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审与审他的多重跨越叙事——论少君的微脸百相网络

2016-03-16

关键词:楔子人生

凌 逾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自审与审他的多重跨越叙事
——论少君的微脸百相网络

凌 逾

(华南师范大学 文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善于借用多重空间经验、他者视角叙事,有别于大陆文学。“中文网络小说第一人”少君的大部头小说集《人生自白》,精雕微脸百姓,刻写移民群史。其作品在自审与审他、自我与他者、大陆与海外、古法与今法、网络与传统、理与文、出世与入世等各种层次之间越界,重重叠叠地交织,呈现出精细微妙的向度,独树一帜。

少君;移民群史;自审审他;多重叙事

为什么旅居海外,空间置换后,创作会不一样?世界华文文学作家因留学或旅居境外,自然而然地比大陆人多了一重或多重空间经验,仿佛置身于平行宇宙。新移民在异境异国,为安身立命,又加学了一门或几门语言,思维方式、观念意识又添了一重或者几重视角,更能在异质历史、异质文化的感悟中,体验到独特的穿透感。侨居海外者借用他者立场,站在更远处、更高处,从整体俯瞰或者重新回望那个原初的自我、那个原初的来处,穿透迷雾,看清了唐人唐土的层层叠叠沟壑,一览无遗,豁然开朗,总给人天外有天、山外有山之感。

很多人都早已听说过少君的盛名:“中文网络小说第一人”,“新移民实力派作家”。几十年来,少君利用在世界各地行走的夹缝时间,随笔一挥,潇洒地写就了近五十本著作,如小说集《人生自白》《大陆人》《奋斗与平等》等,散文集《凤凰城闲话》《人在旅途》,中英文对照诗集《未名湖》等。在不经意间,他早已成为特例、范例,更值得学界研究,值得在文学史上载下独特的一笔。

一、双重视角互审视

捧读少君的代表作《人生自白》①少君:《人生自白》,北京:九州出版社,2013年版。,上下两卷,虽是洋洋洒洒五十五万多字,但因切分为九十二个短篇,每篇平均六千字左右,写人刻像,短小精悍。一路读来,毫无板滞黏着感,而是相当轻松有趣,让人兴味盎然。可以遥想,他当时下笔行文时,仿佛是胸有成竹,倚马可待。

其实,从1988年出国之初,集子中不少篇目已开始动笔,陆续刊于网络。从1997年1月到1999年1月,在美国华文报纸《达拉斯新闻》系统发表。百篇写百人,学者陈瑞琳戏称为“百鸟林”。2013年结集出版成书时,应有删节。

旅美派少君,善写人物群像,但不是只写大陆人事的“儒林外史”,而是横跨海内外世界的“移民群史”。美国的Facebook(脸书)公司,是社交网络服务网站,而《人生自白》就像少君自己的社交网站,展览全球的微脸百相、人联图谱,审视各行各业的他者世界,描尽世间百事。读完之后,有些问题渐次涌上心间。

“楔子我、正文我”,为什么《人生自白》每篇都用这种叙事法?开头先有楔子,第一人称“我”叙述,讲者告知事情原委;然后有正文,也是“我”叙述,但“此我”非“彼我”,而是所讲的人物自身。每篇为什么都采取前后两重视角的叙事方式?1918年,留日海归鲁迅发表《狂人日记》,首创文言与白话前后两重叙事法:先有文言的楔子,由清醒的叙述者出面,第一人称讲述,介绍狂人和日记的来龙去脉;然后有白话的正文,狂人独白,第一人称口语,满篇疯言疯语。但是,狂人实际清醒异常,而楔子的清醒反而变得反讽。前后两重叙事,互为嘲讽颠覆。近百年后,少君的《人生自白》有所超越,文白合一,所写不再是一人一事,而是百人百事、百国万象。每篇故事几乎都通过有意无意的访谈方式得来。讲者典型体现出记者本色,口才了得,善于与人沟通、套磁,总能轻易地让人打开话匣子。如“酒过三巡之后,便开始称兄道弟”的店主;如“听说我是从美国来的,一扫刚才那脸爱答不理的样子,热情洋溢地近乎起来”的导游小姐;漂泊者绝症濒死,来电,恳求借作者之笔,向至爱传达爱意遗嘱……作者像侦探一般,触及各色人物最隐秘的真实心声,采写人物,新闻记者功夫了得。

《人生自白》巧用传统的楔子叙事法,以古法楔子讲新潮故事。楔子先有一个“我”,因机缘巧合,认识了正文中的人物。这个同故事叙述者,直接参与故事,更像报幕人、说书人,登场亮相后,引出正剧的主角。但是,相对于正文的人物“我”而言,这个楔子“我” 实际并不参与故事,不在故事中出现,又变身为异故事叙述者。“外层说书我”以置身事外的姿态,带出故事,对人物旁观以照,冷静书写,采取菩萨低眉法,慈悲为怀,审视众生。正文又有一个“我”,讲述人物自身的故事。“内层人物我”以闲话家常的姿态,口语体自述,所讲故事,不是狂,不是疯,但大多都是悲剧故事,叙述语调不采取金刚怒目法,而是或直肠直肚,或哀怨诉说。

楔子有什么作用?楔子即民间说唱文艺、戏曲、小说的引子。元杂剧“楔子”居于剧首,交代情节背景、原由,类于今日戏剧的“序幕”。金圣叹云:“楔子者,以物出物之谓也”,即以甲事引出乙事。《儒林外史》第一回标题赫然就是“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此回结尾云:“这不过是个楔子,下面还有正文”,以王冕隐士的故事开篇,讽写科举腐儒群相,大有深意。《红楼梦》以神话、入梦作为楔子,以虚写实。网络小说的楔子多讲前世或上代的恩怨。总体而言,楔子用以点明、补充正文,或为引出正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样是文前加楔子,《狂人日记》更接近传统的叙事功能,而《人生自白》的楔子,更像新闻导语或编辑按语,也像网络的多窗口、超链接点击,层层嵌套。《狂人日记》的前后文本两重叙事,互相反讽。《人生自白》的前后文本互为因果;内外两重叙事,互相审视。全书以非虚构为根基,但多加了楔子,便加添了一些虚构的成分,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互相试探。

少君早期作品多见“我”,以自审为主;后期作品却是少见“我”,以审他为主。当年在北京大学声学物理专业读书期间,为情所困,多写诗歌,结为《未名湖》诗集。一如集子中《榭池春》诗云:“少志从戎,岂想今日苦读,换乳须,欲效三苏”,全书直抒胸臆、激情飞扬笔调,处处见出自我。年少时少君照片,眼神里已藏着深邃的忧伤。而后期照片,近于见与不见万物之间。

到了《人生自白》,读者只能在封面侧页介绍中见到其直接的人生自白:“少君,壮男,据传只昏过一次。三十年前浪迹未名湖畔,冒牌物理学士。上世纪八十年代擅自移居美洲,窃得方巾一顶:PhD——Permanent Head Damage,假名经济学者招摇过市。为生计被迫做过记者、工程师、教授、商人,游走过几十个国家、数百座城市,现顺应潮流下岗——哄孩子、做饭、洗衣服、种菜。” PhD——Permanent Head Damage,译为永久性脑残,这是人们开玩笑对博士的调侃。少君早期散文集《人在旅途》,收入《世界华人文库》第一辑,自白略有不同:“二十多年前浪迹未名湖畔……后混进王府井某党报,以言惑稷……窃得方巾一顶PhD……哄孩子做饭、洗衣服、码字。”不管如何修改字句,都是一贯的自我解嘲,不仅善讽,也善于自嘲,凸显出少君的幽默诙谐,洒脱不羁。

不同的叙事人称、语调、风格,区分出不同作家的气质、文风、格调、品味。《人生自白》迥异于感性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直抒胸臆的热泪滂沱法,也不同于忧郁郁达夫的《沉沦》,表面第三人称,实则是如假包换的第一人称叙述,讲的几乎就是切身的个人经验。张爱玲冷肠冷肚,下笔总是俯瞰人物:多为第三人称叙述,力求与人物划清界限;第三人称的故事叙事与第三人称的议论评判之间,形成一种他者与他者的互相审视,属于第三人称的远距离的互相审视;即便写及自身个人经验,也总要拉开距离,像审视他者一样,审视另一个自我。

少君热肠热肚,下笔总是同情人物:《人生自白》虽用第一人称,但所讲的都是别人的故事,故事内外有两个独立的第一人称,属于两个主体的近距离对话,互相审视,实是感同身受;大家都活在这可怜的人间,怎么说好呢?那就不叙不议吧?读者几乎不见楔子“我”和正文“我”的伦理道德价值的判断,而全靠读者自己来做判断。虽未直言,但读者其实可以感知到作者的态度。少君是海外的当代徐霞客,时常在异国异地潇洒,总行走于太多的异质空间,遭遇太多的异质人事,这无意中促使其发明了此法:以异质眼光打量、理解、悲悯世间万事万物,这独门武器,成就出世界华文文学作家的一种特质。

二、审他自白一网尽

全书标题名为“人生自白”,那么,这是谁的自白?你我他的人生自白?海内与海外过客的人生自白?自白什么?为什么自白?全书九十二篇,写了九十二种人,所讲的故事既有海外经验,也有国内世相。仅从题目已可见端倪。

如讲述漂洋过海移民故事的“ABC、洋混子、洋插队、留学生、大厨、新移民、出国梦、梦断天堂”等。描写女性的,如“陪老女、女秘书、演员、歌星、模特儿、舞女、妓女、保姆、导游、店员、安徽姑娘、燕园女孩、女教师、女人、人之妻、母亲、我先生、杜兰朵”等。直写男性的,则有“板儿爷、棚儿爷、爷们儿、记者、绿帽子、嫖客、八旗子弟、歌厅老板、倒房者、古董倒爷、摇滚歌手、苦力、律师、导演、店主、半仙儿、送煤工、囚徒,完人、玩儿主、男人、同志、我兄弟、水手、半个上海人、开餐馆的老板、经济学家、下岗、老布尔什维克”等。高端底层,三教九流,无所不有。例如,名为西仓宏治的,不过是取了日本名的北京导游。

以事为题的则有“奋斗与平等、假画、喝到好处、网语人生、人生一幕、新闻内幕、零点、最初的心跳、爱是什么、性革命、美丽的研究、人到中年、爱是不会凋谢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同床异梦、离婚者说、离婚三部曲、晚恋、代价、愿上帝保佑我们”等。仅从题目,已可纵览全书意旨:充分反映出改革开放几十年后,海内外华人的世相百态。这不仅是直录访谈的纯然自白,也是人物对于自身的审视,更是作家审他的观照视野下的自白。

少君自白,读过几百本明清小说。那么,这赋予他哪些文学营养滋养?如果说,异国行走,赐给少君别样的地理空间感,那么,捧读古书,则赐给少君别样的历史时间感。古文法与今文法如何打通?少君不仅从古文法中借鉴结构框架、叙事手段,还有形神毕肖的人物塑造法。此书作者可谓处处不想见“我”,只想见“人”。揭开面纱后,每个人的故事都千疮百孔,饱经磨难。微脸群像背后,实是微言大义。

少君作为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所写的《人生自白》当然少不了典型的京腔,像老舍、王小波、王朔一类,嬉笑怒骂,插科打诨,调侃不已。如在卡拉 OK 歌舞厅受访的京城爷们儿,蹬三轮的当代祥子板儿爷,在商店门口倒腾廉价商品的泡儿爷,五道口摆书摊的摊儿爷,给新闻机构拉钱的乞儿爷,神吹海聊,本来难以端上台面的事情,逐一见光。他们满嘴土坷垃鲜活语言:点页子(钱)、蹲圈(监狱)、花匠(流氓犯)、捅咕捅咕(修理)……自称“干低档的勾当,过上流的生活”,胡侃大山,讲起生活哲理来,一套又一套,十分爷派。少君善于写人,寥寥几笔,见出个性。少君笔下反讽笔墨不少。字里行间,时见骨刺:“社会越来越光明了,阴气大升阳气大降。”(上,149页)“有人说我是青春期的让更年期的给弄了;有人说我是反腐败没反好,让腐败给反了。”(上,109页)“真有一种你已穿越千山万水,而他们一套拳还没有打完的奇异感觉。”(下,289页)行文总有精彩语句,相当提神醒脑。

尤其是文尾,豹尾一鞭,威力很大。例如,青年得志的新闻记者揭露,有些人大肆赚取灰色收入,用新闻的良心换钱,让神圣的报纸沾满铜臭:“记者?我看简直就是‘妓者’!”一语双关,足以揭黑。天津人孙诚,靠三寸不烂之舌,帮人倒换房子,这个“房虫子”经多年历练,“终于像个上等人了,只是儿子不争气,是个结巴(口吃),无法继承父业了”。结尾彰显,得失祸福之辩证。某中学教师退休后,创办环亚学院,教语言、中医、烹饪等专业,自任校长,后发展为五个企业,三头六臂,一夜暴富,还拟创办私立大学,结尾吐槽:“有人说我不像中国的知识分子,像什么?你刚从国外回来,你说我像什么?”活得很憋屈的男人,最后慨叹:“我这是招谁惹谁了,你说我是不是让这世界给玩儿了?!”棚儿爷,棚虫,专门倒腾录音带的爷,倒腾来倒腾去,结果假带子价高,驱逐了价低的真带子,结尾时,棚儿爷还自得地问:“你看过美国有一本叫做《第二十二条军规》的书吗?我们这也叫黑色幽默。”少君自称,作品多写于为商务奔忙时,在飞机上即写即发,由此养成了快手风格。结尾有时略显仓促。但无心插柳,大多时候则是相当精妙,善于巧妙收束,见好即收,戛然而止,而又总是留下耐人寻味的问题,意犹未尽。人物本是自白,但因将问题抛给听众,叙述者其实也成为被审视的人;同时又抛给现实读者,于是,读者同样成为被审视者。显然,少君还从明清小说中,学习了秉笔直书的精神,弹赞得体,揭黑幕、揭虱子毫不留情,有感而发,无所顾忌,风骨俨然。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归纳,明清小说主要有神魔小说、人情小说、拟宋人市人小说、拟晋唐小说、讽刺小说、谴责小说,狭邪小说、侠义小说及公案等类型。《人生自白》实际大有讽刺小说、黑幕小说的痕迹。

少君曾从事新闻记者行业,也吸取了西式的寻找世界真相的执着精神,而且其笔下不乏洋腔洋调,不时出现洋文,洋味十足。如达拉斯隐居者,被人发现是炒股高手,在访谈中,他大谈全球经济形势,俨然经济学家,分析当今世界的“纸上利润、金融艾滋病”,不重视农业、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注意实物生产支撑,务虚不务实,这资产泡沫(Assets Bubble)一旦破灭,世界金融体系的金字塔将彻底坍塌。当头棒喝,仿佛“醒世恒言”。少君短篇小说确实有“三言二拍”之风,文字简单明了,而寓意深远。

三、跨疆跃域自白书

如果少君没有漂洋过海,云游世界,绝对不可能写出《人生自白》此类大书。与大多数华文作家相比,少君的人生经历、专业储备、从业经验更复杂,更跨界无边。少君的文学创作,得益于其丰硕的传奇经历,生于军人之家,蹲过圈,下过乡,出过国,双语思维,跨专业从职,跨国界旅行,天高云淡,云游四方,去过世界上无数地方,与很多名人奇人相熟。在原乡与异地,故土与他国之间不断切换频道,不断碰撞出新的角度,有利于对比考量空间感觉、文化体验、思维方式,磨砺出思想的新长度和厚度。

虽然《人生自白》没有直呈作家自身,但是,作家的点滴经历无不渗透其中,间接透露自身。如在美国成功立业的中国女商人伊丽莎白,侃侃而谈,纵论天下大势,分析中美关系、美国对中国崛起的恐惧之因,综述20世纪世界政治社会史,其实处处透露出作者自己的心声,而文前楔子不过是障眼法。但这类篇目少见。多的是审他的篇目,在审他中隐性地自白。

跨越海内外的疆域,因此,《人生自白》才能将海外漂泊与海内颠簸雕刻得淋漓尽致。全书写人物出洋后的挥洒弄潮,也写失意落魄,尤其是变形的婚恋。1991年写成的《奋斗与平等》,讲述在大峡谷豪华度假村过冬的高级研究员,不甘于端盘子送外卖当壮工,努力奋斗,终成博士,靠在读时发表的几十篇论文,凭借对电子集束的深入研究,就业于高端企业,功成名就,成为海外华人佼佼者。此外,写科大物理专业高材生,出国后为谋生做了洗碗工,学业无望,后来成为大厨,长期分居,最终与大陆妻离婚。

美国ABC女迷恋市长男,将之抢夺到美国,历尽八年艰辛,两人终于立足,却深知丈夫需要内心的平衡和抚慰,而求助于大陆的前妻,再一次陷入三角险境,不知如何是好。留学生采花大盗,竟然对女性容貌分层论述得头头是道,自称为“美丽的研究”。工程师在美国高科技公司,业绩斐然,突然遭遇下岗失业,老婆吵着要离婚。跑到大陆来的洋混子,骗吃骗喝骗财骗色,混了二十年后,终于被逮到,只有回到美国继续卖爆米花。到澳洲洋插队的女子,像当年下乡插队当知青一样,历尽难以人道的艰辛,无法如实面对原来的配偶和家庭。“留学生到海外来,随着社会环境和生活经历的改变,原有的爱情和婚姻伦理观念必然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不能简单地用忘恩负义、见异思迁等观念评论,这其中包含十分复杂的社会心理和生理因素的众多原因。”(187页)少君书写海内外的当代情爱婚恋关系,失恋的、性压抑的、乱性的、出轨的、离婚的、因晚恋花容失色的……刻写了形形色色的婚变。当代人的婚恋观似乎更自由、随性,但是苦楚也更惨痛了。

国内故事类型同样丰富多彩,敏锐地关注到国内新型的人物类型。如大陆的新移民,北方女子人到中年,跑到海南岛,在商海闯荡成功。中年男子在海南搏杀创业,却惨遭妻子和岳母夺了公司的兵权。台湾老板从达拉斯跑回北京,创办怀念革命餐馆系列,如“忆苦思甜大杂院、黑土地、老兵餐馆”等,还挂上有趣的对子,招徕顾客,生意红火。女顽主华丽变身,成为善于调教顽劣生的优秀女教师。上海陪老女,为老人化解寂寞,陪读陪聊,平静送终。陪老,成为一种新的行业类型。男性主义研究专家王博士,对男性气质偏见有深切的思考。想出国没有出成的男人,离了婚,做了单亲父亲,潦倒无比。早期的导游叫“吃主”,吃满汉全席、山珍海味;现在的导游多是“坑主”,各种坑招层出不穷;给人看手相的半仙儿,阅人无数,但甜酸苦辣看尽了,麻烦惹尽了,也就不再给人看相了。形形色色的人与事,都是新时代转型期才涌现出来的。作者为社会把脉的能力精准,善于把握中西市民文化与俗文化的碰撞跨界,呈现海内外的政治、经济、人事的新潮流动向,化合为一。

理工男和文博士如何互相激发?少君北大物理专业毕业后,在《经济日报》当记者,参与西部开发的经济规划蓝图设计,又赴美在德州大学修读经济学博士,后到匹兹堡大学的国际问题研究院当研究员,后开公司,并写完《人生自白》。跨度之大,此时已超出常人。而他口里所说的40岁“退休”,其实是回到国内攻读文学博士学位,师从刘登翰教授,研究洛夫诗歌。少君与洛夫相隔32岁,如父如子,心灵相契。他捕捉到洛夫诗的关键词:“漂泊之痛、生命焦虑、意象营造、真我禅思、悲悯孤绝、瞬间永恒”,抓到了其诗歌的神魂。博士论文《漂泊的奥义》(2003)毕业当年即出版成书。

此时期少君的人生自白,将人生理想有意从码字调整为种菜。何故?不屑码字,只求种菜?很多文青40岁后的梦想,是陶渊明“种豆南山下”的田园理想,归隐田园,过无欲无求、怡然自乐的生活。种菜是文艺中年回归生活、心态放松的表现。即便现实中不能撒手的人,也要在网络游戏中,过一过“种菜”的瘾。码字已随心所欲了,惟种菜尚需修为?码字像种菜?种菜需要播种,时时浇水,春去秋来,时间流淌,自然成长。码字需要付出不确定的时间、煎熬,千辛万苦,方有收成。幸福经济学认为,一旦人们达到某一生活水平,就会想或者热望放弃高收入的平淡工作,转向回报较低但舒适较令人满意的工作。显然,少君对幸福有自己的定义。

如果不是理工男,少君很难那么早接触到网络;触网,并成为网络文学始祖。《人生自白》有两篇跟电脑网络有关。一是《网语人生》,很特异,不是独白体,而是网聊体。美国留学电脑男与多伦多留学艺术女,作为早期的触网者,无意中在网上聊起天来,中文对谈,越谈越有感觉,然后是两场浪漫的海边邂逅,然后是回到台北的金发女孩,因担忧落入异族婚姻的悲惨结局而中断了情缘。二是《网缘》,男子网聊后,渐感无聊,开始在网上写作,发表,知心的女解语者意外出现,动心。在她临出国之前,两人见面,日益生情。他因对女友内疚,失去了知己。又对知己内疚,向女友坦白,失去了女友,竹篮打水一场空。两文都与蔡智恒(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1998)一般,讲述因网生情故事,活化出现代新新族类的网络情结。工科思维使得少君对网络有独特的感悟,区别于一般的网络文学,由此也形成了独具风格的风格,既有文学叙事的丰富,也有网路形式化用的新奇。

跨界赐予文学什么意义?少君文理兼修,学位拿全,下海经商,学问创作,作家学者,飞跃跨度,远胜于鲁迅的弃医从文。少君初学物理,理工男而以文学成名,类于丁西林,都是思维上的工科,骨子里的文人。丁西林以独幕剧闻名,少君以网络文学成名,各有风采。少君快手快笔,练了很多素描、速写。如今脚步放慢,或许意在酝酿大部长篇。小说家而有深厚的数理思维,容易看到旁人平时不易看到的东西,一如《质数的孤独》《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你一生的故事》等作品。少君说,拟以物理和计算机视角写小说,以数理思维驾驭文学,期盼此类创意奇作早日问世。

结 语

眼界决定境界。《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曰:“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少君飘洋过海,从商触网,侦探纵游,论诗为文,独特的人生经历早已超越了中国古人,也超越了大多数的大陆今人。其微信座右铭豪气万丈:“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阅历纵情于笔下,才情浸润于文字,机智见诸于思想。刻写故事纵横捭阖,贯通寰宇。笔墨幽默灵动,笔力渗透入骨。切实入世阅尽人间万象,飘然出世醒悟过眼云烟。以鹤立之姿,独立于华文文学之峰,谋立不朽之言。

(责任编辑:晏 洁)

On Shao Jun’s Micro-face Network

LING Yu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outhChinaNormalUniversity,Guangzhou510631,China)

Writers of world Chinese literature are adept at using the multi-spatial experience and the narrative of the other’s perspective, which is distinct from literature of the Chinese mainland. InLifeConfessions, a tome novel collection written by Shao Jun, the first person to write “Chinese online novels”, common people have been meticulously portrayed and the history of the immigrant groups depicted. In the book can be discerned a superb overlapping of various categories and boundaries such as self-examination and the inspection of others, the self and the others, the mainland and the overseas, ancient laws and modern ones, science and liberal arts, and the renunciation of worldly affairs and the participation in them, etc, which presents a subtle dimension and its uniqueness.

Shao Jun; the history of immigrant groups;multiple narratives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与中华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ZDB080)


I106

A

1674-5310(2016)-11-0068-06

猜你喜欢

楔子人生
楔子
不完整的圆圈
高坝洲电厂机组水导瓦楔子板磨损及老化问题处理
不完整的圆圈
木楔子
木楔子
人生中的某一天
人生悲喜两字之间
独一无二的你
黑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