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思考

2016-03-16刘玉江韩双梅夏秋萍谌新华郭天娇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社会服务网络高校图书馆

刘玉江,韩双梅,夏秋萍,谌新华,郭天娇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互联网+”视域下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思考

刘玉江,韩双梅,夏秋萍,谌新华,郭天娇

(哈尔滨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同时,引领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思考,为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网络;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思考

进入21世纪,社会化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发展的显著标志。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标志着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的完美融合与链接,为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和水平的提升拓展了广阔的空间。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环境变化,高校图书馆无论是自身发展需要,还是回报社会需求,都必须承担起社会教育的职能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让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普通百姓,真正体现教育公平。网络时代的到来为打破社会文化服务资源不足,全面提高社会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水平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高校图书馆融入社会文化服务大家庭带来了新的理念和发展机遇。

一、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现状

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版)》(以下简称《规程》)。《规程》第二十一条指出:“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在《规程》的指导下,部分高校图书馆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了一些大胆尝试。综合国内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方式有以下几种:(1)开展最基本的借阅服务,主要为社会固定用户提供借阅服务,这是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普遍做法;(2)面向社会举办公益讲座和提供专项的业务培训,如北京气象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全国气象财务软件培训班等;[1](3)与社会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开展建设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如吉林省多所高校图书馆加入“吉林省图书馆联盟”等;[2](4)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图书馆,实现资源共享,如在国内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是深圳大学城图书馆与深圳科技图书馆、深圳市公共图书馆合作,联手打造了“深圳文献港”[3]等。无论是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提供短期培训,还是合作共建共享,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开展社会服务方面均有一定成果。

二、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存在的问题

相比欧美及西方发达国家,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的方式、手段、内容等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国外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除了满足自身发展需要,还要面对来自社会需求的压力及政府的问责。在美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已完全纳入法律规定体系之中。1996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的《图书馆服务与技术法》的最大亮点之一就是把高校图书馆纳入了法律调整范畴,规定要以特殊方式扩大包括高校图书馆在内的信息服务范围。[4]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依据是2002年教育部颁布的《规程》,它在指导高校开展社会服务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高校开展社会服务缺少一定的约束力,而且在服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具体问题:

第一,高校普遍认为高校图书馆不应承担社会服务的职能,认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保障学校的学科建设,服务对象的主体应该是在校的广大师生;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大众,应该承担社会服务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应该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的投入。许多新升本院校自身面临经费短缺问题,不具备开展面向社会服务的客观条件。

第二,我国图书馆在管理体制上条快分割现象突出,各自为政现象严重。各行业图书馆在功能定位、发展路径、服务主体上分工过细,经费投入、办馆条件等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落后的管理观念及严重的壁垒效应,使得各图书馆之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第三,新建地方高校图书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专业化程度不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难以提供高层次、专业化的信息服务,[5]影响了社会对高校服务的认可,同时,缺少对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科学有效的评估。

第四,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服务的方式方法缺少创新,为服务而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高校面向社会服务的同时附加了许多苛刻性的条件,在服务时间和服务内容上大打折扣,让读者望而生畏而被婉拒门外。由于服务的短板和宣传的不到位,社会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社会服务方式、内容等了解较少,使得高校图书馆的社会服务叫好不叫座。

三、互联网引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创新

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时空观,更新了人们的生活观念,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更引领了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模式的创新。高校图书馆借助互联网思维可以在以下方面加强社会服务。

1.发挥教育功能服务社区

互联网促使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图书馆在“互联网+”理念的今天,应该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服务创新之路,在推动高校社会服务向纵深发展的同时,改善用户体验,提升高校社会服务水平,传承和借鉴“互联网+”教育模式,如哈尔滨学院与哈尔滨市政府联合成立的“市民学习中心”,为社区居民定期举办各种培训和辅导,定期开展“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社区”的评选活动,开展送书到家庭、到社区活动,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为校内外读者进行公益讲座等。如今,“市民学习中心”已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新载体,成为百姓提升自身素质的新平台,市民终身学习的新课堂。

2.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服务民生

201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标志着在“十三五”期间,我国公共文化体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高校图书馆拥有雄厚的专业人才和丰富的数字资源优势,应该主动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信息的支撑作用,积极参加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6]强化地方文献与特色资源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文献资源支持,为国家一带一路移动数字图书馆建设服务,实现全社会文化服务的全覆盖。

3.加强MOOC合作开发服务社会

互联网让各类信息和资源的获取变得快捷化、扁平化和平民化,获取资源的成本和门槛大幅降低。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社会发展新形态正在形成。作为传统行业的高校图书馆应该借力互联网,不断推动高校图书馆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把“互联网+”作为社会服务创新,实现高校图书馆与社会完美对接的突破口,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是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有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规模“巨型化”、学生身份“多样化”和教学模式“人本化”为主要特征。[7]MOOC作为全新的教学模式,虽然发源于高等教育,但其作为开放性的在线知识教学模式,以其所具有的特点亦为公共图书馆所接受和借鉴。2015年4月,我国国家图书馆基于MOOC理念,上线了“国图公开课”项目。[8]高校具有的教师资源、课程资源和数字资源优势及拥有开设MOOC的丰富经验,公共图书馆具有特色资源和庞大的社会需求,为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开展MOOC平台建设奠定了合作的基础,同时,开展MOOC合作开发,也是进一步拓宽高校、公共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体现教育公平的需要。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力量转移——临近21世纪时的知识、财富和暴力》中说:“世界已经离开了暴力与金钱控制的时代,而未来世界政治的魔方将控制在拥有信息强人手里,他们会利用手中掌握的网络控制权、信息发布权达到金钱和暴力无法征服的目的。”在人类刚刚进入21世纪时,全球也不过只有3.6亿网民,但在今天,这个数字已经突破了20亿。网络文化、网络经济、网络传递等,世界已经完全进入了网络时代,“互联网+”已成为高校图书馆服务社会的新引擎和创新的动力之源。

[参考文献]

[1]陈荣淼.关于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思考[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

[2]吉林.探索高校图书馆与公共图书馆共享共建模式[EB/OL].http://news.163.com/08/1014/406S84 MR000120GU.html.

[3]“深圳文献港”昨天开放免费服务[EB/OL].http://book.ce.cn/ssjj/200906/15/t20090615-19315841.shtml.

[4]Ridde W.Library Services and Construction Act:Reauthorization Issues[EB/OL].http://www.eric.ed.gov/ERICWebPortail/contentdelivery/servlet/ERICServcel?accno=ED37788.[5]蔡忠兵.图书馆信息服务产业化发展的几点反思[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10).

[6]谭寅汉.区域图书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以政府购买服务为手段[J].图书馆建设,2015,(6).

[7]李曼丽.MOOC的特征及其教学设计原理探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8]童忠勇.公共图书馆MOOC平台的建设与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5,(11).

责任编辑:张庆

University Library’s Social Service From the View of Internet Plus

LIU Yu-jiang,HAN Shuang-mei,XIA Qiu-ping,CHEN Xin-hua,GUO Tian-jiao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The transition from the internet to “internet +” marks the unity of new gene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represented by cloud computing and big data,and tradition industries,which opens a new window of promoting university library’s service level. Meanwhile,this also requires us to think more about the model that university library may use to provide social service.

Key words:the network;university library;social service;thinking

[收稿日期]2016-03-01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BC1213081;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二五”规划课题,项目编号:14G114。

[作者简介]刘玉江(1962-),男,辽宁丹东人,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文献资源建设。

[文章编号]1004—5856(2015)05—0142—03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5.05.035

猜你喜欢

社会服务网络高校图书馆
科研、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浅谈高职院校经济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