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2016-03-16吕杰
吕杰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分析
吕杰
虽然我国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原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不断完善。本文分析了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对策建议。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影响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不仅成立了各种社会救助组织,还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村残疾人权益的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由于各种社会经济原因,依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并不断完善。
一、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影响因素分析
1.保障观念滞后
在我国偏远农村山区,大部分农村残疾人的文化程度都不高,均保留着落后顽固的思想,参保意识薄弱。农村残疾人保障观念滞后,也会造成其社会保障形式单一。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推行,要求民众充分理解社会保障的保障作用,从思想上接受社会保障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无法顺利执行,观念上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思想观念滞后,认为残疾是自己和家庭的不幸,与政府无关。在这种观念下,农村残疾人更加强调个人和家庭的保障,忽略了政府和社会的责任。事实上,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不仅需要家庭,更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帮助。其次,农村人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思想根深蒂固。再者,农村残疾人家庭收入偏低,人们没有多余的资金来投保,只能靠国家资金的扶持来完成。
2.参保比率低下
农村残疾人是对医疗保险有着最高要求的群体,由于经济能力的限制,阻碍了他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参加各种社会保障,这是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险参保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新农合和新农保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村残疾人的参保率,但是,尽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比率超过了90%,由于报销比例偏低,真正获得的保障还存在不足。这就要求政府部门还要继续加大补贴力度,扩大财政扶持力度,让更多的农村残疾人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帮助。
3.保障制度不够完善
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整个国家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残疾人的特殊情况应给予特殊照顾,使得相应的保障与一般的社会保障有一定的区别,应当给予合理定位、作出专项制度安排。我国目前还没有成立专门的行政部门负责管理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分属不同的行政部门管理,由于没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管理比较复杂。在宏观管理方面,民政部门负责统一管理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社会优抚工作,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是由卫生部门和人社部门分别管理的,很多工作难以统一管理和全面规划。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要对各个分管工作的部门进行调整,加强管理部门工作的统一性和协调性,更好地为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工作服务,切实提高保障水平。
4.城乡保障差距大
农村的贫困残疾人生活严重缺乏保障,收入低下的农村残疾人发放的低保资金也低,他们能得到的低保救助与城市相比具有很大的差距。城市残疾人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获得一定的报酬,除了享受社会救助基金,还会享有更好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然而对于农村残疾人来说,除了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会发放救助基金外,大多数的农村残疾人很难得到足够的社会救助。城乡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差距严重,要求加快完善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制度。
二、加快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1.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化参与程度
对于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轻中度残疾人来说,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开展工作技能培训,避开他们的残疾情况帮助他们实现劳动价值,增加他们的社会归属感。促进农村残疾人就业,还要做好农村的无障碍措施建设,方便残疾人活动,减少出行危险。目前农村的无障碍措施建设不够健全,甚至没有相关措施,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人参加社会劳动。村委会及上级相关部门应努力做到村里道路平整,有条件的修建盲人专用道和无障碍通道,设置残疾人专业座椅,帮助提高农村残疾人的社会参与程度。对于那些失去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来说,虽然他们没有能力创造劳动价值,但政府和社会要给予及时的社会救助,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维护他们的生存权利。
2.多种帮扶力量相结合
调动所有社会力量共同帮扶农村残疾人。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力度,扩大财政投入,提高政府社会保障水平。其次调动其他社会力量,通过社会工作者对有一定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相关培训,让残疾人帮助残疾人,在残疾人群体中形成互帮互助的氛围,以残助残,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帮扶资源,还能够帮助残疾人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和谐。再次社会各地残疾人联合会要想办法帮助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帮助他们就业,创造更大的劳动价值,增强生活的尊严。
最后,政府可以按照市场化的要求购买社会服务,成立专业化的农村残疾人服务机构,推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的制定,提高保障服务质量,帮助残疾人正真实现社会价值。
3.加大政府的财政投入
政府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统筹部门、执政部门,必须从全社会整体利益出发,合理调配社会保障的各部分财政投入。对农村地区残疾人这个群体来讲,当务之急是要调高救济补助的幅度,加大社会保障的力度。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水平直接体现了社会保障的公平性,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政府要加大对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财政投入,加快农村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实现社会价值。政府财政的支持是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的主要资金来源,在保障农村残疾人最低生活这一环节,政府要逐步提高农村残疾人最低保障的补助标准,满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对有特殊困难的农村残疾人给予特殊帮助。在教育、养老和就业等方面也要不断缩小与城市的差距,政府也要给予相应的资金倾斜。
4.完善相关法律规定
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既满足残疾人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的国情。首先,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将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五保供养政策纳入其中,切实建立真正能够满足农村残疾人需求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的生活困难。其次,要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和不同社会部门在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分管工作中的职责和权限,保障农村残疾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对残疾人接受平等教育和公平的劳动权利提出了明确的规定,但是拒绝接受残疾人就业的企业和拒绝接受残疾学生的学校依然存在,这些现象反映了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法律作用,相关执法部门要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程凯.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现状与对策[J].行政管理改革,2010(7).
[2]安扬,李彦熹.我国农村残疾人扶持事业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1(7).
[3]柴兰蒂.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体制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2(4).
(作者单位:锦州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