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初探

2016-03-16宋海涛董莉平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宋海涛,周 航,董莉平,刘 颖

(1.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5;2.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8)



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初探

宋海涛1,2,周航1,2,董莉平1,刘颖1

(1.黑龙江财经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25;2.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150028)

[摘要]文章通过对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动因及机理的深入分析,提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协同培养人才上,要采取改革院校组织机构;企业进校建厂,高校提供场地、技术及劳动力;增加创新、创业教育等举措,对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技术性人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

一、引言

(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背景

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经济发展转型,创新驱动的科技型企业逐步取代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力。社会对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倒逼行业、企业对知识复合型人才的追逐。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应用型院校必须开放人才培养系统,吸引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师走进校园,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高校建设与企业发展并行、课程要求与岗位技能一致、教学过程与生产流程吻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性人才培养体系。[1]

(二)协同培养的理论依据

1.协同学

协同学主要研究开放的系统如何产生一定的有序结构,并对系统演化的过程进行内因分析。协同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在生命和非生命的开放系统内的各个子系统,当他们处在一定的条件下时,就会通过非线性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协同作用和相干效应,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涨落而达到一定的临界点,通过自组织而使系统产生新的有序,使旧的结构发展成为在时间、空间、性质、功能等诸方面都发生根本变化的新结构系统。

协同学认为,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能超越单个系统的作用。协同学产生的几十年中,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均产生了创新性的效果。本文应用协同学理论研究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对人才培养的影响,在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2.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

依据协同学理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人才的培养,必须开放培养系统,使教学过程与产业、企业、岗位技能相互协作,形成人才培养价值网并力求达到有序的状态。对这个有序状态的研究发现,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直接因素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围绕产业需求将高校和企业两个经济实体链接起来,进行人才交叉培养。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协同是最高级别的或层次的协作,具有创新价值,协作双方在同一时空里,对人才的培养具有相同的地位及不可替代的作用,彼此相互依存、相互配合、共同工作、共同发展,最终完成共同任务。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动因分析

(一)内部驱动因素分析

1.教学资源需要更新

高等教育是一项投资金额大、资本回收期长的产业,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培养适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技术性人才显然成为一句口号。理论教学内容陈旧、各种理论、公式受假设前提制约,根本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教学假大空,实训材料落后现实生产工作,实践教学软件有待升级换代;理论教师忽视实践教学环节,实训教师又缺少实际工作经验。高校想要提高软硬件教学设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而要想提高任课教师实践教学素质则需要较长的培养周期。[2]

2.核心竞争力需要形成

现有高等院校,千校一面,高校间专业设置过度重合,办学特色不突出,办学质量参差不齐。应用型本科院校顺应经济发展潮流,必须保持自身独特性、异质性及可持续性的核心竞争力。在经济处于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原有的外力促成的竞争优势逐渐消耗,需要理顺教育、教学发展思路,不断产生新的核心竞争力,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政府、社区、企事业单位、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学生自身,打造学生培养和学生价值增值的动态价值网络。

3.教学成本需要降低

高昂的教学成本支出,是高校转型的阻力之一。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处于更加复杂的技术空间,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内外部环境导致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数量、质量、技术、规格等维度提出更高的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仅凭自身的资源,已经无法适应这种不确定性的环境,只有依托国家创新创业政策,抓住互联网、环保产业等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建立创新的组织结构、教学体系、协同网络、虚拟教学、技术整合等新的教学模式,才能降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学成本。

(二)外部驱动因素分析

1.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性人才所必须肩负的历史使命,顺应网络时代发展,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培育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2.企业理性发展的现实需求

用人单位对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需求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现阶段,高校的过度膨胀使得毕业生供大于求,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趋于理性的同时也越来越苛刻,高学历不再是企业追求的目标,他们希望以最低的用人成本招聘到最适合的人员,想立即获得服务,想让高校按照他们的工作流程特点培养人才,最好将他们的企业理念直接植入人才培养过程,将人才的二次培养时间交给高校,实现了校企协同培养应用型技术性人才的无缝对接。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机理分析

在协同学理论中,将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有序或高级有序的方式称为自组织,状态称为涨落,过程称为相变,把影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有序的关键因素称为序参量,而非关键因素称为控制参量。理论上讲,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序参量支配着子系统的行为,又被各子系统所支持,高校节点之间的协同状态通过各个子系统的相互作用表现出来,从而影响和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自组织的程度和方向,进而决定其有序程度。

大力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国家高等教育的主导方向,应用型本科院校将自身专业与产业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自然结合,企业以特定的方式内嵌于院校培养系统,那么该系统是自组织的。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定义为该系统的关键因素即序参量,同时高校自身对人才的培养降低为非关键因素及控制参量。对于培养系统而言,多个独立经济利益主体在没有外界特定干预的条件下,围绕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培养体系自发形成的一个价值网链系统,这就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体系的自组织性。

四、应用型本科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人才的举措

(一)改革应用型本科院校组织机构

创新应用型本科高校协同培养人才体系,必须改革教学管理顶层设计,设立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培养技术人才委员会”,主管教学的校长负责委员会的建设和发展,聘请2-3个企业的高管兼任高校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顾问,定期召开协同培养人才经验总结及发展磋商会。新增处级单位“应用技术培养规划处”, 对外负责联系企业进校协同培养技术性人才、校外实习基地联络及筛选;对内负责所有实践教学工作,包括不同企业文化的引进与教学植入、教师教学要件的规范、学生实践教学的设计及成绩管理、校内工厂建设及日常管理等工作。各分院、系增设主管实践教学部门及实训教师,聘请企业高级技术人员进校担任实践教学工作,专业核心课程尝试实行“任课双教师制”,即高校教师和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分学时交叉授课。[3]

(二)高校为企业进校建厂提供场地、技术及劳动力

人才培养的价值网络,要想形成高级有序的自组织系统,每一个环节的价值增值是关键。企业的最终目标是获利,吸引企业进校园建厂的直接动力是高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场地、技术及高素质且薪酬低廉的劳动力,对于企业来说,这是取得成本领先战略的关键一步。企业将生产车间移植到高校中,由上文提出设立的高校“应用技术培养规划处”负责制定学生的实践课表,相关专业从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参与工作,每一个工作岗位由3-4名学生负责,轮岗操作,确保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校园工厂形成工厂技术人员统筹工艺流程带老生,老生以实践为主反补理论带新生,新生以理论学习为主兼顾实践。依据学生工作的年限、态度、熟练程度、责任心等方面设计薪酬激励与约束制度。高校的“一体两翼、三层循环”的理论教学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人才体系一定能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增加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产业与企业成为应用型技术性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这就迫使高校学科、专业、课程及教学内容的变革以适应协同培养人才体系的创建。学科交叉、淡化边缘、创建高水平的学科群,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课程建设及教学内容。打破学科课程间的壁垒,鼓励学生通过选课实现个性发展,增加体现时代特色的有生命力的课程,删减过时、过难、过抽象的课程或内容。课堂上,任课教师需发挥主导功能,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新思维,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性,学生是课堂主体,经历过实践工作的学生必然从“认知性”向“求解性”过渡,而课堂上就需要任课教师引导学生向“创业型、创新性”迈进,这是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蜕变过程,也是推动生产力前进的强大基础性动力。

[参考文献]

[1]宋海涛,周航,李宛宣.应用型本科院校技术性人才培养瓶颈与突破[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5).

[2]刘胜达,周航,董莉平,杨淑媛,董玲.基于课证融合的应用型财会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J].科技广场,2012,(8).

[3]宋海涛,周航,张敏思,佟伯承.应用型财经院校考试内容与方式的改革及探索——基于技术性人才培养视角[J].世纪桥,2014,(12).

责任编辑:谷晓红

The Cooperated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ZHOU Hang1,2,SONG Hai-tao1,2,DONG Li-ping1,LIU Ying1

(1. Heilongjiang Institut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rbin 150025,China;2.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Harbin 150028,China)

Abstract:By analyzing the drive and mechanism of cooperative model of talent training,it is proposed that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should reform the organization and allow the companies to construct plants in schools. The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place and human resource and enhance innovative educ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is may be of great value of reference for this type of schools to train technical talented people that are needed for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the unity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cooperation between school and enterprise;cooperated education

[收稿日期]2015-04-22

[基金项目]2015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立项课题,课题编号:GJB1215058。

[作者简介]宋海涛(1977-),男,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4—0134—03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4.031

周航(1952-),女,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管理会计研究。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新常态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理念与框架设计
试论应用型院校教学与科研评价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