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诗歌主题的把握

2016-03-15康伟杰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诗眼意象诗歌

康伟杰

(黑龙江工业学院 外语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浅谈诗歌主题的把握

康伟杰

(黑龙江工业学院 外语系,黑龙江 鸡西 158100)

诗歌主题是诗歌的核心所在,它是诗歌所要传递给读者的思想和感情。本文通过对诗歌主题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进而对诗歌主题的把握提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诗歌;诗歌主题;把握

一、引言

诗歌作为一种诞生比较早的文学形式,自古至今一直都绽放着勃勃生机,尽管其形式和种类多种多样,但随着中外文化的不断融合和交流,中国诗歌已经越来越和外国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接近和融合,泰戈尔有句著名的诗句:Even as thou hast wrapt the earth with the coverlet of sleep and tenderly closed.(如同黄昏时节你用睡眠的衾被裹住大地)这段诗歌无论英文还是中文都同样拥有极高的美感和欣赏性,由此可见诗歌的发展已经超过国界和语言。但我们要读懂诗歌、体会好诗歌的思想,需要掌握把握主题的基本技巧。主题英文的词汇是“theme; subject; motif; topical subject; motive”等,写法和读法不同,但是基本含义和中文的是统一的。

诗歌的产生源于人们劳动时特定的感受和想法的抒发,同时,诗歌也是创作者为了记忆方便而采用的一种特定表达方式。可以说,早期的诗歌主题并没有多深渊的内涵,不过是人们劳动感受和生活情感的抒发,随着人类文化水平的提高,诗歌主题越来越丰富多样,诗歌主题越来越成为整个诗歌的核心,是一首诗的灵魂和血肉,脱离了诗歌主题即便辞藻再华丽也只是空中楼台。如何把握好诗歌主题,对于鉴赏诗歌和学习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正如名贵的茶品需要相应的茶具来盛装一样,鉴赏好的诗歌需要有好的方法,才能更有利于我们深入掌握诗歌的精髓。

二、把握诗歌主题的几个方面(From several aspects to grasp the poetry theme)

(一)诗歌主题的点睛之笔——标题(The nods eyeball pen of poetry theme-the title)

标题作为文章主题的点睛之笔,在整篇文章中起到集成思想、透析内涵、统领全篇的首席作用。诗歌的标题更是如此,它即精炼又深邃,可以引导读者理解和分析主题的走向,找到诗歌情感的归宿。

标题,往往是最能表达诗歌写作的时间、对象、地点、主旨、事件(time, object, place, theme, and events)等要素的主线,也是我们解读诗歌的内涵和情感寓意的切入点和诗情抒发的依托。例如:李约在其诗歌通过题目《观祈雨》有意吐露了观看祈雨的线索;唐代杜甫在《春日忆李白》这个题目中指出诗的内容是诗人杜甫对李白的思念倾慕。外国诗歌也是遵循这个规律,阿赫玛托娃《清醒的时刻》中写到“清醒的时刻,让时间滚开,让空间滚开,我透过白夜看清楚了万物(Lucid moment, let the time go away, let a space get the hell out of here, through the white night I see everything clearly)。”这个题目就是贯彻整篇诗作的点睛之处[1]。

诗歌的标题往往就是主题思想的浓缩和概括,读懂诗歌题目至少可以明白诗歌的重点,可以方便我们把握主题汇总诗歌发展的梗概。

(二)诗歌主题的创作根源——作者(the creation of poetry theme-the author)

诗歌是作者创作出来的,所以每首诗歌都带有作者极大的主观特色,同时也是作者在不同时代、不同理想、不同经历和不同感情的外在表露,也可以反映出不同作者的不同价值取向和心情境界。

研究诗歌如果可以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以及诗歌创作时的感受来体会主题,就更容易把握诗歌主题的要点,更容易体会诗歌的创作过程,从而促进我们把握诗歌的主题。如岳飞的《满江红》如何了解作者当时抗金的经历和他个人伟大的爱国情结,就更容易体会诗歌主题中“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Thirty years of fame just as dust and soil. Eight thousand kilometers just as cloud and moon)”的深刻主题含义[2]。闻一多的《死水》正是作者革命性格和革命经历的全面写照,“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Let evil dig up and look at the changes of the world)”就是闻一多革命一生的写照。

研究诗歌作者的历史背景和人物性格,对于我们把握诗歌主题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诗歌是作者的创作,是按照作者的意图和感情抒发表现出来的,作者在写作前的经历和感情情绪直接影响到之后诗歌创作的内容,更为我们以作者的经历来发掘和品评诗歌主题提供了条件和办法。

(三)诗歌主题的感情脉搏——意象(The emotional pulse of poetry theme-image)

所谓意象(image)就是借物托情、以景抒情的一种方式,是那些客观事物通过作者独有的感情活动而渗透出来的一种艺术性形态,也是融入诗人个人的思想感情后被加工的“物像”,是客观的“象”与主观的“意”的融合,是被诗人赐予了某些文学韵味和特别含义后的具体形象。唐代大诗人贾岛的那两句名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irds live in the trees near the pool, the monk knocks the door in the moonlight)”就是意象的体现,非常生动地反映了诗歌的主题[3]。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诗歌中就是意象指引主题的非常好的例子,他用意象深刻地表现出他的“土色的忧郁(The sadness of earth)”和“农民的忧郁(The sadness of farmers)”共存的是时代的忧郁和民族的忧郁。谢庄的名句“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的祈祷和祝福都是意象衬托主题的明显例子[4]。唐代诗人王维的诗歌就有很多意象的东西,比如下面这首: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徐落口,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这首诗就可谓是意象的杰出之作,王维选择富有时间和季节性的特征景物进行深刻的意象描写,深刻地表现出了诗歌主题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思想。诗人在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过程中常常会以一种托情于物的形式,把深刻而又复杂的内心感受映射在某些客观实物上,达到“意”与“象”的有机统一和有机结合,进而形成了我们所说的“意象”。由此可见,我们欣赏诗歌意象的把握尤为重要,它是诗歌主题最为主要的特征,我们每每感受作者的主观感情以及寻找诗歌主题都需要对意象的理解和把握。

(四)诗歌主题的万能钥匙——诗眼(The master key of poetry theme-poem eye)

诗眼是诗歌中表现力最强与最能开拓意旨的关键词句。一种是全篇关键性和最为精彩的诗句,它们就是一篇诗词的主题核心的闪现。而另一种就是诗歌词句中最为精髓的词句,可谓一词一句字字点睛。以宋代葛起耕的《楼上》为例,“楼上何人吹玉箫,数声和月伴春宵。断肠唤起江南梦,愁绝寒梅酒半销(Upstairs who blows jade flute and accompanies by the moon.Broken heart evokes Jiangnan dream and worries about the vast plum wine half pin.)。”这首诗歌里面“玉箫”就是诗眼,它统领全篇。范成大在评价“诗眼”时用词非常贴切:“道眼已尽诗眼在,梅花欲动雪花稀”。这句诗完美地诠释了诗眼在诗歌主题把握上的重要地位[5]。

诗眼作为诗歌作品中最能展现作者情感的关键字词,只要有效把握住了它,也就顺理成章地把握住了作者思想纠葛的趋向,知晓了诗歌的主题。诗眼无处不在,一些诗歌往往会在标题中体现出来,在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中那个“喜”字就是明显不过的诗眼,诗人对傍晚那场春雨流露的情绪通过这个诗眼可见一斑;诗眼还会在诗的正文某句里面崭露头角,还以杜甫的诗歌为例,大家耳熟能详的那首《登高》曾道:“艰难苦恨繁霜鬓”,这里的诗眼“恨”把个人前途命运的伤感和国家民族命运的艰难有力地结合在一起,国仇家恨让我们倍感辛酸和沉重。

诗眼作为诗歌中可以开启诗歌主题的万能钥匙,我们把握了诗歌的诗眼才能在阅读和鉴赏诗歌中游刃有余地把握主题要点,吃透主题脉络。例如我们在欣赏郭沫若的《女神》时,“我即是神(I am god)”就起到了诗眼的作用。再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的诗眼就是街市,诗歌通过这个诗眼展开浪漫主题,给读者一种全新的遐想。①

(五)诗歌主题的导盲棍——备注(The guide rod of poetry theme-note)

对于把握诗歌主题困难的读者来说,查阅备注可以更容易理解和把握诗歌主题,为读者更为简单地掌握诗歌走向提供了简单易行的方法和条件。

每篇诗歌的备注往往都是诗歌要点和颇有难度的地方,所以,如果掌握了备注内容,对于理解全篇诗歌都有着重要意义。诗歌的主题,往往会在每篇诗歌的备注中加以体现,而诗歌的备注也往往服务于主题。由此可见,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人来说,寻找备注、了解备注、掌握备注对于把握主题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对于诗歌鉴赏能力偏弱的读者来说,备注必将是最为快捷掌握主题的工具,因为备注的内容往往都是诗歌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东西,而诗歌难点和要点往往也在备注中得以详细地说明和解释。因此,备注在诗歌主题的把握中有向导作用。

(六)诗歌主题的骨架——结构(The framework of poetry theme - structure)

从一般的诗歌来看,大多数都可以从结构上找到主题的影子。这就是说诗歌的构成中有些把握主题的常规规律,比如诗歌的尾句或者尾联、词曲的句子结尾部分,这些部分一般都承载着主题的内涵。很多诗歌作者都要在结构中强调点明主题的句子,这就是所谓的“卒章显志”。这种结构提示和强调主题的例子比比皆是,如张维平的《新雷》中“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All kinds of flowers in the garden has already gotten ready to wait the first thunder of spring)。”就是最为明显的尾联呼应主题的例子;由此可见,结构也是把握主题最为有效的手段。再如,现代诗主题的把握同样需要结构的把握,现代诗将情思的表达摆在第一位,其音律、分行、表达技巧,都围绕情思这两个关键词展开,有效把握现代诗结构才能更好的游离出诗歌的主题②。

诗歌的结构总是要遵循特定的规律来布局谋篇的,尽管每首诗布局各有差异,到所有结构里总会要通过结构来不断突出主题,以使得诗歌更有感染力而且条理更分明,在特定的框架里突出诗歌主题,这是每首诗强调主题的需要,也是作者为突出观点在结构中必须体现的东西。

(七)诗歌主题的工具箱——题材(The toolbox of poetry theme-theme)

将诗歌的同一题材进行分类,寻找共同规律是我们把握主题的另一关键,比如我们可以按照诗歌题材类别把中国唐诗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怀才不遇、归隐田园、忧国忧民、怀古伤今、思乡念亲、蔑视权贵、 愤世嫉俗、惜春悲秋、离愁别恨、忆友怀旧、寄情山水、相知相思(be frustrated for all the talents, in seclusion, care for the fate of his nation and people, he still meditate on the past hurt today, homesickness, powerful, cynical, cherish spring and sorrowautumn, grief of parting, nostalgic friends, valentine).

我们将诗歌按照题材分了类别,就可以以题材为中心,归纳出诗歌的主题,这样不但形成了横向的主题总结,也更有利于我们把握主题的脉络,为诗歌的学习和鉴赏提供可行的依据。可以说,每个类型题材的诗歌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特定主题指向[6]。诗歌的题材作为作者写作诗歌的出发点和思想情绪的线索,无时无刻不按照一定轨迹运行它的规律,以忧国忧民的诗歌为例,无论哪个时代、什么背景、什么场合只要是抒发爱国热情,这种类型的诗歌都有着共同的感情脉搏,甚至几百年前的诗歌同样可以适合今天来使用,这就是选材在把握主题的过程中起到的重要指导作用所在。

三、结论(Conclusion)

诗歌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社会和历史价值是非常丰富的;而欣赏一首诗歌不仅仅需要我们能够背诵下来,更需要我们能够理解诗歌的意境、诗歌的内容、诗歌的背景。同时,诗歌主题的把握更是重中之重的任务;无法体会和理解诗歌主题就等于没有读懂诗歌,就等于没有抓住诗歌的灵魂和血肉。

诗歌的主题把握手法和技巧有很多种方法,但无论哪种方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和鉴赏诗歌。同时,我们还会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把握主题不仅仅是依靠一个方法,而是要综合多种方法,每每都是相互结合出现,相互辅助,互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主题的工具。由此可见,诗歌主题的把握需要我们从多种角度出发全面获得。

综上所述,诗歌的主题是诗歌的灵魂和血肉,只有把握好诗歌的主题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提高对于诗歌的认识和理解,以上的各种把握诗歌主题的方法正是基于此种目的产生的,这些方法既简单又有效,既灵活又可行,只要我们善于掌握和使用这些方法和手段,就能较好把握诗歌的主题、理解诗歌的思想和内涵。

注释:

①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67.

②曹明.海语文教学阐释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1.

[1]王跃春.简析语文文本解读的文化性[J].文学教育(中) ,2010,(4).

[2]李翠萍.高中诗歌教学的意象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3.

[3]戴承欢.论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2).

[4]李维屏.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概观.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5]拉曼 塞尔顿编. 文学批评理论[M]. 刘象愚等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高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源与流[M]. 宁波:宁波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胡栩鸿

Discussion on the Grasp of Poetry Theme

KANG Wei-ji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xi Heilongjiang 158100, China)

Theme is the core of poetry, as well as the thought and feeling for reader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multi-level and multi-angle research of the poetry, proposes reasonable suggestions in terms of the mastery of poetry.

poetry; poetry theme; grasp

2016-08-10

康伟杰(1979-)女,黑龙江鸡西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语言。

I207.2

A

1674-344X(2016)10-0012-04

猜你喜欢

诗眼意象诗歌
诗歌不除外
抚远意象等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诗眼
诗眼
意象、形神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紧扣诗眼深化小学古诗教学的有效策略探析
诗歌岛·八面来风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