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发展状况研究

2016-03-16马春玲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中国化

马春玲

(黑龙江大学 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发展状况研究

马春玲

(黑龙江大学 教育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0)

[摘要]罗夏墨迹测验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文章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收录在中国知网(CNKI)及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WebOPAC)中的罗夏墨迹测验研究的文献进行了分析。从检索到的文献将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发展划分为萌芽、聚焦和平和3个时期,探索了罗夏墨迹测验研究现状的可能原因,提出了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发展的预测。

[关键词]罗夏墨迹测验;中国化;人格测验

一、问题的提出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能力、气质、思想等方面的总和,是一个人的道德行为取向和社会责任感的充分体现。[1]罗夏墨迹测验是一种人格测验。罗夏墨迹测验是由瑞士精神病学家赫尔曼·罗夏于1921年创建。1922年罗夏英年早逝,此后该测验传入美国,到1957年形成了五大罗夏系统。1974年,埃克斯纳在五大系统基础上加入了许多新的变量创立了罗夏综合系统(CS),该系统在施测、计分和解释等方面都有详细的标准和程序,且给出了常模。那么现今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如何呢?笔者将在下文中进行初步的探讨。

二、资料来源与方法

资料来源是中国知网(CNKI,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书)的数据库。内容样本为2013年12月17日以前样本库,通过高级检索篇名中包含“罗夏”一词进行精确检索,共检索出82条为研究罗夏测验的内容,经过逐个排查,又发现有4篇非罗夏测验,因此研究罗夏墨迹测验共有78篇。最早的一篇文章发表在1987年。书目在国家图书馆只查到一本《实用罗夏墨迹测验》,2008年重庆出版社出版。另外一本已知的就是孔德生老师《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出版。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研究罗夏墨迹测验的78篇中,20世纪80年代有3篇文献,占总数的3.85%。20世纪90年代有3篇文献,占总数的3.85%,与80年代相同。进入21世纪,2005年前的五年共有9篇文献,占总数的6.41%。2006年至2009年共有45篇文献,占总数的57.69%。2010年至2013年共有18篇文献,占总数的23.08%。笔者从不同的侧面对搜索到的这些文献进行分析,探索罗夏心理测验的研究特点。

(一)文献发表源分布

在1987-2013年间发表的“罗夏”研究论文共有78篇,其中硕士论文32篇,无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主要集中在暨南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尤以暨南大学为多,共19篇,占总数的59.375%。剩下46篇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上有14篇,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有20篇。两种检索结果有重叠。2种检索结果排在前3位的是《中国心理卫生杂志》4篇,《心理科学》3篇,《心理科学进展》3篇。由此可见,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研究最多的是各大学的硕士论文。

(二)研究力量及作者分布

首先在硕士论文中,孟宪璋指导的论文有18篇,遥遥领先,孔克勤指导的论文有3篇,郭庆科指导的论文有2篇,其他人指导的论文均为1篇。在期刊文献中,作者中有郭庆科的为11篇,有孟宪璋的为9篇,有刘国华的为4篇,其他人为2篇以下。人员分布其中暨南大学22篇,辽宁师范大学10篇,华东师范大学8篇,暨南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篇,山东师范大学6篇,哈尔滨工程大学4篇,其他为3篇以下。

依据“罗夏”检索,作者发表文章在1-3篇之间分布情况是发表论文仅1篇的作者有19人,占作者总数的57.58%,而发表论文在2篇及2篇以上的作者占作者总数的42.42%。根据洛特卡定律,写2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约为写1篇论文的作者数量的1/4。[2]据此推算罗夏墨迹测验研究核心作者的形成指标是撰写论文2篇的作者须达到5人,而现在为14人,这表明罗夏墨迹测验研究队伍已经形成,尤其是核心作者已经十分明显。从作者合作情况看,独著论文9篇,占论文总数的23.08%。在合著论文中,2人合著20篇,占总数的51.28%;3人合著4篇,占总数的10.26%;4人以上合著6篇,占总数的15.38%。在合作形式上,主要是同一机构的内部合作。

(三)主要研究内容

从研究内容看,已有罗夏墨迹测验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罗夏测验的综合性介绍,罗夏测验的本身指数研究,罗夏测验的信效度研究和罗夏测验在不同人群中的应用。由此可以看出:第一,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的信效度研究是最多的研究内容;第二,罗夏墨迹测验的攻击变量是学者最为关注的一个变量。

(四)研究类型与学科类别

从研究类型看,主要是社科类的基础研究、社科类的行业指导、自然科学类的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这些方面的研究文献占到总数的85.9%以上。说明我国罗夏墨迹测验的研究仍然处于基础探索研究阶段,虽然有应用研究,但非常少。关于罗夏墨迹测验得到课题资助的情况更少,只有2个文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还有3部著作分别得到湖南省教委科研基金、江苏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同时有部分基金项目未在检索中显示。从学科类别(依据CNKI的分类标准)看,罗夏墨迹心理测验主要归为心理学、基础医学、企业经济与精神病学。

四、关于罗夏墨迹测验研究的几点思考

(一)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研究发展阶段

从检索到的文献资料和CNKI的学术趋势分析,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二十七年间,仍可以做一个简单的时间节点划分。

1.萌芽期:1987-2005年是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研究的萌芽期。1989年,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先生曾主持修订罗夏测验,1995年,龚耀先和朱晓峰将罗夏综合体系的一些变量同WAIS-RC中的智力变量进行了相关研究。1998年,山东师范大学的郭庆科和战秉聚撰文探讨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3]1999年,郭庆科将Exner体系的一些指标同16PF人格测验进行了对照研究。[4]2000年,华东师范大学徐光兴教授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系的研究生中开课,讲授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罗夏墨迹测验技法。徐光兴教授还在他的《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5]和《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6]中,介绍罗夏墨迹测验,提出了内容分析的个案报告。

2.聚焦期:2006-2009年是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聚焦期。在这一时期检索到的文献有一个小的凸起,同时出现了一些开拓性的研究成果,出版了关于罗夏墨迹测验操作技法介绍的第一本书《实用罗夏墨迹测验》。[7]该书是由杨东和吉沅洪编著,重庆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吉沅洪是苏州人,是日本广岛市立大学国际学部副教授、教育心理学博士,日本执业心理咨询师,同时作为西南师范大学心理系兼职教授。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主要集中对罗夏墨迹的指标和效度进行研究同时尝试将其应用到各具体的人群中。这一时期的另外一个特点是硕士论文较多。

3.平和期:相对于前一时期文献数量爆发式的增长,这一时期,即2010至今,文献数量在每年相对保持平稳。这一时期清华大学连续举办了几次罗夏墨迹测验的培训班,分别在2010年12月1-5日,2011年7月7-11日,2013年3月29-31日,2013年4月17-21日。该培训班对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发表文章较多的集中在企业人才测评对罗夏墨迹测验的应用。这一时期出版了罗夏墨迹测验的第二本书即《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8]

(二)罗夏墨迹测验发展现状原因探析

总的看来,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将近三十年的发展成果并不显著。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恐怕是罗夏墨迹测验本身极其复杂。它是以墨迹偶然形成的模样为刺激图版,让被试者自由的看并说出所浮想到的东西,然后将这种反应用符号进行分类,加以分析,捕捉人格的各种特征,进而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测试一个被试大概需要1个小时。测试之后还要把相应的文字转化成符号,这一步又涉及大量的原则。第三步把这些符号依据一定的公式折合成分数。这一步已经可以实现计算机操作,但是其中包含的非常细密的原理仍需要研究者掌握。最后根据分数得出对被试的一个解释。这个最终的解释包括了多达14项结果。因此该测验相比其他心理测验是难之又难,没有几年的学习时间根本无法独立操作完成。

(三)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发展预测

经过几年的沉淀和积攒,罗夏墨迹测验未来在中国将会有一个持续的发展,但本身的难度决定了研究者始终不会太多。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临床与健康心理学研究室已经尝试计划组织全国专家共同建立罗夏墨迹测验的中国常模。这将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如果编制出了中国常模,罗夏墨迹测验在中国的发展才算真正的开始。

[参考文献]

[1]魏雪梅.科学心智模式与大学生人格教育研究[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8).

[2]魏瑞斌.多视角对洛特卡定律的验证和阐释[J].情报杂志,2007,(1).

[3]郭庆科,战秉聚.罗夏墨迹测验的实质[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

[4]郭庆科.罗夏墨迹测验与16PF在人格测量中的对照研究[J].心理科学,1999,(6).

[5]徐光兴.跨文化适应的留学生活——中国留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援助[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6]徐光兴.临床心理学——心理健康与援助的学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7]杨东,吉沅洪.实用罗夏墨迹测验[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8.

[8]孔德生,李祎琼.罗夏墨迹测验综合系统的临床应用研究[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谷晓红

Development of Rorschach Test in China

MA Chun-ling

(Heilongjiang University,Harbin 150080,China)

Abstract:Nowadays more and more peopl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study of Rorschach Test. Documents and papers on Rorschach Test are collected from CNKI and the Web OPAC. With bibliometrics methodology,the data are analyzed. The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Rorschach Test in China experiences three stages:beginning,focusing and stable. By analyzing the possible reason for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is study,the future development is predicted.

Key words:Rorschach Test;chinization;personality tests

[收稿日期]2015-07-23

[作者简介]马春玲(1980-),女,黑龙江富锦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研究。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5—0133—03

[中图分类号]B8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5.032

猜你喜欢

中国化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试论藏传佛教中国化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督教中国化的神学思考与实践
《圣经》经文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传统与现代“断裂”中的早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