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作用
2016-03-16吴红
吴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微公益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与作用
吴红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205)
微公益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载体。它具有参与群体大众化、服务内容生活化、践行方式灵活化和培育成本低价化等优势。微公益具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内化、实践养成、机制建设等重要作用。
微公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势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1]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告诉我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应从小处着想,从小处落实。而作为依靠广大普通民众和民间组织参与的公益模式和重要载体的微公益,正是从小、细、实上下功夫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如何高效地利用与发挥微公益载体的优势和功能,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成为新的时代与实践课题。
一、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关联
(一)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目标上存在一致性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明确指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微公益,即微型公益,也叫平民公益,是指在WEB2.0技术的推动下,依托网络平台,依靠广大普通民众和民间组织参与的一种互动公益模式,涉及到文化、教育、卫生、就业、环保、社区改造、消除贫困、妇女与儿童权益保护等社会领域。微公益活动的目标就是要通过种下“爱”的种子,在全社会传递正能量,弘扬正气,引导人们向善向好。在这一点上,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是一致的。开展微公益活动,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正向辅助作用。
(二)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内容上存在契合性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分别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凝练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微公益蕴含的基本价值理念和价值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是契合的。比如,微公益活动非常强调环保理念,这种理念实际就是“友善”“和谐”价值观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强调人对自然的友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又如微公益活动中非常注重发挥每个人的力量和能力,尊重每个人的自我选择和意志表达,在微公益活动中强调自我参与、自我管理、民众监督,处处体现着平等、公正、民主的价值理念。微公益活动有着强烈的问题意识导向,关注现实生活中的诸多社会问题,对民众的疾苦和国家的危难尤为关注,这些都是爱国主义的具体体现。
(三)微公益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在对象上存在重合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实际上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过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对象范畴是全体民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内在要求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价值理念成为中国全体民众在生活中的自觉追求。微公益的对象主要是我国弱势群体,但它的教育影响又绝不仅仅限于弱势群体,会辐射及与公益活动相关的利益各方,其中许多都是社会的接班人、中坚力量和价值示范者,而这部分人群同样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点对象。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说,微公益活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活动在对象指向上存在高度契合性,微公益活动开展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众化。
二、微公益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中的突出优势
(一)参与群体大众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在于每个社会人员的自觉行动。这与微公益倡导的“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做”的公益理念高度契合。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公益不再是少数富人的权利,而变得与每个大学生息息相关,给予了大学生极大的空间。微公益提供了一个人人公益的平台,鼓励大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贡献,将个人的爱心汇集起来,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而形成巨大的社会公益力量。将人们微不足道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唤起更广泛的公益意识,鼓励和发动更多人践行义举,形成一种具有情感温度的公益文化氛围,从而促成更加高效的社会性公益行动的出现。每个大学生都是文明的使者,大学生德行操守怎样,社会的道德风尚便是怎样;每个大学生担负起一份道德责任,社会的道德水准就因此托起一分,对良心尽责、对他人尽责、对国家社会尽责,就是对我们自己尽责。
(二)服务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地位的必经之路,是抵御西方意识形态霸权的有效方法,是人民大众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内在要求[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自觉的生活行为。微公益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形式,通过强化微公益理念,开展多种多样的公益活动,从捐赠一支笔、转发一条短信、点亮一颗红心、传递一个微笑等一些微不足道的生活事情做起,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社会风气,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植根于人们心中,融入人们日常生活。同时,社会生活是鲜活的,不断变化的,能够为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素材,维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高校在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积极借助于微公益载体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全方位、全过程、全校园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
(三)践行方式灵活化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的今天,微公益不再是粘着红十字的募捐箱,而变成了可以看得见的真实,其显著特点之一是公益形式的多样化。微公益不再只是一种特定的行为,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使更多人用公益的思维去生活,简单便捷的从事公益活动,真正达到公益所追求的“公众付出、公众受益”的效果。你可以直接参与其中,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可以是去农村进行支教,可以是帮助走失的儿童寻找亲人,可以是偏远儿童的一顿午餐,可以是山区校园里的一个篮球,可以是失学儿童的一个书包,也可以是在网络平台上借助微博等工具开展微公益行为。多样化的参与方式扩大了大学生微公益参与的渠道和途径,同时为大学生创建了可供选择的微公益活动方式。个人在不需要掌握过多资源的情况下可以成为一家报纸或者电视台,发布图片、文字、音频和视频文件,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扩大了学生参与和表达的权利,扩展了大学生手中的话语权,从而使草根基层大学生们的声音可以被更广泛传播。
(四)培育成本低价化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佳时机。但大学生经济尚未独立,属于社会大众中经济力量较为薄弱的群体,难以做到实体性价值的重大付出。但他们富有热情,可以用所学知识或富余的、碎片化的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小事,如壹基金倡导的每人每月一元钱。只要你愿意,一元钱、一条微博、在线翻译一个单词或者随手捡起垃圾、爱护环境等都可以实现微公益。微公益强调的是你“能够”做什么,一个微笑一个拥抱都可以向人群传递温暖,以精神的物质的形态表现出温暖和感动。而微公益是社会大众都可以参与的,具有极低门槛准入的一种平民化草根公益,以其简单易行、参与面广、自主性强、透明度高的特点,改变了传统的公益模式,使公益事业走到大学生身边。以低成本、大众化、简易化等特点适合大学生参与,他们完全可以借助微公益低成本、低门槛的特点略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校园微公益项目的开展正以一种崭新的方式培育大学生公益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以微公益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策略
(一)以微公益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内化
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树立起来,最根本的是大学生要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信仰与追求。内化得越迅速,宣传教育成效就会越明显;内化得越彻底,核心价值观的树立越牢固;内化得越自觉,核心价值观就会越管用[3]。因此,需要内化于心,使核心价值观真正转化为认识处理问题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转化为大学生的理想信仰、精神追求,在心灵中产生共鸣,在精神上聚集价值,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成为思想的指引、精神的追求、价值的坐标。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需要借助必要的载体,而微公益则是一种贴近实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符合时代发展潮流,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是培育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路径的有益探索。大学生们在微公益实践活动与社会教育中,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深刻内涵、理论特色和实践要求,并转化为自己的个体意识,也是个体不仅真正相信、接受和遵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且自愿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自己的价值准则与行为依据的过程。具体来说,大学生通过微公益活动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环节[4]:一是强化注意。在微公益实践活动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肯定性情感,产生积极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倾向。二是深化理解。在微公益实践活动中,学会用自己的言语去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而去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实质,并进行自己的创造性发挥。三是深刻接受。在微公益实践活动中,大学生个体通过对外部信息的比较、鉴别、选择、最后摄取与自己原有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结构融为一体,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产生持续影响。因此,高校需通过精心组织学生开展微公益活动,努力构建大学生微公益爱心教育体系,建立健全大学生微公益活动的运行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组织领导,强化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化。
(二)以微公益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养成
实践是形成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也是衡量核心价值观是否确立的标准。习近平同志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人们的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从小事做起,在实践中感知、在行动中领悟,使符合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鼓励,使违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受到制约。因此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吸引群众广泛参与实践。微公益实践是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外化途径,因此拓展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注重社会实践的养成,组织大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和爱心公益活动,为大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搭好实践平台。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通过社会主体的努力即通过大学生做大量的艰苦细致工作,开发校园微公益实践项目,建设公益创新创业团队。如义务支教、幸福影像、扶贫济困、应急救援、环境保护等各个方面体现出微公益的献身精神,在照顾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儿童、困难职工、残疾人等各个方面表现出微公益的利他精神,真正让大学生微公益进入社区、深入乡村、深入家庭。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微公益实践活动,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大学生欣赏真善美、远离假恶丑。推动人们在为家庭幸福、为他们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向,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采取措施推动大学生微公益活动常态化,传播正能量,激励大学生崇德向善,见贤思齐,鼓励他们积善成德、明德惟馨。通过微公益实践活动有力的推动了核心价值观的践行。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风气。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努力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微公益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机制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取决于内涵规定及其理论阐释,取决于社会认同度、规范融合度和社会实现度等因素[5]。微公益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身体层面上的,还是精神层面上的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微公益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对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等各个方面产生间接影响。大学生通过发起和参与微公益项目既可以获得社会效益,又能取得经济效益,并在宣传和推动社会微公益的同时,带动公众参与微公益活动,进而在整体上促进社会进步。微公益可以实现个体、小众、大众参与的协调统一。通过引导、影响、左右更多的个体的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达到该群体中个体思想观念的高度一致,使个体的活动能从分散趋向集中,从而保证社会价值目标较顺利的实现,更好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微公益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机制建设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建榜样引领机制。多渠道地挖掘、宣扬和表彰微公益践行活动中具有鲜明时代特点、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各方面先进典型,运用他们的感人事迹、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鼓舞教育影响塑造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在和风细雨中增强认知,在潜移默化中熏陶感染,自觉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的感染力和实效性。(2)构建实践养成机制。通过机制建设,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们积极参加各种微公益实践活动,在日常的公益实践活动中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为习惯,不断提高思想觉悟、认识能力和实践水平,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提升优秀品质和思想境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大学生们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准则,实现知行合一。(3)构建文化培育机制。加强高校微公益文化培育机制建设,从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维度着力打造优质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统筹课堂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在校园微公益文化的传播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方位渗透,为价值观的培育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4)构建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用机制检验教育效果,激励和鞭策价值观培育,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增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为价值观培育提供巨大动力和根本保证,使价值观培育广泛深入持久进行。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 2014:165.
[2]张红霞,谭春波.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化[J].学习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11):8.
[3]李静.践行核心价值观贵在自觉[EB/OL].http://news.163.com/15/0306/11/AK15CI0L00014AED.html [2015-03-06].
[4]邱光伟,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81.
[5]吕新发,丁立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功能及实现条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2):74.
Advantages and Functions of Micro Public Welfare in Fostering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
WU Hong
(School of Marxism,Hunan Fir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sha,Hunan 410205)
Micro public welfare is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It has the advantages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mass,the service content of life,the way of practice and low cost of training process.Micro public welfa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tent,practice,mechanism construction of the sccialist core values.
Micro public welfare;Socialist core values;advantage
G641
A
1674-831X(2016)06-0049-04
[责任编辑:胡 伟]
2016-09-12
湖南省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研究课题(15B28);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校级课题(XYS14S02)
吴红(1974-),女,湖南新化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