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缅甸政府何以说“不”: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安全风险的个案分析——以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为例

2016-04-27

红河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安全风险投资缅甸

张  根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500)



缅甸政府何以说“不”: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安全风险的个案分析——以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为例

张根

(云南民族大学,昆明 650500)

摘 要:缅甸新政府民主化进程中,缅甸法令法规受诸多因素影响易于变动,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策略减少对中国依赖等现实的政治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新的“瓶颈”,缅甸国内各利益相关方对中国投资的态度不一。分析他们各异的政治立场,有助于降低我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安全风险。

关键词:缅甸;投资;安全风险;利益相关分析

引 言

对于缅甸来说,2011年3月缅甸民选政府执政以来,积极推动政府转型,促进经济发展,拓展外交空间,大力推动了国内政治和解和民主化进程。缅甸的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所发生的变化之快,令人难以相信这里刚刚还是军政府治理的国家。缅甸的改革开放经历了相当长的酝酿和落实过程,2011年以来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为缅甸政府的改革和开放提供了新的动力。虽然缅甸的改革仍面临诸多困难,但已难以逆转。但是自缅甸新政府民主化进程中,缅甸法令法规受诸多因素影响易于变动,缅甸实施“大国平衡”外交策略减少对中国依赖等现实的政治风险成为中国企业对缅甸投资新的“瓶颈”。中国和缅甸此前签署的不少商业协议遭到冲击,致使中国企业在缅甸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尤其是密松水电站建设搁置事件对如何进一步建设中缅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落实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了新的思考。

从长远看,作为与齿唇相依的邻国,缅甸为谋求和平、稳定与发展而进行的改革符合中国利益。“中国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二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缅甸也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根据缅方统计,截至2013年底,中国大陆企业累计对缅协议投资总额达143.7亿美元,占缅吸引外资总额的32.5%,是缅第一大外资来源地。”①在缅甸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中所遇到的国内问题和矛盾逐步缓解和解决后,两国关系也必将在新的条件下,以更符合双方利益的方式得到发展。对于中国来说,缅甸对于中国地缘政治和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显而易见。缅甸既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重要周边友邻,还是“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国能源运输的新通道。

因此,在新的地缘政治和经济发展格局下,如何加强中缅关系、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和大湄公河此区域又好合作关系,对于中国的周边外交和全球战略是一个重要的考验。因此对于投资缅甸的中国企业来说,投资缅甸不但需要常规的市场风险评估,更需要对投资进行全方位的安全风险评估,所以研究缅甸改革尤其是经济政治改革过程中缅甸国内各方对中国投资的态度对有效降低我国企业对缅甸投资的安全风险就显得比较重要和必要。

一 密松水电站搁置建设事件的前台背后

(一)项目概况

缅甸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位于缅甸北部的克钦山区迈迪开江与恩梅开江汇合处,“距云南腾冲县城227公里,距密支那约30公里,是中电投集团投资兴建的缅甸伊洛瓦底江上游7个梯级电站中的第一座,涉资36亿美元,由中电投与缅第一电力部及缅亚洲世界公司共同投资开发,该电站装机容量600万千瓦。”②2011年9月缅甸总统吴登盛通知国会,将根据人民的意愿,在本届政府任内搁置兴建伊洛瓦底江密松水电站项目。

(二)他们为何反对—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中的利益相关者③

随着缅甸政府对国内民意表达的解禁和民主化变革的提速,密松水电站项目成为缅甸社会组织和政治阶层博弈、获取自我利益的工具。据调研,缅甸国内各利益相关方,都在借密松项目表达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尽管这些观点被证实存在的不必要性。

1.民间组织和新闻媒体

缅甸民主化改革以来,就缅甸新兴的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尤其是民营性质的机构来说,如何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声望,在正常且有点混乱的变革中站稳脚跟,并有很好的发展,无外乎两条道路。一是接受西方老板的支持和授意;二是在国内寻找一些引起民众眼球的“引爆点”。在缅甸国内,密松水电站建设的反对声音大都出现在民主化进程后出现的新闻媒体和社会组织的宣传中。近年来,“克钦发展网络组织”(克钦当地的一个民族组织)一直关注密松水电站的修建工作,他们多次以“生态危机和宗教信仰危机”为由要求停建水电站。

2.昂山素季直接反对

昂山素季获释后,缅甸政府与其本人在进行政治谈判,昂山素季为了获取政治资本,反对建设密松水电站。作为缅甸国内最大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试图通过密松水电站项目掘取自己政治生涯中重要的“一桶金”,这个也可以看做是她意图参加国家事务,表达自己政治观点的一次尝试。2010年8 月11日,她发表了《拯救伊洛瓦底江请愿书》,这份文件里面对密松水电站的环境影响测评报告和水电站安全问题表达了担忧—但是缺少具体的科学数据支持。她认为“临近水坝的断层线和陡峭庞大的水库带来了灾难的隐患,一旦地震发生,破坏程度将令人震惊。”④缅甸“ 88学生组织”发起了保护“伊洛瓦底江”的请愿活动,得到了1600多名缅甸主要社会人士支持。2010年9月26日,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在仰光聚会,要求停止建设密松电站。

3.克钦邦地方政府、武装力量与当地民间力量

与军人政权直接对立的克钦独立组织(KIO),其实质是地方自治政府,实际控制着克钦邦大部分地方,他们一直反对密松水电站。随着缅甸国内民主化的复杂化和中央政府与地方少数民族武装和解进程的一波三折,密松项目成为克钦邦地方民族势力与缅甸中央政府进行政治博弈、增加谈判砝码的的主要话题,他们反对的主要内因是水电站项目没有及时考虑克钦地方势力的利益表达,他们在密松水电站项目上没有获得太多利益。克钦族头人早干直言:“克钦邦目前正在为争取自己的权力而努力。等我们自治后一切都会顺利解决,包括密松项目。”但他又说,他本人则非常支持密松项目,因为“这是一个低成本、清洁能源项目,不支持肯定是疯子。”⑤一方面说支持密松却又不断要求停建,复杂的民族情结和矛盾心态表达了渴望经济发展但是无力争取发展条件和机会的背景。⑥

4.缅甸国内其他无直接利益相关者

在密松水电站停建抗议过程中,缅甸国内许多与当地无关的人员加入到抗议队伍中。即使到了2014年,在大坝停建三年之后,仍然有人一次为借口进行抗议。显然,这些是具有某些政治意图的。

5.缅甸政府提出的理由⑦

缅甸政府认为:处于对密松地区历史传承的担忧;当地民众对项目的了解较少,对环境问题非常重视;大坝建成后会造成河流决堤,影响两岸居民的生活;会造成下游海水倒灌,影响中下游地区农田。表面上看,这些个理由都是国内反对派的声音,其实,缅甸政府在这里面也赌了一把。停建自己最大贸易伙伴和几十年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投资的水电站,对于一个刚刚执政的政府来说是需要一定的考虑的。平衡大国外交,打破对这个强大邻居的唯一依赖,是政府说不出口的理由。

缅甸军人政权内部也存在着内部斗争,在密松水电站问题上也存在分歧。2011年民选政府执政后力挺密松水电站的丹瑞派对政府控制权和影响日益减弱。最后,缅甸面选政府决定将根据人民意愿,搁置密松水电站建设。

二 是谁在动中国企业的“奶酪”——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的利益相关分析

缅甸各方政治力量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博弈力量的不均衡性是造成密松水电站搁置的根本原因。围绕“密松水电站的建与不建”,有关密松水电站修建的争议,其实是缅甸政府、缅甸全国民盟、克钦民族地方势力、西方国家等各利益相关者利益和政治诉求的较量。

在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中,参与其中的各社会组织和政治力量都成为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的利益相关者,在其中形成复杂的利益相关关系:

表1 搁置事件中主客体关系

表2 搁置事件中利益相关者权力/利益矩阵

表3 搁置事件进程中利益相关者权利动态矩阵

可以看出,在密松水电站搁置过程中,各个利益集团的地位和利益诉求是不一样的。密松水电站投资方(缅方)由于对即得利益的关注,同时,掌控国家权力,会坚持强硬立场;密松水电站投资方(中方)对水电站建设已投入大量资本和设施的维护,但是由于“在人屋檐下”,只能通过比较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当地利益直接受损者权力弱小,出于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利益诉求度最高,行动应该最坚决;无直接利益相关者(NGO、社会组织、新闻媒体、昂山素季等)虽然利益诉求比较低(主要是对环保、安全、传统文化等建设和发展的担忧),但是出于政治诉求和社会声望获取的需要,会支持乃至于夸大当地利益直接受损者的利益表达,尤其是他们在指责建设方环境保护、安全防护等问题中,他们所出具的所谓报告是不是真正科学合理呢?值得我们去反思。

在密松水电站搁置过程中,对水电站建设的认知趋同度是产生冲突的根本原因。认知趋同度越高,越不会发生冲突,反之冲突越大;冲突产生、激发和解决的过程与事件形成、发展的过程同时存在。各利益相关者围绕水电站建与不建进行的博弈,实质上是国家利益、地方利益和群体利益重新分化和组合的过程。激烈冲突对直接利益相关者(水电站投资方和利益直接受损群体)来说非常不利。不理性的行动只会导致社会关系紧张,破坏社会和谐。

在整个进程中,事件中当地利益直接受损者理应成为行动的主要核心成员。因为在前期水库搬迁中,他们失去了时代居住的家园和土地,要去新的环境下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们应该关心的是生活便利与赔偿的多少。但是,在全国民盟、88学生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无直接利益相关方的参与组织煽动下,他们参与到抗议事件中,最终成为事件的直接利益受损程度更加严重的群体之一(另外一个是来自中国的电站投资方),这个应该是他们始料未及。

图1 博弈过程中,利益相关(主、客体)关系变化图

在这个主客体变化过程中,各利益相关方进行各种互动。无直接利益相关方(缅甸全国民主联盟、88学生组织等社会组织)为了获得政绩和声望,对水电站表现出浓厚兴趣;环保等组织为了理念的认知会抨击他们所认为非环保的事件,他们成为打着为正义和为村民旗号的化身,成为事件的实际领导者。水电开发所在地方势力(克钦邦地方政府)尽管对水电开发都持有抵制态度,但基于急于扩张自己势力和实力的需要,他们的诉求和表达通常是有别于直接利益相关方(水电开发移民群体即村民)的。对于克钦邦地方政府来说,因为未能更多和直接在水电开发中分得“一杯羹”,因此他们会参与反对,但是他们的反对多以与自己的中央政府提条件为目的。在开发过程中,村民基本上是弱者,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甚至缺少话语权,缺少利益表达的渠道和空间。

在事件进程中,最初通常是,村民行动起来(这一行动是自发的、松散的),以争吵的方式,与本国政府(移民补偿和安置主体,对于缅甸来说,主要是中央政府和缅甸经控公司)谈判争取自己的利益。但中央政府和缅甸经控公司要维护自身既得地位和即得利益,扩大属己利益群体,防止村民形成共同联盟,就对其施压、分化。但是主要重要政府就会成为众矢之的,对于刚刚运作的民选政府来说,项目和民意孰轻孰重,何况民意背后还有西方声音,此时此事需要民选政府仔细掂量。顺民意弃项目成为最佳选择,他们需要一个“台阶”,于是,无直接利益相关方就进入其视线。因此中央政府就借助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之手暂停项目。

村民由于对未来生活因失去土地而感到担心、恐惧,并且由于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无直接利益相关方的组织、参与和煽动,自身利益诉求愿望的增强,迫使人们采用更激烈的行为加以反对。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无直接利益相关方利用与村民信息不对称优势,侵害村民知情权,致使村民和各方关注转移到国外投资者。为了增强博弈砝码,村民(很多还不是村民)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无直接利益相关方诱惑下,开始暴力对抗政府和投资方,双方发生激烈争斗,加剧冲突。这是因水电开发而引起社会冲突事件的最高表现形式。暴力对抗在表面上也许能结束博弈行为,但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图2 各利益相关方博弈图(应然)

从上图可以看出,项目实施的正常渠道应该是:中央政府和中国投资方签订合同时,应该事先与地方政府和村民进行协商;确定合同后由地方政府进行征地拆迁、移民安置等工作。但是,实际过程中,由于项目是与缅甸军人政权签订,缅甸军人政权执政期间投资决策过程简单。当项目被最高领导人拍板支持后,备案、协调、征地、拆迁、移民工作由缅甸政府负责处理。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利益分配不均衡,导致项目在当地支持度很低。从而使得本该由缅方承担的责任转嫁到中方投资方和项目本身——因为项目是不可以移动的,抓住项目,就等于抓住了问题的“死扣”。再加上西方国家出于排挤中国目的考虑,以环保等名义策动缅甸国内各方参与其中,于是,中国投资方就成了“众人之的”。(见下图)

图3 各利益相关方博弈图(实然)

三 如何构建中国企业投资缅甸的安全风险应对机制

一个国家的安全战略,涵盖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战略全方位的有序发展,外交安全战略是为经济安全战略服务的。我国政府应当把对外投资安全战略纳入国家大安全战略范畴,并利用包括外交战略在内的相关资源为国家经济战略、国家大安全战略服务。我国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境外投资成为国家经济战略中不可忽视甚至是影响我国经济运行安全的重要部分,因此,我国政府应当利用各种外交渠道和资源为境外投资企业提供协助和帮助。

(一)建立中缅两国高级别贸易投资争端磋商机制

建议成立以两国副总理为首的贸易投资联合协调小组处理两国之间事务,建立以外交部、商务部、云南省、投资缅甸的主要企业为成员的中国国家贸易投资争端磋商机制小组,及时迅速处理中国企业在境外投资问题,同时协调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无序化问题。成立中缅贸易投资交流合作专家小组,下设政治、经济、文化等小组,加强学术交流,研究两国合作发展规划和合作新机制。同时,针对缅甸出现的以牺牲中缅合作建设的大项目来换取国内国际支持的政府行为,如果触动中国国家根本利益,中国应当予以抵制。要直接告知缅甸中国对缅政策底线是什么:传统友谊持续保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稳定发展;经济互利,政治坦诚,不做有损于双方友好合作的事情。

(二)加强公共外交和民间外交

我国政府应加强对缅甸公共外交,加强与缅甸少数民族地方武装、各社会组织、新闻媒体和企业所在地地方政府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联系,为企业创造友好的政治环境。加大中缅友好协会与缅甸的交流沟通,建议在适当年份组织开展“中缅友好交流年”活动。利用对外援助资金,积极推动国内社会组织(NGO、NPO等)到缅甸进行民生项目(文教卫生、基础建设等)建设、学术交流、文化交流、青年交流等项目和活动,加强两国交流和理解,为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创造友好环境。

(三)建立投资缅甸企业援助机制

对于境外出现的设计企业投资安全的突发事故,除了外交领事救援渠道外,对于企业境外物资设备的安全保护是关键,这样可以避免企业进一步损失。一是外交途径的援助要及时迅速,在缅甸投资的中国企业合法权益和员工人身安全问题日渐突出,对我国对外领事保护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加大对领事保护工作的投入,加强海外领事保护力量,建议尽快建成全球领事保护应急呼叫中心;二是在云南昆明和边境地区尤其是瑞丽-姐告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立援助基地。对于云南省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利用与缅甸漫长边境线的区位优势、航空陆地交通优势和云南缅甸贸易优势。加快瑞丽国家级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建设,着力打造中缅瑞丽-姐告跨境经济合作区品牌,提升腾冲等地物流园区建设和重点口岸规划。条件成熟时逐步扩大至萨尔温江东岸掸邦和伊落瓦底江上游克钦邦成立中缅跨境经贸合作区,作为中缅贸易缓冲地带。在合作区中缅跨境园区专门建立投资缅甸企业援助平台,对于突发事件物资援助提供保障。

(四)中国做好缅甸修宪和2015年大选应对

当前缅甸国内围绕修宪政治争议仍然较大。本月前些时候,缅甸政府宣布愿意修宪让昂山素季参加总统竞选。奥巴马本月访问缅甸高调接见昂山素季,为缅甸局势增添了一抹不确定的美国因素。缅甸修宪在国内具有一定争议,缅甸民主改革尚需要一定时间来推进,不可能一蹴而就,根据其他发生民主化转变进程的国家来看,缅甸民主化进程成功与否至少需要2-3个总统任期才可以见分晓。虽然缅甸政府承诺尽快修宪以保证昂山素季参选,但是昂山素季是否可以获得2015总统竞选入场券还有一定变数。中国共产党和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没有党际交往机制,昂山素季也不愿意以其他名义访问中国。所以中国必须关注缅甸2015年大选各位总统候选人竞选动态和缅甸国内修宪进程。

四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加强与缅甸各方利益相关者交流合作

中国企业“在缅甸承担了应负的责任,不论是在迁地赔偿方面,还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做的并不比当地企业和其他国家投资企业差。中国企业还在缅甸遭遇地震、水灾等等时候做了很多慈善工作,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这些工作并不为公众所知”。⑧中国政府和企业应加强媒体对外宣传,阐明密松水电站建设对投资双方来说互利共赢是正常商业行为,并非政治行为。

企业要有意识地加强和媒体尤其是私营行为媒体与公众的沟通,积极开展公共外交活动,主动增加媒体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做出正面回应,宣传双赢的理念,树立企业正面形象;不仅要学会与缅甸中央政府打交道,而且要善于与地方政府打交道。积极与有关当地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尤其是“88学生组织”等交流沟通,促进与缅甸民间公共关系,增进他们对企业和相关投资项目的全面了解,以透明和公开来反击来自各方的干扰。只有当地民众了解我们,才能信任我们,以树立中国企业的良好形象。

五 完善对外投资法律体系与信息服务机制,加强对缅甸投资实用型人才培养

(一)完善中国对外投资法律体系和人才队伍

1.完善中国对外投资法律体系

尽快建立我国对外投资法律体系,要善于用立法保障和监督海外投资企业的安全和利益,以保护、促进、引导和规范我国对外投资,并能与国际法进行对接,以利于我国企业对外投资。中国应积极塑造和协调国际规范,参与国际经贸和投资框架的制定,争得主动权。参与G20、APEC、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东亚峰会等多边和区域机制,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和标准制订,推动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引导与东南亚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维护我国根本利益和发展中国家的共同利益。通过多边投资担保机构防范和规避对外投资政治风险造成的重大损失,尽可能把企业对外投资经贸运营中碰到的问题归于纯粹的经济上来,摒除过多政治因素。。

2.加强对缅甸投资实用型人才培养,打造中缅双语法律、管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推进,云南省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层面必然扩大,合作程度必然加深,这种发展趋势对云南省东南亚语言文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议云南高校与省政府合作,仿照理科实验班、基地班办学模式,改变云南省东南亚语言文化人才朋友仅仅进行语言文化教育的单一方向,招收具有一定语言基础(或者在大一打通管理学、社会工作、民族学、国际政治和非通用语言等专业的培养即大一不划分具体专业)的学生,成立复合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班。强化学习东盟语言对象国法律和政治文化知识,加强企业管理、应急管理和社会工作的教育和实训,与企业签订订单培养,以适应境外投资企业需要。

(二)提供企业境外投资信息服务机制

为规避海外投资风险,目前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国别风险分析报告》每年度都在发布。《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是商务部服务企业境外投资的探索,每年按照国别发布合作指南。这些报告对企业应对政治风险起到了一定作用。

六 构建我国企业投资缅甸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中国企业在缅甸投资前,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全面的分析,以评估项目投资后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对涉及的政治风险主要类型及影响因素与背景进行分析,积极评估项目及项目产品政治敏感性与民众(尤其是西方国家和缅甸新兴社会组织与新闻媒体)的关注度,了解缅甸对项目的需求程度,以便更好评估企业投资的政治风险概率。

乌有苦笑着布子东五南十二,偏入东南的边地,四周全无白子接应,黑子只在东北星位布下一子,白子虽取镇虎头之势,但春庭寂寂,意绪寥寥,其实是一步废棋,天外飞星,哀哀孤鸿,不知何时可派用场。

七 应注重企业风险管理和经营本土化战略

(一)注重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在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需全面、综合衡量可能面临的政治风险和困难,将其列为一个专门指标。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投资前、经营中和风险发生后政治风险机制。遭遇政治风险后,保存好相关的文件资料,应当积极寻求法律帮助,通过国际仲裁等方式弥补政治风险带来的损失。建议借鉴每年度国家商务部发布的《境外投资合作指南(缅甸)》,里面对企业风险管理论述十分详尽。

(二)积极实施本土化管理策略

企业境外投资应实施本土化投资策略。本土化策略能使企业更好地融人到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中去(尤其是当今缅甸政策不稳定,积极参与可以将诸多好的理念影响政策制定者),有利于企业与当地社会文化融合、改变当地民主对中国投资的抵触情绪。项目实施、生产、管理尤其是工人和一般性技术人员等当地化,尊重缅甸宗教和文化习俗,有利于缅甸增加就业机会,为缅甸经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从而获取缅甸政府尤其当地群众的支持,从而降低政治风险。

注释:

①吴黎明.开创中国和东盟关系新局面—李克强总理缅甸之行前瞻.新华社.2014-11-10.

②缅甸密松水电站.360百科.http://baike.so.com/doc/6110114-6323244.html.

④昂山素季.拯救伊洛瓦底江请愿书.转引自张博庭2015年 6月19日在商务部援外项目培训班上的发言.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资料。

⑤大规模投资带来一系列问题,令传统上缅甸对中国颇为友好的态度有下滑趋势。缅甸民众认为缅甸中央与中电投签合同建大坝并未和当地人商量。目前,中国大型投资项目的利益分配模式通常是缅甸中央获得高额利润、中国获得资源(能源)、地方民族自治组织获得过境征税、当地人获得工作机会。但这一模式并不能令地方少数民族满意。一方面决策过程少数民族完全无法参与,一方面中国项目通常自带熟练的中国工人,雇佣当地劳动力有限。由于难以受益,当地人也不赞成这个项目。有克钦领导人称,“中国政府和中国公司是个大吸尘器,它们把克钦邦的能源全部吸走,让我们这里变成沙漠,这遭到了克钦人的绝对仇视。”来自于《中国缅甸政策检讨》(凤凰周刊,2011年35期)。

⑥源于凤凰周刊对克钦地方武装力量一位官员的访谈。经过笔者与中国方面有关人员访谈核实,内容与实际情况有一定理解的不同,但可以作为当地一部分有代表性人物意见来了解。

⑦缅甸总统吴登盛致议会的报告,来源于缅甸新光报。

⑧伊江水电在移民搬迁、环境保护、村民就业、教育医疗、宗教文化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参考文献:

[1]贺圣达,李晨阳.缅甸[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2]贺圣达.缅甸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贺圣达.当代缅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

[4]李晨阳.军人政权与缅甸现代化进程研究(1962-2006)[M].香港: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9.

[5]张肖南.中缅关系与我国西南方向国家安全[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0 .

[6]祝湘辉.山区少数民族与现代缅甸联邦的建立[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社,2010.

[7]张萍.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政治风险及管理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8]刘稚.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发展报告:2012-2013[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9]杨博.试析缅甸吴登盛政府的改革及其影响[J].东南亚之窗,2012(18).

[10]沐俭.2011年新政府成立以来缅甸动态综述[J].南亚与东南亚研究,2012(1).

[11]李晨阳.缅甸:2010-2011年回顾与展望[J].东南亚纵横,2011.

[12]肖建明.缅甸新政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J].东南亚南亚研究,2011(2) .

[13]李晨阳.“袈裟革命”后看缅甸军人政体[J].世界知识,2007.

[14]李晨阳.缅甸政治转型中的政党政治[J].政党世界,2014(3).

[15]扈琼瑶.缅甸“新政”及其前景[J].和平与发展,2012(2).

[16]许琳.“民主化”缅甸:奥巴马政府缅甸政策[D].长春:吉林大学,2013.

[17]王帆.美国对缅甸价值观外交及其转变(1988-2013)[D].北京:外交学院,2013.

[18]袁晓红.缅甸大选以来吴登盛政府加快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动因和面临的挑战[D].广州:暨南大学,2013.

[19]黄娴.1988年以来媒体在缅甸政治转型中的作用[D].昆明:云南大学,2013.

[20]牛风学.中国在缅投资风险及防范机制研究——以伊洛瓦底江上游水电开发项目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3.

[21]丁昌盛.1988年以来中国对缅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3.

[责任编辑 龙倮贵]

How to Say "no" by the Burma Government:a Case of Chinese Enterprises to Invest in Burma Security Risk Analysis on the Myitsone Hydropower Station use the event as an example

ZHANG Gen
(Yunnan University of Nationalities,Kunming 650500,China)

Abstract:The process of democratization in Burmanew government regulations,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and is easy to change,Burma implementation of the "balance of power" diplomatic strategy to reduce dependence on China political risk reality become China enterprises investing in new "bottleneck" of Burma,Burma domestic stakeholders to Chinese investment attitude is not a.Analysis of their different political positions,helps to reduce the investment in Burma security risks of enterprises in china.

Key words:Burma investment; Security; Risk benefit; Correlation analysis

作者简介:张根(198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东南亚问题研究,农村社会学。

基金项目:云南省社科规划项目(YB2013128);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西亚研究中心重点招标课题(2013ZD01);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资助“东南亚南亚亟需人才培养和创新团队建设”项目(YCKY25)

收稿日期:2014-11-24

DOI:10.13963/j.cnki.hhuxb.2016.02.027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16)02-0099-06

猜你喜欢

安全风险投资缅甸
缅甸记忆
缅甸总统吴廷觉访华
智慧校园安全管理研究
电力系统调度控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及应对措施
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浅谈对银行投资价值的研究
浅谈县级供电局电力调度管理和安全风险的控制
房地产泡沫现状及成因的分析探讨
缅甸非常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