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王权与神权的斗争看宗教对古埃及文明的负面影响

2016-03-16李成彬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王权宗教古埃及

李成彬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6)



从王权与神权的斗争看宗教对古埃及文明的负面影响

李成彬

(哈尔滨学院 人文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150086)

[摘要]在古代埃及的历史发展中,宗教占有重要的地位,也可以说,宗教是国家管理的基石。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到处都有宗教的影响:从生到死直至来世,从法老到庶民人人都依赖一系列的男女神灵来保佑世界的安定和谐,保佑粮食丰产,保佑战争胜利,保佑所爱的人健康不受伤害,与其相伴永生。尤其在政治生活里,宗教的作用更加显著。但由于时代所限,古埃及的宗教体系并不完备,因而给埃及文明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关键词]宗教;古埃及;神权;王权

希罗多德说,就宗教虔诚而言,没有哪个民族能够和古埃及人相提并论。的确,古代埃及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可以说,一部古埃及的历史就是一部埃及宗教发展史。在当时,宗教渗透到埃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生到死直至来世。从法老到庶民人人都依赖一系列的男女神灵来保佑世界的安定和谐,保佑粮食丰产,保佑战争胜利,保佑所爱的人健康不受伤害,与其相伴永生。尤其在政治生活里宗教的作用更加显著:一方面,它是法老统治人民的工具;另一方面,它也是法老成为人间之王的绊脚石。而且随着一个王朝的不断向前发展,后一方面的影响也是与日俱增。这就决定了在埃及的历史发展中,神权与王权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

这种神人之间的争斗最早可以追溯到古王国时期。在第四王朝统治期间,对太阳神的崇拜流行起来,金字塔及其庙宇中的僧侣势力也不断地膨胀,进而波及王室,从胡夫以下,可以看到所有的国王的名字中都有“拉”(太阳神)的音节。而且这一时期是埃及金字塔建设的鼎盛年代,所有法老都为自己建造金字塔,其中胡夫的大金字塔是最有名的。但是第四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舍普塞斯卡夫却打破了这种传统,他为自己在南萨卡拉建造了一个石棺形的墓。这显然表明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出现了裂痕。虽然由于史料的缺乏,无法得知具体的斗争情况,但从第五王朝的第一个国王是希利俄波利斯①的僧侣长这一事实可以推断:神庙的祭司们取得了这场斗争的胜利,所以从第五王朝开始国王都被称为“拉之子”。

在新王国时期,法老与阿蒙神②庙祭司之间的斗争在女王哈特塞普苏特与图特摩斯三世的王位争夺中初见端倪。当时,阿蒙神庙的祭司们支持图特摩斯三世,并取得了胜利。之后是埃赫那吞通过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把这场斗争推向了高潮。但在此之前的两任法老统治期间,冲突也是不绝史端。据史料记载,图特摩斯四世曾经努力恢复对旧的“拉”神的崇拜,而且太阳盘阿顿③的图案装饰,在当时的不少纪念物中都有发现。另外,阿蒙霍特普三世也用自己的行动向阿蒙神庙的祭司宣战:带着他的平民妻子坐着“阿吞”之光号游轮在他为王后建造的人工湖上玩耍。最后,这场斗争在第二十王朝的法老拉美西斯11世统治时期,以内战的形式作以了结,阿蒙神庙的高级祭司取得了胜利,同时也宣告了新王国的灭亡。

说到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为超渡亡灵而整日颂经念佛的祭司们怎么会与人间之王法老发生矛盾呢?答案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益”二字。但要想理解它,那就必须对处于由原始向高级阶段发展过程中的埃及宗教做一个具体的分析。

恩格斯说:人为宗教,“多少是人工造成的”。埃及的宗教当然也不例外。统治阶级之所以要人为地创造宗教,是有其社会动机的,目的在于借助于神抬高自己的地位,树立万民对自己的崇拜,所以,在庄严盛大的宗教仪式上祭天拜地的同时,世俗的帝王又给自己的统治罩上了神圣的光环,他们之中有的宣称自己是神,有的则说自己是神的儿子,以树立唯我独尊的权威。这在古代社会是一个十分普遍的现象。例如,中国的皇帝称自己是“天子”,日本的天皇称自己是太阳女神“天照大神”的儿子,等等。所以埃及法老认神为父的作法也不足为奇。但问题是,埃及法老的这个“爹”与别人的比起来在神性上不够完整。这里所说的不完整,是从有利于国家统治的角度来讲的。总之一句话,埃及法老为自己打造的这件统治人民的武器(宗教)还很粗糙,与后来出现的高级宗教相比还有许多不成熟的地方。这些不成熟有三方面的表现:

一是虽然有向一神教发展的趋势,但还处在多神崇拜的阶段。在古埃及全国有一个主神,之下还有各个诺姆的主神,诺姆主神之下还有数量不等的大小神灵。而古埃及全国最多时曾经有四十二个诺姆。所以有人说,古埃及宗教中大约有两千多个神。[1](P75)这点也不夸张。

二是古埃及宗教被深深地打上了氏族社会的烙印。首先它的宗教信仰具有明显的地域界限,鼓励人们信仰各自的神,因为古埃及人认为大家都信奉同一个神,这个神会照顾不过来,无力对所有的信徒施以庇护。这种观念,也是古埃及之所以神灵众多的一个原因。[2]古埃及的行政划分又以诺姆为单位,而诺姆却是上古部落的遗迹。[3](P325)这样各个地区的宗教信仰就很难摆脱原始部落的影响。其次,古埃及的神的形象往往是动物和人的结合体。例如:猫首人身的女神巴斯泰特;鹰首人身的荷鲁斯神;犬首人身的阿努比斯,等等。这种结合无需解释,显然是由部落的动物图腾演变而来。再有,在古埃及的宗教中还有大量的女神,这也是氏族社会影响的结果。

三是古埃及宗教中的神,人性太重而神性不足。首先古埃及人认为,神会衰老,而且还可能因此退位,并把神权传给儿子。[2]这一点经常被有些法老用来证明自己的合法统治地位。例如,哈特塞普苏特女王就宣称自己是阿蒙神的女儿,这样她就是王权的合法继承人而不是篡位者了。而且在古埃及人的观念里,神与人是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互有需要,谁也离不开谁。神需要人为他修建庙宇,安顿住所,穿戴衣饰,供献食物;人则需要神赏恩赐福,保佑人无灾无难,生活快乐,生命长久。[2]在这一点上,古埃及宗教和印度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等宗教有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它是“入世”的而不是注重来世的。在这种高度“入世”“现实”的宗教中,神无处不在,而且生活在世人中间,正如有学者说:“在埃及与其称为人格化的神,不如称之为神化的人。”[4](P129)

我们在开篇就提到,古埃及是一个宗教的国度。在那里,与其说这是一个芸芸众生的人类的社会,不如说这是成百上千的神的舞台。希罗多德说,埃及文明是尼罗河的赠礼。尼罗河两岸肥沃的黑土造就了埃及民族懒惰的遗风。但古埃及的大小众神却绝对是“勤政的榜样”。在国家生活中,大到王位继承、对外战争,小到刑事审判、民间的事非恩怨,都要由神来拍板定夺。在古代交通不甚发达的条件下,“公务缠身”的众神如果每天往返于人间天际,也的确是难为他们了。为了解决这种在现代社会里积重难返的“走读”问题,古埃及的神干脆把自己的家安在了尼罗河岸边,于是上下埃及遍布雄伟壮观的神庙。神来到了人间。神的一举一动都在人民的眼中,他们的优点固然能够治国安邦、普渡众生;但他们的缺点也同样是祸国殃民、后患无穷。所以,古埃及宗教的不成熟性对于埃及文明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多神崇拜造成了古埃及人对国家统一观念的淡泊。埃及在地理上是一个天然独立的、封闭统一的国家:东边是无边无际的阿拉伯沙漠,西边是死神游荡的利比亚沙漠,④南边是车马不通、舟船难行的尼罗河瀑布,只有通过北部三角洲能与西亚地中海世界往来。但在心理上,对于埃及人来说,有多少诺姆就有多少国家,是很难统一的。埃及文明的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诺姆制度,这体现了古埃及由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得不够彻底的一面。诺姆是上古部落的遗迹,而埃及进入阶级社会以来,上下埃及统一之后,在行政划分上仍然沿袭氏族时期的诺姆制度。当时的诺姆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尤其在宗教信仰上主要信奉本地的主神。这对于一个统一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潜在的隐患。在王朝强大时,各个诺姆都能服从中央管理,照章纳税,可一旦王权衰落,政局不稳的时候,诺姆马上就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王国。鉴于古王国末期和第一中间期的教训,在中王国时期,中央政府曾采取了一些措施,抑制这种分裂倾向。例如,采取明升暗降、调虎离山的策略,提拨一些地方州长到中央为官;还有就是,打破地方州长的世袭制度。虽然这些措施有效地消除了许多豪门旺族在各地长期以来形成的势力和影响,但它却只是治标不治本。和尚走了庙还在,州长走了,但是地方的神还在。不但当地的人民还在供奉这尊神,就是新来的州长想要在此地站稳脚跟也得敬这尊神。人们在宗教信仰上默守陈规,所以因信仰而形成的分裂心理也就根深蒂固。正是由于这种信仰上的独立,造成了埃及人对于国家独立统一的漠不关心。有两件事最能够体现埃及人的这种心理:一件事是发生在喜克索斯人入侵的时候。对于喜克索斯人兵不血刃地在埃及建立政权,与其说,是他们采取了和平渗透的策略,还不如说,埃及人根本就没想抵抗。在古埃及人看来,国家统一只是少数强大地方家族的事情,对于广大诺姆来讲,无论谁在朝中为王,他们的义务都是交纳赋税,这对于他们以宗教信仰为基础的社会生活来说是基本没有影响的。所以当喜克索斯人要求他们交纳赋税的时候,埃及人没有表现出强烈地反对。但遗憾的是,他们不了解埃及人的心理,以为埃及人的顺从是软弱的表现,所以得寸进尺,做了一件让埃及人不能容忍的事情,导致他们奋起反抗,结果喜克索斯人的王朝顷刻间灰飞烟灭。这件喜克索斯人不该做的事情就是他们企图阻止底比斯人信仰阿蒙神而改信亚洲的神灵。⑤这对于笃信宗教的埃及人来说,是无法接受的。从中不难看出:在埃及人的心里,对自己神的信仰是高于国家利益的。另一件事情发生在二十六王朝建立的前夕。众所周知,在亚述国王阿萨尔哈东(Esarhaddon)死后(公元前669年),他的两个儿子,阿淑尔巴尼帕(Ashurbanipal)和沙马什苏穆金(Shamash-shum-ukin),为争夺王位反目成仇,最后兵戎相见,直到公元前648年才以阿淑尔巴尼帕的胜利而结束了这场长达二十一年的分裂局面。这场发生在亚述的国内战争为埃及获得独立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会:一是阿淑尔巴尼帕分身无术,无暇埃及事务;二是亚述因为内战而元气大伤,从此走向衰落。埃及的舍易斯王子普萨姆提克(Psammetichus)把握了这次机会建立了第二十六王朝。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不正常的是他所依靠的力量不是埃及人民,而是希腊雇佣兵。原因是埃及人没有为祖国统一而战的热情。当时的情形在一位历史学家的笔下是这样的:“在战场上联合起来进行战斗,不可能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因为,仅仅在一代人的时间里,在统治者们发动的与他们(广大农民)毫不相干的争斗中,他们曾经三次眼见着:土地荒废、妻子受辱。参加这样的战斗是他们无法容忍的。”[5]由此可见,对于埃及人来说,国家是统一还是分裂只是统治者的事情,与自己是没有多大关系的。于是,可以断言:由于多神信仰,造成了埃及人心理上的离散,因而就不能形成统一的全民族的凝聚力量。这是埃及在后期不能抵御外族入侵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是古埃及人在信仰全国主神的前提下,习惯上不同诺姆的人信仰各自的主神,这造成了古埃及人在国家、民族观念上的淡薄。⑥而这恰恰是自新王国后,外族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在尼罗河流域出现,并卓有成效地统治埃及人民的祸根。宗教的价值就在于信徒的虔诚态度,而虔诚是靠思想的专一来体现的。笃信宗教的埃及人的虔诚之心是毋庸置疑的,所以尽管当时在埃及大小神灵满天飞,但各个诺姆的人主要还以信奉本地的主神为主,至于说全国的主神他们只是不排斥而已。这种心态极容易被外族统治者钻空子。下面我们通过比较波斯人和希腊人在埃及建立的政权来说明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波斯人在征服埃及之后,捣毁神庙,亵渎神灵,激起了埃及人的强烈愤怒。结果波斯人在埃及的政权极其不得人心。在波斯人占领期间,埃及人的反抗斗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最后终于推翻了他们在埃及的政权——二十七王朝。而对于希腊人的态度则恰恰相反。原因是他们对于埃及的宗教信仰极其尊重。亚历山大非常重视埃及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到埃及以后,他首先参拜埃及诸神,表示信奉埃及的太阳神,尊重神庙祭司,立即得到埃及祭司们的拥戴,因而获得埃及法老的称号。[6]亚历山大又来到锡瓦绿洲拜谒阿蒙神庙,请示神谕。埃及祭司们对亚历山大的壮举大加赞赏,公开宣称他是“拉之子”“阿蒙的宠儿”。亚历山大的这种流于形式的作法,在信奉普塔神的孟斐斯人或者信奉奈伊特神舍易斯人,或者信仰其他神灵的不同区域的埃及人看来,就是虔诚。这样亚历山大就顺理成章地取得了埃及法老的合法地位。[6]之后的托勒密王朝继承了亚历山大的传统,笼络埃及的僧侣祭司集团,把希腊的神与埃及的神认同合一,从而使埃及人从心理上接受托勒密王朝的统治。[6]相比之下,希腊人的政权比波斯人的政权稳固得多。原因就是他们掌握了埃及宗教的特点,进而把握了控制埃及人思想的关键。埃及人在思想上对于希腊政权的接受是非常彻底的,他们把托勒密敬若神明,模仿希腊人的生活方式,努力学习希腊语。[6]只是无奈,两个民族无论在人种上还是在思想文化上都相差悬殊,最后埃及人不得已发出“我不知道举止如何像一个希腊人”的感慨。[6]这也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埃及宗教的这种包容性。在此之前的外族政权,如:喜克索斯人政权、⑦利比亚政权、努比亚政权,以及在此之后的罗马人政权,都是利用了这种宗教的特点成功地统治了这个古老的民族。这也是埃及文明逐渐融入到其他文明而失去自我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体现一个民族信仰的宗教的排他性是非常重要的。古埃及的近邻犹太民族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之所以能够在国破家亡两千多年后仍然存在于天地间的奥妙就在于犹太教对于异教文化的强烈排斥。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是在古埃及宗教中,神的神性不足、人性太重的弱点对于埃及社会的影响。费尔巴哈曾说:“并非神按照他们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们的形象造神。”[7](P691)埃及宗教的这种现象反映出脱胎于人的神的进化的不彻底性。它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神与人之间的相同的嗜好太多,而且又生活在一起,因此不可避免地造成神与人争食的问题。比如说,人需要吃饭穿衣,神也需要蔽体充饥;人需要建屋造房,神也需要起庙修宇;人需要娶妻生子,神也不能独守空房……而且最要命的是,人需要政权来统治黎民,而神(祭司集团)对此也是垂涎三尺。对于神在物质上的需求,无论是法老还是庶民,都会毫不犹豫地予以满足,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但神对于国家政权的觊觎却是法老所不能容忍的。因为宗教是人的鸦片,如果统治者也要受其毒害,那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而埃及的问题就在于统治者创造了一个自己不能控制的工具。这是一个无法摆脱的恶性循环。一方面,法老只有利用宗教才能建立政权,统一全国;另一方面,一个统一的帝国又是以一个强大而失控的祭司王朝的出现为代价的。中国有句古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在这里是最贴切不过的。这种法老与祭司集团的斗争几乎贯穿了埃及文明的始终,是埃及文明机体里的一个毒瘤。通过前面对于他们之间的斗争的叙述,可以看出它对于国家发展的危害,甚至可以说,是它导致了埃及文明的衰落。因为强大的新王国就是毁在了阿蒙神庙祭司们的手中。

而且这种人与神之间的利益争夺不仅存在于神庙祭司与法老之间,还包括神庙与政府官吏之间的斗争。目前保存在布隆博物馆的《第1086号纸草》记载着一份书吏巴康纳蒙向托特神庙祭司拉麦斯提出的报告。报告中叙述了他寻觅失踪的奴隶——农夫的事。书吏说,他听说法老驻军的通讯长强占了农夫,但这位军官否认了。又听说宰相强占了他,可宰相也否认了此事,书吏要求那些强占者把农夫归还给祭司。[8]这条史料展现了神庙祭司和政府官员之间为争夺劳动力而产生的矛盾斗争。这种斗争同样是非常尖锐的。有史为证:在一次罢工里,示威的群众走到美楞普塔庙后面时开始大叫:“我们肚子饿!”正好该城市的市长路过,他命令给五十袋谷子作为临时的补助……但几天之后,阿芒的僧侣长把市长大大地埋怨了一番,指责他非法地把神庙的财产给了劳动者,并且说:“他所做的是一种极大的罪恶。”最后,阿蒙僧侣长蛮横地要求把那位官吏处以死刑。[9](P182)从中不难看出在神庙祭司集团与世俗官员之间水火不相容的敌对情绪。而且难以避免的、不可调和的斗争,必然造成统治资源的浪费和政权基础的动摇,给原本就相对薄弱的古代社会管理组织雪上加霜。这些都是宗教为埃及文明种下的难言苦果。

还是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尼罗河两岸浓郁的宗教氛围是绚丽辉煌的埃及文明滋生的沃土,可以说,古埃及人一切伟大的创造都来源于此:传神的文学离不开圣灵的说教;宏伟的建筑、艺术是宗教的神圣体现;古老的医学文献起源于木乃伊的制作;精确的数学计算是金字塔挺立的基石;科学的天文预测则为了献祭和仪式的举行……然而不可否认的事实却是创造的双手也是死神的魔爪,宗教本身的缺陷及其影响,对于埃及文明来说,同样也是一种致命的伤害。

注释:

①古埃及“拉”(太阳神)崇拜中心。

②新王国时期埃及的主神,其崇拜中心在底比斯。

③埃赫那吞宗教改革就是用“阿吞神”崇拜代替“阿蒙神”崇拜。

④古埃及人认为尼罗河西岸是死亡的世界,所以坟墓都建在西边。

⑤这是古埃及的阿蒙神与亚洲的巴力神之间的一次冲突。

⑥在古埃及的文字中没有“国家”和“民族”的专门词汇。

⑦喜克索斯人是在统治埃及人一百多年后才开始干涉宗教事务的,因而遭到驱逐。

[参考文献]

[1]冯祚民.西洋全史:第2卷[M].台北:燕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79.

[2]安修·Lee.宗教的故事[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2.

[3]〔苏联〕谢·亚·托卡列夫.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4]〔美〕杜兰.世界文明史[M].台北:幼狮文化事业公司,1979.

[5]P.G.Elgood:Later Dynasties Of Egypt P[M].Oxford,1951.

[6]雷钰,苏瑞林.中东国家通史·埃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7]〔德〕费尔巴哈.荣晨华,等.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下卷)[C].北京:三联书店,1962.

[8]伊·阿·司徒契夫.古代新王国时期的奴隶制度的特殊形式[J].河北大学学报,1982,(4).

[9]〔埃及〕阿·费克里.埃及古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3.

责任编辑:魏乐娇

[文章编号]1004—5856(2016)08—0109—05

[收稿日期]2015-11-10

[作者简介]李成彬(1974-),男,哈尔滨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世界史研究。

[中图分类号]K411.2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4-5856.2016.08.026

The Passive Influence of Religion on the Civilization of the Ancient Egyptia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Struggle Between Kingship and Thearchy

LI Cheng-bin

(Harbin University,Harbin 150086,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ncient Egypt,relig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which can be seen as the footstone of national administration. Religion affects every aspect of people’s life:from birth to death,everyone,Pharaoh or common people,depended on the blessing from gods and goddesses:peace,fertility,victory,and health. In political life,religion was even more important. However,the religion system in ancient Egypt is not complete. This brings negative influence on Egyptian civilization.

Key words:religion;ancient Egypt;thearchy;kingship

猜你喜欢

王权宗教古埃及
Dynamic development model for long gap discharge streamer-leader system based on fractal theory
吐蕃王权研究海外学术史钩沉①
浅析赫梯国王维护王权统治的监管措施
古埃及艺术
古埃及的惊世发明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死而复生的古埃及艺术
第三回 古埃及,你的名字叫永恒
浅谈羌族舞蹈“莎朗”的风格特征
人间佛教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