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广播的创新发展
2016-03-15汪丽华
汪丽华
【摘要】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今,借用新技术嫁接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实现融合共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广播媒体与新媒体具有许多共通性,有基础也有条件率先融合转型、创新发展。
【关键词】新媒体;广播;创新发展
2014年8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传统媒体如何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共生、创新发展,成为学界业界的热议话题。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媒体相继开通了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客户端。加快与新媒体融合,积极探索全时段、全形态、全媒体的新生态,成为传统广播媒体转型发展的必然选择。
广开资讯渠道,强化听众互动
在传统媒体时代,媒体是人们获取信息资讯的重要渠道。互联网技术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动摇了媒体传播的“霸主”地位,改写了传统的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渠道。一时间,信息冗余、信息泛滥成为常态,让人们目不暇给、真伪难辨。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各类信息资讯的真实性、权威性自不待言,但承载的信息量和互动性受到空前挑战。在此背景下,广播媒体与新技术、新媒体融合姗姗起步,先后经历了台网联动、台网互动、网台融通等阶段,并相继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和新闻客户端。
纵观广播媒体与新技术融合的历程,起步阶段主要表现为依托电台母体建立网站,台为主、网为辅,将电台的节目、广告等内容复制到网站,开通直播、点播区,设立主持人与网友互动区,丰富电台节目乃至广告的呈现方式,强化了与听众的互动,增强了听众对电台的关注度和参与性。此后,一些广播媒体网站逐渐从母体中剥离出来,通过建立自己的资源库、构建社区等方式,引入信息分类检索及智能运用,聚合新资源,生产新内容,提供新服务,探索从受众向用户转型、传播者向提供商转型,为用户带来与传统电台不同的新体验,逐渐实现由“台滋养网”到“网反哺台”的转变。广播媒体在这一过程中的最大受益是,一方面扭转了以往听众参与互动少、双方粘合度不高的现象,巩固和提升了广播品牌;另一方面通过“触网”,用户体验和服务理念开始形成,加快了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步伐。
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颠覆了传统的信息生产和发布模式,资讯生成已不再为媒体所垄断,人人皆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并能多路径“反馈”信息,评价并影响媒体的内容呈现。在这种背景下,广播媒体既面临挑战,也迎来广开资讯渠道的难得机遇,互动性也更强。以微信为例,将微信引入广播传播环节,为听众与主持人之间搭建了线上线下零距离互动、分享、交流的平台。听众通过发送语音,省去了打字的环节,互动更便捷;通过与节目一对一、封闭式定向参与,互动更有效、更私密;与热线电话相比,微信可以多人同时参与节目互动,参与面更广,信息量更大。同时,由于听众的广泛参与,及时、真实地传达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还原生活本来面目,使广播更接地气、更平民化,也在无形中拉近了听众与电台的距离,提升了广播媒体的人气。
建立音频超市,推动音频窄播
近年来,新媒体在音频市场可谓无孔不入,手机语音报、新闻客户端推出的“听新闻”功能等等,一改传统广播在规定时间收听规定内容的收听模式。如何另辟蹊径推出个性化音频产品,巩固并扩大听众群体,成为广播媒体应对新媒体挑战的当务之急。
当今汽车时代,广播的固定受众面扩大,服务功能也进一步放大。同时,随着互联网从传统PC延及移动设备,并逐渐拓展到可穿戴设备,为数字音频提供了广阔空间,方便了人们边行边听、边玩边听,满足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获取信息的需求。然而,广播稍纵即逝的特点,让人们盼望通过智能检索实现“私人定制”,让广播的重要资讯、精彩片断等内容可以回听回放。
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的出现,使传统广播媒体可以通过数据整合与流程再造,变身海量音频库,成为跨平台、全媒体播出中心。数字音频天生具有云计算的基因,它能将朗诵、对白、音乐、相声、小品、评书、戏曲、彩铃等作品,以及网络涌现的大量草根资讯存储于云端,建成涵盖各类音响资源以及面向多平台、多媒体、多终端产品形态的音频超市,听众只需通过上网设备进行智能检索,就能方便地找到想听的声音片段,实现内容个性化、收听无障碍。
当各种移动终端与音频超市充分结合后,狭义的“声音广播”转型为广义的“音频传送”,“广播”变得无处不在、随时可听,也衍生了针对一定区域或特定人群的“音频窄播”现象。因此,传统广播媒体下一步的转型方向是扬长避短、强本固基,在做好主业的同时,利用丰富的音频资源,加快数字化转型,进行品牌确权和知识产权保护,打造和开发全新的数字音频数据库,成为数字音频的内容提供商。
“音频超市”大大扩展了传统广播的外延。特别是国家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与云计算、移动互联相结合的可穿戴智能设备“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们将迎来一个可感、反馈和掌控的大数据生活时代。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开发应用,必将大大拓展音频的应用范围。传统广播媒体应抓住机遇,以音频资源优势成为其“特色内容和服务提供商”,创造更大的产业空间。
拓展服务功能,实现跨界发展
近年来,移动通信网络不断升级换代,满足了移动用户高速无线上网的需求,推动了信息化服务快速发展,也为传统广播转型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据工信部发布的消息,我国5G技术研发试验将在2016年到2018年进行。5G的最高理论传输速度可达每秒数10GB,比4G网络的传输速度快数百倍,整部超高画质电影可在1秒之内下载完成。
传统媒体时代,媒体往往以单一介质出现。在报纸、广播、电视等几大传统媒体中,报纸的深度、电视的画面感、广播的时效性都是各自最大的优势。在新媒体不断冲击和引领下,各大媒体的特色不断被翻新和延伸,但广播“快”的特色在传统媒体中依然无人能及。同时,以新技术支撑的新媒体本身是一个“速度”媒体,与传统媒体中一直以速度领先的广播媒体特性相契合。特别是微信诞生之初,就是主推语音聊天功能,也与以声音传播为最主要属性的广播媒体具有共通性。这些优势的叠加,自然成为传统广播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转型发展的加速器。
黄山市广电台旗下的旅游交通频率是安徽最早建立微信媒体公众号的广播媒体之一,其微信公众号定位为黄山乐享生活社交互动平台,目标是有用、有趣、交互,每天推送3次,推送内容包括民生资讯、时政关注、突发事件、悠游天下、花样美食、家有爱车、话题讨论等,推送形式包括声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延伸服务功能有“用”、“广”、“播”三大板块,其中“用”板块包括路况信息、违章查询;“广”板块包括活动推荐、微商城等,“播”板块包括点播、直播等,努力做好新闻资讯发布、自身品牌推介的同时为用户提供各类休闲娱乐和生活服务。近年来,黄山旅游交通广播推出的全城寻找熊猫血、合福高铁全线通车等特别节目,以及举办的婚庆嘉年华、夏日送清凉、爱心送考、新春车展、爱心旅行等品牌活动,都采取线上线下联动、广播直播与微信推送结合的方式,吸引了听众和网友积极参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黄山旅游交通广播对早晚之外的节目时段按照“大综艺、全碎片、轮盘式编排”思路进行调整,完善适合移动收听的节目格局,让传统的“板块节目”变成格式化、单元化的“插件节目”。同时,嫁接新媒体,加快建设音频资料库系统,搭建广播云平台,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多信源采集、多媒体编辑、多平台分发;与电商跨界合作建设微商城,拓展产业范围,为听众和网友推荐货真价实的黄山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前,黄山旅游交通广播每天采用的听众微信报料数百条,丰富了各档节目内容,拉近了听众与广播的距离,也提升了广播媒体的自身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