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健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2016-03-17齐亚军朱福兵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经验

黄 旦,万 磊,齐亚军,朱福兵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临床经验·

刘健运用健脾化湿通络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经验

黄旦1,万磊2,齐亚军1,朱福兵1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部,安徽 合肥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230031)

[摘要]刘健认为,类风湿关节炎脾胃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瘀为其标。该病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瘀血阻络。治疗上,应权衡标本缓急,以健脾化湿通络为法,重后天之本,分期分型论治,并重视综合治疗。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健脾化湿通络;新风胶囊;临床经验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1]。根据其临床表现,本病应属中医学“痹证”范畴。《黄帝内经》对该病的病因病机以及预后、转归进行了系统论述。如《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明确指出风寒湿三气是痹证发生的外因。同时还阐明机体内部气血阴阳失衡,“两气相感”而生病。《素问·痹论》云:“阴气少,阳气多,故为病热;阳气少,阴气多,故为病寒”“逆其气则病,从其气则愈,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素问·痹论》还以整体观阐述痹与五脏的关系:“骨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肾……皮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肺”;在预后方面指出:“其入藏者死,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其留皮肤间者易也”。刘健以《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结合新安医家治痹经验,并且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在RA发病过程中,脾胃亏虚为其根本,痰瘀互结为其基本病机[2-3]。刘健倡导RA治疗采用健脾和胃、利湿化痰、活血化瘀通络之法[3],现撷其精华介绍如下。

1对RA病因病机的认识

1.1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其本刘健认为,本病的发生与脾胃亏虚密切相关。四季脾旺不受邪,脾气充足,邪不易侵。脾主运化,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胃亏虚,运化失职,肌肉不丰,筋骨血脉失养,营卫失和,邪易入侵,着于筋骨关节而发为痹。《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说:“四肢皆禀气于胃……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新安医家叶天士论述痹证时强调脾气亏虚,阴液生成不足,化生内风而成痹,“中气不足,脾气下陷,致阴火内炽,耗伤阴血,化生内风,走窜周身之经络而成痹”。

1.2风、寒、湿、热、痰、瘀等邪为其标《景岳全书·杂证谟·风痹·论证》曰:“内湿之性缠绵,常与他邪合而伤人,与寒邪相合则成寒湿之邪气,致关节肌肉疼痛发凉并伴有畏寒怯冷,抚之不温;与瘀相合则为湿瘀之邪气,致关节肿大刺痛剧烈。”脾虚生内湿,湿性黏滞重着,与他邪合致,临床表现更加复杂,病程更加缠绵。新安医家汪蕴谷《杂症会心录·痹论》曰:“痹者闭也,乃脉络涩而少宣通之机,气血凝而少流动之势。”刘健认为,本病内外合邪而发病,脾虚为先,脾虚生湿,湿聚成痰,痰凝气滞,气滞则血瘀;脾虚易致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痹阻筋脉骨节,不通则痛,外邪留滞,影响气血津液运行而致痰瘀生成;脾为生痰之源,脾虚致痰湿内生,阻滞经络关节肌肉,致血流不畅而为瘀,痰浊瘀血在疾病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总之,RA的发病是内外合邪而致,以正虚为本,邪实为标,正虚以脾虚为先,脾虚湿盛、痰浊瘀血是本病发病的关键所在[4],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痰湿内蕴、瘀血阻络。

2对RA辨证论治的认识

刘健根据临床工作经验,认为RA应分期分型论治,临床可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遵循健脾化湿通络的治疗大法,并贯穿于RA治疗的始终。

2.1急性期以祛邪通络为主,辅以健脾化湿急性期可分为风寒湿型、风湿热型两型。风寒湿型患者可见关节、肌肉疼痛,活动受限,接触冷水或阴雨天加重,得温痛减,或见肢体酸重;或关节肿胀、触之不热;或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沉细或沉紧。治以祛风散寒、活血化瘀,兼以健脾化湿,药用桂枝、防风、川芎、羌活、独活、姜黄、制附子、当归、茯苓、薏苡仁、半夏、陈皮、藿香、佩兰等。风湿热型患者可见关节游走性疼痛,红肿发热,痛不能触,得冷则减,多兼见发热,汗出,烦闷不安,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以清热祛风、活血通络,兼以健脾化湿。药用蒲公英、黄芩、生大黄、生石膏、知母、桂枝、炒栀子、紫花地丁、青蒿、豨莶草、白花蛇舌草、泽泻、茯苓、猪苓、薏苡仁等。

2.2缓解期以健脾和胃、化瘀通络为主缓解期可分为痰瘀互结型、脾肾亏虚型两型。痰瘀互结型患者可见肌肉关节胀痛,甚至刺痛,痛处固定不移,肌肤紫黯、肿胀,肢体顽麻或重着,或关节僵硬变形,屈伸不利,面色黧黑,眼睑浮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涩。治以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兼以健脾和胃,药用黄芪、桂枝、桃仁、红花、当归、川芎、白芍、薏苡仁、茯苓、半夏、陈皮等。脾肾亏虚型患者可见肢体关节肌肉酸痛不适、疲倦、乏力、消瘦、耳鸣、头晕、焦虑,此外还有纳少、便溏,或有舌炎,舌淡苔薄白,脉沉细弱。治宜补肾健脾、活血通络。药用独活、桑寄生、秦艽、杜仲、狗脊、黄芪、茯苓、当归、薏苡仁、陈皮、法半夏、鸡血藤、桃仁、红花、甘草等。

3临证体会

3.1健脾化瘀通络法的应用针对RA患者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血亏虚的特点,治疗用药应时时顾护脾胃,常用黄芪、山药、薏苡仁、苍术、陈皮、藿香、佩兰、白术等,既可以祛湿化痰,又可以保护脾胃不受辛烈药物的损伤。脾主运化水湿,脾胃虚弱,健运失职,则痰湿内停,同时又易招致外湿侵袭机体而发病,内湿与外湿相合,脾土受困,健运水谷、水湿的功能更差,故在临床治疗上除运用健脾和胃药物外,应注意利湿化痰药物的运用,常用法半夏、厚朴、苍术、薏苡仁、陈皮、泽泻、瓜蒌等药物,既利水化湿以治其标,又健脾以治其本。脾胃虚弱,运化水湿的功能减退,水湿停滞,湿聚成痰,痰瘀交阻,痰湿、血瘀贯穿RA的始终。痰浊瘀血不仅是RA的病因,同时也是其病理产物,患者脾胃素虚,运化无力,痰浊瘀血内生,痰瘀生成后,壅遏邪气,痰浊瘀血与风寒湿热交结,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在缓解期,都存在瘀血的表现因素,关节疼痛、肿胀、僵硬、活动不利、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等皆为瘀血痹阻经络的表现,治疗时常用丹参、桃仁、红花、川芎、桂枝、姜黄、鸡血藤、羌活、独活等药物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2祛邪不忘扶正刘健认为,本病以脾胃亏虚为其本,风、寒、湿、热、痰、瘀为其标,对于本病的治疗,不论在其急性发作期还是缓解期,都强调祛邪与扶正并举。急性期患者感受风寒湿热外邪,予以祛风通络除痹之剂,同时予以健脾和胃以扶正气。对于祛邪,尤其是湿热致痹,刘健善用下法,其生大黄用量常在30 g左右,使患者每日大便3次左右,以祛其邪。同时,药用黄芪、茯苓、薏苡仁、陈皮以顾护脾胃。缓解期患者多为脾胃亏虚,痰瘀交结,此期患者多为病久体弱,且一些患者前期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和免疫抑制剂等西药治疗,多伤及脾胃,治疗时应以健脾化湿为主,兼以化瘀通络,同时注意养胃气与养胃阴中药的运用[5]。

刘健根据祛邪与扶正并举的原则自创中药复方新风胶囊,又名复方芪薏胶囊,主要由黄芪、雷公藤、薏苡仁、蜈蚣组成,其中黄芪与薏苡仁健脾化湿以固本,蜈蚣与雷公藤祛风通络以祛邪,不仅能有效改善RA患者关节症状,缓解疼痛,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RA患者的贫血、血小板病变、凝血功能、脂质代谢紊乱、肺功能、抑郁情绪等关节外表现[6-12]。

3.3强调综合治疗对于RA的治疗,目前尚无特异性的根治药物,中医和西医旨在控制病情,改善关节症状,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虽能很快控制病情,但毒性和不良反应大,同时长期服用对胃肠道刺激大。刘健提倡中西医结合、内外合治。除内服中药汤剂外,还采用中药熏蒸、外洗,从局部改善血液循环,消炎止痛。熏蒸之后再用院内制剂芙蓉膏和消瘀接骨散调敷患处。对急性发作期疼痛较重患者还采用药物纳肛等多途径治疗,对慢性患者采用冬季膏方调补和三伏天穴位敷贴等综合治疗。

参考文献:

[1]刘健,黄传兵,范海霞,等.风湿病中医临床实践[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282-297.

[2]刘健,范海霞,杨梅云.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肺功能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7,25(10):2060-2064.

[3]刘健.老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药保健[J].临床中老年保健,2003,6(3):238-240.

[4]刘健,韩明向,崔宜武,等.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学研究:附100例临床资料分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5(11):35-36.

[5]叶文芳,曹云祥,汪四海,等.刘健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虹膜睫状体炎经验[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2):40-41.

[6]王智华,刘健,郭雯,等.健脾化湿通络法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7,10(6):586-588.

[7]谌曦,刘健.新风胶囊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贫血的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6,9(4):321-323.

[8]刘健,纵瑞凯,余学芳,等.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对血小板参数血小板CD59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7):1368-1371.

[9]汪元,刘健,张皖东,等.新风胶囊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的影响[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3,32(3):39-42.

[10]刘健,余学芳,纵瑞凯.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载脂蛋白的变化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康复,2009,24(2):95-97.

[11]万磊,刘健,盛长健,等.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肺功能变化相关性研究[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0,17(4):18-22.

[12]刘健,杨梅云,范海霞.新风胶囊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抑郁情绪及血清皮质醇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9):7-9.

(收稿日期:2015-09-04;编辑:张倩)

[中图分类号]R593.22[DOI]10.3969/j.issn.2095-7246.2016.02.014

作者简介:黄旦(1991-),男,硕士研究生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173211,H2708);国家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痹病学建设项目(国中医药发[2009]30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风湿病科建设项目(财社[2013]239号)

猜你喜欢

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经验
高瞻治疗前列腺癌雄激素剥夺治疗后代谢并发症的临床经验
闵晓俊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合并肝损害临床经验
温补法治疗痞满临床经验
方邦江教授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临床经验
藏药内服外浴配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80例临床观察
藏药五味甘露汤联合小叶毛球莸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
类风湿关节炎蒙医药治疗现状与展望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及其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蒙医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