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2016-03-15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李 鹏

(湖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学部,湖南 株洲 412007)

“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探析

李鹏

(湖南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学部,湖南 株洲412007)

摘要:“中国梦”是中国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阶段梦”,也是整个中华民族苦苦寻找复兴之路的“终极梦”。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各代领导集体在不断探索民族的“独立梦”和“解放梦”以及后来的“强国梦”的历程中,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提炼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同时以此理论为指导,在实现每一阶段“中国梦”的过程中又从不同角度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征程。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继承与发展

中华民族追求“中国梦”的历程几乎涵盖了整个华夏文明史。尤其是近来以来,中华民族追求的“中国梦”最具特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至今,中国人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各个特定历史时期分别有不同的科学预见——从民主革命时期的“民族独立和解放梦”到“改革开放梦”“党建梦”和“发展梦”,再到现如今的“复兴梦”,每一个梦都有其具体而现实的内容。从这些梦的实现历程来看,每一个梦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每一个阶段“中国梦”的实现,都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使其在中国的理论基础更加牢固,永远坚不可摧。“中国梦”对马克思主义继承与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毛泽东时代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李大钊同志是近代以来开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寻求救国救民的中国革命道路之先河的第一人。在其倡导和影响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通过大量的革命实践,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条符合当时中国革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并逐渐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物——毛泽东思想。在此理论的指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我们将这个时期的“中国梦”称为“民族独立梦”,其标志性成果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建国后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提前顺利完成,中华民族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使我国成功地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真正实现了民族的解放,我们称这一阶段的“中国梦”为“民族解放梦”。“民族解放梦”的实现,结出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第二个硕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总之,在毛泽东时代,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革命和社会主义实践,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伟大飞跃。

二、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共产党人力挽当时中国发展的狂澜,深刻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以及“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在尝试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在践行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的历程中成功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最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紧跟时代脉搏,极富时代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时代紧密衔接,以之为指导的“中国梦”也极具时代性。

邓小平时代中国先后经历了“共同富裕梦”“改革发展梦”和“和平民主梦”的尝试和实现。这些梦想的实现过程,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研究、分析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等著名论断,最后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刷新了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阐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梦”,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论断的补充和发展。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旋律下,要实现“和平发展梦”,更离不开解放生产力,离不开抢抓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生产力,目的在于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共同富裕,实现“民主梦”“富裕梦”;而建立高效廉洁政府,使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和睦相处是为了最终实现“文明梦”。另外,邓小平理论中的“人本”观点是其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的标志和表现。邓小平理论的人民利益观主要体现在实现“温饱梦”——“富裕梦”——“小康梦”的跨越式发展战略中。这三个梦想的实现是对质量互变规律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一次完整而成功得实践。

综上所述,邓小平时代的“中国梦”实现历程,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人民利益观以及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伟大尝试和巨大发展。

三、江泽民时代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上个世纪末开始,以江泽民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伟大产物——“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分析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现实命题,带领全党实现“建党梦”。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在阐明党的先进性,目的在于促进党的自身发展,给实现当时“中国梦”排头兵——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该思想对我们党永葆先进性进行了集中、深刻的概括,也是对我们党建工作奋斗目标的最现实的期盼。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建党梦”又可称为“先进梦”。 党的“先进梦”赋予党的建设新的时代内涵,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既充实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党建理论,又赋予其新的时代特征——与时俱进性。

四、胡锦涛时代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科学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寻找发展的原点。我们将这一时期的“中国梦”称为“发展梦”。

科学发展观厘清了为什么发展的问题,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是保持我国健康、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行动纲领。它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性”的基本发展要求和“统筹兼顾”的根本发展方法,其目的在于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是对“发展是硬道路”“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继承和发展,回答了当时中国“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走“以人为本”的发展道路,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梦”,更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继承和升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回答了“怎样发展”,这是与马克思主义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完全一致的发展理念。其中的全面性体现在社会的诸领域,协调性要求既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也要重视社会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目的在于最终实现全民和谐相处的大好社会发展局面。

总之,胡锦涛时代的“发展梦”通过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观的历史性结合,依据博大精深的和谐哲理内核,创造性地建构出了社会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和蓝图,并赋予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以新的更具中国特色的时代内涵。

五、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

十八大以来的中国共产党人又赋予“中国梦”以新的的本质和内涵,规划逐步实现“富强梦”“复兴梦”和“幸福梦”。“富强梦”和“幸福梦”是这一时期“中国梦”的直接目标,“复兴梦”是最终目标。“富强梦”实现两个“一百年”的梦想,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复兴梦”规划在整个21世纪逐渐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最终实现全社会幸福指数不断提升的“幸福梦”。十八大以来的“中国梦”的内容既有对发展规律的进一步把握,又有对“以人为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仅仅依靠人民,不断为人民造福,最终实现全民族的“复兴梦”。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高屋建瓴,对新时期国家发展目标的精辟辩证和深邃总结,以及对国家未来发展方向的规划。以习近平为领导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中国梦”彰显了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的高度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现阶段我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最新产物。即,在践行民族“复兴梦”的历程中,以习近平总书记为统领的新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来剖析现阶段我国改革遇到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来解决现阶段我国所遇到的发展难题,多维度思考,制定了高强度的深化改革战略,并站在新的改革历史起点上,高度总结了我国改革经验,谋划出了今后改革的新方向,绘制出了“五位一体”的宏伟发展新蓝图,重塑了“改革梦”,为未来完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指明了出路。

六、结语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重点在于深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梦”至今已历时35个春秋,35年中,从中国改革的历史轨迹来看,我们党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大决策,实现了不同时期的“发展梦”,都体现出了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进一步认识和发展。尤其是十八大以来的“复兴梦”更是新的改革宣言: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为指引,着眼改革这一重点,深入领会时代所赋予改革的新内涵,从时代性、规律性和科学性等方面开启了理性改革的新征程,有效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习近平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3]陈晋.中国道路中国梦[J].新湘评论,2013(5).

[4]孙红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中国梦”[N].光明日报,2013-05-05(07).

[5]习近平.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阐述“中国梦”[N].人民日报,2012-11-30.

责任编辑:白土

收稿日期:2015-12-04

作者简介:李鹏(1989-),男,河南驻马店人,湖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教学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图分类号:A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1-0008-02

猜你喜欢

继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传统服装服饰的舞台表达形式
湖北民间织绣工艺的现代产业化可能性初探
瑶族舞蹈的道具运用与形象塑造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解构主义思潮下的当代戏曲艺术研究
共产国际七大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