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学习者“听电话”表达方式的偏误分析

2016-03-16吴止境

关键词:偏误分析二语习得

吴止境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汉语学习者“听电话”表达方式的偏误分析

吴止境

(湖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摘要〕由于文化差异等因素,二语习得中学习者通常会出现用词偏误。Corder的偏误分析理论(Error Analysis)指出,分析偏误涉及语言学领域(linguistic type)和认知心理语言学领域(psycholinguistic type)。本文从日常用语触发,采用偏误分析理论从字义、心理、文化背景等角度探讨外语学习者为何会在中文学习中无法辨别“接电话/听电话/Answer the phone”。

〔关键词〕二语习得;接听电话;偏误分析

一、引言

鲁健骥(1992)认为,学习外语的人在使用外语进行交际时,从整体上说,他所使用的形式与所学外语的标准形式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这表现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正字法的、语音的、语法的、词汇的、篇章的、语用的。我们把这种差距叫做“偏误”。“偏误”与通常所说的“错误”有所不同。错误是偶发的、无规律的,例如口误。人们说自己的母语的时候,也会发生错误。而偏误则是学习外语的人才会有的,是多发的、有规律的。学习外语的人只有经过反复纠正偏误,他所使用的外语才能逐步接近该语言的标准形式。所谓偏误分析,就是发现外语学习者发生偏误的规律的过程,这包括偏误是怎样产生的,在不同的学习阶段会发生什么样的偏误,等等。偏误分析的意义在于能够使外语教学更为有效、更为有针对性。在对外汉语教学中, 很早就开始注意了外国人学汉语的难点和典型错误 (即本文所说的“偏误”)。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起便有人开始有目的地搜集外国留学生的病句,并作了一定的归纳与分析。期间代表作包括《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周祖谟,1953);《教外国留学生汉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邓懿,1965)。此外《语言教学与研究》上发表的从 1974 年到 1979 年写成的论文和文章24篇(参见《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吕必松, 1990)),其中偶有涉及语法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等问题。

现在,偏误研究是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可以说对外汉语教材的编写、教学内容的编排、项目难度等级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考量,都离不开偏误分析。文本使用的语料主要来源于任长慧《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中附录部分,她将偏误类型总结成三大类(1:Word Order词序,2:Misuse of Vocabulary滥用词汇,3:Misapplication of Word Function滥用词语功能),其中的第一类下又细分为1-A Improper Placement of Time and Place Words, 1-B Word Order——Modification Structure,1-C Word Order——Topic-Comment Relations和1-D Word Order-Miscellaneous。在众多过往已描述偏误语料中,其中“接/听电话”这个偏误并未被发现,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是一个常见的Word Order-Miscellaneous偏误语料 。

二、对外汉语教学中“接/听电话”教学基本情况介绍

在中国人的习惯中,有人打电话给自己,自己准备与对方通话,通常会说“我接电话”,而外国学生在学习中一般会说“我听电话”。以往学者论文中涉及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的成果颇丰,对于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常见错误原因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但大部分学者都是从迁移理论来探讨对外汉语教学中常见的偏误原因,少有直接从二语习得源头来探讨错误原因的,而本文尝试用Corder提出的偏误分析理论分析外国人学习汉语常见的“接/听电话”这个表达错误。

Erroneous:a.妈妈叫你来听电话。

b.Mama jiao ni lai ting dianhua.

c.Mom call you come to listen to the phone.

d.Mom call you come to answer the phone.

Correct: e.妈妈叫你来接电话。

f.Mama jiao ni lai jie dianhua.

g.Mom call you answer the phone.

2.1与听字义辨析

2.1.1 “接”及“接电话”

“接电话”这个字组虽然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字组,但“接”字古已有之,而且意思颇多。

“説文”:“接,交也。从手,妾聲。”

“接”本义为娶妻之后纳妾。妾,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妻子之外另娶的女人。接,篆文 (手,招纳) (妾),表示纳妾。隶书 将篆文的“手” 简写成 ,失去五指形象;将篆文的“辛” 写成“立” ,将篆文的“女” 写成 ,人形消失。在现代汉语中中,“接”字已经失去了纳妾的意思。

再来谈谈现代汉语中“接”的意思。现代汉字中,“接”仍旧从“手”部,没有变化。其主要意思有:

接 jie 1:①靠近;接触:邻~/~近/交头~耳。

②【动】连接;使连接: ~电线/~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不上。

③【动】托住;承受: ~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住。

④【动】接受: ~见/~待/~电话/~到来信。

⑤【动】迎接:到车站~人。

⑥【动】接替: ~任/谁~你的班?。

⑦ (jie 1) 【名】姓。

“接电话”是现代中国人常用语之一,应用十分广泛,随手摘抄几例:

(1)家长接电话“小孩上课受伤送医院手术”骗局别上当。(网易新闻 2015年5月14日)

(2)电话响时,冯市长正好去了卫生间,黄一平照例代接。(《中国式秘书》 2010年1月)

(3)接到“北京警方”的电话,称自己涉嫌洗黑钱,男子准备将28万元转给对方以配合调查。(《楚天都市报》 2015年05月18日)

(4)莫言证实:提前20分钟接到电话得知获奖消息。(新华网 2012年10月12日)

(5)忙起来的时候,一手扶方向盘,一手接电话。(《小姐,你早》1999年8月)

由此看来,“接电话”无论在何种语境中,意义基本都是一致的,都是指有人打电话,另外的人接听叫做接电话。然而通过调查外国学生学习中文的过程,发现外国学生在学习时,不能分辨“接”和“听”的区别,说到“接电话”时通常会说“听电话”,而且屡次纠正也不能理解。

2.1.2 “ 听”及“听电话”

“听”本义是因高兴而张大嘴巴,见于《说文解字》:“笑皃。从口,斤声”,念作yǐn。斤,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欣”的省略,表示开心。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听”解释为“笑兒也。司马相如赋。亡是公听然而笑”。

听,篆文 (口,张嘴) (斤“欣”的省略,开心),表示张大嘴巴笑。我们现在常见的“ tīng”读音来自于“变读”,明朝崇祯年间的《正字通》首次录入:“听,俗借爲聽字省文。”这是最早的以“听”假“聽”的記載。

聽,甲骨文 (耳朵) (多嘴),像一只耳朵 介于许多嘴巴 之间,表示倾听众人发言。有的甲骨文 简化为一口一耳。本义是竖起耳朵聆听别人说话。金文 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在一口一耳 的基础上“十口” 、加“壬” (“土”是“壬”的误写),表示在远古时代,听,是人类明察、判别、选择的重要能力。篆文 省略“口” ,加“德” ,强调倾听是重要的品质。 “听”合并“聽”之后,“听”不读它原有读音 yǐn ,而转读被合并字“聽”的读音 tīng 。

听 (聽、聽)在现代汉语中有所变化,现代汉语“听”从“口”部。古代从“耳”部。意思如下:

(一)①【动】用耳朵接受声音:~音乐/耳朵聋了~不见/你的话我已经~ 清楚了。

②【动】听从(劝告) ;接受(意见) : 言~计从/我劝他,他不~。

③【动】(旧读 ting4)听凭;任凭: ~任/~便/~其自然。

④治理;判断: ~政/~讼。

(二)【名】(ting1)用镀锡或镀锌的薄铁皮做成的装食品、饮料、香烟等的筒子或罐子: ~装/一~香烟/三~咖啡。 (英tin)

在现代汉语中,并无“听电话”单独使用的场合,常见与“接”相搭配,做“接听电话”使用,如“接听电话每天别超3小时”,或者在“听电话”后面加一个听的对象,组成“听电话X”,“X”是电话相关内容,如“针对骗子听电话按键音破解密码进行诈骗”。

2.1.3 “ answer”及“answer the phone”

Answer在英语中意思比较多,O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的解释如下:

(1)something that you say, write or do to react to a question or situatione.g. rang the bell, but there was no answer.

(2)something that you write or say in reply to a question in a test, an exam, an exercise, etc; the correct reply to a question in a test, etc. e.g. Write your answers on the sheet provided.

(3) a solution to a probleme.g. There is no easy answer.

(4) a person or thing from one place that may be thought to be as good as a famous person or thing from another placee.g. The new theme park will be Britain's answer to Disneyland.

由此可见,answer包含“reply”和“write”两层意思,也就是说可翻译成“答复”,所以“接电话”和“answer the phone”都含有接到电话并回复的意思,而“听”在汉语中则只含有聆听的意思,是否回复并不清楚,如“他听到电话铃响了”,只代表他听到了电话铃声而不表示他是这个电话的接听人。

在西方学习者学习中文的过程中,一方面易从直观字形上去理解汉字, “听”字含有“口”字部,“口”通常来说是外语学习者学汉语初期常见的几个汉字之一,他们印象一般比较深。而“口”又跟说话有关,因此他们极容易对这个字产生歧义理解,认为“听电话”更符合实际。另一方面,西方人更重视电话的实际内容,所以相比起中国人对“接电话”这个形式的重视,他们对电话里听到的内容更为感兴趣,这又使他们再度忽略“接”的社会文化意义。

与文中提到的例子有相同偏误之处的还有一些,如:

Erroneous:a.从中国送邮件到美国邮资很贵。

b.Cong Zhongguo song youjian dao Meiguo youzi hengui.

c.From China giving mails to the US is very expensive.

d.It is very expensive to mail things from China to the US.

Correct: e.从中国寄邮件到美国邮资很贵。

f.Cong Zhongguo ji youjian dao Meiguo youzi hengui.

g.From China mailing things to the US (is) very expensive.

这里的“寄”、“送”跟“接”、“听”一样,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连在一起使用,组成“寄送”这一新的字组,并且语义也存在相近之处,所以也容易被混淆使用。

2.2 “接”与“听”认知心理文化背景辨析

从认知语言学意向图示理论角度分析,中国人所说的“接电话”重点在于“接”这个意向,中国自古是礼仪之邦,讲究凡事要讲礼,所以打电话注重“接”这个动作,体现了接电话者对打电话者的尊重,听到电话铃能够及时礼貌地接听并且回复。至于电话里讲了什么内容并不是被特别重视的。“听电话”侧重于“听”,可以是自己听到别人电话铃响了,也可以是自己接听了别人打来的电话,但是听电话人是否与打电话人有所交流在这个字组中并无体现,也体现不出礼貌的含义,如“他默默听着老婆的训斥电话一声不吭”,或者“他听到邻座电话铃响个不停,觉得内心十分烦躁”,这都是说明“听电话”人可以不答理打电话人的说话内容,互动性既差又不礼貌。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来有往,以礼待人的教育明显不符,所以“听电话”在心理上就不被中国人所接受,在使用中也不会被提及。西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使用的answer the phone中,这个“answer”重要的是后面所讲的内容,因为西方文化里一般比较重视实际,没有中国人这么多繁文缛节,如There is no easy answer.这句话里的“answer”在这里对应的一定是有所实指,不论是考试或者别的什么事情。

这点在任长慧(2001)的书《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中也有提及相关例子,如中国人写地址一般按照:国家,省份、城市、街道来排序,最后才写人名,但是在西方写地址却完全是相反的顺序,一般将收件人姓名写在最前。简单的一件小事就明显看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中国人从古至今信奉的都是大我中有小我,提倡人人保家卫国奉献社会,这样才有个人的发展,所以说“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我”,而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将人看做中心,认为个人是世界的中心,如西方早期神话里的英雄人物都是个人挽救民族,现代好莱坞大片里的超人,007也都是典型的个人英雄挽救世界,这些都体现了西方文化的人本主义思想。

三、小结

汉语动词作为汉语一个重要词类,一直是汉语本体研究学界关注的重点。但目前在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因为中文动词自身数量多,使用范围广,且与英文的动词字义用法都存在很大差别,无法一一对应,因此对动词的偏误分析仍值得挖掘。本文从日常用语触发,比较了汉英“接”与“听”的字义异同,并在此基础上,从“接”、“听”的字义本体研究、与英文“answer”进行对比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大背景下入手,运用对比分析法和描写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结合对比分析理论、偏误分析理论、中介语理论以及认知理论等的相关知识,对“听电话”偏误研究可以得出的结论如下:

一、动词在汉语词汇教学中地位重要,贯穿于汉语学习始终,是大纲词汇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二、对外汉语教学偏误类型主要有三大类,包括1:Word Order词序,2:Misuse of Vocabulary滥用词汇,3:Misapplication of Word Function滥用词语功能),其中的第一类下又细分为1-A Improper Placement of Time and Place Words, 1-B Word Order——Modification Structure,1-C Word Order——Topic-Comment Relations和1-D Word Order-Miscellaneous,其中偏误最多的小类是Word Order-Miscellaneous, 文本所研究的“听电话”偏误就属于这一小类,我们对其偏误产生过程和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微观细致地解析了偏误产生原因,希望能对教学有所帮助。

三、分析归纳出英语为母语留学生动词使用偏误的认知心理学成因。包括母语英语负迁移、文化因素负迁移、认知意向内容负迁移。各种影响并不孤立,而是互相联系地对形容词使用产生影响。

四、解决动词使用偏误问题,需要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共同努力。即西方汉语学习者个人努力和外部动词使用环境的完善两个方面一起作用。个人努力包括在学习过程中加强汉英动词对比、加强汉语同义与相关动词的比较、积极了解目的语汉语使用文化背景。外部使用环境包括细致入微的分阶段分层级的讲解动词、合理编写教材和词典,以及中国人正确指导等。

[参考文献]

[1]Ellis R. 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2]桂诗春. 语用域意识与二语习得[J]. 中国外语教育, 2008, (1): 4.

[3]温晓虹.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与教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

[4]鲁健骥. 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 语言教学与研 究, 1984 (3): 44-56.

[5]鲁健骥. 偏误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J]. 语言文字应用, 1992, 1(992): 1.

[6]任长慧. 汉语教学中的偏误分析[M]. (Error Analysis in Chinese language acquisition)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1.

[7]许慎.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2001.

[8]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9] 徐中舒等.汉语大字典[M]. 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1990.

[10] 周祖谟. 教非汉族学生学习汉语的一些问题[J]. 中国语文, 1953,(7).

[11]邓懿. 教外国留学生汉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M]. 北京:科学出版社,1965.

[12] 吕必松. 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要[M]. 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90.

(责任编辑:胡光波)

doi:10.3969/j.issn.1009-4733.2016.02.007

〔中图分类号〕H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4733(2016)02- 0031- 04

[作者简介]吴止境,女,湖北黄石人,湖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收稿日期]2015—11—11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二语习得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大学英语句法教学中的中介语石化现象与对策
浅析中国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常见的问题及原因
高职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改革探究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低年级学生英语写作母语迁移影响实证研究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高中生二语(L2)习得的性别个体差异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