能力是知识时代对中医药人才素质的要求面对中医药专业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高阶思维能力集中体现了知识时代对中医药人才素质的新要求。中医药人才首先应具备扎实的文化业务素质,要有深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新颖的专题知识和广博的相关知识,形成动态、开放、高效的知识结构[4],这需要运用解决复杂任务的高阶思维能力。
创新素质在人才素质中居核心地位[4],创新是中医药学进步的灵魂。目前,中医药学术领域仍存在“重模式生物理论,轻中医非线性思维”的现象,医学和人文学科缺乏有效整合,中医药创新实践的途径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5]196。创新素质教育的内涵之一就是培养创新思维。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蕴涵着创造观点能力、评估观点能力、批判观点能力、质疑观点能力等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劳动实践素质在人才素质中亦不可或缺[4]。高等中医药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如中医学专业本科教育目标要求本科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中医传承能力和中医临床思维能力。高阶思维能力涵盖分析性、创造性和实践性思维能力的综合要素,是提升实践能力的重要保证。
3基于问题教学培养中医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问题教学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传统教学以传授学科知识为主,学生的问题意识较为淡薄,往往存在不愿问、不敢问、不会问或没问题等现象。与传统教学不同,问题教学将掌握知识与培养能力有机统一在学习过程中,问题教学激发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设疑、质疑,逐渐形成问题意识,从而促进知识迁移,丰富思维空间,促进发散思维、求异思维、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
3.1注重设计高阶问题,训练高阶思维能力中医和西医学科的知识结构和学科背景不同,思维方式亦有差异。中医注重整体、功能、直觉的思维方法,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西医则注重于分析、结构、实证的思维方法。因此,要根据中西医不同学科及课程知识的思维特色,设计相应问题进行思维训练。设计问题时要处理好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关系,既要有基本概念的命题、推理以及逻辑思维方法训练的问题,还要有培养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等非逻辑思维方法的问题,可通过设计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问题或设计教学案例进行讨论,启发中医思维,引导学生自觉加强中医文化氛围,提升学科思维能力。
在问题的结构方面,提倡设计无固定答案的开放性问题,以拓宽思维的宽度、广度和灵活性。如学习中医病因“湿邪”后,提出问题:“请用审证求因的方法,在生活中寻找感受湿邪的病例,分析其症状机制”,“根据感受湿邪的环境因素,尝试制造湿邪动物模型”,这些开放性问题能够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分析、综合运用能力。结构不良也是开放性问题的显著特点,基于问题学习法教学设计的问题就是典型的结构不良问题,问题在不同剧幕分阶段提出,每一剧幕只能呈现少量的信息,问题指向的答案并不确定,学生必须经过头脑风暴,积极思考,反复论证,从而解决问题。这种结构不良的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发散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问题的难易度要设在“最近发展区”内,“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指学生的现有水平与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即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设计的问题不能超过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否则问题就会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3.2拓宽科研临床问题,发展实践创新思维创新素质教育现已成为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其中包括科研创新素质教育。由于医学生本科阶段很难有较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直接的科研活动中,因此,科研创新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6],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设计科研问题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一方面,可从中医理论相关的动物模型复制方面设计科研问题,如大学一年级学生学习中医藏象脾和病因后,可设计复制脾虚动物模型的问题,高年级学生已学习了一定的实验知识,可尝试设计实验组别,计算给药剂量等,以培养科研思维。另一方面,可借助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科技学术竞赛等项目,或通过招募本科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的方式,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并可选择合适的科研课题作为案例,指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从而训练逆向思维、差异思维等科研思维,激发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中医学同时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医学,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中医临床思维能力。可从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背景出发,设计临床问题情境供学生思考。例如,对于中医基础课,可将常见证候设计成案例情境供学生讨论,也可通过临床见习,筛选相关病证问题以供讨论;对于中医经典课,可提供古今医家临床病案作为问题情境,通过基于问题教学或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中医临证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鼓励学生设疑质疑,培养批判创新思维人类创新的过程始于问题,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实际问题产生的怀疑、探求心理,能够驱使个体积极思维,发展发散性和求异性思维,进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创新。
问题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自主设疑、解疑的能力[7],培养批判性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为核心。教学中要把握好四个环节,使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和善问。第一,建立良好氛围,让学生敢问。鼓励学生向课本、权威挑战,并建立师生互动平台,提供学习方法和资源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第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可借助图片、实物、案例等形成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解疑。第三,教给学生问的方法,让学生会问。问题可从以下方面入手:问题的结论是什么?原因是什么?问题与哪些学过的知识有联系?两者有何不同?从中发现什么问题?这些问题语言对知识的探究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第四,拓展问题空间,让学生善问。问题教学是开放的教学空间,可由课堂扩展到课外,由理论扩展到科研、临床,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如学习血虚时,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贫血患者一定都是血虚吗?血虚证患者一定是贫血吗?”使学生从无疑中生疑、知疑,促进批判性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3.4引导开展高阶学习,提升高阶思维能力高阶思维的发展需要在高阶学习中培养。可根据中医药学科认知特点,在基础理论课程、中医经典课程、中西医临床课程、中医人文课程等模块,以问题为载体,开展探究、发现、研究型等高阶学习活动。如在中医藏象“肝主疏泄”教学中,教师以“爱生气的小王”为情境创设问题,并提出问题链:“小王查肝脏B超没问题,为什么老中医说她的肝有问题?小王为什么会出现抑郁、月经不调,前后不定期、痛经等症状?肝主疏泄功能与哪些脏腑有联系,肝气郁结时这些脏腑有何症状?”以这些问题为目标,学生建立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积极探究、合作,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建立多元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学习效果。学习中还可引入小组比赛、辩论等环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问题为载体的学习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去发现信息,如何对信息分析并对结果评价,如何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这个过程提升了学生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以及批判性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结语
在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瞬息万变,终身学习已成为生存的必需,医学生更多的是要获得理解应用复杂知识的能力及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对发挥中医药院校医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创造性,提升素质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院校教师应根据中医药教育规律和未来中医药国际化的发展趋势,遵循中医药人才培养“重传承、重实践、重人文、重创新”的特点[5]202,注重运用发现式、探究式、研究性学习来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教与学的活动中,尤其不能忽视“问题”的启发激励作用。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以问题为载体,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成为发现、理解、评价、应用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思维的深度、广度、创新性得到提升。问题教学是培养中医药院校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促进学习者高阶思维发展的教学设计假设[J].电化教育研究,2004(12):21-28.
[2]杨振宁,李敦清,郭伟星,等.医学学习过程阶段划分的研究[J].浙江医学教育,2003,2(2):10-13.
[3]夏登杰.从缄默知识角度谈中医教育改革[J].中医教育,2008,27(5):13-17.
[4]倪宏娟.人才素质基本内涵初探[J].江苏高教,2000(4):90-93.
[5]张伯礼,石鹏建,洪净.中医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
[6]王萍,杨海燕,姚鹏程.中医药高等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模式探讨[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23(5):85-87.
[7]吴元洁,王键,彭代银,等.学贵有疑,教贵设疑:《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优化问题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中医杂志,2013,54(14):1256-1257.
(收稿日期:2015-12-10;编辑:张倩)
[中图分类号]G4[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6.02.029
通信作者:王键,wangjian6301@163.com
作者简介:吴元洁(1973-),女,硕士,教授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团队建设项目(2009TD165);教育部中医基础理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项目(13jpzykc58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4jyxm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