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6-03-16徐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6年8期
关键词:会计准则资产信息

徐莎

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徐莎

受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及资产减值处理复杂性等因素的影响,资产减值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资产减值会计基础理论入手,具体分析了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进一步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问题;对策

所谓资产减值是指企业资产在未来期间内能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流入小于其账面成本,即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为确保企业财务信息切实有效,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在企业资产可收回金额小于其账面成本时,需要将两者之差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并对有关事项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全面的会计处理。因此系统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正是当前所需。

一、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基础

决策有用观是资产减值会计的理论之源,该理论强调信息的有用性,即经财会工作者处理并公布的信息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是真正相关的,能够影响决策的作出。该理论下企业资产以公允价值来计量,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状况及可持续发展能力,解决了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受托责任理论中存在的问题。资产减值会计通过对资产预计可收回金额的估测,向信息需求者发布关于企业资产的真实信息,供其在决策中参考,以提高决策的效率与准确性。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的问题

我国自2007年正式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起至今已有近十年,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处理方法进行了细化,使得准则在实际运用中的适用性有所加强。但在实务操作过程中出现了如下问题:

(一)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标准不一

目前我国关于企业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准备的标准还不够明确,各企业在执行时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如,会计准则对于新引入的“资产组”何时使用、如何划分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在处理过程中各企业使用状态与划分方法各有差异,造成同类企业间的财务数据丧失可比性。以太原重工和武汉钢铁两家上市公司2015年的年度财务报告为例,两家公司虽同属一个行业,且业务也基本相似,但他们对于存货跌价准备的处理却选用了不同的标准,太原重工仅按单个项目计提,而武汉钢铁则使用了资产组,按照存货类别及产品间的依存性合并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二)公司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进行盈余管理

企业计提或转回的各项减值准备会直接影响当期的损益情况,因此,在会计处理过程中企业往往会依照自己的实际需要来估测当期资产减值的计提数额、折现率等,利用会计准则给予的自由空间进行盈余管理,以实现公司上市或者其他目的。吕坚等学者研究发现创业板上市公司在上市之前存在高估资产和利润的情况,在上市之后再通过计提资产减值的方式到达盈余管理的目的。

(三)资产减值准备信息披露不充分

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依赖于信息披露。但在现实工作中,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没有对本企业的资产减值事项做出全面披露,对于折现率的确定方法、可收回金额的计算步骤、资产减值大额计提或转回的具体原因等有关信息甚少在其披露文件中予以列示,或者虽有列示但过于简略笼统。资产减值准备信息披露的不充分,致使有关决策人员在决策时使用的信息并没有全面反映公司现实状况,容易出现决策失误。

(四)资产减值有关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资产减值内部控制是企业的自我监督行为,可以规范上市公司的财务处理过程,监督并遏制利用资产减值操纵公司盈余状况的非法勾当。但是目前我们国内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在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等环节都还存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多数公司财务监管部门核算部门职能混杂,难以形成独立有效的监督体系。资产减值准备处理过程中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往往也只是走走过场,未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进行审计工作。

三、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相关会计规范不够完善

我国当前会计准则对于资产减值规定的不完善,给了上市公司自己做主的权利,这必然会导致作为“经济人”的公司利用准则漏洞来为自己谋利,因而会在实务操作过程中选取更能为私人谋利的方式进行处理。我国会计准则在相关概念界定上的模糊性、实务操作处理过程的不规范性、报表披露要求的简易性等都给上市公司提供了操纵报表利润的机会,这与会计准则规范的本意相背离。

(二)公司产权结构不健全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即公司控制权集中于少数经营者手中。“内部人”的自利性使其在资产减值处理时往往会更多地考虑自身利益,通过调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的金额来掩盖其在职消费、过度投资等掏空行为。如此一来,不但会导致股东的权益受到侵害,更会导致公司信息失真,影响公司长远发展。

(三)外部监管不到位

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计是对公司财务处理的一种外部监督,但由于国内注册会计师业务能力良莠不齐,部分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会出现私自压缩审计项目、缩减审计步骤等情况,致使有关财务审计往往沦为形式,审计结果的权威性大大降低。此外,我国上市公司监管体制不够健全、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不够、责任人责任追究机制不够完善也是导致上市公司管理人员敢于去冒险的主要原因。

(四)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总体而言,我国基层财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并未达到要求。虽然近年来此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有了改善,但是资产减值问题因其综合性与特殊性,还是让绝大多数的财会工作者觉得难以处理。同时,受限于我国整体的经济水平与社会发展程度,我国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财会人员受管理层要求或主动与管理者合谋进行虚假账务处理的事件屡禁不止。

(五)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

资产减值的确定依赖于市场所给的信息,只有真实可靠、完善及时的市场信息才能帮助企业做出正确判断。但是当前我国市场体系尚显稚嫩,市场经济发展不成熟,这使得企业在资产减值处理时没有有效的信息来源,因此得出的公司财务结果的可信程度也有待商榷。此外,我国价格市场尚不完善,价格信息不透明,这也给企业财会人员在账务数据处理时的判断带来了困难。

四、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存在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细化会计准则

有关职能部门应调整细化会计准则、规范会计制度。可以适当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修正现有会计准则中的模糊概念,明确计量方法及划分标准,如“资产组”的划分、折现率的确定步骤等。在完善会计准则的同时,还需建立与会计准则相配套的法律规章,以保证会计准则能够真正实施,而不是流于形式。

(二)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能,所有人员各司其职,在财务处理过程中彼此制约、互为监督。形成财务控制与职能相分离的体系,减少利用财务操纵利润的可能性,保障会计信息的可靠度。此外,内部审计监督部门应按照有效的监督程序进行有效审计,及时发现公司资产减值准备处理和内部控制的漏洞,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进行处理。

(三)加强外部监督力度

注册会计师在企业审计时应守住道德底线,履行准则要求,规划完备的审计步骤,客观公正地评价被审计单位资产减值计提的合理性,切不可与被审计单位私相授受,同流合污。除此之外,政府有关部门也需加强监察力度,不定时的对企业资产减值处理状况作出核查,看其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及时、转回是否合理、信息披露是否全面等。对于企业不按规定处理资产减值的情况,执法部门还应追究企业及有关人员责任。

(四)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与道德水平

思想决定行为,良好的职业素养是督促财会人员不犯错误选择的前提,因此,首先应加强财会人员职业道德的学习,提升其思想境界,鼓励并监督其坚持道德底线;其次,在道德层次提升的基础之上,需要强调对其业务能力的培养,令其掌握丰富的理论,提升实务处理能力。

(五)加强资产减值会计信息的披露

应借鉴国际标准,增加企业必须披露的项目,规范资产负债表与附注中关于资产减值项目的披露内容及披露格式。如要求企业在明细表中详尽地列明计提与转回的具体数额,并指明其产生的实际原因等。此外,还需规范披露过程,强化披露前有关信息的审核监督制度,发挥公司内部审核部门及注册会计师的外部监管作用。通过以上措施,让企业的会计信息能够最大程度的展现在公众眼前,保证决策有用性。

(六)完善价格市场机制

完善市场价格机制,为企业资产减值处理提供有效的信息来源。首先应开拓信息的传递途径,可借助计算机网络、云技术等,使信息的传递能够更加畅通无阻、高效及时,降低信息的不对称性。其次,政府部门应该加强指导,建立一个有效的市场定价体系,向企业及投资者实时发布相关资产的市场价格,对资产的价格变动充分披露,使上市公司在确定相关资产减值数据的时候能有据可依。

五、结语

实现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市场等各方的共同参与,只有宏观、中观与微观各层面协同合作,才能真正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实现资产减值会计的目标。本文探讨了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会计现存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六点建议,希望对我国企业会计处理的规范化发展能有所助益。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15年版[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5:2-43.

[2]吕坚,蒋倩,谢小燕.创业板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5):76-77.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大学财务与会计学院)

猜你喜欢

会计准则资产信息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会计教育的思考
政府会计准则的执行框架构建研究
轻资产型企业需自我提升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订阅信息
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展、构成及展望
关于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的探讨
展会信息
FASB会计准则汇编及更新目录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