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手机依赖”帮控对策的研究及实践

2016-03-15白莉

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1期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

白莉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智能手机得到了全面的普及。而智能手机强大的性能和可操作性得到了广大中青年特别是大学生的认可和青睐,由此引发的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本文就此现象对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成瘾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大学生如何减少对手机的依赖和如何合理使用手机的帮控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 手机依赖 帮控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207-02

在这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智能手机应运而生并迅速展开市场,取代功能手机占领市场。所谓的“智能手机”就是一台可以随意安装和卸载应用软件的手机(就像电脑那样),功能手机是不能随意安装卸载软件的。智能手机以其小巧、便于携带的特点和随时可以上网、购物、玩游戏、社交的功能,很快受到人们的欢迎,其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使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根据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5月底,中国的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12.56亿人,相当于中国90.8%的人都在使用手机。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手机使用人数和数量最多的国家。特别是在大学校园内使用手机的学生比比皆是,手机的物美价廉、强大的功能深受大学生们的喜欢,在一定程度上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大学生对手机的过度依赖给学校的管理、大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以及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都带来了不同程度上的负面影响。这一课题是值得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去深入了解研究并找出帮控对策的。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

1.手机依赖概念

所谓的手机依赖症是一种新型心理疾病,这种症状尤其青睐青年白领女性、业务担子重的中年男人和学生三类人。随着手机在中国普及率的快速提高,越来越多的手机持有者发现自己已经无法离开这个“爱物儿”,哪怕只是很短时间不见,也会魂不守舍,坐卧不宁。高科技在给人们带来沟通便捷的同时,也将一种“新鲜病”——手机依赖症“捆绑销售”给了现代人。

对大学生来说,由于过渡地不合理地使用手机,导致了对手机产生了依赖心理,从而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和生理上出现了问题,这就是大学生手机依赖的概念。手机依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在不该用的时候也过渡使用;二是对手机的不合理使用会影响一个人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三是当手机就算只是短时间不在身边时,也会引起自身的不适,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会有不良反应。

2.大学生手机依赖表现

由于智能手机功能的异常丰富,大学生为手机使用的主要群体,几乎是人手一台,更有甚者一人几台。使用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时尚,正在逐渐改变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在大学生身上很多方面都表现着对手机的依赖。例如: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必须随身携带的物品之一,不管是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手机都不离身,甚至是全天候开机。大多数学生在没带手机的时候都会感到不安,出门时都会检查是否带了手机,有些学生在忘了带手机的情况下甚至会逃课回去取手机。他们在上课时、吃饭时、睡觉前甚至是上厕所也是机不离手的。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大学生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聊天,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智能手机在不知不觉中延长了使用者的学习时间,“无意识学习”时间平均达到2小时18分钟。手机会让大学生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大学生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大学生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学生们难以安定下来专注上课和学习。这些都是大学生对手机的过渡依赖使心理和生理上产生的负面效应,以及对学校的正常上课、自习秩序产生一定的干扰。

二、产生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

1.手机的强功能性和使用便利

手机强大的功能以及手机的快速更新换代;再加上手机上网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影响,只要在网络能覆盖的地方,利用手机包罗万象的功能都能随时随地上网;低廉的手机价格和便宜的套餐;重视个人隐私和强隐蔽性等特点,使得手机在大学生群体的使用率非常的高,这也是“手机依赖”在大学生身上体现的客观原因。

2.自我控制能力降低

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的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自我控制水平的高低是与一个人的个性品质与自身锻炼密切联系着的。而自我控制能力的降低使大学生沉溺于手机的使用而无法正常的学习、生活和休息。

3.从众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的从众心理是指大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周围同学和学校氛围的影响,从而产生的“行为规范”,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随大流”。这种从众心理,会使部分学生“被迫”依赖手机。

4.不良情绪的迁移

大学时期是学生个体的情绪起伏波动相对较大的一个时期,受到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些不良情绪。这时,通过手机玩游戏,与陌生人聊天,上网,发微博等都可以让学生的不良情绪得到一定的释放。这也造成学生对手机的依赖。

三、提出帮控对策

1.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合理正确使用手机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入学教育、板报、辩论赛、广播等多种途径开展有关大学生手机依赖危害的宣传活动,让大学生对手机依赖有清楚正确的认识,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正确的使用手机,不要让手机影响自己的学习生活和休息。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对其他时期,大学时期的课余时间比较多,这就给手机的长时间使用创造了平台。所以学校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尽可能多的组织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艺活动,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到现实生活中,把多余的时间精力花费在现实活动中去,还能培养大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能发挥其特长,增强其自信,从而减少对手机的使用。同时,学校还可以结合社会发展趋势及就业形势,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举办相应的就业知识讲座,引导学生关注以后的就业问题,将时间和精力用在学习专业技能上。

3.建立学校和家长一致目标一致,双向互动的心理疏导,监测机制

大学属于小型的社会,在大学生活中,学生们可能受到不同方面的压力,部分学生会产生负面情绪。学校需要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帮助那些对手机成瘾的学生调整心态,广泛交朋友,离开自我封闭的“世界”。对于家庭来说,在以孩子的成长为重的同时,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适当地了解子女的手机使用情况,并适时对子女进行引导和监督;同时,要及时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鼓励子女积极参加健康的活动,丰富生活。

4.高校建立上课手机干预制度

以某高校为例,为了保障课堂秩序并抑制学生的手机依赖症,制定了一系列的上课手机使用办法及制度的专项规定。对学生、授课教师、辅导员在违反规定时有严格的处理规范,从三方面入手大力整治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症,提高学风、校风。例如:使用上课手机管理袋,这个管理袋挂在教室黑板旁边,管理袋上面标有学号,学生进教室的时候对号把自己的手机放在里面,下课时取走,等具体措施。

参考文献:

[1]龙军.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现状及其对策研究.高教学刊,2015(05).

[2]郭欢.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与成因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3(12).

[3]肖竺,梁艳.高职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学理论,2015(04).

[4]陈向丽.大学生手机使用与手机依赖现状及干预对策研究.时代教育,2015(08).

[5]孟祥寒,高健.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成因对策.人民论坛,2015(08).endprint

猜你喜欢

手机依赖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社会支持、孤独感与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手机依赖影响下的高职学院学风建设新途径
高校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与分析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状调查及干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