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学的当代使命
2016-03-16杨平
杨 平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西安 710119)
中国政治学的当代使命
杨 平
(陕西师范大学 政治经济学院,西安 710119)
中国政治学应该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理论解释力、决策影响力、价值引导力、文化传播力。为此,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整合与吸收古今中外的政治理论和思想、为政治学研究者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以此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政治学;中国特色;使命;时代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并且从五个方面重点强调“迫切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发挥作用”。政治学作为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博大精深的理论和学术资源,而且,其生命力始终是建立在与现实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紧密联系基础上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1]古老的政治学在当代中国伟大的政治实践中必须也必然要担当起自身的使命,对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充分发挥其应有的理论解释力、决策影响力、价值引导力、文化传播力,在与当代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紧密结合的过程中,构建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一、中国政治学的应有使命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面对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的政治实践,政治学应该担负起应有的使命,广大的政治学研究者应该像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那样,“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1]
(一)政治学应该直面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深入中国政治实践,充分体现对政治现实的理论解释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仅在中国这个超大规模的发展中国家成功地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经济发展上巨大的成就,综合国力得到迅速提升,而且,在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特别是在政治建设领域,中国共产党不断调动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热情,领导中国人民对政治领域进行了全方位的实践和探索,不断改革创新政治体制、机制,为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事实依据。[2]但是,在快速发展和巨大成绩的背后,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亟待解决的课题,比如,如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如何解决党员干部政治信仰与理想弱化的问题,如何在利益分化与协调中实现社会公正公平,如何有效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如何解决党风和廉政问题,如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等等。政治学作为一门最具有现实感的、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所存在的价值在于超前于现实、并引导现实,通过对现实的分析与透视、反思与批判而后发现问题,并从道义与智力上指引并激励现实的政治变革。[3]因此,政治学研究者应该深入研究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的各种问题,不绕弯子、不兜圈子,不采取鸵鸟政策,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分析我们面临的问题,用科学的理论解读、解释、解决现实的问题,不断提高政治学理论对现实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解释力。
(二)政治学应该立足于宏观、着眼于中观、关照到微观,全方位反映和研究现实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充分发挥对党和政府决策的影响力。
政治学本身是一门既有学术性又有政治性的学科,经世致用是其鲜明的学科特点。但是,政治学又不同于现实政治运作过程中以实际操作为主要目的的“政治术”。政治学对现实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地组织和安排社会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政治学是大局学,是战略学,政治学研究的任何政治问题都必须立足于对人类美好政治生活的关怀。因为,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具有根本性、公共性、全局性和权威性,政治学与社会重大政治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4]同时,政治学关注的对象又有宏观、中观、微观之分,宏观的研究对象可以包括人类、国家、政府、民族、阶级、政党等,中观的研究对象包括国家机关、各种社会组织、利益相关人群等,微观的研究对象包括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政治行为、政治人格、政治角色等。政治学既要注重宏观的历史演进以及空间比较,又要加强对中观和微观政治现象的关注[5],只有全面和深刻反映出政治现实,准确把握到现实的政治脉搏,正确开出解决现实政治问题的药方,才能够不辱使命,提高对现实政治决策的影响力,从而通过这种影响力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
(三)政治学应该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不断提高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争鸣和包容能力,充分发挥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
政治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世界上没有所谓“价值中立”的政治学。中国的政治学必须站在为了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实践中不断贡献政治知识、政治理论、政治理念,凝聚社会共识,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解释力和说服力,以包容的学术态度、宽容的社会心态,通过辩论而不是打压的方式,使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获得更多的真理性的因素,从而使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更具生命力,使蕴含了正确政治理念的政治理论更好地引导人们的政治行为和现实的政治实践。
(四)政治学应该增强自身的学术对话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力。
中国政治学根植于具有五千年文明发展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无论是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人物、政治事件等都为中国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和思想源泉。中国近代以来经历的苦难和无数仁人志士的艰辛探索,特别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政治实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战略构想和为之奋斗的现实行动,这些生动鲜活的政治实践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政治学研究的现实素材,而且也不断塑造着中国政治学的品格。因此,经过30多年发展过程的中国政治学,在完成了由“取经”到“本土化”的转变之后[6],面对中国这个政治学研究的富矿,随着中国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理应能够形成得到全球广泛认可的政治学的“中国学派”,在传播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中国政治学要实现自身的使命,就必须形成和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学。
(一)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1]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研究目的、研究导向、研究方法、研究特色等都决定了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发生在中国的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这些政治实践和政治生活无不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和开展的,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去解释、分析这些现实素材才是全面、客观和正确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历史证明,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迄今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中国政治学的研究目的是为了人民过更好的政治生活并通过这样的政治生活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利益,这也就决定了中国政治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利益服务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不断完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尤其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过程当中产生了许多新的理论研究成果,政治学在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解释、分析、解决中国问题的过程中不仅完善了自身的理论和学科体系,而且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作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就斐然。这些成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当中有重要体现[7],也使得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初步具备了自身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政治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要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1]中国正处在历史上最大的变革时期,面临着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多也更复杂的问题,可以说,经过改革开放高速且不平衡发展的中国呈现出“时空压缩”的特点,我们不仅在中国可以同时看到三个世界,也可以在中国看到不同世纪面临的问题,在中国西部尤其是西北民族地区的乡村,农牧民仍然保持着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具有明显的前现代化和前工业化的特点,而与此同时,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大量现代性的元素不断向中国社会渗透,传统的、现代的乃至后现代的问题同时到场。[8]与此同时,中国发展的国际国内环境和世情、党情、民情的变化,使得中国政治实践中必须同时解决许多复杂而棘手的问题,比如,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民主政治的完善和发展问题、国家安全问题、反腐败问题、民族问题、精准扶贫问题、国家治理能力的提升问题、社会公正问题、行政体制改革问题、司法改革问题,等等,政治学研究者要善于从这个时代发现问题,找出真问题,深入分析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路径。同时,党和国家提出的许多国家发展战略也给广大政治学研究者提出了命题,比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文化软实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等等,这些命题也是政治学研究者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
(三)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要善于整合与吸收古今中外的政治理论和思想
“中国气派”是当下一个时髦的名词,通过这个词传达出中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中国政治学的“中国气派”应当也是建立在这种自信基础上的。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自信更重要的是要有丰富的内容、精深的研究、完善的理论体系、强大的解释力,为此,中国政治学的发展要以博大的胸怀去学习、比较、借鉴、整合、吸收、升华人类历史上一切有益的政治学理论研究成果为我所用。从中国人的文化历程来看,中国传统文化、近现代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成为影响当代中国人精神世界的三种主要思想文化。[9]目前,我们除了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这三种思想文化中的政治理论和政治思想外,还需要加强对其他类型文化和相关国家政治文化的了解和研究,使中国政治学的研究不仅建立在对人类主要政治文化深刻把握的基础上,而且具备更加广阔的视野和对话平台。
(四)构建中国特色的政治学要为政治学研究者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
中国政治学要健康发展,必须要为中国的政治学研究者创造更好的研究环境。为此,需要重视和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树立政治学的学术自主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和发扬学术民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学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1]只有为政治学研究者创造研究真问题、敢讲真话、勇于追求真理的氛围,才能培养出政治学研究者的学术自主性,从而通过政治学研究者的学术自主性去塑造政治学的学术自主性,因为,只有具有学术自主性的政治学才能为中国和世界贡献出有价值的政治知识、政治理论和政治智慧;二是要高度重视政治学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的作用,尤其在对涉及本地区长远发展和重大民生事项进行决策的时候,多听取政治学研究者的意见建议,对决策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慎重的审查,防止决策失误。从另一个方面看,只有使政治学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中,尤其是在各种公共决策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才能使政治学研究者保持持续的研究动力;三是要在保护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保证信息和数据最大限度的公开,使政治学研究者能够获得更为准确的研究资料,为了更好发挥大数据对现代国家建设、政治学研究的服务支撑作用。要从国家层面将政治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提供学科大发展与大繁荣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中国政治学研究打造更高更好的数据平台,实现中国政治发展与政治学学科发展之间的良性互动;[10]四要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政治学的学科属性决定了它在同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学术交流的难度较大,同时,政治学所涉及的政治问题的敏感性使得它在国内的学术交流也受到一定的限制。与其他学科相比,政治学学术交流的频次、规模和深度还有待于加强。只有通过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才能提升政治学研究的学术水平,提高政治学研究者的能力,才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政治学的理论贡献,使中国政治学更好地走向世界。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8/c1024-28361421.html.
[2]郑慧.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学话语体系[J].政治学研究,2014,(6).
[3]申建林.对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反思——思维方式突破与研究内容回归[J].人民论坛,2014,(17).
[4]杨海蛟,李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J].理论探讨,2011,(5).
[5]李艳霞.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类型与领域的实证分析[J].文史哲,2012,(6).
[6]王绍光.中国政治学三十年:从取经到本土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0,(6).
[7]郑言.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研究论纲[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3).
[8]杨平.西北地区乡村农牧民政治参与特征研究[J].政治学研究,2011,(1).
[9]袁峰.中国政治学的当下使命[J].人民论坛,2014,(17).
[10]唐皇凤,谢德胜.大数据时代中国政治学的机遇与挑战[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
[责任编辑:符晓波]
2016-08-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西北民族地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研究”(批准号:13BZZ026)。
杨平(1967-),四川阆中人,法学博士,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政治学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学、宪法学。
D0
A
1003-4307(2016)05-0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