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宝玉的真性情
2016-03-15袁昌洲
袁昌洲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论贾宝玉的真性情
袁昌洲
(西藏民族大学,陕西 咸阳 712082)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典型人物形象之一,贾宝玉的典型性主要体现在他的真性情上,其真性情主要表现在以平等博爱的胸怀尽情于众女儿,以无限痴情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以天真烂漫的童心用情于周围的自然之物。贾宝玉的真性情主要是受思想和家庭两个方面的影响形成的。
贾宝玉;红楼梦;本真性情
1 贾宝玉真性情的体现
《红楼梦》之所以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影响,就在于作者塑造了一批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而贾宝玉是《红楼梦》中最具艺术魅力的人物形象之一。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写出了他的本真性情。所谓真性情就是不虚伪,不矫饰,不做作,是人与生俱来的最真实的生存状态。只有这样的人物形象才能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与感动,使读者获得精神上的享受。虽然贾宝玉生活在等级森严的大家庭,但是他一直保持着赤子之心,不愿受封建礼教的种种约束,追求自由平等。对于大观园中的众女儿,他摒弃等级观念平等相处,对于林黛玉的爱恋至纯至性,对于他所看到的一切自然之物饱含深深的情思。贾宝玉当之无愧地被称为真性情之人。下面从几个方面对贾宝玉真性情的表现进行分析。
1.1 对众女儿的博爱
贾宝玉的本真性情首先就体现在对众女儿的博爱上。女孩子的世界天真烂漫,纯洁无瑕,她们整日在园中斗草簪花,嬉戏玩耍,从不会像男子一样费尽心机地想着如何升官发财,满足自己心中贪婪的欲望。故而贾宝玉就认为男子浊臭逼人,女子清爽无比,他以自由平等的观念与女孩子相处,大观园中的丫鬟都可以成为他的知心朋友。
与贾宝玉关系最好的是袭人,袭人虽然出身于贫寒家庭,家人在走投无路时,为了几两银子把她卖给了贾府做丫鬟,但是贾宝玉并没有像府里其他人一样把袭人当做女奴婢使唤,而是把袭人当做自己最亲近的人,用心交流,爱护有加。作者把贾宝玉尊重女性、爱护女性的赤子之心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三十回写到贾宝玉无意间走到蔷薇花架下,看见龄官正痴痴地蹲在花下,一遍又一遍地写着蔷字,心里想到:“这女孩子一定有什么说不出来的大心事才这样,虽然看起来不十分伤心,但是她的心里一定非常的痛苦吧。看他的模样儿这般单薄,怎么能承受这样的痛苦呢,如果我要是能替你分担些就好了。”假如他没有一颗赤子之心,十分尊重女孩子的话,怎么会想到这些呢?“可恨我不能替你分些过来”,通过这句话可以看出宝玉是多么地疼爱这些女孩子。
第四十四回写贾宝玉为平儿理妆,更加真切地表现出宝玉为那些整日受主人欺辱的女孩子担忧的心情。凤姐看到贾琏和鲍二家的在一起有气没地方出就拿平儿出气,打得平儿满怀委屈,寻死觅活。宝玉深感不平,他就出来为平儿主持公道,代替贾琏夫妇向受委屈的平儿赔不是,想到平日里贾琏夫妇只知道让平儿伺候他们,一点儿都不关心她,受他们欺负的时候,平儿却依然能尽职尽责地伺候贾琏夫妇;想到平儿不幸的遭遇,真性情的贾宝玉不禁泪湿青衫。第六十三回,香菱和众人在园中玩耍,不小心把自己的裙子弄脏了,宝玉让香菱换上袭人的新裙子,忽又为香菱的悲剧命运慨叹:香菱从小无亲无故,孤苦伶仃,偏偏又被卖给了品行不端的薛蟠,薛蟠娶过夏金桂以后,香菱的日子更不好过,处处受欺负,天真的贾宝玉希望能有个疗妒偏方使香菱免遭夏金桂的欺凌。后来金钏儿因为自己的连累跳井自杀,贾宝玉心里感到悲痛与惋惜,在金钏的祭日偷偷地去祭奠,表达自己内心的忏悔与怀念。
在女性地位不如男性的封建社会,贾宝玉用平等博爱的情怀对待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众女儿, 在对女儿的关心爱护的过程中,本真性情得以彰显。
1.2 对黛玉的深爱
在《红楼梦》中感人至深的莫过于宝黛爱情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爱,展示了人类本真情感最深邃的内涵。“宝玉对众女儿的博爱与对黛玉的专情是不矛盾的。因为博爱,宝玉对黛玉的爱有更丰满的内涵;因为专情,宝玉对众女儿的友谊才显得更为挚诚。宝玉本真性情的自我超越,正是在博爱与专情的选择中不断反思升华而得以彰显。”[1]
第二十回,林黛玉听说宝玉在宝钗那儿久坐,不禁难过起来。宝玉知道后就去安慰黛玉“我是糊涂,却明白这两句话,头一件,咱们是姑舅姊妹,宝姐姐是两姨姊妹,论亲疏,他比你疏。第二件,你先来,咱们两个一桌吃,一床睡,长得这么大了,他是才来的,岂有个为他疏你的。”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通过这几句冤家对话,可以看出贾宝玉和林妹妹已心心相印,宝玉早已把林妹妹放在比宝钗更重要的位置,他最爱的是黛玉,不是宝钗。
随着故事情节的循序渐进,宝玉对黛玉的爱恋也越来越深。第二十三回,贾宝玉很直接的表达了对林黛玉的爱意,贾宝玉拿《西厢记》里面的主人公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第三十六回再次表现出了贾宝玉对林黛玉的这种赤诚真情,宝玉睡在正在做绣花针线的宝钗身边,黛玉、湘云走到旁边的时候,梦中的宝玉突然喊叫起来:“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第五十二回写众女儿聚集于潇湘馆叙话,散的时候,贾宝玉总想说一两句告别的话,却一时想不起来了,刚走到门口,又回过头来问道:“如今的夜越发长了,你一夜咳嗽几次?醒几遍?”这问题看似平淡,却融入了非同一般的贴心关爱。第五十七回写紫鹃为了试探宝玉对黛玉的感情深不深,故意骗他说,黛玉将要回苏州老家,对于一直痴情于黛玉的宝玉来说,此话又如晴天霹雳,本来他已够痴呆了,这句话对他刺激更大,顿时目瞪口呆,甚至发展到“两个眼珠儿直直的起来,皆不知觉”。即使黛玉死后,宝玉被迫与宝钗结为连理,心中依然深爱着林妹妹,如第一百零八回写袭人和宝玉在回去睡觉的路上,故意不让宝玉路过潇湘馆以免宝玉伤心,而宝玉尽管有些痴呆傻气,但他一直忘不掉林黛玉,越发想走进潇湘馆看他的林妹妹,听到里面有哭声,知是黛玉魂灵,痛哭涕零。
“宝玉对爱的对象的自我抉择,在抉择中不断升华爱的体验,并以‘发泄一尽’的势能彰显无比深挚的爱情,这也是《红楼梦》呈现人类本真情感最动人心魄之所在。”[2]
1.3 对自然之物的怜爱
久受世俗社会熏染的人是理解不了贾宝玉为何那么怜爱无情之物的,因为他们做不到像贾宝玉一样不虚伪、不矫饰、不做作,他们的本真之心早已在追求自己利益的过程中丧失殆尽,他们只看到功名富贵,感受不到这些存在于自己周围的自然物的变化。而贾宝玉通过一些在他们看来似傻如狂的行为,展现了人类本真情感最宽广的胸怀。
自然界的一切鸟木虫鱼都能引起他的无限遐思。春天的时候花儿落了,站在枝头的鸟儿乱啼,在其他人眼里是最寻常不过的事情了,然而这些事情却能引起贾宝玉的无限感伤,让他想起许多人、许多事情来。第二十三回写他坐在沁芳闸桥边欣赏美文《会真记》,忽然一阵风吹来,吹得桃花满地都是,正因为贾宝玉有一颗仁爱之心,惜花、爱花,所以他恐怕自己的脚步踏污了那些芳香而美丽的花瓣,就用自己干净的衣服兜了那些落在地上的鲜艳芬芳的花瓣,把它们撒进池子里,让花瓣随着溪水流出沁芳闸去。如第五十八回中,他病后烦闷,突然想出去散步,当他走到沁芳桥时,看到没来得及欣赏的杏花早已败落,便觉得把美丽的杏花辜负了,因此望着结出的小杏子,勾起了他许多伤心事,只管独自坐在石头上对着杏树流泪叹息。正叹息时,忽然一个雀儿飞来,落在树枝上乱啼,宝玉又发了呆性,心下想道:“这雀儿必定是杏花开时它曾来过,今见无花空有叶子,故也乱啼,这声韵必是啼哭之声,可惜公冶长不在眼前,不能问他。但不知明年再发时,这雀儿可还记得飞到这里与杏花一会了?”第七十回他因姐姐贾迎春婚姻的不幸而感伤,每日到紫菱洲一带排泄心中苦闷,在他眼里轩容寂寞,屏帐倏然,连那岸上的蓼花苇叶和池内的翠荇香菱都摇摇落落,一片萧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一直讲究天人合一,“《红楼梦》写宝玉用情于无情的花木虫鱼,正是在万物与我为一体视域下,拓展了人类本真情感的领域,体现了人类情感的丰厚深邃,揭示出人类生命存在本真状态的无限深广”[3]。
2 贾宝玉真性情形成的原因
“贾宝玉这个艺术典型如同现实中的人一样,他的思想性格是他生活中多方面复杂条件和因素造成的,在他的具体遭遇和经历里,给予影响,发生作用,而于不知不觉中形成起来的。”[4]贾宝玉从小就生活在封建贵族大家庭里,难能可贵地没有受到家庭等级观念、世俗观念的影响,之所以如此,既有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也有家庭环境的作用。社会影响是因为新思想的出现,家庭环境是因为祖母的宠爱和他入住大观园。
2.1 思想因素
首先就是封建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是社会中的人,人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必然受到周围社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贾宝玉生活在那个封建思想文化腐朽没落的朝代,也会被这样的时代所改变。
贾宝玉的性格的形成与儒家思想的发展息息相关。自汉代以来,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在孔子创立儒家学派之初,读书人就十分重视道德人性,主张君子应该通过仁爱之心完善自我,匡世救民。可是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儒家思想逐步变为封建君主统治人们思想的工具,使人的个性得不到张扬,发展到清末更是腐朽不堪。一些单纯的年轻人追求自己的爱情而不可得,如司棋喜欢表舅兄弟可是由于封建思想的束缚而没能走到一起,龄官喜欢贾蔷也是由于自己卑微的身份而没有追求自己真爱的自由。贾宝玉在贾府经常看到封建思想对于纯真的青年男女的戕害,使他也更加厌恶腐朽的儒家制度。另一方面,在大观园中贾宝玉阅读了很多解放人性的书籍,在欣赏庄子《南华经》的时候,他深深地被庄子追求率真自然的生活态度所吸引;在读《西厢记》《牡丹亭》的时候,被故事里的男女主人公追求自己至真至性爱情的精神所折服。那些追求真性情、自由的生活状态的思想不知不觉在贾宝玉的心中生根发芽,以致根深蒂固。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红楼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思想和新旧思想的相互激荡,贾宝玉生活在这样一个新旧思潮激荡的时代, 在封建大厦将倾、各种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他最早感受到新的时代气息。这为他的本真思想提供了成长的土壤。
2.2 家庭因素
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思潮对于他本真性情影响是很小的,因为他只是一个十三岁的小孩子,他本身的力量是弱小的,无法摆脱封建大家庭的束缚。贾母的种种庇护和他入住大观园,最终使得贾宝玉有发展自己天性的机会。
由于贾宝玉出生时的与众不同,带有神秘色彩,再加上他聪明乖觉,贾府的儿孙们百个不及他一个,故自幼受贾母宠爱,和贾母生活在一起,娇生惯养,没有人可以来约束他的行为,即便是他的父亲。例如第三回政老爹来叫贾宝玉,贾宝玉害怕受到父亲的严厉批评,吓得躲在屋里怎么也不敢去见贾政,贾母心里很明白,于是安慰宝玉道:“好宝贝,你只管去。有我呢,他不敢委屈了你。”又吩咐李嬷嬷,“好生带了去,别叫他老子唬了他”。第二十三回贾母又当着贾政的面骂赵姨娘等人,让她们不要再挑唆贾政逼着贾宝玉读不喜欢的书。贾宝玉挨打后,贾母怕将来贾政又来叫他打他,就把贾政的亲随小厮头儿唤来吩咐:贾政把宝玉打得太重了,一时出不了门会不了客,并把这话告诉宝玉叫他放心。从此以后贾宝玉更加无拘无束,自在快活。如果没有贾母这个封建大家长的处处保护,贾宝玉是保持不了他的本真性情的,因为贾政决不允许家中有这样的不肖子孙在内闱厮混。
此外元妃省亲之后,宝玉受命和许多女孩子一起到大观园里居住。生活环境的改变对宝玉本真性格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 正是有了大观园这种相对宽松自由的特殊环境影响,才使他有机会和封建统治秩序进一步隔离开来,保持自己孩童般的本真性格。当他进入大观园之后,每天只和许多女孩子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办诗社、猜谜语,再也不用受大家庭里许多规矩的约束,快活自在。也正是进入大观园之后,他才有机会在鲜花丛中做他的怡红公子,读那些被伪道士视为淫邪之书的《会真记》《西厢记》,在读这些禁书的过程中他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从而才使得他有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的想法。
典型环境塑造了典型人物。贾宝玉生活在没落的封建贵族大家庭,一般来说应该会有很强的等级观念和礼俗意识,但是贾宝玉却不遵守封建礼教,热爱女性,尊重、关心、爱护她们,矢志不渝地喜欢着林黛玉,施情予无情之物。在那个大化同流的社会,贾宝玉能不为世俗所蔽而保持着自己的本真,十分难能可贵。这与提倡解放人性的异端思想的出现和摆脱封建大家长的束缚密切相关,二者缺一不可。新思想的出现不一定能造就贾宝玉这样的性情,因为他无法逃出他的家庭生存。家长约束的减少也不一定能造就贾宝玉这样的真性情,只有他自己才能决定自己的人生方向。所以说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生存环境,才出现了真性情的贾宝玉。
(责任编辑 杨文忠)
[1] 一粟.红楼梦卷[M].北京:中华书局,1965.
[2] 孙爱玲.贾宝玉之本真性情刍议[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3):37-38.
[3] 康建强.论中国古典小说意境发生的动因[J].甘肃社会科学学报,2011(3):88.
[4] 释坚莲.《红楼梦》与佛教思想的探讨[D].福建师范大学,2009.
Jia Bao-yu Real Personality Searches Analyzes
YUAN Chang-zhou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Xianyang 712082, China)
Jia Baoyu is one of the typical characters in the book,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the typical of Jia baoyu is mainly reflected in his candid personality. He treated people in a equality and fraternity, pursued his love in never-ending infatuation and loves the nature with childlike heart . Jia Baoyu's candid personality is influenced by two aspects of the thought and family.
Jia Bao-yu; The Story of the Stone; candid personality
I207.411
A
1008–2093(2016)06–0047–04
2016-10-20
袁昌洲(1992―),男,河南商丘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中国古典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