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应对措施

2016-03-15黄丽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4期
关键词: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慢性病

黄丽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护理应对措施

黄丽娟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心理卫生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41)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总结此类患者的护理策略,以提高护理效果。方法选取100例慢性病老年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其心理状况(包括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5个方面)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其产生原因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比较护理干预前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结果护理干预前,观察对象存在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心理问题的比例分别为21.00%、16.00%、12.00%、17.00%、14.00%,护理干预后,这一比例分别降至8.00%、6.00%、5.00%、6.00%、5.00%,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人际关系、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且干预后患者总满意度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结论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护理效果,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关键词:老年患者; 慢性病; 心理护理

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慢性病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危害,而心理状态可对老年人的生活方式、精神状况和健康造成直接影响,因此,找出老年慢性病患者的主要心理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策略,有助于帮助患者树立生活信心,提高生活质量[1-2]。本研究收集了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调查资料,通过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老年慢性病患者精神状况不断改善,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0年9月—2013年8月本院收治的100例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排除精神障碍、智力低下、不依从患者。其中男58例,女42例,年龄60~95岁,平均(71.6±4.7)岁,包括高血压72例,脑梗塞21例,冠心病24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4例,哮喘39例,肺心病28例,糖尿病39例,肝硬化19例。

1.2方法

调查员经统一培训,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100例老年患者进行面对面访谈,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主观感受,同时注意观察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表情、言谈和对慢性病的反应等肢体语言情况,判断患者心理变化,并将判断结果填入统一的调查问卷,根据调查将老年慢病患者的心理问题分为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5个维度。根据调查结果分型,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针对性护理。

1.3评价指标

① 自制调查问卷包括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5个部分,由经同一培训的调查员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② 由相关医务工作者收集、统计和分析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满意程度,并绘制成表。③ 生活质量判定采用QOL评分量表进行测定[3],包含人际关系、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共3项,分数越高代表生活质量越高。

2结果

2.1干预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护理干预后,本组观察对象焦虑型、孤独型、恐惧型、悲观型、情绪不稳定型心理问题的比例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况比较[n(%)]

与干预前比较, *P<0.05。

2.2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比较

见表2,经t检验,干预后患者人际关系、生理状况与心理状态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

2.3干预前后护理满意率比较

见表3,经卡方检验,干预后患者总满意度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0.01)。

表2 患者干预前后生活质量情况±s) 分

与干预前比较, **P<0.01。

3讨论

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由于接触外界危险因素暴露累积量较多且自身免疫力降低,很容易伴发各种慢性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进而引发老年人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4]。心理障碍不利于老年人精神状态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解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问题,成为广大医护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显示,老年慢性病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焦虑(21.00%)、悲观(17.00%)和孤独(16.00%),这3种心理问题占全部患者心理问题的50%以上。针对现状,本研究对患者实施了针对性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后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干预前。

表3 患者干预前后护理满意度比较[n(%)]

与干预前比较, **P<0.01。

老年患者产生焦虑主要是由于其身体机能衰退,行动不便,力不从心,同时在疾病发作期可能会出现各种疼痛,因此易产生焦虑;住院期间,陌生的人和环境容易引起患者焦虑,加上老年患者睡眠质量较差,容易受到医院日常工作噪音的影响,另外由于生活、饮食和睡眠方面的规律被打破,也容易导致患者焦虑;此外,面对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等的生老病死,患者心理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刺激,导致焦虑产生[5-6]。护理方法:对焦虑患者的护理主要以“解释-支持-放松训练”为原则[7],在患者产生焦虑情绪时,分析患者焦虑情绪的刺激因素,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有关知识,找出焦虑原因,并进行放松训练(如按摩、打太极拳、做保健操、散步等),另外对于部分焦虑患者,护理人员可通过向其讲述其他患者康复的案例,来鼓励患者保持积极的心态,乐观应对疾病,调动内心的积极因素[8-9]。此外,护理人员应向患者耐心解释治疗的计划和护理方案,说明治疗的预期效果,以缓解患者内心的焦虑情绪。

慢性病老年患者由于患病时间较长,疾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反复住院,需要长期依赖药物维持病情,因此常年饱受疾病缠身的困扰,同时由于自身行动能力差,生活不能自理,需家人常年照顾,因此容易产生悲观情绪[10];另外,对于退休的老年慢性病患者,退休前后的生活环境和现实反差容易让患者感受到世态炎凉,内心的“老年无用感”油然而生,认为自己活着只能给家人和社会增加负担,已经是废人,因此易产生悲观情绪;部分患者儿女由于工作原因或不孝,不能及时陪护在患者身旁,从而加重了老年患者的悲伤感;生老病死虽为人生之规律,但人之将死,则会表现出极大的恐惧和悲观心理,表现为不喜欢别人谈论与自己年龄有关的话题,尽量表现为生活能够自理,不让别人搀扶等[11-12]。护理对策:对此类患者的护理遵循“关心-支持-鼓励”的原则,之所以会产生悲观心理,主要源于患者自身不愿意面对现实,通过其他行为试图掩盖内心的悲伤情绪,是对实际生活的一种逃避行为[13],为此护理人员应取得患者家属的积极配合,通过护患沟通、主动关心患者与安慰患者,给予患者情感方面的支持,让患者在祥和、愉快、轻松的家庭环境中接受康复训练和治疗,从而提高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4]。

由于住院期间缺少家人的陪护,性格内向、言语少的患者易产生孤独感[15]。性格内向的老年慢性病患者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情感,特别是有难言之隐的患者,护理人员如果不细心观察很难发现,因此对于此类不愿意吐露内心真情的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与老人交流谈心,启发引导患者打开心扉,将内心的顾虑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困难与护理人员沟通,通过多次与患者进行交谈,帮助患者分析其心理问题和解决策略,通过真情实感打动患者,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和压力,由于患者经历了世事变迁,因此护理人员热心、真诚的态度是可以被患者感知的,从而可缓解患者内心的孤独感[16-17]。另外,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也容易出现失落感和孤独感,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对任何事情无动于衷、反应迟钝等,另外一种则表现为看不惯周围的人和事,或自感低人一等,不愿出门等,护理人员应与其深入交谈,了解这些患者的内心世界,才可以针对性解决患者的孤独感问题。

参考文献

[1]马国禄. 农村老年人健康教育与慢性病管理[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2): 4471.

[2]过丽, 李慧敏, 庞园园. 社区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及社会关系的调查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2): 151.

[3]RM Parks, L Hall, SW Tang, et al. Comparison of quality of life (QOL) score following initial treatment of surgery or non-surgery in older women with primary operable breast cancer[J]. Journal of Geriatric Oncology, 2014, 5(2): s29.

[4]刘飞, 王欣欣. 慢性疾病影响老年人QOL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21): 4277.

[5]刘艳, 黄志勇. 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 2011, 38(2): 303.

[6]XF Wang, JH Wang, JY Li. Androgen deficiency in elderly men with systolic chronic heart failure[J].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2010, 7(3): 138.

[7]梁小华, 李大兴. 慢性病及老年人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 医学与哲学: 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3(1): 55.

[8]吴琳娜, 李芸, 邓学学. 社区老年慢性病患者关爱感知和需求调查[J]. 华西医学, 2012, 27(12): 1871.

[9]HaiYun Wu, XiaoFei Wang, JunHua Wang, et al. Testosterone level and mortality in elderly men wit systolic chronic heart failure[J]. Asian Journal of Andrology, 2011, 13(5): 759.

[10]吴海苏, 徐勇, 徐一峰, 等. 慢性病病案管理模式对社区老年抑郁症疗效的影响[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 24(4): 245.

[11]吴雪雪. 浅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医学, 2014, 11(5): 78.

[12]席晓莉. 心理护理在老年慢性病患者中的应用[J]. 河南中医, 2014, 34(B06): 443.

[13]罗惠玲. 目标性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病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4, 42(3): 127.

[14]A Diaz, C Ciocchini, M Esperatti, et al. Precipitating factors leading to decompensation of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the elderly patient in South-American community hospital[J]. Journal of Geriatric Cardiology, 2011, 8(1): 12.

[15]乔建歌. 慢性病患者乐观心理的研究进展[J]. 中华护理杂志, 2014, 49(5): 592.

[16]于淑玲, 林伟, 李红霞, 等. 门诊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调查及人性化的护理[J]. 中国基层医药, 2014, 21(5): 788.

[17]付士荣.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在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认知行为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4): 208.

Psychological state and nursing measur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HUANG Lijuan

(MentalHealthCenter,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41)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and to summarize nursing strategies so as to improve nursing efficacy. MethodsA total of 100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were recruited as research objects. The 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anxiety, loneness, fear, and unstable emotion) were investigated and statistical analyzed using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he causes were found out and the appropriate care measures were taken. The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disease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ResultsBefor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proportion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loneness and fear, and unstable emotion were 21.00%, 16.00%, 12.00%, 17.00%, and 14.00%, respectively. Af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t decreased to 8.00%, 6.00%, 5.00%, 6.00%, and 5.00%, respectively.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 After intervention, the patients had increased scores in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hysical and mental state, as well as higher satisfaction compared with the intervention before (P<0.01). ConclusionTargeted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psychological problems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nursing efficacy, and improve patient's mental state.

KEYWORDS:elderly patients; chronic diseases; psychological care

收稿日期:2015-11-02

中图分类号:R 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4-037-03

DOI:10.7619/jcmp.201604012

猜你喜欢

老年患者心理护理慢性病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腹腔镜治疗老年胃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观察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