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代戏曲艺人生活处境初探

2016-03-16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彦  双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元代戏曲艺人生活处境初探

彦双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摘要:戏曲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丰富的文化宝藏之一,后世发展而成的京剧亦是中国之国粹,中外研究学者对元杂剧的发展历史、剧作家的生平以及优秀的戏曲作品发表的文章甚多,但对戏曲艺人却从未有过专门的论述。从戏曲艺人入手,以之为辅助资料探究元杂剧,有助于我们在更细致的背景下了解元杂剧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戏曲艺人;等级;禁锢

元杂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一朵耀眼夺目的玫瑰,它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无可替代。关于元杂剧的著作如雨后春笋,百花齐放般辉煌。钟嗣成的《录鬼簿》一书记录了元代北曲作家(杂剧家为主)的传纪和著作目录,书中表露了他的非正统观念,充分肯定了“门第卑微”“职位不振”而又具有“高才博识”的杂剧作家和艺人的成就,透露了一些作家的思想、艺术倾向和生活侧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元末夏庭芝的《青楼集》记载了元代一百五十多为伎艺人的材料,其中主要是女性,女杂剧演员有六十余位,为研究元代演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料[1]。诸如这样的巨作还有很多,此处不一一例举。但从这些著作可以看出,在元杂剧繁荣的背后,无数的戏曲艺人为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下面便对他们的生活处境做初步的探讨。

元代戏曲艺人,一般称为“路歧”,意思是冲川撞府,走南投北,到处流浪,以演戏为生[2]。他们大都处于贫苦的家庭,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也没有过多的生产以及生活资料,以至于他们的家属,往往都是夫妻、子女、媳妇、女婿等,都沦为艺人,组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团体,大都住在固定场所,元代大都就有勾栏胡同、演月胡同、粉子胡同等。他们之中,极少数是出身于破落的家族,为了生存,无可奈何地选择做了艺人,而更多的是被迫卖身学艺的艺人。当时,元朝社会流行买卖江南女子,运到北杂剧的中心大都学艺,在他们之中,绝大多数是汉人,也包括少数的其他民族女子。女艺人,一到晚年,命运极其悲惨,有的成了妾,有的出家为尼,有的丈夫死后再复为娼妓。男艺人晚年更是有潦倒于大街小巷、暴尸荒野的惨状。最为悲愤的是,一旦成为戏曲艺人,便不能再用本姓本名,只能用艺名,正所谓“一入倡优贱行,玷辱家门宗族”。一旦使用族名、族姓,便要受到族规的惩罚。因此,我们所常听到的诸如“赛帘秀”“冯六六”“小顺时秀”等名,均为艺名,即便他们扬名千古,抑或与世长辞,我们都无法得知他们的真实姓名。无论是多么才华横溢,最终都付之东流,了结这不能寻根的一生。 即便如此,元朝统治者仍不甘心,还规定了戏曲艺人只能互相婚配的法令,目的是使他们永远地禁锢在卑贱的圈子里,不能攀上高枝,更进一步地维护和体现了封建婚姻以门第、财富、权势等衡量的标准。在《错立身》中,官宦子弟延寿马爱恋上女艺人王金榜,其家人便说“若要和她同衾同裳,恐怕你爹行生嗔,那时节,悔无因,玷辱家门豪富人”,就是说他损害了家族的荣誉和利益。这样的例子很多,与女艺人相恋的下场不是男方被赶出家门,就是女方屈居为妾,像奴隶一样生活着。

在我国古老的封建社会里,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元朝的统治者也不例外。元朝的封建统治者把“戏子”列入最低贱的等级。当人们谈起元代文人的社会地位低下,马上就会联想到“七匠八娼九儒十丐”的说法。宋末元初人谢枋得《送方伯载归三山序》中引用当时人的说法:“我大元制典,人有十等,一官二吏,先之者贵之也,贵之者谓有益于国也;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后之者贱之也;贱之者谓无益于国也。嗟乎卑哉,介乎娼之下,丐之上者,今之儒也。”[3]由此可以大致看出,元代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等级制度,巩固封建统治,就利用封建法制,对艺人加以严格的限制,除此之外还大力宣扬封建道德,腐蚀艺人们的灵魂,企图逼迫艺人们屈从,并且永远不为他们的卑贱地位反抗,这更突出表现在元朝禁止艺人参加科举考试的法令上。我们知道科举对于文人的重要性,封建王朝正是通过科举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进而让他们步入仕途,这也是地位低下的文人们拼命追求功名利禄,进而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主要原因。然而,元朝的封建统治者竟然切断了艺人们改变自身现状的唯一途径,致使他们被排斥在科举考试之外,再也不能攀上高贵的所谓的上层阶梯。戏曲艺人便被束缚得动弹不得,毕生都处在贫困侮辱的苦海之中。

元代统治者不仅在政治制度上限制艺人,在生活中也出奇地“关照入微”。元朝政法的法令,对戏曲艺人的服饰也有严格的限制。正所谓“优伶本色”,不可“越外”。只许艺人穿皂靴子,戴角冠儿,裹青头巾,其家属,妇人戴紫抹子,均不可戴笠子,穿绫罗绸缎之类的锦绣衣服,亦不可骑坐马匹。这样一来,艺人的身份便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等级也自然明了,这无疑是在外表以及内心深处给戏曲艺人的心上打上“卑贱”的烙印。不仅如此,戏曲艺人还已然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玩物。在元代宫廷里,储备着规模庞大的戏班和众多的著名艺人,每逢节日和喜庆之事,宫中都要举行盛大的戏曲演出,无疑,这些储备的戏曲艺人们便派上了用途,成为了统治阶级娱乐的工具,而他们本身却失去了自由身,不能随意返乡归家,有些甚至老死宫中,一生都抑郁寡欢。统治阶级只顾一时的享乐,从而大量搜索民间著名的艺人,进而圈禁在宫廷,使得骨肉分离,至亲离散,让人怨恨不已。

戏曲艺人不仅受到统治阶级的凌辱,还受到贵族以及官僚的欺压。他们把戏曲艺人当做政治玩具,进而获得经济上的利益,历史上就多有把艺人作为礼物进贡给皇上,进而博得宠幸的例子。在贵族、官僚眼里,戏曲艺人已经是非“人”的概念,他们幽禁艺人,进而取乐,已经是再平常不过的事了。即便未被幽禁,也要随时准备着献唱、表演。地方上的官吏动不动就召艺人歌唱陪宴,即所谓的“唤官身”,一旦发出命令,无论艺人在干什么,都必须立刻停下手头儿的事,急忙赶到召唤地点,去服侍那些正花天酒地的上层人物,如果违反,必会受到重刑拷打。有些官员还会故意刁难艺人,即便是一点失误,也要“责打四十”。即便受到这样的待遇,戏曲艺人们也不敢反抗,因为一旦得罪了地方官吏,便会被驱逐出境。

由此可以看出,元代戏曲艺人地位之卑下,生活处境之悲惨。但是,也是因为如此,在这种艰辛的大背景下,戏曲艺人往往能够相濡以沫,团结互助,同甘共苦,相依为命。这样的境遇使得他们可以更好地在舞台上演出,可以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将自己的境遇搬上了舞台,从最真实的环境中提取养料,从最残酷的境遇中磨练自己赖以生存的技艺,进而丰富了元杂剧的思想内容,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情感;也因为他们自身所具备的不可抗的命运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得到了一些正直热情的剧作家的关怀与支持。被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他在散曲《南吕·一枝花》里写道:

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我玩的是梁园月,饮的是东京酒,赏的是洛阳花,攀的是章台柳。我也会围棋、会蹴鞠、会打围、会插科、会歌舞、会吹弹、会咽作、会吟诗、会双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七魄丧冥幽,天那,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4]!

这既是关汉卿对封建价值观念的挑战,也是他狂傲倔强性格的自白。在元代特殊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科举废止、士子地位下降,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知识分子一样,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所以他面向下层,流连市井,受到了生生不息的民间文化的滋养,因而能够得心应手地运用民间的白话、俗语来进行创作,他作品中那些小人物的悲欢离合,也处处流露出下层社会的生活气息与思想情态,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对大众文化的热爱。因此,元代戏曲文人的境遇与剧作家创作不谋而合,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剧作家的创作兴趣,也为元杂剧的兴起提供了有利的土壤。所庆幸的是,元代戏曲艺人曾经所处的那个黑暗时代,已经不复存在。

参考文献:

[1]徐扶明.元代杂剧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57.

[2]李修生.元杂剧史[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333.

[3]徐子方.挑战与抉择——元代文人心态史[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1:135.

[4]王笑梅.中国古典戏曲赏析[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刘东旭)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Opera Artists’ Life Situation in the Yuan Dynasty

YAN Shua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The opera is one of the richest Chinese cultural treasures in the history of five thousand years, and the Peking Opera is also the quintessence of China. Foreign and Chinese scholars have published so many articles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the playwright’s life and the outstanding operas, but there has never been a special discussion about opera artists. Starting from the opera artists and using it as auxiliary materials will help us learn every aspect of the Zaju of the Yuan Dynasty against a more detailed background.

Key words:opera artists; ranking; imprisonment

中图分类号:J820.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6)01-0099-02

作者简介:彦双(1990—),女,吉林吉林市人,古代文学硕士。

收稿日期:2015-04-16

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6.01.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