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2016-03-16梁培薇
梁培薇
会计职业判断问题研究
梁培薇
本文从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特点、主客体及程序等出发,探讨会计职业判断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具体体现,分析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及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相应对策建议。
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对策
一、会计职业判断概述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及特点
1.会计职业判断的定义
一般来说,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根据相关会计标准,对会计确认、计量和财务报告等过程中的不确定会计事项做出裁决与断定的过程。
2.会计职业判断的特点
(1)主观性。做出判断的主体是人,这种行为本身就具有主观性。在会计职业判断的实际工作中,会计准则也允许企业会计人员根据自身经营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法政策处理会计资料以期更好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这样的情况下会计人员的主观性是无可避免的。
(2)专业性。会计职业判断对于不确定性事项的处理基于会计及相关专业知识基础之上,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从业经验、判断技巧和对企业状况的了解程度、对准则政策的掌握程度等都会直接影响到会计职业判断的合理性。
(3)权衡性。做出会计职业判断之前,会计人员一般会有多个备选方案,哪一个方案更能及时、恰当地反映出企业当前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更有效地维护和提高企业的自身经济效益,完成这些目标的同时,会计人员还需要在可靠性与相关性、利益驱动和职业道德等原则的冲突下做出取舍、权衡,才能做出最后的选择。
(4)社会性。会计信息带来经济后果,人具有社会性,行为受利益支配,此时会计职业判断就有了社会性特点。
(二)会计职业判断应遵循的原则
1.独立原则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公正性,会计人员须严守职业判断责任,遵守独立性原则。
2.客观原则
会计人员须保持遵守客观原则的职业意识。以会计事项为中心,客观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相关政策和法律规章,减少主观性带来的不合理判断。
3.合法原则
合法原则强调会计职业判断必须在法律范围内。会计职业判断不应成为利润操纵和财务造假的手段,不能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
4.谨慎原则
谨慎性是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失之毫厘就可能差之千里,所以在会计职业判断中应保持谨小慎微的态度。
二、会计职业判断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准则
1.会计准则与会计职业判断的关系
首先,会计准则是会计职业判断的依据,会计职业判断则需要在会计准则的框架下进行。其次,会计准则的有效执行依赖于会计职业判断,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体现为会计信息的质量。总之,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准则相互制约,相辅相成。
2.会计准则导向与会计职业判断
一般来说,会计准则的制定有三种模式:规则导向、原则导向和目标导向。因目前国际上基本不使用目标导向,故本文仅讨论前两种。其中,规则导向制定的会计准则比较细致,致力于给出详细的处理措施,而原则性导向是从宏观角度出发,给出原则框架,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的自由空间变大。
(二)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职业判断
1.实质重于形式的概念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实质指会计事项中的经济实质,形式指的是法律形式。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会计事项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常常会有一定偏差,当两者不一样时,会计人员应以会计事项的经济实质作为会计核算的主要依据,不拘泥于其法律形式,这体现出人们日常所说的“透过现象看本质”。
2.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中的会计职业判断
(1)企业收入的确认。当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时,企业应确认销售收入。如商品的所有权凭证和商品本身,商品的所有权凭证包含了大部分风险,应以商品所有权凭证是否移交购货方为实质确认依据。另外,企业销售时若有售后回购协议,商品所有权的主要依据并未发生实质上的转移,仅仅是企业的一种融资行为,不应确认销售收入。
(2)资产减值的确认。新会计准则中判断资产是否减值的标准有:资产市价当期大幅下跌、企业经营所处环境以及资产所处市场即将发生重大变化、有证据表明资产已经陈旧过时或者其实体已经损坏、资产已经或者将被闲置、资产终止使用、计划提前处置[8]。这些标准并没有机械的规定,均需要会计职业判断,主观性较强,对会计人员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提出了较高要求,当出现以上情形时,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进行减值测试。
三、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
目前,我国的会计职业判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会计人员自身的会计职业判断意识薄弱。长期以来,会计人员习惯了计划经济体制和规则导向准则,依赖具体规则、机械套用。但是经济在不断发展而会计人员还停留在旧的思想观念中,自主思考判断的意识不强,不能完全适应发展趋势。
其次,会计人员的独立性缺乏保障。企业管理层一味追求利益,甚至于心态呈病态发展状态,精心设计钻法律漏洞,而道德约束的作用又非常有限,会计人员的独立性无法保证。
最后,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会计职业判断的发展缺乏人才基础的推动,整体水平也发展缓慢同时我国会计监管力度不足,管理层以会计职业判断作为盈余操纵的途径。
(二)导致我国会计职业判断现状的成因分析
1.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我国会计理论发展滞后,长久以来落后于发达国家,限制了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此外,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还体现在实务中的处理水平。就目前来看学校教育会计侧重会计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有一定程度的脱节。而企业中大多数会计人员的工作范围停留于传统的记账算账,更谈不上准确进行职业判断。
2.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
当前社会的道德风气不佳已经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利益与道德的矛盾冲突渗透在各个领域,而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缺失同样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3.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会计职业判断工作中,最受关注的是会计人员的独立性不足的问题,而本文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治理结构混乱和内控失效。现在的公司治理结构致力于能达到经营管理权与企业所有权、监督权相分离的理想状态,但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内控制度的失效会影响到会计人员的独立性。
4.会计法律体系不健全
会计职业判断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而法制也是对会计工作最强有力的保障。我国奉行依法治国,但法律体系和执行力度一直饱受争议。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对会计职业判断的影响很大。
四、提高我国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评价标准
1.一致性
这里的一致性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在相同条件背景下,不同的会计人员所做判断的一致程度。二是同一个会计人员在不同时间,对同一类会计事项所做的判断的相同程度,这是出于对会计人员主观性的一种衡量标准。
2.充分性
充分性指会计人员用来支撑判断的事实依据是否公允、相关,同时是否综合了考虑各种内在和外在因素。我们认为,搜集了足够多和全面的资料后,有充分、合理的理由支持的会计职业判断结果更加准确、合理。
3.逻辑性
逻辑性是指会计人员的会计职业判断过程有合乎实际的推导逻辑。凭空得出的结论必然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和背离实际的情况,而科学严谨的逻辑得到的结论显然更令人信服。
(二)保证会计职业判断质量的措施
1.会计人员方面
其一,会计人员应该主动培养会计职业判断的意识,主动思考,结合宏观经济环境,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其二,理论高度需要建立在实际基础之上,学校教育应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重视案例教学。最后,会计人员应注重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综上,只有掌握了一定水准的会计专业知识,遵守职业道德,并在实践中付诸运用,才能具有高明的技能,进而在遇到各种复杂的经济业务时,能依靠自身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做出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
2.企业方面
要改善会计职业判断现状,必须要有良好的企业内控做基础。企业内控是对会计人员工作立场的制衡,可使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独立性不足的问题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应理清企业所有者、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的产权关系,逐步改善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设计的合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
3.社会方面
首先是社会监督体系的建设。以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为核心的社会监督体系,是约束和监督企业的会计职业判断的一道防线,应重点维持社会审计应有的中立态度,对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再判断程序,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第二,应发挥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加强会计信息公布的透明度,对违法行为如实报道。
4.政府方面
首先,强化政府监管,对政府监管部门做出合理规划,使各自监管范围清晰,给予监督部门执行的实际权力。其次,政府部门应减少对社会监督的行政干预,设法保障会计人员的合理需要。再者,政府相关部门应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以会计准则为核心判断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法律体系是会计职业判断最有力的保护,对违法行为也可规定明确、具体的惩治方法,防微杜渐。
(作者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