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2016-03-15陈海泉李文华马来好李伟江欣尹峰刘东李可顺

航海教育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国际海事组织培养方案人才培养

陈海泉,李文华,马来好,李伟,江欣,尹峰,刘东,李可顺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6)



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陈海泉,李文华,马来好,李伟,江欣,尹峰,刘东,李可顺

(大连海事大学 轮机工程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

摘要:针对大连海事大学新设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分析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的原则,包括满足国际海事组织的要求、符合国家建设海洋强国战略需要、满足社会和行业的人才需要以及符合学校发展定位需要,基于此提出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基本要求。

关键词:国际海事组织;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培养方案

一、引言

随着人类对海洋认识的不断深入,人们利用海洋的方式已经不仅限于航运及渔业捕捞。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进入了大规模、立体式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尤其以海洋石油、矿产资源的开采为主要目标,并且从沿海、近海走向远海、深海。然而,所有这些海洋活动都离不开海洋装备的生产制造和使用,西方国家在这些方面起步较早,技术装备先进,人才储备充分,开发经验比较丰富。即使这样,仍然发生多起事故,造成人员及巨额财产损失和严重的生态环境等污染。[1]因此,有关国际组织也陆续出台了一些公约和法规,来保护海洋安全。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拥有广泛的海洋战略利益。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历史的原因,不可否认我国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面的人才严重不足,在进行海洋活动中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有必要顺应国际法规的要求,加快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高级人才的培养。大连海事大学作为培养航海类专业人才的高等院校,于2014年4月提出“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设置申请,并于同年9月获批。本文探讨在制订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要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进而提出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方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要求。

二、制订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遵循的原则

1.满足国际海事组织(IMO)的要求

海洋资源开采过程中对海洋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的危害和危险时有发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人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重。为此,国际海事组织(IMO)于1999年颁布A. 891 (21) 决议“关于近海移动装置人员培训的建议”(Recommendations on training of personnel on Mobile Offshore Units),以此来提高海洋平台上人员的安全。[2]2013年4月29日国际海事组织(IMO) 培训与值班标准分委会(Sub-Committee on Standards of Training and Watchkeeping (STW))上对1999年颁布的A. 891 (21) 决议进行修订和更新,即颁布新的A.1079(28)决议“关于近海移动装置人员培训和发证的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personnel on Mobile Offshore Units (MOUs)),A.1079(28)决议主要增加了2010年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2010 Manila Amendments to the STCW Convention and Code)中安全意识培训和值班适任的要求。同时,马尼拉修正案第V章“特定类型船舶的船员特殊培训要求”的修正内容中B部分增加B-V/f “对操作动力定位系统的人员的培训和资历的指导”。[3]

许多国家也已经行动起来,他们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MO)A. 891 (21) 决议的要求制定了相应的强制配员和培训规定,如利比里亚海事局(Liberia Maritime Authority)、印度尼西亚海事局(The Bahamas Maritime Authority)等颁布了“近海移动装置配员要求”(Manning Requirements for Mobile Offshore Units (MOUs))。美国考虑到海洋资源开采对海洋环境和人员的影响,并根据国际海事组织和国际公约的有关要求,于2014年4月14日对拟颁布的“在美国大部分外大陆架从事活动的近海移动装置和近海供给船的配员和人员培训”(Training of Personnel and Manning on Mobile Offshore Units and Offshore Supply Vessels Engaged in U.S. Outer Continental Shelf Activities)规定征求民众意见,准备予以实施。

2.满足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从指标上讲,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五个方面的建成与否是海洋强国的标志。从技术上讲,这五个方面都离不开海洋装备技术的高度发达以及高素质的海洋技术人才,其中人才是海洋强国的核心战略要素。

我国是海洋大国,拥有18 000多公里海岸线,6500多个沿海岛屿,约300万平方公里海域,[4]但我国不是海洋强国,在海洋工程装备、海洋资源探测与综合利用等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海洋不同于陆地,没有装备寸步难行。我国海洋开发领域不断扩大,由近海向远海、由浅海向深海不断推进,正努力迈向海洋强国。因此,要建立健全科学的海洋工程装备现场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和机制,培养和建立高层次、高素质的海洋工程装备操作和维护保养技术与管理人才队伍。谁拥有了相关的装备、技术和人才,谁就能够在未来的海洋开发中占据优势地位。这类人才的培养方案,要紧密联系海洋装备的类型,有的放矢,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

海洋工程装备是人类未来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所进行的生产和服务中使用的各类装备,其核心应当是海洋资源开发设备,主要指运用于海洋资源勘探、开采、储运及后勤服务等领域内的大型工程装备或辅助装备。用于海洋资源开采的海洋平台有半潜式钻采平台、张力腿平台、自升式平台、坐底式平台、钻井船、浮式生产储油船(FPSO)等[5],海洋工程船舶包括海洋调查船、海洋地质勘探船、铺管船、起重船、潜水器母船、布缆船、平台供给船、三用工作船及守护船等。随着海洋资源开采范围的不断扩大,目前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上现场技术操作和维护人员的技术水平已远远不能适应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的操作管理和维修要求。同时当前海洋工程装备技术发展趋势从功能上主要体现在深水化、大型化、环保化、自动化和海底化等几个方面,从而对海洋工程装备现场技术操作和维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是一个典型的新兴、复合型专业,涉及轮机工程、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电气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及其网络技术等诸多学科的理论知识和方法应用。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培养出来的是复合型技术人才,海洋工程需求的专业人才潜在市场巨大,本专业的设立,也为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研究与实践的机会。

3.人才规格满足社会、行业的需求

美国是世界最强的海洋大国,其海岸经济和海洋经济对美国经济来讲至关重要,占美国GDP总量的50%以上,吸纳人数约占美国全国总就业人口的75%。[6]许多发达国家都在加紧调整或制定新的海洋战略、政策以及海洋人才培养计划,加大海洋开发和管理力度,培养大量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才。我国作为世界海洋大国,理应加快海洋资源开发和海洋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来培养大量对应的海洋装备技术人才,以支撑国家参与未来全球性海洋竞争的需要。海洋装备技术发展的关键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大量合格人才的培养,因此要加强海洋装备领域人才的培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海洋,离不开海洋装备,更离不开操作、管理海洋装备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目前,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上的技术人员都是来自不同院校的不同专业,例如,海洋平台上的机械师(Mechanic)一般毕业于普通院校的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电气师(Electrician)一般毕业于普通院校的电气及自动化专业。这些技术人员在学校期间只是学习通用的专业知识,对海洋工程技术和装备并不十分了解和熟悉,并不能真正掌握实际应用的相关技能,到海洋平台工作之前要进行大量的相关安全知识和专业知识培训,这一状况导致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上的海洋装备的操作和管理水平较低,严重影响了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的安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也一直在围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不断变化。因此,响应国家“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尽快调整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增设复合型、技术应用型学科的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本科专业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的海洋工程船舶包括海洋调查船、海洋地质勘探船、铺管船、起重船、潜水器母船、布缆船、平台供给船、三用工作船及守护船等。[7]截至2013年12月31日,仅以中海油服为例,其拥有各类工作船69艘、物探船7艘、综合海洋工程勘察船7艘、新建15艘,仅中海油海洋工程船舶上工作人员近3000人,每年需要更新相关的海洋装备技术人员200人左右。随着国家对海洋资源开采的重视,各企事业单位新建各类海洋工程船舶,每年整个海洋工程船舶行业需要2000名左右海洋装备技术人员。另外,根据我国海洋平台运行情况,目前在海洋平台上工作的人员有近15 000人,而从事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的工作人员大约有3000人,以每年约5%的替代率计算,每年海洋平台工作人员需要更新入职人员大约750人,其中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员每年需要更新入职人员大约150人。

4.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方向设置符合学校发展的需要

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中,“开发大型海洋石油工程装备、海上浮动生产储油轮(FPSO)等”是16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在国家《船舶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也指出,重点研究开发张力腿平台、新型自升式平台、深水大型海洋工程工作船和辅助船、深海浮式设施锚泊系统等。为落实好《“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加快推进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国家海洋局、国家能源局、国资委、教育部、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联合编制了《海洋工程装备工程实施方案》。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总装建造、设备供应和技术服务的产业体系,从而需要大量的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才。

大连海事大学是交通运输部所属“211工程”院校,也是中国第一所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普通高等院校,是世界第一所按照STCW公约要求建立质量体系并通过政府认证的高等航海院校。大连海事大学的质量方针是确保培养出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和有关规定、综合素质好、具有竞争能力的高级航海人才及其他专门人才。学校作为交通运输部所属的 “211工程”院校,有能力也有责任为我国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专业人才,为国家急需的海洋装备技术培养高技术人才不仅是应有的责任,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三、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经过多轮次的调研访问海洋、船舶企业,了解到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是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船舶电子电气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复合型专业。因此,设置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专业的目的是培养满足国际公约、海洋资源开发的要求,熟练掌握海洋平台与海洋工程船舶上轮机工程、机械制造、液压传动、电气与电子技术、自动控制、计算机控制及其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与知识,满足海洋平台与海洋工程船舶上海洋装备正确操作与维护管理的职业要求,能够胜任现代海洋平台与海洋工程船舶上海洋装备的操作、管理、维护和修理的高级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才。

四、海洋装备技术与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基本要求

本专业为海上专业,基本学制为4年。凡符合本校《学位授予条例》规定的毕业生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凡达到毕业要求的学生可以参加国家相关部门的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适任证书。本专业培养规格定位于“工程技术型”,在素质、能力、知识结构方面应满足以下要求。

1.素质结构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等基本原理;愿为祖国的海洋资源开发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敬业爱岗,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强的身体素质,能够胜任在海上艰苦环境下工作;具有在胜利、成功、成就面前不骄不躁,在困难、挫折、失败面前不屈不挠的精神面貌。

2.能力结构

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能利用现代化信息渠道获取有用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对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知识的表达能力。

能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灵活地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具有研究和解决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上海洋装备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了解海洋平台和海洋工程船舶上海洋装备的技术最新发展动态及所从事领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初步科技研究与开发能力。

3.知识结构

除了工科专业应当具备的知识结构外,在专业知识方面还应该掌握:海洋石油钻采概论、海洋装备专业导论、海洋工程材料、海洋装备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海洋装备辅助设备(起重设备、防污染设备、压载系统、制冷与空调)、锚泊及动力定位系统、海洋工程特种装备及系统、国际海洋污染防治技术与法规、海洋工程规范与法规、海洋装备综合管理(物料管理和风险分析与安全管理等)。

参考文献:

[1] 冯永锋.美国海上石油泄漏事件引发的思考[N].人民日报,2010-05-14(006).

[2] 国际海事组织(IMO).IMO关于“近海移动装置人员培训和发证的建议”(Recommendations for the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of personnel on Mobile Offshore Units (MOUs)),A.1079(28)[R].伦敦:国际海事组织,2013.

[3] 国际海事组织.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10.

[4] 何兰.中国的海洋权益及其维护[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0):48-50.

[5] 王定亚,丁莉萍.海洋钻井平台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石油机械,2010(4):69-72.

[6] 罗天昊,刘彦华.全球海洋经济三大模式[EB/OL].(2011-03-17)[2015-10-22].http://finance.sina.com.cn/leadership/mroll/20110317/16419549944.shtml.

[7] 方学智,杨定邦,罗志明,等.船舶与海洋工程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6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724(2016)01-0006-04

作者简介:陈海泉(1965-),男,教授,主要从事航海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22

猜你喜欢

国际海事组织培养方案人才培养
中国连续第17次当选国际海事组织A类理事国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中国首次独立承担的国际海事组织示范课程修订获通过
国际海事组织航行、通信和搜救分委会第三次会议召开