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南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①

2016-03-16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谢妍

中国商论 2016年19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金融人才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谢妍

海南高校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①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谢妍

构建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是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迫切要求。本文在分析和借鉴美国、英国等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从管理主体、参与主体和反馈主体三个层面,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

金融专业 创新人才 经验 指标体系

1 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借鉴

1.1英国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

1.1.1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主张原创,鼓励学生通过探索来扩展知识边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善于思考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在获取知识方面的创造性。

1.1.2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以讲座、讨论、辩论和辅导等方式开展教学。教师课前布置讨论任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讨论、辩论等方式交流观点,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自主个性。

1.1.3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

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应引导学生阅读与课程相关的文献和教学参考书,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性和职业导向性。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追踪金融领域前沿理论和实践,拓宽知识面,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

1.1.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多样化,通过论文、案例分析、演讲演示和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价。并且,考试方式的设置和答案的标准也比较灵活。学生在完成论文写作、课堂演示和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表达自己的个人观点和创意。

1.2美国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特点

1.2.1以创新人文素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美国高校金融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通识课程、公共核心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在本科一、二年级课程中,注重通识知识的积累,学生根据兴趣、专长跨学科选修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学分比重高达20%~30%。例如,麻省理工学院金融专业学生需先修完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核心课程,才继续学习公共核心课程和金融学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关注金融学研究动态、反映金融市场变化、适应金融行业需求特征、培养学生研究兴趣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拓宽专业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1.2.2多学科交叉与实践并重的教学模式

强调多学科交叉与实践并重,鼓励学生知识的复合性,不局限于本专业学习。例如,麻省理工学院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即企业和学校共同承担学生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的培训,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同时注重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设置“本科生研究工作机会”和“独立活动计划”。让本科生有机会加入教师的研究团队,通过独立活动实践计划进行独立选题,提前进入课题研究,有助于加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3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经验总结

1.3.1以通识教育为抓手的创新素质培养

国外高校在金融创新人才的知识结构中强调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并重,重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结合。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积累深厚的文化素养。例如,在美国印弟安那大学凯利商学院把历史、自然、人文和艺术等课程融入金融学本科教学计划的制订中,培养学生对通识知识的兴趣,让学生了解政治、社会和经济环境对金融行业的影响。

1.3.2注重学生综合创新能力培养

国外高校注重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根据社会需求的内容和特点设置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学生除了掌握金融专业知识,还需要熟悉专业外的知识与技术,强调在社会服务中提升创新能力,把学生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考核标准。同时,注重培养国际化水平。如日本的九州大学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是打造国际化金融人才,英国高校的金融创新人才培养遵循全球化的人才观念,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罗德经济管理学院强调与国际金融市场实践结合的创新人才培养方式。

1.3.3注重微观金融领域的课程设置

国外高校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以微观金融为主,如投资学、金融市场、公司金融、金融工程、固定收益证券等。开设了一系列特色课程,例如金融管理案例、金融实验课程、风险资本运作课程、投资心理学、风险评估与管理、竞争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和金融状态分析等课程。同时,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制定课程体系,并随时灵活调整。

1.3.4注重经济金融方法论的运用

金融学属于应用经济学学科,因此在创新人才掌握的知识技能中注重经济金融方法论的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熟练使用金融实证方法,用实证模型发现和解决金融领域的实际问题。在了解经济金融现象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的基础上,把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合,对模型进行修正,达到模型对经济金融现象更好的解释效果。

1.3.5注重知识结构的层次化

国外高校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能覆盖金融理论的全部知识点,有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金融学知识体系,掌握扎实的理论功底。根据课程特点侧重理论深度和实践环节,课程所涉知识点的深度每年都会根据学生特点和创新教育发展需要做不同程度的调整,从而体现知识结构的层次性。

2 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经验的启示

国际旅游岛建设和海南金融业的发展对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海南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和借鉴国外高校金融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

2.1树立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培养理念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开放环境和金融创新发展的背景下,金融创新人才定位为国际化、复合型创新金融人才,即具有广阔而开放的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灵活敏锐的创新思维、坚韧不拔的创新意志、宽厚扎实的创新知识、熟练的业务素质以及服务社会的强烈责任感,具有能发现金融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解决金融实务问题,富有创造力的创新人才。

2.2优化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适应金融发展的国际化需要,从微观金融角度更新教学内容。改革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设置,增加创新课程模块。加大创新创业素质拓展学分的比重,注重金融学与数学、信息技术、物流、社会学科的交叉。课程设置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体现应用型特色,突出金融学专业在“热带、海洋、特区、旅游"等方面的优势。

2.3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建立金融创新人才实践训练体系。根据金融学专业学生的特长和研究兴趣,可以通过实训课程、科研项目、国际交换(国际实验班)、调研实习等方式来构建。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创新设计大赛和创新实践项目,参与老师的科研项目,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通过金融综合实验室建设,利用实验教学的网络平台、模拟实验平台,提供开放性的、自主学习的实验教学环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有效途径。

2.4建设创新型师资队伍

完善不同层次教师的培养机制、师资队伍的管理机制等。通过制订绩效考核办法等方式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创新型教师队伍发展机制。培养教师终身学习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建立高校与海南金融机构的人才交流机制,引导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活动。鼓励一线教师到金融机构挂职、学习和调研,聘请金融行业的专家能手给学生授课。通过制定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课程标准和教师专业技能标准等,规范引导创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2.5建立与行业需求相匹配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围绕海南金融业“十三五”战略规划发展目标以及金融创新发展的要求,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结合教育教学创新理念与学生成长的基本规律,创新金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适应海南银行业和农村金融改革需求、适应海南保险业和证券业需求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3 构建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构建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以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与多元性为原则。根据金融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提出能够反映海南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内涵的评价指标。通过分析、比较、借鉴和吸纳国外高校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中可参考的适用性指标,构建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金融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3.1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说明指标的设立与评价方式能基本衡量创新人才培养效果,反映创新人才的培养全过程。建立清晰的评价标准,全面反映学生的创新素质与潜能,以期达到培养目标。

(2)合理性原则。要求多层次、全方位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评价指标既能反映创新人才培养趋势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又能凸显学生的创新潜质,做到公正合理地进行评价。

(3)可行性原则。表示评价指标要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的方法手段切实可行并具有实际意义。影响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信息易获得、易收集,并且具体考核指标有弹性、可调整,确保评价效果具有有效性。

(4)多元化原则。从两方面体现:一方面是人才具备创新素质的广度,说明评价指标能覆盖影响人才培养效果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可以用纵向广度和横向广度衡量。纵向广度说明不但在某个阶段具有创新能力,并且在实务中具备知识更新、持续创新的能力。横向广度说明创新人才服务于社会的每个对接点都能发挥创新才能;另一方面是人才具备创新素质的深度。根据创新人才的素质特点,评价指标要最大限度体现创新人才的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反映每个人才创新能力的程度。

3.2评价指标及其内涵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金融专业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学校、学生、教师、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保障人才培养效果的发挥。因此,构建海南高校金融创新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应从人才培养的管理主体、参与主体和反馈主体三个层面的评价指标展开分析。

3.2.1管理主体指标及其内涵

学校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管理主体,主要对创新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界定,进行人才培养资源管理和人才培养过程管理。

(1)培养目标界定。以地方经济社会需求为导向,以高质量的学科专业做支撑,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创新人才,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能力。一是体现国际化,适应国际旅游岛建设需求。二是注重技能。具备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关注创新。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满足海南金融发展的创新需求。四是培育人文素养。具备社会服务能力和持续创新能力。

(2)人才培养资源管理。一是师资资源管理。包括制定师资资源管理规划、创新型师资的标准、师资队伍构成及配套管理、师资培训制度、绩效考核等。二是产学研资源。加强校企政联合,加强创新实践平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三是教学科研资源。课程体系、实验平台、实训基地、科研项目库和科研团队的建设以及成果转化。

(3)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包括创新人才需求调研、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和人才培养效果保障。创新人才需求调研表现在学校深入社会实际,了解行业发展现状以及工作岗位对创新素质的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表现为学校将调研的信息转化为教育教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同时注重塑造创新人才所需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只有具备了基本的创新素质,才能够适应社会实际工作岗位的需求,才能逐渐实现工作岗位上的创新。人才培养效果保障是指学校为学生和老师提供优良的教学科研平台,保证经费投入,并完善支持政策和措施。

3.2.2参与主体指标及其内涵

学生和教师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参与主体,从学生和教师具备的创新内涵两方面进行评价。

(1)学生主体指标及其内涵。以政治立场、个人品德、学术道德、个人素养等为内容的基础素质;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百折不挠的毅力等心理素质;具备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知识技能;具备探究未知和创造力的创新思维;根据个性发展和兴趣专长发挥创新潜能;以思想创新、创新实践产出和成果转化为内容的创新绩效。

(2)教师主体指标及其内涵。指标包括:创新精神、专业素养、职业道德水平、科研成果、教研成果、社会服务能力等。体现教师获取金融创新前沿的能力,不断提高创新知识能力和科研水平;教师具备创新素质,能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知识结构的优化,勇于探索研究;教师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实践活动,具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能力。

(3)反馈主体指标及其内涵。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反馈和监督的主体有:政府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企业、社会团体等,保障人才培养效果的发挥。政府部门进行政策指引和监督指导,并提供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和创业政策等支持;金融监管机构通过合作实践项目和合作实践基地,检验创新人才培养效果;金融企业给予合作创新平台、服务地方经济专项资金等措施;社会团体的评价有利于高校根据社会需求及时对评价指标进行调整,对制订创新人才培养规划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4 结语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为导向的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科学评价创新人才培养效果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实际应用中,要围绕金融行业发展趋势,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同时,凝练创新人才培养特色,结合国家创新创业的政策,利用“国际旅游岛”、“一带一路”、“互联网+”等优惠政策,结合区位优势,进一步提升金融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 王璐,孟凡静,李雯.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3(5).

[2] 赵祖地,左珗.创新型人才评价体系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夏人青,罗志敏.基于创业教育的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新走向[J].中国高教研究,2011(12).

F830

A

2096-0298(2016)07(a)-184-03

2014年海南省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视角》(HNJG2014-15);海南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重点项目《金融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视角》(hdjy1316)。

谢妍(1981-),女,汉族,海南文昌人,经济学硕士,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金融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金融人才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人才云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