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究
2016-03-16娄国祎
秦 岩,娄国祎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探究
秦 岩,娄国祎
(黑龙江工程学院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50)
摘 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促使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开始重视文化教学,从而培养出具有国际视野和文化包容性的跨文化交流人才,大学英语文化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然而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缺乏行之有效的文化教学内容和方法。文章阐述了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必要性,文化教学的过程等,并对如何实施文化教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文化教学;跨文化交流人才;文化包容性
随着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不断崛起,中国文化作为软实力的表现形式迫切地需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文化交流形式日益丰富,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进行交流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文化冲突的现象,如何促进文化的相互理解、接受和融入成为摆在文化教育者面前的课题。作为语言教育者和学习者有责任在学习外国语言文化的同时向世界传播祖国文化,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在当前大学英语的实际教学中,师生越来越重视文化学习,把它作为文化教育的主要形式。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促进交流者在相互包容的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语言学习者既要学习和理解西方文化,又要表达和传播中国文化。
1 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现状
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知识课程,也是拓宽知识面,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传授。”我国著名学者王守仁教授指出:英语学科是英语国家语言文学的学习科目,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的基本要素包括英语语言、文学和文化。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融入相关的文化因素,使学生掌握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现象,提高对其文化的鉴赏能力。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强调文化的理念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还是以英语语言学习为目标,重点强调英语的工具性特点,以英语四六级统考的过级率作为评价标准,教学中重技能,轻文化,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十分突出。
1.1重技能,轻文化
大学英语教学既是语言教学又是文化教学。语言具有传递信息的符号功能,是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传承,是民族的文学与艺术、道德与信仰、风俗习惯与价值观念等各个文化要素的综合,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虽然开始重视文化教育,但是传统的语言工具式教学仍然占据着大半江山,许多老师不自觉地将单词、语法、语篇教学带到课堂上。缺乏文化内容和精神的语言教学,就是没有灵魂的机械的语言传输和记忆,无法培养出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合格人才。
1.2重知识,轻能力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分为文化知识和文化理解,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意识教育。长期以来,在英语文化教学的课堂上,教师往往根据个人的兴趣,向学生传授碎片式的文化知识,却忽视了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结果学生只学到了文化的皮毛,这些皮毛也常常因为过时或片面,造成了学生对文化现象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在课堂上简单呈现文化知识的教学方法,无法使学生融入到目标语的文化精髓中,真正体会其中的文化内涵,造成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无法准确、流利和得体的使用语言。1.3 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要求,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是大学英语教学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但是大多数情况下,外语文化教学缺乏明确的、以文化学习为导向的教学目标,教学指导往往缺乏可操作性。教学目标不明确,就意味着对学生文化素质要达到的标准没有明确界定,这样的文化教学是盲目的,缺乏效率的。如果教师没有将文化素质培养的理念融入到课堂内外,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就无法对母语和目的语文化进行双向的比较,学生仅仅掌握的是语言知识,却缺乏掌握文化特征的能力,无法从语言中提取文化精髓,从而缺乏多元文化的包容性、敏感性和判断力,无法把握文化发展的趋势。
1.4缺乏系统的文化教材
目前的大学英语教材中体现单一语言文化知识的文本,即体现英语国家语言文化的文本较多,而缺乏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相结合的跨文化对比教材。个别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讲解语言知识的同时附带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跨文化知识,然而这种知识的呈现是零碎的,不系统的和缺乏关联的,而真正体现跨文化教学内容的大学英语教材很少,更不要说开展与文化相关的课内课外活动了,因此开发出与跨文化教学内容相辅相成的教材是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1.5测试中忽略考查学生综合文化素质的试题
测试是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关键的一环,目前的大学英语测试主要放在了测试学生语言能力上,忽略了考查学生的文化信息和文化鉴赏能力。近年来大学英语测试开始重视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相结合的考试形式,但是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忽略了对学生文化综合能力的评价,在量化的标准中缺乏对文化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力度。
2 开展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2.1贯彻新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需要
正如2004年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强调的大学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课程。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语言教学应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并贯彻教学活动的始终,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2.2提高文化包容性的需要
人们通常有从自身文化去判断目的语文化的思维习惯,使我们因为文化角度的片面而产生误判,这使我们对文化的理解也很有局限性。在接受一种新的语言模式的时候,我们也接受了另一种文化认知世界的方式。接触另一种语言时,我们的思想会在母语和目的语之间选择徘徊,自觉地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相同和迥异之处。因此,教师需要在大学英语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文化探究能力,从深层了解一种文化认知世界的方式,解读它的价值观。只有进行跨文化意识教育,才能构建文化知识积淀,提高文化包容性,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培养出真正具有跨国视野,能够进行国际文化交流的合格外向型人才。
2.3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人文素养是通过个人道德情操、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等个人素质的展现,实现人类对精神世界完美追求的梦想。人文教育强调学习过程中人的因素,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个体差异,主张人的自我发展,开发个体潜能,培养批判性思维习惯,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包容、尊重、诚实等人文精神。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的语言教育和文化教育是脱节的,教学一切从考试出发,英语学习强调语言的实用性,忽视文化素养的提高,学生自我人文素质提高的动机不强。教师应将人类优秀的文化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从而培养出具有优良品质、爱国情操、创造能力和探索精神的优秀跨文化人才。
3 文化教学内容的表层和深层结构
文化教学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英语国家的风俗、法律、艺术、人文、科技等包罗万象的文化元素。怎样呈现这些文化内容呢?笔者认为文化教学应展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教学过程。曹文认为我国的文化教学存在文化知识层面和文化理解层面的差别。在外语文化教学中,教师可将教学过程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3.1基于思维模式不同形成的语言差异
英美人注重逻辑思维,而中国人注重形象思维。英美人的思维模式是从细微入手到宏观全貌,而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则从整体到细节,这种深层结构上的差异,导致的语言表层的差异:1)英语重结构,汉语重语义;2)英语多长句,汉语多短句;3)英语多从句,汉语多分句;4)英语多被动,汉语多主动;5)英语多代词,汉语多名词;6)英语多变化,汉语多重复;7)英语多抽象,汉语多具体;8)英语多省略,汉语多补充;9)英语前重心,汉语后重心。
例句:“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 when,as a result of the initiative of your government it proved possible to reinstate the visit so quickly.”译句:“在贵国政府的提议下,能够这样快地再次访问,我感到特别高兴。”英语句子中的“I was all the more delighted”是句子的重心,被放在了句首,而汉语的译句则将这一句的翻译“这使我感到特别高兴”放在了句子的末尾,重心后移到了句尾。教师在讲授汉语与英语语言表层差异时,不能忽略探索产生这种表层差异的原因并追本溯源,挖掘语言表层下的深层文化内涵。
3.2基于语言发展历史不同形成的语言差异
英语中的单词和汉语中的词汇并非对等,汉语中的“笑”是一个包含很多涵义的词汇,而在英语中有几十个单词表示“笑”的含义,如”beam”、”cackle”、“chortle”、“chuckle”、“giggle”、“grin”、“laugh”、“smile”、“snigger”、“titter”表示从大笑到暗笑等“笑”的不同形式。下面的例子取自《红楼梦》中金荣的一段话:“If you can talk,why can't I cough?”Jin Rong snigger:“But why not talk openly instead of in this hole-and-corner fashion?”翻译过来的句子是,金荣笑到:“许你们说活,难道不许我咳嗽不成?我只问你们,有话不分明说,许你们这样鬼鬼祟祟的!”这里snigger(暗笑,窃笑)生动地表现了金荣当时的心理状态,而汉语中只用“笑”一词来表示。
在电影《爱海狂花》中,主人公的对话:“Hello!I love you.”“of cause,I think,you'll love me,too.”“Jee En!But,but,do you think we...just like Romeo and Juliet?”。在最初的译本中“just like Romeo and Juliet”被翻译为“你我就像梁山伯与祝英台吗?”,如果一对金发碧眼的情人说自己是中国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中国观众的眼睛里就显得怪怪的。
上面的第一个例子从表层结构上是汉语中的一词多义在英语中则是多词一义,第二个例子则说明同样的意义表述,因为文化历史的不同而有较大差异。同样是至死不渝的爱情象征,英语国家的代表人物是罗密欧与朱丽叶,而中国的代表人物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如果将文化背景混淆,就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如果让英语国家的人用梁山伯与祝英台来代表至死不渝的爱情符号,就会形成文化符号不对等的现象。在语言的实际应用中,如果文化符号对应错位,就会产生啼笑皆非的效果。
3.3基于生活环境不同形成的语言差异
生活的环境对于人们的语言文化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不可忽视,如在汉语中的牛毛细雨在英语中则用“a little of stinging rain”来表示,sting指蛰,刺,原指海洋中带刺的生物,而汉语中用牛的毛来形容雨的繁密,二者用来形容细雨所借用的物体是截然不同的。英语中短语“spend money like water”用来形容人花钱像流水,而相应的中国表达方法为“挥金如土”,英语中用流水来形容不值钱的东西,汉语中用土来形容不值得重视的东西。这两个例子的表层结构是语言习惯的不同,而深层结构的诠释是由于英国是岛国,与水有关的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言中有许多与水有关的单词。而中国人长期生活在内陆,农耕生活使人们离不开土地,语言中与土地、牲畜有关的词汇与短语较多。教学中,教师不但应该使学生了解词汇的字面意义,更应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从而通过语言的对比,了解不同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的差异,了解对方国家的生活环境,文化历史等诸多文化因素。
4 如何进行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课程是面向学生进行中西文化交流教育的重要课程,由于它拥有高校中最大的学生群落,在文化交流教育中发挥着桥梁的作用。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对中西方文化的包容心态,使学生既能够表达传播中国文化,又能够承担与西方文明交流的使命,成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人才。
4.1丰富文化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课程分为阅读和听说两大模块,我们就以这两大模块为中心,具体阐述如何有效建立双文化课堂模式。阅读综合课偏重于文化知识的讲授,如字词、语言点、句子结构和修辞手段的分析,对词汇文化的讲解可以追述到词汇的来源、发展、扩展和其语用功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内涵、风格、情感和文化意义。快速阅读能帮助学生获得精炼的信息,泛读的材料内容广泛而丰富,不但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能够使学生对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风俗等文化要素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可以提高对文化的深层习得能力。在听说课上,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建仿真的语言场景,把所学的文化知识通过现场模拟、角色扮演、两人对话等练习形式来训练学生跨文化的交际能力,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语言交际环境中灵活地运用跨文化交际技能。
4.2提升文化教学的手段
近年来兴起的合作学习模式为文化教学提供了有效的教学手段。在合作学习中,班级可以根据小组同质,组内异质的方式被分为几个小组,教师通过给小组成员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来完成有效的学习。教师在课堂导入部分以组织者策略的方式,引入主题,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等课前热身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学习的热情。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略读全文,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大意,再通过寻读的方法将课文中的文化现象罗列出来,组织小组讨论列出的中西文化差异现象;接下来的文化教学为文化思辨和反思阶段,学生根据已有的文化经验,思考导致中西文化现象差异的深层原因。举例说明,中国人在送客人离开的时候,要将客人送到很远,并说慢走,而西方的待客之道则没有这些繁文缛节;对待孩子的教育,中国人以指责批评为主,这与英美人以表扬孩子,并常常为孩子的成就而自豪形成鲜明的对比;中国人对别人的表扬总是谦虚自贬,而英美人则对别人的褒奖坦然接受等等。这些不同是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与道德规范。中国社会重人伦,重群体人际关系;西方文化更重自由平等,重个体。追本求源是因为欧洲的先人们生活在四面环海的自然环境中,海上贸易的艰难历险培养了西方人勇敢探索的性格,而中国的农耕文化则培养了中国人内向式的人格特征;最后通过案例组织学生用目的语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还可以创造与文化背景相关的活动场景,让学生体会真实的文化情境,通过讨论,反思和总结,加强对跨文化实质内涵的理解。
4.3加强中国文化的推广和传播
将中国文化的因素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增加用英语介绍中国文化信息的内容,为将中华文明推广到世界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选取的教材需要有介绍中国文化的内容。学生的文化教育、价值观教育和品德教育等通过教材的编排来实现,通过传播中国五千年悠久的文化,传递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学生更加热爱祖国,从而自觉成为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中国文化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从儒教思想到现实主义文学,从京剧到相声,从汉服到新时尚,从长城到鸟巢,从浑天仪到现代航母等,建筑、艺术、文学、科技几乎是无所不包。将中国文化因素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在一起,突出中国文化因素,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和端午节等有着深厚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搬到课堂中,模拟这些节日的情境,创造仿真的语言环境,学会用英语表达,提高理解中国文化,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为大学英语课堂的本土文化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教师应紧跟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将英语语言与中国文化相结合的能力。
4.4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外延伸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该积极开拓以文化教学为导向的创新、多元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文化学习在第二课堂上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世界经典名著,从中体会文化内涵,通过交流互动,培养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把语言学习和文化渗透有机结合,组织学生观看介绍中西方文化的节目。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培养学生准确恰当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教师可以利用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传统节日的期间,邀请外国朋友加入到中国学生组织的聚会中,创造活跃的节日氛围,模拟真实的文化场景,使双方能够体会到对方语言文化的气氛,感悟到文化的内涵和精髓。
5 结束语
将大学英语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相结合,在文化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讲授语言的表层现象,还要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深层文化内涵。学生只有通过对文化现象的全面理解、比较、分析和反思,才能真正掌握文化的精髓,了解文化背后的人文差异,学会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形成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从而能够从新的视角全面客观地看待世界,提高自身的文化和人文素养,最终实现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即拓展学生思维,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成为具有跨文化特征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 杨东杰,王维倩.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生态失衡与对策研[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150-152.
[2] 李丽.以西方文化为基础的大学英语教学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5):197.
[3] 郭敏.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及实现路径[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4(11):135-137.
[4] 曾碧锋.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文化内容对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影响[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6):87-89.
[5] 李冬梅.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差异对比分析[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2):50-52.
[6] 罗荷香.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探讨[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4):182-183.
[7] 景晨.批判性思维与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文学教育,2013(7):64-65.
[8] 蒋娟.浅析中国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海外英语,2014(21):50-51.
[9] 杨红霞.如何通过大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8):99-100.
[10]王君.语言文化层次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文化教学[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165-167.
[责任编辑:路晓鸽]
On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
QIN Yan,LOU Guoyi
(Foreign Languages Department,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Harbin 150050,China)
Abstract:The trend of globalization prompts the domestic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to focus on cultural education.To foster cross-cultural talents with a global vision and cultural tolerance,tends to be the goal of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But the lack of available teaching contents and methods leads to unsuccessful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This paper states the current situation,necessity,and process of college English culture teaching,and gives some suggestions on how to implement the culture teaching.
Key words:culture teaching;cross-culture communication talents;culture-toleranc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679(2016)02-0063-05
收稿日期:2015-03-1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二五重点课题(GBB1213017);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12542239)
作者简介:秦 岩(1970-),女,副教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