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冲直撞好莱坞》:“自我”在“他者”中的一次旅行
——从西方构建的自我形象探讨全球化的困境与立场
2016-03-16石佳
石 佳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横冲直撞好莱坞》:“自我”在“他者”中的一次旅行
——从西方构建的自我形象探讨全球化的困境与立场
石佳
(中国社会科学院 研究生院, 北京 102488)
摘要:随着全球化与西方后殖民过程的交相配合与逐渐深入,东西方的力量对比、对彼此的认识、以及全球化的进程现在都有了新的进展。文章试图通过对最新中美合产的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的文本分析,结合当代西方的电影大片以及部分国产电影,从西方自己建构出来的“自我”在“他者”中的形象这一新角度出发,思考西方对于“他者”的新认知和新态度,并以此探究全球化背景下的冲突矛盾和立场。
关键词:《横冲直撞好莱坞》;西方构建的自我形象;全球化
引言
作为后殖民发展的新阶段,文化与思想价值的输出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实现远程殖民和谋取世界霸权的新型必备手段。依靠其政治地位和经济优势,西方国家在文艺作品中也有意无意地流露出将自己作为比其他地区更高级、更先进的存在的意识,相应的东方被描述为一种配合和被拯救的弱者形象,同时,还将其上升为一种普遍真理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推广和灌输。通过这种价值传递与话语输出,西方基本成功地实现了其对于全球力量对比的意识控制,也朝着其殖民化全球化迈进。
伴随着后殖民和全球化进程的交相呼应与配合,美国等西方国家仍然不断向世界输出其自身的体系和价值观,希图以此达到统治东方、称霸世界的目的。而在第三世界和多极力量崛起的大背景下,“庶民”是否依旧不能说话?美国对其后殖民的策略是否发生了改变和调整?美国内部对自身和世界的看法是否保持着同质化而骄傲的态度?在“自我”与“他者”的矛盾与动态平衡之间,一切关系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中美合作制作的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在各大影院同步上映,在放映之前做足噱头,可见制作方对于这部看似符合东方人“梦想”西方心态的电影抱有很大的期待。该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好莱坞的探寻之旅,男主角方宇明去美国寻找弃他而去的女朋友,女主角薇薇在美国寻梦却陷入了犯罪团伙的控制,身怀绝技而深藏不露的唐大伟在美国旅游中与男主角意外卷入一场走私案件,最终成功脱身。该部电影除了演员和投资方来自中国,其他制作团队,如编剧、导演、场景均来自美国,可以说是彻头彻尾的好莱坞式思维方式与意志的传达。而故事的视角却是以中国的眼光探寻美国,以中国观众为目标群体,并且不自觉地融入了大量的种族差异所带来的情节冲突,恰恰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美国眼中的自己在世界的地位、形象以及对于周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
一、西方建构的“自我”形象:全球化新阶段的“自我”与“他者”认知
(一)自我中心:骄傲输出“全球美国化”
不得不说,虽然经过克制,美国对于其自身在世界的中心地位、是东方人眼中的向往所在依然表现得信心满满。正如影片中用大大的“HOLLYWOOD”来宣告的那样,“在好莱坞,一切皆有可能”,美国精神中的梦想与自信表露无疑。在情节方面设置了三个中国人因不同的原因一起来到美国“寻梦”的历程,这本身就展示了美国以自我为中心、世界向我看齐的潜意识。具体而言,电影中所反映的美国中心形象在现实生活中也不无依据,方宇明的女朋友抛弃他来到美国,薇薇因为向往美国来到好莱坞追寻梦想,都真实地反映出了蜂拥而至的“留美热”,一票难求的“绿卡”和大批涌入美国的、来自世界各地的人才更是在无形中增添了美国人的中心感。另一方面,唐大伟对于女星凯特·戴琳斯的追捧也揭示出很多国内的年轻人不屑于本土文化、以欧美文化为时尚的风尚。正是这些难以否认的真实现状,令很多美国人绝对地相信,在东方人的认知中,自己就是世界梦想的代表,是所有文明前进的方向,所有人都以美国为世界的中心,并拼尽全力地在追寻着自己所在的土地,因此也让他们能够更加放心大胆地在各种电影中宣扬自我的中心意识。
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美国制作团队自如地选择能够传达自身认为的为中国观众所热爱的美国文化和形象。首先,例如英雄式的拯救和惩恶扬善的快感。在影片中,方宇明三人为了与走私犯Manny等人周旋,经历了大量的波折与危险,在吊足了中国观众胃口之后,成功反败为胜,奇迹般地力挽狂澜、锁定胜局。而这也是美国制作团队最自信能够抓住中国观众眼球的地方,美国文化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和超能的神力是中国观众最为热衷看到的,同时也是各个种族性格本源中所共有的、最易于沟通之处。抓住了这样的普世价值,令美国人在价值输出时格外游刃有余。另外,美国制作团队选择了典型的好莱坞式大片的情节节奏和特效技术,将二元对立的角色冲突置于酣畅淋漓的决斗之中,期间穿插着广受欢迎的“枪战”、“赛车”、“拳击”等元素,同时加入了神秘的沙漠酒吧里的恶霸头头、FBI的机密调查运作等,这些暴力的快感和神秘异域的探寻,是中国观众在本土文化中最为稀缺的,最为渴望在异域文化中获得猎奇的满足。因此,被美国大片敏感地捕捉到,并作为不断传输的美国元素。在美国人的认知中,他们认为外界已经将上述的这些英雄的神勇、力量刺激和神秘看作为美国及其文化精神的代名词,也将此作为面对世界的名片,更加着力打造与发扬这些极具震撼的魅力与吸引力,并作为其价值文化的标准进行宣扬,进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推进着各个地区文化价值观的同化进程。
(二)文化信息不对称:高估“全球美国化”进程
然而,美国对于其价值体系的文化全球化进程还是表现得过于乐观了,对其行进现状的阶段并没有一个清醒而真实的认识,盲目地认为自己推行了文化价值,世界就已经如同自己一样了解自己。例如,影片中大量引用美国本土的笑点、名人轶事、风流趣事,但由于其文化背景与大部分普通中国观众相距甚远,实在无法引发笑点与共鸣。另外,虽然导演邀请了阵容强大的美剧明星,也同时重现了多部美剧的经典台词,但明显美国团队还是过于高估了中国市场对于其文化产业了解的深度和广度,大部分观众仅能停留在最为著名的那几个人物和台词上,剩下的那些观光客一样浮光掠影的好莱坞文化标签及其所引发的尴尬冷场,无疑成为了美国对于自身“全球美国化”盲目自信的最好见证。
这样的盲目自信并不一定是基于美国真的认为自身文化是最完美的、最领先的,而是基于目前全球有大批观众确实对于美国文化极为热衷,尤其是在美国人所目及的范围内的“他者”,几乎都表现出了一种对于美国文化深刻的了解和适应,这也无疑更使他们误认为这些来自全球各地的人,也如他们一样,已经对美国文化非常熟悉。虽然事实的情况并不一定如此,但这种高估与过分自信起码表明了,美国已经认识到,“他者”正在越来越近地包围、揭示着自己。
(三)繁华下的阴暗:自身幻灭与他者崛起
正因为美国逐渐看清全球范围内“他者”对自身的熟识,对于其自身所暴露出来的文化弱点和繁华下的阴暗也开始自知无法掩盖。在《横冲直撞好莱坞》中,透过刚踏上美国土地的方宇明的眼睛,影片向人们走马观花般地展现了曾经所建构的强盛美国背后的真实状况:中小城市的破旧、光天化日的抢劫、沿途的斗殴与抓捕、毒品泛滥、走私、就业危机和种族歧视。就像影片中唐大伟在刚来到住处时所说的一句话:“还五星级大酒店呢啊,这不就是县城招待所么?”如今的美国敢于直面自身繁荣、完美形象的坍塌和幻灭,并开始向中国观众表现出这些阴暗面,一方面是因为自知越来越深入的国际间往来已经将真实的美国展现无余,另一方面是开始承认,在全球化新进程中,“他者”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美国文化制造者开始逐渐转向对于中国市场和观众的重视和讨喜。例如电影中“沙漠酒吧”一段对于“扭秧歌”这一典型中国元素的加入,几个外国人围着两三个中国人学跳秧歌,蹩脚的姿态却足以获得中国观众的注意和好感;另外,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于亚洲角色的尊重,不再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真正认识到亚洲角色本来具备的、与美国人无异的情感和灵魂。不仅是在《横冲直撞好莱坞》中如此,在近期的其他美国大片中,也随处可以察觉到美国对于其他国家文化略显谨慎的留意。从《钢铁侠3》中,华人演员范冰冰仅作为一个路人角色一晃而过,到《变形金刚4》中,李冰冰真正担当起了一个副主角的角色,甚至有一些挽救与带领主角走出困境的情节加入其中。我们不难看出,尽管并不愿意接受这一现实,美国对于全球化中“他者”地位提升的现状已经无法遏制,进而选择了一定程度上的重估与尊重。
综上所述并思考,根据美国自身所想象并建构出的自我在“他者”世界中的形象,其目的与野心绝不可能止步于此,我们可以总结并推断出,面对“他者”,美国仍然保持着绝对的自信与中心意识,对向“他者”国家输出自身价值观中的光荣与梦想乐此不疲。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改进,但美国电影仍一如既往地沿用“他者”国家角色配角化、弱者化的惯用手法,将自我打造为他者的救赎与梦想之地,并推而广之。
另外,美国电影一方面注意找到自身所推行的文化价值中与他者文化共通的地方,在“以我为主”的基础上,将易于与全世界市场与文化沟通的精神内涵,作为普世价值强化并宣扬;另一方面着力挖掘并炫耀出自身文化中他者最稀缺的、最具异域色彩的魅力 。进而,运用循环论证的潜在方式巩固自身的中心地位,在强制规定并输出了美国所在的各种优势即为普遍价值标准之后,利用已经在“他者”意识中形成存在的、属于美国规定的价值标准证明,美国文化领先于世界。
这样看似完美的步骤令美国沉浸在自我中心的美好感觉中,甚至有些高估了自我输出以及“全球美国化”的进展和成果,过于自信地认为自己的文化几乎已经为“他者”所熟悉。然而,美国也能够隐约地意识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进行,也并不是只有自身的优势价值会为“他者”所知,当“他者”越来越多地进入、接触并了解美国,那些华丽下的阴暗也已经很难再掩藏。同时,在开始了与越来越多的“他者”真实接触之后,美国惊恐地发现,事实上自身的地位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高高在上、遥不可及,“他者”在崛起,全球在发展,美国对自身与他者的关系正在进行着潜移默化地重视与重估。
二、全球化困境:双向隔膜与层级歧视
正如美国电影所模糊认识到的那样,全球化一定不应该是全球美国化,也一定不是单向性地教导和传输,无论是从哪一方看,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被影响着,差异只是在于程度上的不对称性。而事实是,世界全球化的现状确确实实正在面临着尴尬的困境和严峻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加剧了世界力量构成的不稳定和不平衡。
(一)双向隔膜导致的扭曲认知
我们从美国构建的“自我形象”中总结出,现如今处于全球化中心地位的美国,一方面虽然意识到变化,但对于自我价值仍保持着较高的自信,另一方面又极力热衷于向全球推销自我的价值和理念。然而当其面对着全球化中另外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他者”对“自我”的影响,却表现得十分消极和抗拒。
首先,在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中我们看到,美国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的了解,其实是非常陌生而无知的,但却有一些自得其乐的表现和炫耀。影片中方宇明因为一场误会被送到了美国海关局,前来解救他的薇薇欺骗他们说方宇明是中国的下一任皇帝,美国海关局如果不放人,那必然会上升到两国外交层面。这时作为一个几乎与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都打过交道的美国海关局警察,理应立刻拆穿薇薇的谎言,但他的反应却是:“哈哈怎么可能,中国怎么会还有皇帝呢!嗯……真的有吗?”我们不难看出,处于全球化中心的美国人对于他国文化的不了解。另外,在西方人遇到自己不理解的亚洲时,便用自己仅能了解到的那一点片面印象去概括整个亚洲的特征,例如影片中唐大伟在介绍自己是中国人后,前台小姐竟然用泰国人打招呼的方式回应。这无疑反映出在美国人眼中看来,东方世界是模糊、混沌一体的。由于隔膜,西方人对于东方的复杂性和世界的多样性的认识程度,还远远不够。
可见,西方的自我中心论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自我封闭思想,使西方人不愿意、也不屑于去了解外部。在这种隔膜的限制下,提到东方以及外部世界时,根据个人想象所强制造成的同质化理解和扭曲便在所难免,王岳川在一篇文章中对于东方主义的论述可以对此稍作解释:“东方主义大体上说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在带有变色的文化侵略的西方话语看来,东方充满原始的神秘色彩。在西方的巨型想象中,‘东方’成为验证西方自身文化镜像的‘他者’,从而将一种‘虚构的东方’形象反过来强加于东方,并在制度上、文化上、观念上将东方纳入西方中心权力结构,进而完成文化语言上被殖民的过程。”*王岳川:《后东方主义与中国文化身份》,《创作与评论》2010年第3期。在隔膜与疏离的情况下,加之强制殖民化的虚构想象,最终只能导致对彼此的有色曲解。
然而这种隔膜与扭曲显然并不仅仅是单向的,它可以说是全球化所面临的困境现状,无论是哪一方,对彼此的了解都显得非常的表面化、刻板化。与东方主义相对的是,东方对于西方的单一化想象,也即“西方主义”,依然是在自身的想象基础上对于西方的放大型曲解。我们虽热衷于了解西方、进入西方,但管中毕竟难窥豹,对此王岳川也有过相应的论述:“就中国而言,也有三重视界:其一,制造西方神话,追求全盘西化,将现代化等同于西化。在追逐西方中制造出西方神话。其二,对西方解魅化,强调中国精神化而西方物质化。认为西方是物质的而中华民族是精神的,坚持有泱泱大国的精神文明再加上西方的物质文明,就能超过西方。其三,西方衰亡论,认为21 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等。强调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华民族几十年以后将成为世界的中心。”*同上。我们可以看出,东方对于西方的这几种认知,要么太过片面偏激,要么只注重西方文明的某一个方面,均显露出由于疏远而造成的肤浅武断的认知。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各个国家之间对于彼此的了解依然处于一种初步的、探索性的阶段,距离和谐而平等的全球化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在这样一个摸索和试探性地互动关系中,不论哪一方都应该保持理性而清醒的意识,减少盲目与一意孤行的武断,尽力维持输入与输出的价值平衡,在找准、站稳自己的位置后,尽力去深入地了解彼此,并尝试着以一种更宽广的胸襟和更从容稳定的心态去接纳复杂多样的文化。
(二)层级歧视:西方的困扰与东方参与殖民化
全球化发展至今所面临的困境不止于此,内部细微的冲突更是不计其数。然而一个跨越时空的人类永恒的难题,那就是大范围存在的歧视与偏见心态,相信也是很大一部分冲突的根源性原因。众所周知,歧视无孔不入地存在于各种各样的人群分类与领域中,只要存在差距,就会有相对强势的一方对于弱势的歧视甚至压迫。例如性别歧视、年龄歧视、生理歧视、地位歧视等等。而在全球化进程中,国与国之间,尤其是细化到人际交往中时,这种歧视暴露得尤为明显。
在《横冲直撞好莱坞》中,也清晰地反映了这一现实问题。作为一个在内容上涉及到跨种族融合的电影,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对于一些不同种族之间的摩擦碰撞的处理。在影片中,唐大伟去试镜一个角色,满眼充斥的都是白人候选者,当他介绍自己时,前台小姐因为他是黄种人,竟然拒绝将他引荐给面试导演。直到薇薇大声将她的种族歧视行为在公众面前宣告时,前台小姐才因为担心事情闹大,而修正了自己的态度,带领唐大伟前往试镜。可见,虽然美国对于种族歧视有着严格的法律,但实际执行的情况却并不尽如人意,种族歧视之根深蒂固,并不是法律能够消除和限制住的。现实的情况就是人人畏惧种族歧视政策和法律,但心底里却并不认同反种族歧视政策所主张的种族平等理念。在当代美国电影电视剧中,依然有意无意地倾向于将东方人作为配合和辅助性的角色来展现,并稍作着意地突出了亚洲角色的弱小和异类。例如热播美剧《破产姐妹》中的韩、《生活大爆炸》中的Raj等等,都被塑造成一种矮小蠢笨、迂腐死板甚至有些怪异的形象。即使作为《横冲直撞好莱坞》中的主角,三位中国人也仿佛是别国的配合形象出现,这与同类型的西方探险小说《鲁滨孙漂流记》的主人翁探险意识与拯救思维着实形成了天壤之别。
这些随处可见的种族歧视现象,很大一部分成因是来自于上述西方中心意识及其隔膜造成的刻板印象,20世纪以来,已经有不少殖民、新殖民、后殖民主义者对其进行了反话语的抗争实践。然而作为全球化新阶段中相对“弱势”一方的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去一味地与西方话语模式做简单粗暴的抨击和对抗,更应该以一种全球化的视角,站在一个更高的立场上去看待和总结双方的难处和问题。
首先,歧视作为一种人类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表象,几乎已经成为了大部分成人的潜意识存在,小到一个小集体,大到几个国家之间,不管是各个领域,都难以避免地存在着歧视的心态和现象。萨义德曾经引用列维-斯特劳斯的说法:“分界是人类区分事物的基本行为,人脑需要秩序,因而需要界限。一群人很自然地将自己的领地与其他地方区分开,产生‘我们的’与‘他们的’的区分。但界线的后面很容易产生价值判断,‘我们’往往将‘他们’称为‘野蛮人’,而当这种论述与物质的力量结合起来的时候,就可能产生可怕的对于异己的压迫。”*赵稀方:《后殖民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1页.种族歧视作为歧视表现形式之一,很难在消除歧视心态的基础上,单单解决自身的问题。因此,试图通过单纯地反抗西方的话语实践来达到彻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种族平等与零歧视,实属天方夜谭。
不仅如此,相反还有可能造成西方对于种族问题更大程度上的敏感和反感。电影《横冲直撞好莱坞》就敏锐地观察到了这一点,在影片最后,因走私而被捕的韩裔美国人Manny被反扣在警车上,楚楚可怜地求饶道,“求求你们放过我!我只是一个无辜的韩国移民!”因为现实中存在着一部分的亚洲人利用种族歧视政策,却做着破坏违法的事情,这样一个镜头也表现了美国对于全球化给自身带来极大困扰的不满。以至于我们看到,在《横冲直撞好莱坞》的结尾,美国制作团队抛弃了以往的“华人向往美国、克服重重困难终能留在美国”的经典套路,而是做出了让三位探险者回到自己国家的安排,这也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美国对于全球化造成的打扰表现出来的抗拒以及对于全球化形态的重新思考。
另外,正如萨义德所言,东方其实也一直积极地参与着自身的西方化、殖民化。而直到今天,我们依然不能完全否认这一现象仍然大张旗鼓地存在着,现代化与后现代化交相重叠地进行,更增添了反殖任务的困难与复杂性。我们看到的现象是,不仅东方渐渐接纳认可并默许了西方对自身的歧视,甚至亚洲人内部也产生了相对的歧视,其标准就是谁更加的西方化。在电影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个场景,同是亚洲人的面试官助手,因为自身的国家更加西化,在面对中国面试者前来试镜的时候,极力表现出了划清界限的倾向和故意为之的刁难,甚至讨好白人主考官道:“我虽然是亚洲人,但不是那种地方的亚洲人。”从这一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身为亚洲人的复杂心态:一方面为自己的亚洲身份而自卑,因此极力想从中再划分出阶层,以西方人的标准歧视比自己更“弱势”的亚洲人;另一方面,不断地加速自身的西方化、以西方的标准作为自己的价值观和方向,接着积极配合西方的殖民化过程,以此来表达自身对于西方的积极靠拢,摆脱或者减轻自身所受到的歧视对待。
当然,上述这些多方面的原因,并不是意味着我们不需要反抗、不需要郑重地喊出我们反抗歧视的坚决立场。我们将这些常被人忽视的因素指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多寻找一些方式,多探索一些出路,在一味地喊话与逼迫之外,是否还有一些其他的途径更现实地去解决一些问题:我们自身能为全球化的和谐健康发展做些什么?最危险的是自己对自己的殖民,身为相对“弱势”一方的我们,更应该认清西方的真实本质,找到自己的文化价值,坚持自己的立场并大力发扬。我们看到,中国奥运会等国际赛事和会议的成功举办,不仅让西方更加了解我们,也使我们对自己的综合实力和文化价值更为认同。奥运会开幕式中大量惊艳的中国元素,不仅刷新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全新认识,更让我们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更加了解、更加自信。最近一段时间来在科学、文学、经济、体育等各个领域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令世界眼前一亮,中国的崛起也让美国渐渐清醒:自身的实力早已不足以支持自己在全球化过程中仍然以高高在上的姿态去俯视他者,他者正在凭借着自身的实力一点点地冲破固有的标准限制,要做的应该是对他者更为公平的认知和更加全面的理解。
三、全球化障碍与中国立场
不难得出结论,自身的软实力永远是在世界上证明自身和消除歧视的有力途径。但另一个问题仍然不可避免,也是在全球化中继续发展的障碍:对于体育、科学等领域来说,其标准是统一恒定的,做出有益于人类或者超越性的成就无可否认是一种优秀,然而对于文化、文学艺术等人文领域,是否存在着一定的、普世的标准,越满足、越靠近便越领先呢?现实的全球化状况是:东方世界在崛起,但西方以其庞大的历史压力以及长期设定的价值标准,不合时宜地阻挡着东方前进的步伐,致使东方本应获得的更多的理解和认同被强行压抑在统一却脆弱的价值标准之下。这种话语权与力量的失衡对于双方都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西方仍然固守,且继续闭目塞听,那么终将会面临其全球价值体现的崩溃,甚至引发全球的不稳定因素。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我们需要放弃标准,彻底抛弃好与坏、善与恶的区分,长久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人性的复杂性绝不允许我们过度地高估人类面对自由与混沌所仅存的克制能力,否则没有了好坏之分与标准的制约,人类的欲望便也无法找到合理的出口。在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人性却并没有发展到有充分的理性来制约,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究竟怎样的基本标准,是有益于全人类的健康发展与和谐共处的?我想,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所提出的最高理想也许仍没有过时,那就是“正义就是只做自己的事情而不兼做别人的事”*[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54页。。应用到当今社会之时,应该理解为充分尊重属于每个人的、不妨害他人自由的自由,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全人类的合理自由不受侵害。在自由与克制的双重基础上,不把属于自己的价值观与标准强行安排在其他民族的视野中,也许是面对文化多样性与全球化障碍时所应该持有的基本态度。
处在全球化关系中的上升阶段的中国,同样应该遵守上述的基本原则,在坚守与尊重的基础上,我们更应该时时清醒地看到并警惕西方对于我们的显性和隐形的价值输出与后殖民进程,而现实情况是我们对显性的弱化心态已经有了较为清醒的察觉和意识,例如不少影评均对《横冲直撞好莱坞》中过于明显地将中国人作为一种弱者去探索西方产生反感,但对于大量存在的对于东方角色的死板定位这一隐形价值输出毫无察觉。在反话语实践中,我们应该着意提醒西方在加强对东方的了解后,塑造出丰富、立体、真实的东方。而在自我发展的不懈努力中,我们应该抛开西方教条而脆弱的价值体系,发掘并打造自我文化中最闪光最经典的元素,在开放互融的环境中,坚定不移地走出自己的文化道路。
(责任编辑:李莉)
HollywoodAdventures—A Journey of “Oneself” in “the Other”——On the Dilemma and Standpoint of Globalization from the Self-image Initiated by the West
SHI Jia
(Graduate School,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mutual integration and the gradual deepening of globalization with the Western post-colonial process in the West, some new development has been witnessed in the balance of power between the East and the West, in their mutual understanding of each other and in the globalization process. Through a textual analysis of the latest movie—Hollywood Adventures—co-produced by China and USA and in line with blockbusters from the West and some domestic movie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new cognition of and attitudes towards the “other” in the West and to explore the conflicts and standpoints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from the new perspective of the “self-image” in the “other initiated by the Wes.
Key words:Hollywood Adventures; the self-image initiated by the West; globalization
收稿日期:2015-12-16
作者简介:石佳(1992-),女,天津市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5310(2016)-04-012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