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透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缺失现象
——基于中英高等教育比较

2016-03-16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刘 森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透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缺失现象
——基于中英高等教育比较

刘森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文章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规章制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方面比较了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之处,透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缺失现象,探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可参考性的意见。

[关键词]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

已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英国高等教育,是世界公认的最优秀的教育体系代表之一。英国的高校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维、多学科知识的交叉,是培育创新人才的基地。相比之下,中国的高等教育始于1898年创办的京师大学堂,风风雨雨走过了一百多年,但在优秀创新人才培养上却存在着明显的缺失现象。本文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高校规章制度、教学模式、对学生学习能力评价方式等方面比较中英两国高等教育的差异,透视中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缺失现象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可供参考的改革意见。

一、中英高校教育管理体制的比较

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是高等教育法律法规制定的参与主体。从新中国成立至今,政府机关管理高校的模式一直延续,国家教育部主管中央大学,而省属、市属高校则隶属于各级省、市政府机关,由此形成了从教育部到教育厅,再到高校及各院系的由上至下的高校教育管理体系。从高校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教师引进、教师职称评聘等都要经过上一级教育部门或政府的检查与批准,在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下,高校办学权与自主权受到了极大地约束,很难实施创造性教育。

英国作为西方高等教育私营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尽管要经过英国女王的授权才能成立一所大学,但是各高校按照自身的发展特点,在建立课程体系、聘任教师、运行经费等方面享有高度自主权。政府不会参与高校内部事务。英国各高校都有自己成功的一套教育管理体制,并为高校内各部门协调运转提供动力支持,校方管理阶层和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息息相关,这样的高校管理体制为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中英高校规章制度的比较

中国高校为学生所制定的规章制度中,总是带有浓重的命令语或者禁止语,例如:“不准”“不许”“禁止”“严禁”,等等,这些繁冗的规章制度字里行间透露出校方强制性的手段。大学生的行为受到各种规章制度的限制,过严的规章制度忽视了学生的个人需求和正当的权利,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英国高校的规章制度和中国高校的规章制度相比更加人性化。其规章制度的确立并不是为了管控学生,而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生活环境。其高校规章制度中透露出对学生的尊重、理解与关爱。在英国高校课堂上,无论老师讲到哪里,只要学生有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可以随时举手打断老师,老师也会认真倾听学生的观点或鼓励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果学生对所讲授的内容已经很熟悉或者不感兴趣,学生有权利选择看其他书籍或者选修让他们更感兴趣的课程。学生可以打破固定班级的束缚,在平行班级或不同的年级选上不同的课程。由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个性和创造力得到释放,才能得到发挥。

三、中英高校教育模式的比较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指出,“中国还没有一所高校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办学,没有自己的创新点和独特性。”[1]中国缺乏独创性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具体表现为:

第一,中国各高校针对国家教育部下发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具有同一性,没有各自的特色。而英国各高校能够根据学校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定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

第二,中国高校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必修课过多,选修课过少。同时一些高校的专业选修课只对专业学生开放,面向全校的选修课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相比之下,英国高校的课程设置充分考虑各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实际需求,在符合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前提下设置新颖实用的专业初级课程和专业高级课程,以及专业性更强的实践课程。同时选修课也非常多,且对全校学生开放。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能充分挖掘自己的学习兴趣。

第三,中国的高校大多使用统一的指定教材,教材是学生考试复习的蓝本,养成了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性。学生所学的课本知识过于局限,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英国高校从不使用统一的教材,也不指定固定的教科书,只是向学生推荐参考文献。英国高校教师授课不会照本宣科,他们会强调课程的基本概念和重点内容,并把课程研究领域相关的前沿成果、最新知识与动向介绍给学生,有时教师会用一些新发表的科研论文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不同学者的观点,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所以英国高校教师在授课前要准备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同时学生为了完成课余作业,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和图书馆资源,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

第四,中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改革,但是填鸭式仍然是大多数高校教师所采用的授课方法。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把学生当作各种应试的学习容器,灌输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反复训练就能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思想。学生虽然基础知识相对学得很扎实,但是却失去了发挥创新意识、增长社会实践能力的机会,导致毕业生高分低能,工作能力差。与中国高校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相比,英国高校教师多采用讲座、讨论、案例教学、辅导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师采用互动教学,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思考、各抒己见,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学生需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独立思考、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才能高质量地完成作业。英国高校鼓励学生半工半读,也鼓励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教师会利用更多的机会,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培养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第五,中国高校学生对知识和权威持完全认同的态度。中国的“尊师重道”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大学生在“听话”的氛围中学习长大,对老师传授的书本知识和谆谆教诲大多完全认同。虽然有时对自己所学的知识产生质疑或与老师的观点相左,但是大多数学生也都采取沉默的方式,没有勇气或机会表达出来,由此独立的人格被淹没,对一切都是认同的、顺从的,失去超越一切的动力,怎么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拔尖人才?相比之下,英国高校注重学生对知识和权威的质疑、批判精神。教师不代表权威,学生可以和教师争论。在课上、课后,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和学术见解;在阅读书本知识时,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不同于作者的观点。向书本知识和权威提出挑战,这是英国高校能够培养出创新性人才的关键所在。

四、中英高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比较

中国高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主要参考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教材上的课内知识在期末考卷中所占的比重较大,自主发挥并能体现学生能力的题型所占比重很少。这种考试形式并不能体现出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个人的见解。而且,学生在本科毕业前,要完成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其中的抄袭现象十分严重,结果导致学生轻视诚信、轻视严谨求实的学习作风。这种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导致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思维方式局限在一定的框架内,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极差。

相比之下,英国高校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方式却是多样的。英国高校考试中闭卷考试很少,而且对考试答案的标准从不做严格的规定,甚至有些考试并没有标准答案。英国高校教师鼓励学生用新的方法解决问题,阐述自己的独到见解。解决方法得当、见解独到的学生往往会得到更高的分数和教师的认可。英国高校期末考试形式多样化,其中最主要的两种方式是写论文和做课程设计。无论哪种方式都需要学生查阅大量参考资料才能很好地完成。教授在给学生评分时很注重论文和课程设计中是否有创新的个人观点或批判性的观点,同时参考学生平时课上参与讨论的情况,以及学习和完成作业的态度。这种评价方式锻炼并考核了学生的探索知识的主动性,活跃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国高校不但注重学生个人创新能力培养,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所以有些课程的考试成绩还要参考学生平时的小组成绩。在大学毕业前,英国高校大多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毕业论文,并要求论文要体现自己的创造性观点,还要展示讲解自己的论文,同时有论文指导教师、本校专家、校外专家、社会企业界专家等倾听并评价学生的毕业论文展示,每位学生对论文的撰写保持严谨、诚实的态度。

通过上述中英两国高校教育的比较,可以找到中国优秀创新人才匮乏的主要原因。中国高校应该从英国高校教育中吸取有益的启示,改变僵化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剔除缺乏人性化的繁冗的规章制度,抛弃一成不变的旧教材,根据中国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设置合理的、有益于学生的、灵活多变的课程,彻底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采用多元评价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主动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发展个性,张扬个性,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获取新知,提升批判性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涂元季,顾吉环,李明.钱学森在最后的日子[N].人民日报(文化版),2009-11-05.

责任编辑:谷晓红

The Inadequacy of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n China’s Higher Education——Based on a Comparative Study on China-Britain Higher Education

LIU Sen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China-Britain higher education is compared in terms of management system,rules and regulations,teaching model,and evaluation and testing methods. Based on the problem that the innovative talent training is inadequate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the causes are explored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education reform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innovation;talent training

[收稿日期]2016-03-19

[基金项目]2014年黑龙江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4010873。

[作者简介]刘森(1975-),男,哈尔滨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体育教育学、比较高等教育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130—03

[中图分类号]G649.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31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创新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