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叛逆——以《狼图腾》为例

2016-03-15索佳丽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狼图腾主体地位翻译

索佳丽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论文学翻译中的译者创造性叛逆——以《狼图腾》为例

索佳丽

(太原工业学院,太原 030008)

摘 要:传统的翻译理论认为译者处于边缘地位,是原文和原作者的“仆人”,而“叛逆” 又成了翻译不可避免的本质特征之一。译介学“创造性叛逆”概念的提出确立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地位,恰如其分地描述了译者在翻译中的作用。文章以葛浩文翻译“狼图腾”为例,从篇章结构、语言和文化这三方面探讨了“创造性叛逆”在翻译活动中的实践。

关键词:创造性叛逆;翻译;主体地位

一 引言

《狼图腾》这本书是吕嘉民以姜戎为笔名而写。姜戎1967年自愿去内蒙古草原插队,在草原上生活了11年。长时间的草原生活让他对草原、内蒙宗教和狼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71年便依据自身的生活经历,在内蒙古锡盟东乌珠穆沁草原上开始构思,1997年在北京写初稿,2003年定稿。2004年该书一经出版便引起轰动,连续多年蝉联图书畅销榜前10名。该书由若干个 “狼故事”串联组成,激烈而又神秘的故事情节给读者带来强烈的阅读快感,让其沉浸在草原狼的世界中欲罢不能。文学评论家孟繁华这样称赞该书:在现当代中国文学界,《狼图腾》是一个奇异的存在,是一部力透纸背的大书。这本书既可以当做小说来读,也可以当做文化人类学来读,因为该书既有充满神秘感的古老传说,也有充满哲理的人文思想。

《狼图腾》的英文版权于2005年被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Group)收购,并由享有“中国现当代小说的接生婆”美称的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先生翻译,于2008年出版发行,译文名为Wolf Totem。《狼图腾》是葛浩文先生非常成功的一部翻译作品,如此一本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小说要翻译好必定是困难重重,尽管翻译过程有很多参与者,但原文和原作者占有统治地位,译者只是处于边缘位置,忠实的翻译成了约定俗成的翻译标准。本文拟从葛浩文英译《狼图腾》来看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以期更全面地了解译者是如何通过不同的翻译策略来实现其创造性叛逆的。

二 创造性叛逆与译者创造性叛逆

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施莱尔马赫认为,翻译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让读者接近作者,尽可能地不扰乱原作者,即忠实于原作;另一种是让作者接近读者,尽可能地不打扰读者,即为了译文的流畅,译者可以“背叛”原作。[1]一直以来,“忠实”与“叛逆”看似是翻译标准中水火不容的两面,从“忠诚”到“叛逆”能够诠释翻译领域的两个极端,[2]即“忠诚”在实际翻译的过程中很容易让翻译者顾此失彼,而 “叛逆”又经常在理智上让译者难以去接受。但“创造性叛逆”这一理念的提出让在黑暗中摸索的译者看到了曙光,即能采用折中的方法巧妙统一这两个极端。

“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文论家埃斯卡皮在其《文学社会学》一书中提出。他指出:翻译的叛逆性在于翻译让作品置于与原语言完全不同的语言体系中;翻译的创造性在于翻译让原作有了一个崭新的面貌,延长了原作的生命。[3]谢天振是最早将“创造性叛逆”这一概念引入国内的学者,在其《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著作中结合文学翻译的整个过程对此概念进行阐述,后又在《译介学》一书中深入研究,认为“文学翻译过程中的创造性叛逆是译介学领域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因为在文学翻译过程中凸显的创造性叛逆极其鲜明、能够集中地反映出不同文化领域在交流过程中所出现的阻滞、碰撞、误解、扭曲等问题与阻碍。”[4]虽然谢天振教授主要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但他的观点对我们全面认识译者的创造性叛逆也有启示作用,即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间的转换,也要注意文化间的交流。[5]“创造性叛逆”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值得肯定与鼓励的。它反映了翻译活动本身的局限性,“创造性”对“叛逆”有着本质的限定。

三 《狼图腾》英译本中的译者创造性叛逆

正如勒菲费尔所言,翻译不是发生在真空中,当文本从原语系统进入译入语系统时,必然会受到译入语主流诗学和文化习惯的影响。生长在译入语环境中的译者在翻译时或多或少会考虑到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和读者期待,同时,作为翻译的主体,译者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目的也会影响其翻译。因此,译者会采用一些诸如有意误译、删译、编译和改译的翻译手法来实现其创造性叛逆。本文将从篇章结构、语言和文化这三方面来讨论葛浩文在《狼图腾》英译本中表现出的创造性叛逆。

(一)篇章结构

狼象征着自由,狼图腾是蒙古游牧民族文化的精髓。因此,为了将狼这种意象更好地展现给读者,姜戎在《狼图腾》每章的开头都增加了一两段与狼有关的引言,但在英译本中,葛浩文却将这些引言都删除,直接翻译每章的正文。

例1:上(汉武帝-引者注)乃下诏:“......匈奴常言,‘汉极大,然不耐饥渴,失一狼,走千羊。’乃者贰师败,军士死略离散,悲痛常在朕心。”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世宗孝武皇帝之天下》[5]178

这些引言多源自中国古籍,原语读者阅读起来尚且有一定的难度,要译者读懂并准确的翻译出来,并让译语读者理解,这无疑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因而与其将这些引言翻译使文章显得臃肿累赘,不如直接省去。葛浩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优秀的西方小说第一个句子写得都很吸引人,叫人一读而不忍释卷。而中国的作家往往在开篇喜欢叙述久远的历史或从故事发生的大背景谈起,这样的写法不大能在第一时间激发西方读者的阅读兴趣。[8]因此,考虑到译入语文化的诗学要求和目的语读者的阅读期待,葛浩文将原文的引言一律删除,从而有效地实现了其创造性叛逆。

(二)语言层面

英汉属于两种不同的语言体系,尽管有些方面相似,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葛浩文将《狼图腾》翻译成英文时,在词汇和句子结构上实现了其创造性叛逆。

例2:他相信任何一个汉人经历过那种遭遇,他的胆囊也不可能完好无损。[6]4

A palpitating fear from his first encounter coursed through his veins.[7]2

在中文中,“吃了熊心豹子胆” 是表示胆子很大;“吓破了胆” 是表示被吓坏了。“胆”或“胆囊”是一种很常见的意象,“胆”这种生理器官的大小代表“胆量”的大小。因此,原文说陈阵的胆囊不可能完好无损,意味着陈阵被吓坏了。按符号学的观点来看,词有三层意义,即指称意义、语言意义和联想意义。在原文中,“胆囊”的联想意义占上风。而在译文中,“胆囊”这种意象消失了,葛浩文将其翻译成了“vein”——“静脉”。因为在英文中,“胆”——“gallbladder”只是指器官,没有别的联想意义。葛浩文为了将原文的内涵传递给目的语读者,便用译文比较地道的表达来传递相似的意思,巧妙地实现了其创造性叛逆。

例3:陈阵真没想到草原上恐怖的蚊群,竟是从旱癞洞里冒出来的。他对乌力吉说:你俩真是草原专家,原来草原的蚊灾跟旱赖有这么大的关系,赖洞简直成了蚊子的贼窝了,而狼又是赖子的克星。我在书上可读不到这么多的知识......[6]151

“I’ve never seen in any book a word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squitoes and marmots,or how the burrows are the mosquitoes’ bandit hideouts,or how wolves are their mortal enemies,” a skeptical Chen said to Uljii.[7]238

潘文国说,“汉语是形态缺乏的语言,英语是形态比较丰富的语言。所谓汉语重意合,英语重形合的说法,主要就是基于这样的观察。”[9]例3的原文中,陈阵先叙述知识是什么,然后再总结他在书上学不到这些知识,一共由两句话组成。而在译文中,葛浩文根据英语的语言习惯,将概括性的词放在句子的前面,然后再具体一一解释,并且用“about”加how引导名词性从句的方式将原文的两句话合成了一句话。葛浩文通过这种创造性的叛逆,不仅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让译文通顺流畅,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

(三)文化层面

Shell-Hornby在《翻译研究》这本书中说道:如果说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译者不仅要精通中英两种语言,还要深谙东西方文化。[10]我国著名学者王佐良先生认为,翻译不仅仅是语言层面的问题,更是两种文化的交流。[11]由于《狼图腾》主要描述的是蒙古游牧民族的草原生活和他们与狼之间的故事,因此书中不可避免地包含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词、短语、习语和典故。下面的几例便可展现葛浩文是如何在文化层面实现其创造性叛逆。

例4:看来明年有门儿了。[6]

Looks like we can expect something next year.[7]

习语是一个语言文化的特有沉淀,反应了原语人的文化和思维方式,有着特定的涵义,译语读者很难从字面上理解其内涵。“有门儿”在中国文化中指某事有希望了,而不是通常所指的物体“门”。如果直译,尽管能给译入语读者带来异域文化的新奇感,但很大程度上加重了他们理解的负担,很可能让他们无法顺利理解原文。因此,葛浩文在处理习语时一般采用归化的策略,用目的语中有相似联想意义的词语来翻译原文中,巧妙地实现了其创造性叛逆。

例5:人马与侧面的狼群越来越近,陈阵深知自己绝对不能露出丝毫的怯懦,必须像唱空城计的诸葛孔明那样,摆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万,身后跟随铁骑万千的架势。只有这样……[6]5

And he knew how important it was not to show fear.That ……[7]5

原文中有关诸葛亮的内容在译文中都被省译。诸葛亮是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其空城计更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中十分经典的一个故事,在中国几乎妇孺皆知,但大多数西方读者都不知道。夏延德在《翻译补偿研究》一书中列出了省译可以发生的几种情形。其中有两种是:省译的部分翻译出来会造成目的语读者的误解;省译的部分翻译出来不是译文中必不可少的信息。[12]原文中引用诸葛亮的内容只是陈阵用来激励自己不要胆怯,而不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额外情节,即使不译出来也不会影响信息的传递。因此,葛浩文选择将有关诸葛亮和空城计的内容省译,巧妙地实现了其创造性叛逆。

四 结语

自翻译的文化转向以来,译者的地位已经得到了提升,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原作和原作者的仆人,而是作为翻译主体的形象出现。不可避免,受译者自身翻译思想,读者意识,译入语主流诗学和译者翻译目的等因素的影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会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采用一些翻译策略来实现其创造性叛逆。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是译者在“忠实”与“背叛”之间权衡的结果,既能最大限度忠实于原作,又能最大限度满足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与期待。

参考文献:

[1]Schulte,R.&J.Biguenet.Theories of Translation: An Anthology of Essays from Dryden to Derrida[C]//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2.

[2]许钧.“创造性叛逆”和翻译主体性的确立[J].中国翻译,2003(1)24.

[3]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M].王美华,于沛,译.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4]谢天振.论文学翻译的创造性叛逆[J].外国语,1992(1):30.

[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6]姜戎.狼图腾[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7]Goldblatt H.Wolf Totem[M].New York: The Penguin Press,2008.

[8]吕敏宏.葛浩文小说翻译叙事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9]潘文国.汉英语言对比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0]Snell-Hornby M.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11]王佐良.翻译: 思考与试笔[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12]夏延德.翻译补偿研究[M].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自正发]

On Translator Plays Creative Treason in Literary Translation——Take "Wolf totem" as an Example

SUO Jia-li
(Taiyu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Taiyuan 030008,China)

Abstrac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translation theories,the translator,“servant” of the original author and text,is put in the peripheral position.whereas,“treason” has become an eseential feature of translation.The concept of “creative treason” not only helps establish the subjective status of a translator in the translation process,but also properly describes the role that a translator plays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Taking Howard Goldblatt translation "Wolf totem" as an exampl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actice of “creative treason” in transl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aspect of textual structure,language and culture.

Key words:Creative treason; Translation; Subjective status

作者简介:索佳丽(1987-),女,山西忻州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外语研究。

收稿日期:2015-05-12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2-0108-03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2.029

猜你喜欢

狼图腾主体地位翻译
讲究纠错艺术,提升英语学习效果
尊重主体地位,彰显人文关怀
浅析参与式教学法的运用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狼图腾》中“狼”符号的主体性探析
蒙古国看《狼图腾》:女主角好
我看电影《狼图腾》
看《狼图腾》5年磨一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