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日双边贸易发展问题论证

2016-03-16大连财经学院王雅楠

中国商论 2016年19期
关键词:贸易出口日本

大连财经学院 王雅楠

中日双边贸易发展问题论证

大连财经学院 王雅楠

长期以来,中国与日本的经济联系紧密,互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特别是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额增长迅猛,发展迅速。但是,中日贸易收支失衡问题仍然是双边贸易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而这一问题的恶化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处理好中日贸易收支平衡问题十分重要。本文分析了中日贸易的发展现状,还对其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进一步探讨,并在此基础上,从影响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的因素出发,对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促进中日双边贸易健康稳定地发展。

双边贸易 发展 现状 存在问题 影响因素 建议

从双边贸易额来看,日本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伙伴之一,在中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的大背景下,中日双边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步下滑。对于日本而言,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也十分迅速,当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后,中国经济在日本对外贸易中所占的地位日渐提升。

从中日双方对外贸易的发展来看,中国成为了日本的第一大贸易合作伙伴,因此,中国在日本的对外贸易发展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促进中日双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日双方必须看清当前中日贸易的现状,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影响发展的因素做出进一步探讨,进而采取推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的相关措施,保证中日贸易关系的稳定性。

1 中日贸易发展现状

1.1贸易规模逐步扩大

中日间的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近年来,中日双边贸易规模不断被扩大,从中国商务部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中日贸易额呈逐年上升趋势。就算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事件中,中日双方贸易额仍然创造了历史新高,达到3400万美元。这足以说明中日双边贸易规模正在逐步扩大[1]。

1.2中日贸易呈互补结构

我国是人口大国,在人力资源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但是我国人口总体素质较低,工作人员技术水平低下,这就导致中国在对日本贸易出口中,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以原料加工产品、初级制成品为主。日本是个岛国,人口少,但是由于日本对人力资本的投入较高,员工素质也相应地得到了提高,再加上日本企业对员工的培训十分重视,导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主要偏向于高技术人才研发的高科技产品。由此可见,中日双方由于人力资源的差异性,贸易结构正好呈现互补性。

1.3出口产品中制成品比重较大

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制成品比重一直处于高水平,虽然随着时间的发展比重有所下滑,但是在比重中还是居高不下。同时,我国劳动力丰富,但劳动力科技含量低的国情,使我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上。中国出口企业大多以出口加工为主,以出口加工来带动中国出口贸易的发展是当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特征。

2 中日贸易发展存在的问题

2.1双边贸易存在不平衡性

双边贸易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双边贸易的出口与进口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在中日贸易中,中国从日本的进口额一直比出口额大,这就使中国长期处于中日贸易逆差的情况当中[2]。

2.2政治问题对贸易产生影响

受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中日政治关系一直不稳定,近几年日本对中国的消极影响更加突出。例如:台湾问题以及钓鱼岛问题。从钓鱼岛事件来看,中日关系日渐紧张,这就导致中日两国的经济交锋日渐突出。从双边贸易的角度来看,钓鱼岛的领土纠纷对双边贸易的发展造成了阻碍。在中日政治经济关系紧张的情况中,就算世界经济形势大好,中日双方的贸易还是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3 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

3.1贸易统计之间的差异性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国内市场对外需求逐渐扩大,因此,中国从日本的进口也会随之增加,据中国海关公布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在2002年中国对日本的贸易中,出现了贸易逆差现象,且逆差现象正在逐年上升。另外,鉴于我国大部分企业对日本企业都有较大的依赖性,很多企业的生产过程都需要日本提供相关的零部件和高科技技术,因此,中国对日本出现贸易逆差是中日贸易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日本认为贸易逆差是不正常的贸易现象。基于这一理念,日本的部分贸易保护主义对中国开展了多种反倾销调查或经济限制进口的“保护”贸易措施。例如:在2001年,日本对中国出口的香菇和大葱等农产品实施了紧急限制进口措施,导致中国只能将农产品向其他国家进行贸易,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这种中日贸易之间的不断摩擦,使中日双边贸易日益紧张[3]。

3.2政治关系之间存在摩擦

当前,中日政治外交关系呈现“政治冷,经济热”的特点,这种特点主要是说,中日的政治关系以及国际关系和政府关系“冷”,而经济关系和民间关系还是“热”的,正是由于这些“热”的因素的推动,中日贸易关系才得以发展。但是,中日贸易关系与政治关系无法分割。当前,在日本政府中,某些高级官员不顾国内外的反对,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再加上日本政府对历史教科书的篡改等行为对中国人民造成了较大的伤害,对中日双边贸易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除此以外,日本在台湾问题上干涉了中国内政,在钓鱼岛领土问题以及俄罗斯天然气管道问题上也让中日两国的政治关系不断恶化,从而减缓了中日贸易的发展。

3.3分工体系没有产生变化

中日两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而日本早已步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因此,中日两国的贸易一直处于垂直分工体系中。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得以快速发展,中日相关的贸易体系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双边贸易的垂直型结构并没有产生变化。中国仍然以纺织品与服装等加工产品为对日本出口的主要贸易产品,属于价值链的低端,而日本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大部分是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处于价值链的顶端。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使中日两国的贸易体系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在中国对日贸易中,机电类产品出口有明显的增加,但是,与日本进口的商品相比较,机电类产品的附加值还是较低。从总体上来说,中日贸易产业价值链位置不同,导致中日两国贸易利益分配上不均衡,不利于双边贸易的发展。

4 推进中日双边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4.1调整贸易统计口径,正确看待双边贸易额

针对中日两国双边贸易逆差问题,中日双方都应该认识到,出现双边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中日两国贸易统计口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保证中日双边贸易稳定性的主要途径就是调整中日贸易统计口径。一般情况下,国家对进口统计都十分严格准确,因此,中日两国可以从各自国家的统计进口额进行,对双方贸易的平衡性进行比较。例如:据中国对进口的统计,在2009年,中国对日本进口额达到1309亿美元,但是日本的统计,2009年日本对中国的进口额是1260亿美元。由此可见,中日双方的贸易并没有产生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处于正常的状态。只有正确看待双边的贸易额,对双方贸易统计口径做出合理的调整,才能保证中日双边贸易的稳定性[4]。

4.2保持政治的稳定性,实现双边贸易的长期增长

为了达到保持中日双边贸易长期增长的目的,中日双方必须保证双方的政治稳定性。为此,双方政府应该从两国经济的发展为主线,处理好历史遗留问题,缓解双方的政治关系,在此基础上,中日政府都应该将双方的宏观经济政策作为核心,鼓励双方进行金融、投资等方面的合作,从而加强双边贸易的发展。另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贸易问题是中日两国重点关注的问题,两国是否能共同发展,不仅对两国贸易的发展具有影响,对双方的政治稳定性也有所影响,因此,为了保证双方政治的稳定性,中日两国的政府应该将政治关系与贸易关系进行区分,即使政治经济十分紧张,但是也不能影响到经济贸易的往来。总的来说,在新时期的中日双边贸易中,中日双方都应该以和谐发展、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作为信念,努力消除各种阻碍双边贸易发展的不利因素,推进中日经贸的快速稳定发展,从而建立和谐友好型的战略伙伴关系。

4.3优化双边产业结构,打破旧发展模式的束缚

从中日双边贸易的商品结构来看,虽然中国向日本出口的工业成品比重正在不断增加,但是,对日本的出口仍然以附加值较低的劳动密集型加工产品为主,这种贸易模式被称作东亚地区“雁阵型”发展模式。要想提高我国贸易产品的附加值,我国各大企业必须打破这种传统的分工格局,面对产业、经济等结构进行调整。为此,中国政府可以鼓励中国企业进行科技创新,从而加大对本国的科研力度,转变贸易产品附加值低下的局势。同时,我国企业应该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对产业进行科学化的转型,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中国企业进步与发展,从而达到带动中国经济贸易发展的目的。另外,我国应该通过政府利用外资的政治倾向,加大对农业、林业以及汽车等行业的投资力度,并在投资过程中,吸引日本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投资,从而实现新型的贸易关系,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加强中日双方的贸易关系。

5 结语

总而言之,中日贸易关系对亚洲经济的发展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日两国应该积极推进贸易关系,促进双方经济共同发展,实现双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首先,中日双方都应该了解当前中日贸易的现状,即中日贸易规模不断壮大,中日贸易结构存在互补性,双方贸易出口产品以制成品为主。其次,中日双方要从现状中找出中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即中日双边贸易存在的不平衡性,中日贸易政治经济政策不同。在此基础上,中日双方要对影响中日贸易发展的因素进行探究,例如:政治关系的摩擦、分工体系的变化以及贸易统计之间的差异性等。最后,有了之前的铺垫,中日双方应该调整贸易统计口径,正确看待双边贸易关系,确保政治的稳定性保持双边贸易长期增长,优化双边产业结构,促进中日经济贸易关系快速且稳定地发展。

[1] 郝明东.中日贸易关系的现状与前景研究[J].商业经济,2014 (10).

[2] 周颂.中日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时代金融(中旬),2015(11).

[3] 黄烈鑫.浅析新世纪以来中日贸易收支平衡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4(20).

[4] 王满.中国与日本双边贸易特征及优化路径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

F752

A

2096-0298(2016)07(a)-099-02

王雅楠(1976-),女,辽宁绥中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贸易出口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探寻日本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黄金时代》日本版
贸易统计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数据出口
数据—出口
数据 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