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与训练

2016-03-16鄢秀丽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音高节奏感民族音乐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浅谈中国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与训练

鄢秀丽

(阜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阜阳 236041)

乐感是对音乐的一种感知和领悟,是音乐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灵敏和丰富的乐感,才能实现音乐的正确体会和传递。作为民族音乐教师,应当将音乐教育立足于学生音乐乐感培养和训练之上,并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深度强化,以此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感受。

民族音乐;乐感;训练法;感受力;音乐素质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而美国的薯片、芯片、影片等所谓的“三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和价值观影响着中国的下一代,尤其影片,每年进口量有限的影片却一直占据中国80%以上的票房收入。

中国民族音乐领域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伴随着各类文化信息的频繁交流与碰撞,更是凸显了加强学生民族音乐乐感培养的重要性。越是民族的音乐,才越有机会走向世界的大舞台。中国的民族音乐要想获得长足、稳定、繁荣发展,需要在当代的音乐教学中狠抓学生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与训练。

一、民族音乐乐感的内涵与外延

乐感,顾名思义是指人对音乐的感知,它是人类的七大智能之一。乐感并不是指听众的听觉,它是音乐家本人的听觉、自我感觉和本体感觉。乐感的内涵包括音高感、旋律感、节奏感、和声听觉等等,乐感即指人了解这些感觉的感官能力。

乐感的外延则是指音乐家自己感觉中,除了听觉外包含的静觉和动觉等本体感觉,还有一些重要的主体感觉和自我感觉这一部分。因此,所谓的乐感不仅涉及对客观外界信息的感知,还涉及音乐家对自我和人格主体的感觉,其对外部环境和内部本性的感觉都属于乐感。

若从心理学层面来讲,乐感中这种外延性的自我感觉,才是艺术感觉的关键,器乐演奏、声乐和指挥都是以这种感觉为基础和最高表现形式的。乐感的培养是一切音乐爱好者,各类音乐人才所不能缺少的,它的培养也不明显地受到年龄的限制。

音乐学习者一旦有了灵敏而丰富的乐感,就可能在接触美妙的音乐作品时,得到艺术所赋予的精神上的享受;反之,就可能会“耳闻仙乐都无动于衷”,像丰子恺先生所说的你就成了“音乐绝缘体”。就像学游泳的人要水感好,学乒乓球的人要手感好一样,学音乐的人要想在艺术上所作为,一定要培养出好乐感。

二、“多听、多看、多思考”,养出民族音乐好乐感

乐感这种能力可以遗传于先天,也可以在后天培养获得。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乐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多听、多看、多思考的手法虽然传统,却当属永恒的教学秘笈。

(一)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好音乐听百遍好乐感立现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声音的艺术、语言的艺术”。所谓声音的艺术,是依靠乐音的强弱、长短、高低,依靠音乐的变化、对比及组织规律,再依靠相应的音乐形象,最终能够为人的器官(主要是耳朵)感受的听觉艺术。人们与美妙音乐的接触,就是从听觉开始的。我们想要培养提升的乐感,也需要从耳朵这一关打点起,就是要“多听”。

俗语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一学习原则在乐感培养中也是通用的。民族音乐已经有太多经典的作品,学生多听这些宝贵的音乐财富,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丰富的音乐感知能力。聆听民族音乐的过程中,还要多了解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人的生活经历等,同类作品有哪些。总之,越是对该民族音乐的背景信息涉取得越多,“听百遍”就能兴致不减。

(二)多看现场演奏、演唱会、以及与音乐相关的书籍

艺术感觉总是在亲临其境时,获得最极致的激发与触动。音乐教学中一定要充分重视现场观摩的重要性,平时老师需要多组织优秀学生或教师,做一些教学性表演。有条件的话,还应该多鼓励学生去参加一些当代民族音乐大家的现场演奏会、演唱会。目前国内大型音乐演出中心,每年都会有大量专业的民族音乐演奏会举行。

民族音乐是一种国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已经留下了大量的书籍资料和音乐理论。音乐乐感的培养中,很重要一点就是演奏者的自我艺术感觉的培养。唯有掌握一些民族音乐知识,甚至是多读一些民族音乐大家的传记,了解他们在音乐演奏过程中是何种心境,设身处地地揣摩与思考,才能渐渐品咂出传统民族音乐的滋味来,进而培养出好乐感。

(三)多思考、多揣摩,练好内功养出乐感

民族音乐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引导学生多做“有心人”,多记录并思考一下自己对各类民族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然后再运用于自己的民族音乐演奏学习中来。学生在多听、多看各类经典和专业的民族音乐时,就需要及时将各类学习心得纪录下来,随后还要在实践中将心得运用于实践。只有如此反复强化,才能形成自己对美的音色、声音的内心听觉和要求,不断地提升自己在民族音乐上的审美素养。

三、寓教于乐的“游戏训练法”,乐感培养事半功倍

寓教于乐一直是教育的一种至高境界,学者能够于快乐中掌握知识,往往也能更印象深刻地记住所学的信息点。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与训练,常常是从娃娃抓起的,因此“游戏训练法”对于入门级学员来说,就往往显得更加重要。

(一)日常的基本训练游戏化处理

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训练,常常是有一系列的基础训练环节的。如果每次都按部就班地学这些步骤,学生就会如同嚼蜡地跟着教师来做训练;音乐教学时应寓基本训练于游戏。譬如教师让学生在练节奏感时,可令学生们随着节奏要求,通过拍手、摇头、拍腿、叉腰、打肩、踩脚等游戏细节,使学生们通过动作与身体来感知和表现音乐的节奏。

节奏感训练中,用“走、跑、快、走啊”的游戏训练法,训练学生掌握节奏的长短。譬如,教学中四分音符叫“走”,“跑”是八分音符,“快”是十六分音符,“走啊”是二分音符。随后再根据音符间不同的节奏组合,编成各式各样的节奏感训练小游戏。节奏感游戏还可以分小组进行,有时一人一组,有时多人一组,变化百出、趣味十足。

(二)敲敲打打中的音高训练趣味浓

民族音乐乐感培养过程中,音高的训练也非常重要。老师可以从不定音高开始,分别敲击不同材质的物体,比如黑板、玻璃、门窗等;学生能够快速分辨出敲击玻璃和敲击黑板的音高低。学生自己也可敲击,分辨不同的音高。教学中的敲敲打打,使学生会更乐于去分辨生活中的一切音源和各种音高,同时也培养了乐感。

四、“视唱练耳法”亦为培养民族音乐乐感的重要手段

乐感的培养中,无法忽视一项训练就是“视唱练耳教学”,民族音乐的乐感培养也如此。听觉训练一般从娃娃抓起,模唱的训练重点在中学教学过程中。视唱训练与听觉训练,往往是相辅相成的。科学、专业的视唱训练,往往能更迅速地促进乐感的培养。

(一)循序渐进,从唱准单音过渡到旋律

民族音乐乐感的培训教学中,学生不仅要会听,也要会唱,需循序渐进地先从唱准单音开始,慢慢过渡到唱准旋律。譬如,学生可以先唱准音阶,随后再练习级进、跳进与模进,进而从多变的音阶中慢慢掌握每一个音准。此外,民族音乐乐感的训练中,学生练习听辩单音逐步巩固与识记音高、音准,随后再视唱所听的旋律,进而更好地提升对音准的乐感。

节奏感也是视唱练耳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亦可循序渐进地训练节奏感,先从掌握一些常用的节奏感开始训练,渐渐地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各种节奏类型,最终能够培养出乐感中较强的节奏感知力。

(二)演唱训练,需适当时机进行演练

民族音乐乐感的培训教学中,需要适当地进行演唱训练。乐感培养的视唱练耳教学进程中,会渐渐进入一些较难的节奏训练阶段。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体态律动的训练,随后再过渡到演唱训练。一些乐感很差的学生,可先引导他们借助体态律动来表现音乐,进而逐步提高对民族音乐的感知力。

乐感培养的演唱训练阶段需要养成视唱新谱的习惯,从视唱开始就将节奏、音准、发声等听辨细节,力求准确完美地呈现,各种细节性误差需及时矫正调改。同时,演唱在旋律把握上要有整体感意识,明白一首民族音乐作品中的旋律并非以音的孤立体呈现,音与音之间都是一个整体关联的状态。总之,视唱练耳教学过程中有适当时机就演唱,实践才能出真知。

总之,中国的民族音乐内涵丰富、种类繁多,是祖先们遗传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它历经千年积淀与发展,凝聚了各民族同胞的创造才思及艺术智慧,是一张金光夺目的中国名片。因此,国家和社会为了复兴民族传统音乐,也在大力支持并推广在音乐教学中加强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与训练。同时,音乐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青少年中国民族音乐乐感的培养与训练,使中国民族音乐发扬光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

[1]李慧娟.论谈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大观,2014,(9).

[2]陈殷斌.浅谈对音乐乐感的培养[J].通俗歌曲,2015,(8).

[3]刘露.浅谈钢琴音乐教学中乐感的培养[J].黄河之声,2014,(18).

责任编辑:胡栩鸿

On Musicality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Chinese Folk Music

YAN Xiu-li

(School of Music, Fuyang Teachers College, Fuyang Anhui 236041, China)

Musicality is defined as the perception and understanding of music and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in music education. Only with sensitive and abundant musicality can the music be truly understood and experienced. As a music teacher, it is necessary to implement music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of students’ musicality 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enhance relevant process, attempting to promote students’ feelings and understanding of folk music.

music; musicality; training methods; sensibility; musical quality

2016-03-15

阜阳师范学院2015年度校级本科教学工程项目(2015JYXM38); 亳州市2015年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A2015001)

鄢秀丽(1973-),女,安徽淮南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学。

J607

A

1674-344X(2016)06-0076-03

猜你喜欢

音高节奏感民族音乐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传统民族音乐在高职教育中的传承——以高职民族音乐课程为例
民族音乐处在“低谷”
高校音乐教育对民族音乐文化的挖掘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论节奏感在爵士舞中的重要性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对于节奏感的培养
浅谈小学低段学生节奏感的培养——以《调皮的小闹钟》一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