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及路径选择①
2016-03-16哈尔滨商业大学刘西涛
哈尔滨商业大学 刘西涛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分析及路径选择①
哈尔滨商业大学 刘西涛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本文基于SWOT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进行系统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环境优势在于文化资源丰富、基础设施较为完善、集聚效应明显,环境劣势表现为产业关联度不高、高素质人才缺乏,外部机会表现为政策支持、社会文化需求增加,环境威胁来自于行业竞争激烈、产业融合增强等。进而从营造良性创意产业生态环境、挖掘开发文化资源,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建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创意人才队伍,创设多功能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实力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黑龙江省 文化创意产业 SWOT分析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增加值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明显提高,相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附加值明显提高,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和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1]。可以看出国家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决心。黑龙江省作为重要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地,近年来产业发展迅速,在文化创意产业的不同专业分类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文化资源挖掘利用不够等一系列问题。因而,需要从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入手,分析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找出自身优势和不足、发现机会和威胁,进而提出相应的具有针对性的发展路径,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参考。
1 文化创意产业内涵界定
创意产业最早源于《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认为创意产业就是指那些从个人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获取发展动力的企业,以及那些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开发可创造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2]。文化创意产业是创意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于其概念的界定国内外没有形成一致的观点。有知识产业、版权产业、文化产业、创意知识产业、内容产业、眼球经济、耳朵经济、创意经济等不同的理解和称谓,所侧重的内容各有不同,都从不同层面反映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
通过梳理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和阐释,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是基于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现代化,运用技术、创意和产业化的方式开发、营销知识产权,强调文化因素的创意,以充分发挥人的创造力为核心的行业[3]。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特征。首先其核心是人的创造力的释放,创意人才是创造力的主体和核心;其次其手段是技术、创意,现代技术和创意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最后是强融合性,产业融合发展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2.1发展优势
2.1.1文化资源丰富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作为农业大省、资源大省,地域辽阔,文化底蕴厚重。拥有独特的文化资源。可以分为冰雪文化、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金源文化、森林湿地、黑土火山、民风民俗等,冰雪是黑龙江省重要的文化资源,做大做强冰雪文化是文化创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全面参与的冰雪文化氛围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势。少数民族文化也是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特有的少数民族文化、历史、语言、文字等都值得深入挖掘,如赫哲文化中的“鱼皮部”、鄂伦春的狩猎文化,还有立体剪纸、桦皮文化等。红色文化也体现黑龙江文化资源的特色,如虎头要塞、林海雪原、东北老航校、731遗址等,都可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源头。根植于这些文化资源中,可以成为创作、创新、创造的源泉,通过对文化资源的加工、开发,进而通过创意转化为丰富的文化产品。
2.1.2基础设施齐全
黑龙江省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方面投入很大,建成了比较齐全的现代化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平台。其中,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网集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文化产业普查统计平台、文化建设促进平台、龙江文化艺术博览平台、文化产业人才平台、文化产品博览交易平台于一体,为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发展设施。同时,黑龙江省现代化文化艺术园区、动漫基地、科技孵化基地等一系列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基础设施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1.3产业集聚特色鲜明
产业集聚离不开产业园区的建设,黑龙江省通过建设各级各类特色鲜明的产业园区,大力促进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发展。如黑龙江省现代文化艺术园区、黑龙江省北大荒知青文化产业园、中俄木材交易中心造型园、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园、龙江传媒产业园等国家、省级重点产业园区,规划合理、特色鲜明,带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
2.2自身劣势
2.2.1产业关联度不高
产业的良性发展需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产业关联度高。然而黑龙江省目前的自身劣势在于文化创意产业链条还不完整。无论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现状,还是产业链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现状,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如黑龙江出版集团、广电等几大集团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未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产业的重要引领作用。新兴文化产业中的新媒体、动漫设计等还没有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自主创新能力还比较薄弱。而且还未形成产业融合的态势。文化创意产业的上中下游还存在着脱节,从创意到设计再到成果转化,还未能建立比较完整的链条。
2.2.2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缺乏
人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人的创造力最大发挥是产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黑龙江省紧跟时代步伐,制定高端文化创意人才引进政策,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吸引了更多的人才落地龙江。但是,还远远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特别是在新媒体技术、动漫设计、文化创作等方面的高端人才尤为缺乏。缺少行业领军人才,不能实现“以人带业”的发展。
2.3拥有机会
2.3.1政府政策支持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扶持,政府通过整合现有社会各种资源,向某一产业倾斜,通过政策手段满足产业发展的资源需求。黑龙江省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扶持。一是在资金投入上。黑龙江省先后出台了《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扶持资金管理办法》,黑龙江省充分利用财政资金的导向效应,引导社会资金向文化创意产业流动。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上。出台了《关于推动黑龙江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行动规划》,通过大项目带动,建设产业园区,发挥园区集聚优势。
2.3.2社会文化消费需求增长
文化消费需求的增长是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市场拉动效应是实现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中的主要一环。黑龙江省现有省内人口和外来游客的逐年增长,对于出版、影视、动漫、旅游等方面需求也不断增长,进而给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机会。
2.4面临威胁
2.4.1创意产业发展竞争加剧
随经济全球化格局变动,文化创意产业国际国内竞争日益激烈。不仅英美日等文化创意产业发达国家大量将其文化企业、文化产品输送进黑龙江省,国内的其他各省市地区也将各自优势文化创意产业资源进入黑龙江。这些都给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2.4.2产业融合日益紧密
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手段、动力机理、运营模式都在发生着变化。产业间的融合日益明显。跨界融合、空间融合以及产业融合都是现今文化创意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实现快速发展的重要趋势。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结构单一、分散经营等不足。因而,产业融合的程度也是主要的威胁之一。
3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选择和对策
3.1营造良性创意产业生态环境,挖掘开发文化资源
黑龙江省文化资源丰富,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但是由于多种因素,使得现有的文化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一要细分现有文化资源。对黑龙江省现有的文化资源进行科学分类,深入挖掘,形成较为系统的文化资源库,并对各项资源进行分析,找出核心竞争力。二要建立文化创意人才、企业数据库。结合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实际,将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进行要素分配,继而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核心及能力。
3.2完善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拓宽投融资渠道
文化创意产业因其行业特点,在企业发展融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与其他行业投融资不同的困难,因此需要政府引导,转变职能,拓宽现有投融资渠道,进一步完善投融资体系。一要强化股权投资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地位。通过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借助股权投资人才,实现股权投资的资金放大功能。二要适度采取政府购买形式,给予文化创意企业以扶持。通过政府对于部分文化创意企业的产品购买,增加其盈利水平,进而吸引更多社会资本进入,实现少量政府的资金启动大量社会资金的效用。三是要建立依托政府的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信用保障。政府公信力构筑的信用担保机制,能够为有发展潜力和优质的文化创意企业提供必要的信用担保,缓解其融资困境。四要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为文化创意企业和金融机构之间搭建平台。解决二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产生的投融资渠道不畅问题,实现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互助与互通。
3.3建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高素质创意人才队伍
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复合型高端人才,只有形成结构、规模、素质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匹配的人才队伍,才能满足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发展的紧迫需要。黑龙江省的创意人才从业规模、结构、素质都有待于改善。一要依托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培养平台。结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利用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调整培养方案和目标,为企业输送综合素质较高的创意人才。二要依托政府,借助政府的政策激励与扶持,给文化创意人才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黑龙江省并投入到创意产业的发展中来。三要依托社会培训机构。在民办培训机构中,给予政策倾斜,发挥社会的创意教育功能,结合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要,提供人才培养服务。在此基础上,形成高校、院所——政府——社会培训机构——文化创意企业多元主体协同的人才培养机制。
3.4创设多功能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业产业集聚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之一是实现产业集群发展。黑龙江省虽然显现了一定的区域集聚特色,但只是一种较低层面的数量和地域的初等规模的聚集,缺少核心企业和优势品牌。因而,需要通过创设多功能的服务体系,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在黑龙江省的集聚。一要形成集资源共享的信息服务平台、舒适的消费环境、便利
的金融机构、技术支撑服务机构、信用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等于一体的服务体系,保障文化创意产业的集聚需求。二要加强政府的协同创新,打破地域与部门壁垒,通过税收、财政、科技、教育、金融等部门的业务协同,实现便利的服务体系。
3.5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旅游等产业融合,提升综合竞争力
文化创意产业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产业,需要注重文化与科技等相关产业的有机融合,才可以更好地发挥创造力,产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黑龙江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应当强化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的高度融合。一要借助国家政策导向,促进文化与科技等产业融合。明确发展目标,分阶段、分任务、有步骤的实现产业间融合发展;发挥高新区的科技项目带动作用、发挥科技产业园区、云谷等的产业孵化作用,大力发展动漫设计等产业。二要借助黑龙江省旅游资源优势,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提升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的综合竞争力。
[1] 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EB/OL]. http://www.gov.cn/zhengce/ content/2014-03/14/content_8713.htm,2014-03-14.
[2] 衷敬睿.VC大佬倾心文化创意产业:看重项目衍生性[N].重庆商报, http://www.vcpe.org.cn/news/2013-07-10/ vcpe0000010921.shtml,2013-7-10.
[3] 任春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集聚整合[J].学术交流,2013 (8).
F062.9
A
2096-0298(2016)07(a)-142-03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中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绩效评价及优化对策研究》(13YJC790147);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垦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机制及宏观调控工具创新研究——以三江平原垦区为例》(13YJC630099)和黑龙江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项目《黑龙江省垦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模式研究》(1254G026)的阶段性成果。
刘西涛(1978-),男,哈尔滨商业大学副教授,博士后,主要从事现代农业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