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战略
2016-03-16刘再起
刘再起 钟 晓
论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战略
刘再起钟晓
万里茶道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中国连接世界的重要国际商业文化通道。历史上的万里茶道曾是联通中俄乃至中国与欧洲的“世纪动脉”,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万里茶道又高度重合,可以说,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万里茶道与“一带一路”战略的研究,有利于提升中国历史文化软实力,有利于“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特别是汉口作为万里茶道重要的源头,开展这一研究,有利于湖北和武汉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万里茶道一带一路湖北
始于18世纪初,延续了近2个世纪的万里茶道,北跨长城、穿越蒙古,经西伯利亚直通欧亚大陆腹地,途经大小两百多座城市,绵延1.3万公里,是一条以运输茶叶为主的中蒙俄之间的重要的国际商道。它是继丝绸之路之后又一条中国连接世界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2013年3月,在俄罗斯外交部所属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促进世界和平发展》演讲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万里茶道是联通中俄两国的“世纪动脉”。2013年9月,习近平又提出著名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从国家公布的“一带一路”战略愿景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来看,万里茶道是我国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蓝图的重要构成部分,这赋予了万里茶道研究和重走中俄万里茶道、开展沿途的经济文化交流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汉口作为近代中俄万里茶道的发源地,对其乃至湖北在万里茶道的研究,将使其在万里茶道的申遗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更独特的价值和作用。
一、万里茶道的兴衰
早于公元前2世纪,我国就有茶树种植,直至16世纪中叶,茶叶才传到欧洲。1674年,中国茶已经在莫斯科售卖。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俄茶叶官方贸易的开端。*蒋太旭 :《“中俄万里茶道”的前世今生》,《武汉文史资料》2015年第1期。1716年,俄商开始来华采购茶叶,茶叶逐渐成为他们交易的重要商品。中俄之间“彼以皮来,我以茶往”,贩运以茶、丝为主的两国贸易活动日益活跃。
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又奠定了两国茶叶陆路贸易的发展基础,两国贸易形式从单一的商队贸易开始转变为商队与边境互市贸易并存。*刘再起 :《从近代中俄茶叶之路说起》,《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2007年第5期。日趋频繁的茶叶贸易往来,诞生了多条从我国南方茶源地到蒙俄茶叶消费地的贸易路线,“万里茶道”就在其中。*蒋太旭 :《“中俄万里茶道”的前世今生》,《武汉文史资料》2015年第1期。起初对俄出口的茶叶总量相对来说并不大,18世纪下半叶后,经由恰克图运进的茶叶总量才大量增长。到18世纪末期,茶叶输入量已占我国出口俄国商品总量的四分之一。
进入19世纪后,两国茶叶贸易出现鼎盛局面,中国对俄茶叶出口量迅猛增长。19世纪20年代,茶叶输出额占两国贸易总额的比例高达88%,30年代更是增至93%,茶叶逐渐成为对俄出口的最大宗商品。1861年《北京条约》签订后,汉口被辟为通商口岸,英、俄、法、德等国相继在此设立租界。同年3月,俄国颁布新法令,茶叶进口税大幅度下降。1862年的《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签订后,俄国又对自天津及张家口购入的中国货物的税收实施了一系列优惠,俄国茶商敏锐地嗅到这一商机,纷纷从恰克图边境茶市涌向中国内陆,尤其是水陆联运便利的汉口。英俄商人在这里进行激烈的商业角逐,茶叶贸易空前繁荣。由于采购量大,周边数省红茶产区的茶叶汇集汉口出口,湖南红茶由广州移至汉口,安徽、江西红茶也由上海移至汉口,汉口成为中国最大的茶叶集散地。到19世纪90年代,英商在汉口茶叶商战中挫败,转战印度和斯里兰卡,俄商进而控制了汉口茶市。1893年俄国来华茶叶采购量高达683744 担,与英国相媲美,至1894年则赶超了英国。*赵楠、张嵩 :《近代中俄的茶叶贸易及其现实意义——以汉口(口岸)为分析对象》,《学习与实践》2014年12期。
1905年,西伯利亚大铁路全面建成通车,万里茶叶之路的走向就此改变,铁路运输通道迅速取代了之前绵延万里的陆上茶路。集聚汉口的茶叶,走长江水路到上海,再由上海的定期海轮运到海参崴,经西伯利亚大铁路输送至俄国各地。随着辛亥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陆续爆发,中俄茶叶贸易日益衰败,汉口几家主要的俄商茶厂随之关闭或转让,结束了俄商在汉口茶市超过半个世纪的垄断局面,持续近两个世纪以汉口为中心的中俄茶叶之路也最终退出历史舞台。*刘晓航 :《东方茶叶港——汉口在万里茶路的地位与影响》,《农业考古》2013年第5期。20世纪世界茶叶贸易的重心移至印度,亚洲茶叶贸易的格局就此改变。
二、万里茶道在中俄交往的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近两个世纪里,以晋商为主开辟的“万里茶道”,打通多辅路、连接多产业、辐射多城市,形成了一个以茶叶贸易为主、贯穿南北、联系东西的国际商贸网络体系。作为我国历史上横跨亚欧大陆最长的物流、商流、信息流通道,万里茶道在中俄经济文化交往中具有重要地位,改变了数百年来人们对中俄交往的印象,中俄间交往的主流还是商业与贸易,战争、侵略与反侵略只是中俄四百年来的不幸插曲。万里茶道也发挥了国际产业连动效应,推动了沿线地区一大批城镇的兴起和繁荣,实现了中国的江南文明、中原文明和北方草原文明,与俄国西伯利亚、远东地区的文明及欧洲大陆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万里茶道是从我国南方茶产地,经中原、华北至北方草原,深入蒙古高原和西伯利亚腹地乃至欧洲的古代交通大动脉。它是继“丝绸之路”之后的又一重要的国际商路。作为明清时期我国国内最具实力的“三大商帮”之一,晋商以通往蒙古各地的商道、驿道、兵道为依托,以长城沿途集镇为驻点,从漠南进入蒙古各地,开拓出一条经张库大道深入漠北蒙古草原的旅蒙商道;以集团式的经营谋略和“执牛耳”的竞争实力,进入我国北部当时唯一的边境外贸城——恰克图,并控制了西北地区、漠北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亚的茶叶市场,甚至在俄罗斯内陆腹地和西欧市场也占有一席之地。根据2014年湖北省“重走中俄万里茶道”活动组对万里茶道的调研发现,中俄万里茶道有两条最古老的主线,一条起于福建武夷山,由河口走水路,西北向穿越赣鄂两省,汇集汉口;另一条起于湖南安化,沿资江过洞庭湖,经湖南至湖北,经赤壁羊楼洞,汇集汉口。之后由汉口一路北穿豫晋冀,跨越蒙古草原,经乌兰巴托(库伦)抵达中俄边境恰克图,又延伸到俄罗斯境内,经乌兰乌德、伊尔库茨克、图伦、克拉斯诺亚斯克、新西伯利亚、鄂木茨克、秋明、叶卡捷琳堡、昆古尔、喀山、下诺夫哥罗镇,最终到达莫斯科和圣彼得堡乃至欧洲各国。*蒋太旭 :《“中俄万里茶道”的前世今生》,《武汉文史资料》2015年第1期。
万里茶道上茶叶贸易的发展与繁荣带动了沿线城镇的兴起,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由于茶叶贸易的兴盛,沿线地区一大批城镇兴起和发展起来。其中,茶叶主产区的有福建武夷山、江西九江和铅山、湖南安化和聂家市、湖北赤壁和五峰;沿线运销节点的有福建福州、湖北汉口和襄阳、河南赊店和孟津渡口、山西长治和晋中、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呼和浩特和二连浩特(古伊林)、蒙古乌兰巴托(古库伦)、俄罗斯的恰克图、伊尔库茨克、新西伯利亚、叶卡捷琳堡、喀山、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受茶叶贸易的影响,至今仍有许多地方的地名还沿用过去的商家字号,在蒙古草原上尤其明显。万里茶道的贸易发展与繁荣引发了深刻的产业连带效应,茶产区的种植业与加工业、沿途的水陆运输业、沿线城市的商业与工业都因之繁荣,无数的劳动力被动员,大量的商人发家致富,政府税收“滚雪球”似的增加,“万里茶道”可谓是推动亚欧大陆经济发展的“世纪动脉”。典型代表有“东方茶港”之称的汉口,自1861年开埠后,一批批俄国茶商前赴后继地到此设立砖茶加工厂,如顺丰、阜昌、新泰等近代制茶工业,他们率先将蒸汽机引入武汉,砖茶制作由手工转变成机器生产,这些砖茶厂就是武汉第一批近代化产业,促使武汉跻身于近代中国三大工业基地之列;茶叶等货物的转口贸易还使汉口的金融业发生了质的改变,英俄等国的外商在此设立洋行,直接刺激了武汉近代银行系统的产生,至20世纪初期,汉口的洋行已逾百家,逐渐发展成我国仅次于上海的全国第二大金融商贸区*刘晓航 :《世纪动脉——中俄万里茶路的历史价值与当代意义》,《农业考古》2015年第5期。;对俄茶叶输出的增长使汉口成为华茶输出的中流砥柱,地位大幅度提升,同时,随着汉口商贸地位的重要性不断凸显,大量外商在此兴修码头,进一步增强了汉口的国际辐射能力,使其逐步发展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近代都市。
万里茶道是欧亚大陆间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相互碰撞、交流与融合的纽带,维持了中蒙俄长期的和平相处、互利共赢的关系。从南方产茶区茶叶的种植和加工上,鄂南羊楼洞作为唐宋元明“茶马互市”的茶源地之一,进入清代,由于晋商的涌入和国际茶叶贸易的发展,茶叶的商品经济得到较大发展,茶叶制作开始由小型的传统手工作坊逐渐过渡到资本主义机器生产和雇佣劳动的较大规模的工场,使其成为湘鄂赣三省交界区域的茶叶集散地及加工中心,这推动了当地工业的整体发展以及行业、地区之间的社会分工与生产专业化,加快了当地及周边地区的近代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刘晓航 :《东方茶叶港——汉口在万里茶路的地位与影响》,《农业考古》2013年第5期。从交通便利的茶叶运输节点城市上,汉口茶市对外开放,无论是早期的晋商对茶叶的商业运作,还是后来大批涌入的英俄等国的外商,汉口茶市的商业资本已从简单的商品流通转向工业资本主义,刺激了汉口运输业、金融业、建筑业及市政建设的突飞猛进,形成商帮文化、租界文化、民俗文化多元交融的码头文化。从茶叶贸易的输入地上,边境地区恰克图的国际茶叶贸易改变了俄国西伯利亚地区的面貌,来自欧洲腹地的大量民众,在西伯利亚乃至远东边境进行经济大开发,带动了俄国自西向东以及与我国交界的边境地区一批批城镇的发展与繁荣,推动了华夏文明与欧洲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三、万里茶道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上的万里茶道形成和发展与古老的丝绸之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方面,万里茶道包括在广义的丝绸之路范围中。丝绸之路是对当时我国与西方所有往来通道的统称,因此并非仅有一条路。较为人所熟知的古代陆上丝绸之路,一般是指亚欧大陆北部的商路,由西汉武帝时期的张骞首次开拓,从西安(古长安)出发,经陇新地区至中亚、西亚通往地中海各国,远达欧洲罗马帝国。海上丝绸之路主要包括南海航线和东海航线,形成于秦汉时代,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海上航线,是古代我国与他国贸易来往、文化交流的海上通道。历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有所不同,起点也有泉州、广州、徐闻、合浦和临海等。广义的丝绸之路还包含“草原丝绸之路”(与“万里茶道”有重合),经北方草原远达俄国及欧洲,以及“西南丝绸之路”(亦称“茶马古道”),经四川、云南通向南亚、东南亚。另一方面,万里茶道是陆上丝绸之路淡出与海上丝绸之路受阻后我国对外贸易线路的新探索。远早于欧洲的地理大发现,晋商于1371年就开始向北方的居庸关、大同等边关要塞运送粮食,并取得合法买卖“官盐”的资质,之后又跨越长城,远达中俄边境城市恰克图,在西向的丝绸之路中断后,凭借卓越的经商能力,成功开拓出由北部通向欧洲的“万里茶道”。*杨永生、李永宠、刘伟 :《中蒙俄文化廊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万里茶道”》,《经济问题》2015年第4期。这条贯通中蒙俄乃至欧洲,持续了数百年的国际商业通道,可谓是东西方国家与民族间经贸往来的“世纪动脉”。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李泊溪研究员表示,万里茶道主要是指陆上通道,它是丝绸之路的北亚通道,与丝绸之路的中亚、西亚、南亚通道相互连接形成网络,且与海上通道部分城市也有衔接,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丝绸之路其他通道衰败后,万里茶道继续发展,作为国际重要商道发光发热。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也包括茶叶贸易,“丝绸之路”实质上是“丝茶之路”,并且万里茶道的海陆线路与“一带一路”海陆两部分高度重合。陆上“万里茶道”从汉口北上河南、山西、河北等省份,穿过蒙古,抵俄罗斯境内,这属于今天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万里茶道”从汉口出发,由上海或广州出洋,经新加坡、马来西亚、南非等地,抵达英国,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014年9 月的中俄蒙三国元首会晤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俄罗斯跨欧亚大铁路与蒙古国草原之路,并倡议共建中蒙俄经济走廊。其中,蒙古国草原之路就是我们所说的 “万里茶道”。*杨永生、李永宠、刘伟 :《中蒙俄文化廊道——“丝绸之路经济带”视域下的“万里茶道”》,《经济问题》2015年第4期。这就赋予了这条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坚实的经济基础的“万里茶道”新的时代内涵和使命。开展万里茶道研究,将蒙古国草原之路、俄国欧亚经济联盟与我国“一带一路”相结合是历史选择和时代的选择。2015年,中俄签署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同欧亚经济联盟合作对接联合声明”,在平等、尊重和开放等原则上,创建了对接协调工作机制;同年,中蒙商定对接丝绸之路和草原之路,继续推动中蒙跨境经济合作区的建设;2016年7月,李克强总理在出访蒙古时,又提出尽早启动双边自贸协定联合可行性研究,并与蒙古在贸易、经济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广播电视等领域达成15个双边合作项目。2016年6月,在塔什干举行的上合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后,中蒙俄三国元首就《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达成共识,明确了经济走廊建设的具体内容、资金来源和实施机制,并商定了32个重点合作项目,这些合作项目和规划中的中俄蒙经济走廊与过去的万里茶道联系在一起,特别是2013年中俄蒙提出万里茶道共同申遗,更加彰显了万里茶道在促进中俄蒙对接“一带一路”战略,开展深度合作的重要意义。
弘扬万里茶道的文化精神,特别是以晋商为代表的诚信合作精神,以茶叶为载体的中国茶文化精神,对“一带一路”建设有着重要的助推作用,尤其是在文化软实力方面。茶文化是世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高度和谐统一的产物,集中体现了东方的生命伦理和生态哲学,同时也是我国一个能见度很高的国际话语权体系。我国是茶叶的故乡,以茶为载体,衍生出丰富多彩的茶文化,并向海内外传播。从1610 年中欧首次海上茶叶贸易到1689 年中俄茶叶官方贸易开始,再到1776 年波士顿倾茶事件而引发的美国独立战争,进而到1840 年中英鸦片战争,无一不说明了我国的茶和茶文化在本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至19世纪,中国茶的足迹已遍及全球并享誉世界。在传播过程中,中国茶与茶文化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形成新的具有地域性民族性的茶文化,如英国的下午茶、日本的茶道、韩国的茶礼、阿拉伯人的煮茶文化等。*周国富 :《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中的茶与茶文化》,《茶博览》2015年第7期。万里茶道作为以茶为主要贸易商品的经济文化通道,沿线拥有大量的茶文化历史遗存。2014年10月《中俄万里茶道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武汉共识》的签署,第一次把中俄万里茶道的申遗工作提升到国家层面。这将不仅促进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开展万里茶道文化旅游交流,夯实中蒙俄互联互通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还将推动中蒙俄文化廊道的建设,以茶为纽带,扩大对外开放、深化交流合作,推动三国国家关系的长远发展,这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北线建设的重要内容,万里茶道能够快速兴起和发展,与以中国晋商为代表的商业文化精神分不开,没有中国文化因素中的吃苦耐劳、诚信合作,很难想象在中俄艰苦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中能具有如此规模和持久发展。
四、湖北省与万里茶道的历史渊源及特殊地位
在万里茶道(汉口到圣彼得堡段)近二百年的历史演进中,湖北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东方茶港”之誉的汉口是世界茶叶贸易的中心,赤壁羊楼洞是万里茶道上青砖茶和红茶的主要茶源地,宜昌五峰是万里茶道宜红茶的重要茶源地和核心产区,襄阳是万里茶道水陆联运的中枢城市。
汉口是茶叶交易与加工中心、金融中心和近代制茶工业的开端。*陈文华 :《湖北在万里茶道中的地位与品牌复兴的路径选择》,《决策与信息》2016年第6期。自1861年,茶叶贸易逐渐成为汉口的最大宗贸易。据《江汉关贸易报告》记载,1861年汉口出口茶叶8万担,次年增至21.6万担,之后每年递增,自1871年的20年间,汉口每年出口茶叶超过200万担。此间我国的出口茶叶量占世界茶叶市场的86%,其中,国内出口茶叶的60%来自汉口。1900年,我国对俄出口茶叶468549担,其中80.9%出自汉口。*刘晓航 :《东方茶叶港——汉口在万里茶路的地位与影响》,《农业考古》2013年第5期。汉口凭借其“九省通衢”的优越地理位置,成为我国南方产茶区的最大茶叶集散地,其国内茶叶贸易的核心地位一直维持到20世纪初。汉口茶叶贸易的重要地位,使其集聚了大批国内外商人在此设立茶厂、洋行。1873年,俄商在汉口开设顺丰砖茶厂,砖茶生产改用蒸汽机,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随后的1875 年和1878 年,新泰和阜昌先后来汉建厂,其中阜昌砖茶厂规模较大。这些砖茶厂拥有从收购、加工到销售的完整营运机制,完成了茶业领域近代化的转变。同时,服务于茶叶经营为主的金融体系应运而生,山西票号、洋行层出不穷,使其成为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当时,十几个国家的外商纷至沓来,在此开办工厂、洋行,最盛时有超过两百家洋行。
赤壁是万里茶道对外输出青砖茶和红茶的重要茶源地和加工基地。羊楼洞作为全国“青砖茶之乡”、“米砖茶之乡”,是与福建武夷山、江西铅山河口、湖南安化齐名的四大万里茶道的茶叶原产地。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随之武夷山地区战乱,原有的茶路受阻,精明的晋商将砖茶的茶源地转移到了两湖地区,使得羊楼洞这个鄂南小镇迅速崛起,一度成为湘鄂赣交界区域的茶叶集散和加工中心,美誉为“小汉口”。*刘晓航 :《东方茶叶港——汉口在万里茶路的地位与影响》,《农业考古》2013年第5期。明代永乐年间,赤壁羊楼洞就开始生产圆柱形的“帽盒茶”,后出于长途运输与储存的需要,“帽盒茶”被改制为砖茶。“洞茶”即羊楼洞青砖茶,以境内三道泉水的“川”字为标牌,千百年来畅销新疆、蒙古和俄罗斯等地,多次在国内外博览会上斩获大奖,驰名中外。*何建刚、陈晨 :《湖北青砖茶在万里茶道上的地位及作用》,《中国农业信息》2015年第5期。民国初年,羊楼洞砖茶生产到达鼎盛时期,拥有至少30家砖茶厂,年产量超过30万箱,约300万斤。这些砖茶大部分由汉口销往国内外。直至近代,羊楼洞才有红茶制作,以英国为首的欧洲国家是其外销市场。于道光四年(1825年)前后,大量广东茶商来此收制红茶。红茶外销最盛时,茶号多达百家,较出名的不止20家,如兴太、源太、百昌、隆昌、瑞昌、新商、仁和。*定光平 :《近代羊楼洞制茶业的特点及其影响》,《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五峰是万里茶道对外输出宜红茶的重要茶源地和加工基地。依托先天优越的自然环境,五峰境内茶园广布,被誉为“中国茶叶之乡”,历史上也曾有“小汉口”的称号。五峰所产茶叶中,“宜红”最负盛名。自汉口和宜昌相继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宜红”出口陡增,声誉极高。据《长乐县志》记载 :“时有羊楼洞所产红茶,简称‘湖红’,为示区别,将宜昌长乐(今五峰)等地出产红茶简称‘宜红’。”“宜红”因此而得名。“宜红”在当时颇受英商喜爱,是国内知名的红茶出口产品;“全省形成羊楼洞、渔洋关两大茶市,前者为‘湖红’,以产量丰;后者为‘宜红’,则以品质胜”。据《宜昌茶叶》记载,1886年前后系“宜红”出口的最盛期,远销俄国、美国、英国及东欧各国,称为“贡熙”,声誉极高,每年输出量高达15万担之多,展品曾在万国博览会上获奖。五峰是宜红茶的原产地和核心产区,自1824年起,大批国内外商人前赴后继地到五峰设立茶厂、茶号等茶叶机构,如汉口四大茶号之一的俄商源泰茶庄、英商宝顺和茶庄以及国内的广商泰和合茶社等,极大地促进了五峰茶的外销。
襄阳是万里茶道上重要的水陆转运中枢。有“南船北马、汉水中枢”之称的襄阳,是湖北仅次于汉口的茶路商埠。水运是最省力、最便宜的运输方式,明清时期,汉水的可利用性超过黄河和长江,成为我国古代内河最便捷、最畅达、最繁忙的“黄金水道”。襄阳道路四通八达、水路南北纵横,自然而然成为商贾云集、物流畅通的商品集散地。茶叶是当时交易的重要商品,茶叶贸易促进了襄阳上百年的经济发展。自鸦片战争后,俄商开始从襄阳运销茶叶。《襄樊港史》载 :“俄商经襄阳转运的茶叶数量很大,据1892年至1901年《通商华洋贸易总册十年报告》记载,俄商经汉水北运的茶叶‘每年约有20万担运往俄国本部,平均约2.5万担运销于西伯利亚和蒙古’。从清同治十年(1871年)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俄商从襄樊港转运的茶叶达2684214担,占俄国输入茶叶总量的15.9%,最高年份占64.7%。俄商利用襄樊港转运茶叶达数十年之久。”晋商自然也不例外,在此开设茶庄分号和船帮代理,经营多家货栈,并控制了当地的钱庄、票号和典当行。为维护同籍商人的利益、便利商品集散和商贾来往,各地商人纷纷在此设立会馆。其中,由陕晋两省商人建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的“山峡会馆”就坐落在临江的邵家港、瓷器街和皮坊街三路交接之处,是当时商贸最为繁盛之所。
历史上万里茶道的贸易往来在湖北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当前万里茶道的复兴也将是湖北省连接长江经济带与“一带一路”两大国家战略的重要结合点。以万里茶道的复兴为契机,充分挖掘湖北万里茶道的历史资源,推动长江中游核心城市武汉、重要节点城市赤壁与宜昌和辐射带动城市襄阳的错位发展,将增强长江中游地区的整体实力和凝聚力,围绕“茶文化”发展生态茶园种植业、文化旅游等产业则会是湖北建设生态文明的先行示范带的重要突破口,以茶为纽带,内连湘赣等省份,外通蒙俄,有助于实现长江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打造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格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九省通衢”湖北加入万里茶道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协作发展中,将密切与国内“茶道起点”福建、“水路江关”江西、“三湘茶韵”湖南、“九省通衢”湖北、“水陆中原”河南、“晋商故里”山西、“塞外商埠”河北(张家口)、“草原驼铃”内蒙古等省份的合作,并外延到“戈壁驼道”蒙古国和“欧亚茶程”俄罗斯,通过沿线国家和地区之间基础交通的完善、经济往来的加强、文化交流的增进,大大地提升作为内陆地区的湖北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地位。
具体实现路径上,可以先构建鄂茶文化遗产廊道,促进万里茶道湖北沿线的茶文化旅游发展。万里茶道湖北段保存有大量的遗址遗迹,在因茶而兴的汉口,俄国人于19世纪留存的建筑几乎皆与茶相关;在赤壁羊楼洞古镇,至今仍完好保存着一条明清石板街;在五峰境内,蜿蜒着一条距今至少有300 多年历史的,由古桥、路碑、骡马店遗址、古道遗址和摩崖石刻等构成的约300公里的古道;襄阳的古城墙、码头、会馆等构建丰富多彩的万里茶道湖北段遗址遗迹。鄂茶文化遗产廊道就是以“茶叶”的特定历史形态、文化事件为线索将众多相关的单个遗产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并加以整体保护,构建大尺度、跨时空、综合性的线性文化遗产区域,旨在整合区域资源基础上,从社会、经济、文化的整体保护上实现遗产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随着万里茶道申遗活动的有序开展,湖北省还将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密切往来与合作。2015年10月,“万里茶道”沿线28个节点城市在铅山会议上就《“万里茶道”沿线城市旅游合作协议》达成共识。于2016年7月底成立的“万里茶道”国际旅游联盟更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的一大利好。通过中俄蒙跨境的旅游合作,整合旅游资源,统一营销宣传,共同打造“万里茶道”旅游品牌,这将实现鄂茶文化的更广泛传播,使旅游业的先导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在发展与茶和茶文化相关的的生态绿色经济文化产业方面,着力打造“赤壁砖茶”和“五峰宜红”两个地域和公共品牌。湖北省是茶叶大省,拥有厚重的茶文化底蕴,“茶圣”陆羽、“茶神”孔明、“茶祖”神农的“根”都在湖北。武汉素有“千年名楼,百年茶港”之美誉,是著名的万里茶道发源地之一。当前,湖北已形成鄂西武陵山富硒绿茶和宜昌三峡名优绿茶及宜红茶区、鄂东大别山优质绿茶区、鄂南幕阜山名优早茶及边销茶区、鄂西北秦巴山高香绿茶区等“四大优势茶区”,并拥有采花毛尖、萧氏茗茶等知名品牌,但仍存在茶企众多而品牌杂乱、产业弱小且龙头企业缺乏、茶叶品质标准不统一、内销竞争力不足且外销市场开拓不够等现状。通过挖掘湖北万里茶道的茶文化资源和价值,一方面促进省内生态茶园的建设以提升茶叶品质、推进龙头茶企和中小茶企的整合以实现茶企高效化管理、进行茶叶专门技术人才的培养以增强茶业的创新能力,拓宽茶叶向保健品、食品、医药品、化妆品等健康产业领域的深加工,实现茶产业链的整体优化与转型升级,打造“赤壁砖茶”和“五峰宜红”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地域茶叶品牌;另一方面促进沿线跨领域、跨区域的文化、商贸等国际层面的深度交流与合作,实现茶商、茶厂等企业、工厂“走出去”和“请进来”,设立并完善深度加工和特色营销网点,开展博览会、展销会、研讨会、文化节等多种形式的以茶文化为承载的营销活动,积极开拓新市场,增强湖北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继续推进武汉和湖北的对外开放平台的建设,进一步便利进出口通关,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武汉拥有法、美、韩、英等多国家的领事馆,在中部地区的城市中外国领事馆的数量最多,2015 年,武汉建设外国领事馆区的规划方案获批,借助万里茶道复兴这一契机,武汉应该积极争取外交部门的支持,早日使俄罗斯在汉口重开总领事馆;在优化已有的东西湖、黄石、宜昌三峡、襄阳四个保税物流中心、东湖和新港空港两个综合保税区建设基础上,积极筹备武汉自由贸易区的申建,为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提供更好的平台支持。口岸开放上,进一步完善以武汉为中心,黄石、宜昌、荆州、襄阳等为节点的开放口岸格局。*张静 :《“一带一路”战略下的湖北发展举措研究》,《湖北社会科学》2016年第3期。加强与蒙古、俄罗斯等国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巩固“汉新欧”、“汉满欧”铁路的顺畅运行,并争取对接“汉新欧”、“合新欧”、“郑欧”、“长欧”、“义新欧”、“渝新欧”等国际货运班列,整合货源以降低运费;加紧建设武汉临港经济区,加强武汉与内河、沿海港口的战略合作,将襄阳打造成对接武汉航运中心的腹地港,推进建设宜昌三峡物流中心;发挥电子口岸功能,完善电子口岸实体平台和门户网站建设,切实推进“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的有效落实,进一步深化与沿海、沿边、沿江及周边省市口岸的通关合作,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钟晓,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2015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国际贸易。
On the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 and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LiuZaiqiZhongXia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Wuhan University,Wuhan,China)
The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 is another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and cultural channel which connects China and the rest of world following the “Silk Road”. In history,the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 was a “century artery” between China and Russia,even Europe,and today,it has a high coincidence of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in another word,the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Study on the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 and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is helpful to enhance Chinese cultural soft power,and carry 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strategy effectively,in particular for Hankou which is a major source of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it will benefit opening-up and cooperation of Wuhan and even Hubei.
The Ten-thousand-mile Tea Road;One Belt One Road;Hubei
刘再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俄罗斯乌克兰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世界经济、国际贸易与国际关系。
江汉大学武汉研究院“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以汉口为中心的湖北段万里茶道研究”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